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

第一百二十二章一漢當幾胡?

如此在第一波衝鋒的時候,就佔盡了上風。

但是僅僅是如此,明軍也未必做到以五萬大軍對十三萬大軍了。

再就是明軍的甲冑優勢。

瓦刺全盛的時候有近十萬甲騎,但是多年征戰下來,只有五六萬甲騎了。除卻這些甲騎之外,大多騎兵都是沒有甲冑的。

而石亨作爲一個出色的騎兵指揮官,自然不會以雞蛋碰石頭。打仗他自然有自己的辦法

他搶先發動進攻,就是將戰術主動權放在自己的手中,石亨自然不會與瓦刺重器硬碰硬。他挑選的進攻的軍隊,就是瓦刺沒有重甲的騎兵。

於是乎,雙方一對衝,瓦刺人吃虧太多了。明軍的騎兵刀砍在瓦刺士卒身上,自然能刀刀帶血,但是瓦刺軍隊的刀砍在明軍身上卻是未必了。

誠然鎖子甲比重甲,扎甲防禦力要低一些。但是依然有自己的作用,輕便的甲冑防禦力並不低。明軍自然也要被砍中要害的,那是沒有一點活路了,就好像是脖子上,縱然瓦刺一刀砍不透脖子上的鎖子甲,但足夠將脖子砸斷。

如果不是要害,卻能讓牆上重傷變成輕傷,輕傷變成皮肉傷。

如此一來,瓦刺人感到明顯的不對。

石彪作爲先鋒,只一擊就從瓦刺大軍之中,破陣而出。粉碎了瓦刺想要包圍明軍的企圖。

石彪說得眉飛色舞,楊洪心中卻暗暗反思,暗道:“是不是,我對下面的士卒戰鬥力不大瞭解?”

楊洪是一個謹慎人,但並不是一個婆婆媽媽的人,真正臨陣決斷的,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事情,楊洪並非沒有做過。

比如他攻克大寧之後,降服兀良哈三衛之後,繼續北上,就是先斬後奏。

只是他畢竟願意提體會上意。

他並非不敢與瓦刺決戰,而是他更多願意執行朱祁鎮的理念。

朱祁鎮雖然不遙控指揮,但是每一戰的戰略,打到什麼地步,要什麼目的,都是要事先交代好的。

楊洪又被孟瑛特別叮囑。

他越發感受到責任重大的時候。就越發要考慮政治上的因素。

雖然有時候打仗,不僅僅要算政治帳,也要算軍事帳,兩者或許有相輔相成的時候,但是更多是互相抵消。

政治帳算多了。寶刀都蒙塵了。

楊洪並非不知道,從正統十四年之後,京營的戰鬥力在金錢的努力下,一直在提升。

但是效果如此之好,卻是沒有想到的。

他不盡要暗暗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公平的說,明軍騎兵與瓦刺精銳,可以一騎當幾騎?能當兩騎嗎?

這個問題對楊洪來說非常重要。

因爲有了這個估算,將來分派軍隊的時候,才能心底有數。

如果說,在貓兒莊之戰,明軍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瓦刺軍,而這一戰,很明顯,明軍高估了瓦刺軍,低估了自己。

當然了,這一戰勝利,並不能單單說明軍士卒戰鬥力的提高,還有石亨高超的指揮藝術。在雙方交戰的第一回合,石亨就衝出了包圍圈,他根本沒有表現出再戰的心思,而是向東撤退。

這一下,讓瓦刺陷入被動之中。

也先不甘心。

他放棄了大半個漠北草原,動搖了瓦刺在漠北的感覺,才尋覓到這一次戰機,哪裡願意就此放石亨走。

這讓也先犯下了指揮之中第一個錯誤,那就是太渴望勝利了。

也先下令追擊。

石亨向東逃了數裡,就停下了腳步。

總體上來說,瓦刺軍隊的組織性是比不上明軍的。

石亨五萬騎兵全部是脫產士卒,特別是京營幾乎一年訓練十個月有餘,軍陣,旗鼓,號令,拼殺,等等都在訓練之列。

但是瓦刺除卻本部數萬騎之外,其他的蒙古軍隊根本做不到脫產訓練。

這是背後國力的差距。

石亨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大軍前後轉向,又逃兵變成了翻身衝鋒。

也就是蒙古人最熟悉的撤退,誘敵,反擊的套路,在石亨玩了出來。但是也先下令追擊的命令,讓各部前後不一,留在最後的是重騎。

故而石亨所部,就好像是一柄寶刀,將追在最前面的瓦刺一部給打崩了,隨即趕着敗兵,殺進瓦刺軍中。

在楊洪聽到石亨如此指揮,忍不住暗歎道:“好一個,反客爲主。”

外行人或許不知道這種指揮有什麼出奇的地方,但是楊洪卻知道其中的艱難之處,其中最艱難的地方,並非戰鬥動作。

畢竟說起,這種迅速前隊變後隊,後隊變前隊的的陣勢變化,其實也是最基本的陣勢變化。

在北京的時候,也不知道訓練了多少次了。

但是訓練過多少次,與在戰場之上能發揮出來多少,那是一個完完全全不一樣的概念。凡是軍隊能將訓練場上發揮出一層,就足夠稱爲精銳。

而大軍突出重圍,撤退。很容易讓軍心崩潰,人人想逃走,但是即便上面下令反身作戰,也不可能了。

特別是在敵強我弱的地步。

而石亨能做到一聲令下,下面的士卒就義無反顧,可見石亨能得軍心。

只是說到這裡石彪不說了。

楊洪忍不住問道:“少將軍爲什麼不說了。”

石彪笑道:“下面的末將不知道該怎麼說了,大帥帶軍隊連打崩了瓦刺三四陣,雙方陷入混戰之中,當時我也看不清楚戰場形勢,總是一直殺,殺了三四個時辰。”

石彪如此說,言語之間,還有一些心有餘悸的感覺。

楊洪自然知道,不管明軍大勝瓦刺的原因是什麼,定然有一場惡戰。對石彪言語之中的惡戰,並不奇怪。

畢竟瓦刺如果真是軟柿子,早就被滅了好幾回了。

不過,楊洪心中的疑惑還是沒有解除。

無他,楊洪對明軍騎兵的實力或許有一些低估,但是他依舊覺得五萬騎兵與十萬瓦刺軍隊戰鬥勝負難料。

最好的結果,不過是雙方各自撤軍,打成兩敗具傷。然後各自說自己一方大勝。

決計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瓦刺退兵,讓明軍佔據了戰場。

無他,佔據戰場,就擁有了打掃戰場的權力。

大戰之中很多士卒一時半會兒是死不了的,只是受傷而已。更不要說戰場之上,有很多戰士士卒的財物,兵器,馬匹等等。

這都是戰利品。

失去戰場的控制權,幾乎可以確定失敗的必然性,雖然也有個別案例不能以此而論,但是大部分戰事都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看。

凡是失去戰場控制權,就可以說是失敗。

是什麼原因,讓瓦刺人願意退走。

這一點讓楊洪心中一直猶疑。

這個時候,軍隊似乎驚動了什麼。一隻禿鷲從地面之上飛了起來,一瞬間好像地面之上飛起一片黑色的雲朵,無數食腐的鳥兒,都飛起來。

似乎整個草原方圓數千裡之內,大大小小的鳥兒都飛到了這裡。

被大軍驚動了,此刻都飛上了天空。

楊洪這才發現,這裡纔是鏖戰的主戰場。

地面之上大片大片的黑色的陳舊性血跡,早已乾涸了,卻好像是塗料一般,塗滿大地。將大抵都換了顏色。

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二百章 馬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