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

第一百零六章足利義政

所以在面對大明使臣忽然來到的情況。足利義政自然要在私下與今參局商議一二。

足利義政半躺在榻榻米上面,將半個身子靠在今參局的柔弱之上,今參局的身材豐潤之極,頗有盛唐風貌,熟婦氣息表露無疑。

雖然眼眉之間,有一絲絲衰老的氣息,但是不細細看,是看不出來的。

今參局一點點的給足利義政按摩頭部。足利義政的小鬍子舒服的微微翹起,說道:“你說說,大明忽然派遣使者,說要封我爲日本國王,這個頭銜,我到底是要還是不要。”

今參局的雙目水波粼粼,似乎觀察着足利義政臉上每一個表情。說道:“在妾看來,這是一件好事。”

足利義政眉頭微微一皺,卻沒有睜開眼睛,只是在鼻子裡面哼了一下。

今參局立即說道:“大明乃是天下最強之國,有大明的支持,那些老東西,也不能小看將軍不是。”

“而今大明船隻往來日多,幕府的財政一日不如一日,這一件事情,也要與大明好好談談。”

足利義政這才鬆了眉頭,說道:“也是。”

借大明的力量震懾權臣,應該是一個辦法。

畢竟大明剛剛滅了朝鮮,對外的震懾力本來就大有提升,更不要說日本了。

至於大明開海之後,一日日繁華的中日貿易,固然讓很多人收益,但是卻絕對不包括幕府。畢竟幕府。

本來幕府用勘合貿易壟斷了中日之間的貿易。

雖然中日之間貿易量不大,但是卻能夠被幕府獨享,而今卻不一樣了,這一塊利益被很多小商賈小大名給侵吞了。

足利義政也覺得不舒服。

當然了,他即便不舒服也不敢對大明商船做出些什麼來。如果能借這一次與大明使者談出來些什麼。也是不錯的。

不過足利義政好像想起了什麼說道:“那些老狐狸可不是好對付的。估計,他們不會讓我接受日本國王的封號。”

今參局笑容之中媚態十足說道:“將軍何必擔心,難道他們還能有什麼作爲嗎?海貿的利益,又不是我足利家獨佔的,給那些老狐狸分一輩羹,還怕沒有人支持嗎?”

足利義政雖然有些不捨得的,但也知道,即便是在之前,與明貿易之中,也是有下面大名揩油的,日本的幕府將軍並沒有絕對的權威。

足利義政睜開眼睛,說道:“不錯,就這樣來。卻不知道那個老狐狸會怎麼想了。”

“將軍,時間到了。”外面忽然有一個人悄聲說道。、

足利義政在才起身,今參局立即起身,爲足利義政一件接着一件穿上華府。

足利義政在才緩緩的走了出來。

等足利義政到了評議廳的時候,三管領四職家已經其他幕府要員,都已經到了。他們都紛紛跪在地面之上,將頭放在雙手手背之上。

足利義政坐穩之後,這才讓下面大臣紛紛坐好。

當然這裡的坐好乃是跪坐。

細川勝元首先發言道:“將軍,明國使者已經到了京都。該如何接待,還請將軍示下。”

足利義政說道:“管領的意思是?”

細川勝元的說道:“以在下之見,當派人去去試探一下明人的意見,再做計較。”

“也好。”足利義政沉吟一會兒說道:“伊勢貞親。”

一個大臣立即起身,踩着小碎步來到了大廳中央,然後跪倒在木製地面之上。說道:“嗨。”

足利義政說道:“你就作爲幕府的代表,去見一見明人的使者。要搞清楚,明人這一次過來,到底是爲了什麼。”

伊勢貞親乃是足利義政的親信。他立即說道:“嗨。”

隨即伊勢貞親,倒退着踩着小碎步,緩緩的退了出去。

之後又商議了幾件事情。

足利義政以喝茶爲名義,請細川勝元去品茶。

足利義政在茶道上有很深的造詣,他親自爲細川泡茶,當然了,一方面固然是表現對細川勝元的尊重,另一方面卻也是足利義政喜歡這個。

一番眼花繚亂的動作之後,細川勝元雙手結果一盞茶,先是用鼻子一嗅,又是輕輕一抿說道:“將軍的茶藝。即便是比叡山上的大師也不如如此了。”

在日本僧人的交遊廣闊,深入政治之中。精通各種藝術,茶,畫,書,棋,等等。

一般來說,日本很多藝術成就高的人,都是和尚。或者是與和尚有關係了。

這也算是細川勝元的一記馬屁。

足利義政說道:“我也是自知之明,管領,有一件事情,我想與管領商議一下。”

細川勝元畢恭畢敬的跪坐,低頭說道:“將軍請講。”

足利義政說道:“唐船太多了。”

細川勝元立即明白,說道:“將軍所言極是,唐船太多了,要嚴加管理纔是。”

唐船自然是明朝的商船。

兩人不用說太明,只需點一點就行了,具體細節自然是有下面的人來談了。有些時候幕府與下面的大名的利益是是相同。

不希望那些各地角落的小大名分割了貿易的利益。

至於怎麼談,還是要看與明人談的怎麼樣?

一座唐朝樣式的建築之中,伊勢貞親與李實已經見禮過後。兩人說了一陣沒有營養的風花雪月。終於插入正題了。

“貴方問我所來爲何事?”李實說道:“我來別無他事,就是聽聞貴國國主更替,特來冊封之。”

雖然朱祁鎮的目的是想奪得佐渡島,對於什麼藩屬不藩屬的名義,根本不在意,根本就是一個藉口。

但是李實卻不一樣。

在這個儒家士大夫看來,所謂的佐渡金山,根本就是虛無縹緲的,不知道皇帝聽了誰的讒言。

他根本不信,不過最無奈的事情就是如此,你不信不要緊,你上司信了,不管多荒謬的事情,都要辦好。

但是在權重之上,李實看來冊封日本國王是最重要的。

這就是重新確認大明與日本的藩屬關係。不管怎麼說,也是大功一件,他來之前,就知道日本國內有很多人不想要幕府將軍接受日本國王的冊封。

他如果能達成這個目標,即便是回國之後,面對百官的指責,他也有辯解的理由了。

伊勢貞親說道:“貴使何須如此,以本官對大明的理解,恐怕不會專門派遣使者來封日本國王。貴使所來必然有特殊使命。”

李實自然不肯開口露底,他笑道:“貴國誤會了,此一時彼一時也,當時與貴國遠隔滄海,朝廷自然不願意多事,但是而今與貴國近在咫尺,一衣帶水而已,自然要來問候一二,免得貴國驚懼,傷了兩國從太祖開始的交情。”

“貴國以爲如何?”

李實話裡軟中帶硬,看似客氣,卻是威脅。

用一衣帶水來形容中日關係,這決計不是什麼好的暗示,一衣帶水乃是隋文帝說的,指的是長江,然後隋就滅南陳了。

而今說日本,其中威脅也是顯而易見的。

而這個時代的日本高層,大部分漢學造詣都不淺,豈能聽不出來,如果再加上之前大明滅朝鮮。

這其中的威脅就更加重了。

伊勢親貞說道:“貴使言重了,貴使言重了。”一時間卻不知道該說什麼話了。

“當然了。”李實說道:“也是有一件小事的,就是朝鮮李逆家眷逃亡出海,有人說來到了日本,此等逆賊之後,朝廷必得之,故而這一次,就請日本國王多多費心了。”

這個是一個藉口,也是一個附帶的小條件。

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二十章 真相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五章 新內閣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四十章 輿情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