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

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

武英殿之中。

朱祁鎮坐在主位之上,內閣大學士分列兩側。

一張輿圖被太監搭在屏風之上,正是廣西與安南的輿圖,最少這麼多年來,錦衣衛並不是什麼事情都沒有做的。

最少最基礎情況,還是明白的。

“陛下,”楊洪越過首輔先開口了。

卻是楊洪不得不爲軍中勳貴發聲。戰爭乃是所有勳貴的渴望,因爲只有戰爭,才能讓他們有榮華富貴可言。

故而任何對外戰爭,他們都是支持的。

朱祁鎮而今態度,也讓楊洪窺見許多東西。他覺得朱祁鎮的本意,恐怕也是想滅掉安南的,畢竟安南乃是明軍之痛。

宣宗皇帝放棄安南的時候,也是滿心不情願的。當今剛剛登基的時候,也是有過表示的。

“陛下,先帝之棄安南,餘生耿耿於懷,且安南數十年來,從來都不安分,多次侵佔占城,侵佔廣西的土地,甚至窺視雲南臨安。”

“數亂於中國,安南之不臣,一至於此。”

“安南自亂,宗室相殘,百官不安,朝廷已定漠北,但出大軍,以徵安南,重建交趾布政使,以慰太宗,仁宗,先帝在天之靈。”

“老臣不自量力,願爲陛下效力,請陛下恩准。”

安南對大明明裡順服,但是暗地裡面到底是怎麼樣的心思,卻不得而知了。

距離最近的與安南方面的情況,就是雲南方面的情報,安南窺視臨安,也就是紅河上游。

李賢說道:“陛下,萬萬不可。”

“瓦刺雖然敗北,仍然聚兵西北,爲中國之大患。數年征戰,國庫早就空虛,實在沒有錢糧了。而且朝廷諸般事務,一應事務根本分不出精力來,還有就是西南局勢,大藤峽局勢連綿三年,動兵數萬,而今李天保之流,禍亂湖廣,內事不靖,外事不安,而安南誠大國也,雖有內亂,但是數十郡縣,帶甲百萬,永樂之後三十年不能平定,可見一斑。”

李賢此刻有幾分焦頭爛額的感覺。

原因很簡單,如果是大明政局比較平靖的話,未必不能打上一次安南,但是而今局面卻是被皇帝一手打破了。

因爲京察案件引發大明律修訂,然後大明會典編撰。再有徐有貞這個不安分的傢伙。

雖然沒有鬧到明面上,但是大明而今早已是暗潮洶涌了。

這種情況下,打仗?根本就是兵家大忌。

朱祁鎮其實也明白這一點。

他在決定與瓦刺大戰的時候,就強行將內閣換成了周忱,是曹鼐等人比差嗎?

不是,而是在戰爭期間,大明上層的團結比某一個人的才能更重要。

而今也是如此。

內不靖而用兵於外,的確不是一個選擇。

楊洪一心想打仗,這些事情可以不卻考慮,但是李賢總領朝政,不能不有所考慮。

朱祁鎮沉吟一二,說道:“諸位也看過了,而今固然不適宜出兵安南,但是朝廷也不應該坐視,總要有兩手準備吧。”

щщщ ●тTkan ●¢ Ο

楊洪說道:“陛下所言極是。”

“安南情況而今未必能穩定下來,黎宜山未必能夠坐穩他的位置。如果安南的局勢,再亂的下去,到時候我朝再想插手,也不至於從頭開始。”

朱祁鎮看向李賢。

李賢看了一眼羅通。

畢竟兵部的具體事情,都是羅通負責的。

羅通說道:“陛下,看項忠奏報,最近李天保數才敗北,已經逃竄到湘西深山老林之中,很可能逃竄到貴州去。而廣西局面相持不下,陛下欲圖安南,必定廣西,貴州。兩處安堵,才能攻安南。”

“攻安南,不過是三條道路,一路由廣西,一路由雲南,一路由海上而已。”

“朝廷如果要提前準備的話,就要調集水師南下廣州,雲南整頓各部土司,並令雲南總兵沐斌準備出戰。”

朱祁鎮看了看楊洪。

楊洪立即說道:“羅大人所言極是,平定廣西的同時,也要派重將坐鎮雲南與廣西纔是。”

朱祁鎮說道:“既然如此,就令柳溥去雲貴,毛勝負責廣西軍務,命令項忠半年之內,一定要清理好貴州事務。從京營之中抽調一軍南下廣西,儘快解決廣西的問題。”

毛勝一直在廣西。從資歷到能力,也是可以勝任。至於柳溥在京城坐了幾年冷板凳,一直有人說情,他久在南方,也是適應情況。沐斌雖然是一個國公,但是並沒有經過過戰陣,朱祁鎮又豈能放心於他。

水師一路,朱祁鎮對王英還是比較放心的。、

在他看來,由京營五萬作爲主力,夾雜着各地方兵馬,大概能動用十幾萬乃至二十萬人馬。

如果安南內亂不嚴重,或許未必能打上一場滅國之戰,但是如果安南內亂嚴重的話,這十幾萬大軍,足夠滅了安南了。

兩員大將在前,項忠總理後勤。甚至會準備從京營之中,挑選年輕一輩的將領參與進去。

“陛下----”李賢要說些什麼。他看得分明,這哪裡兩手準備,根本就是準備打仗的意思。

朱祁鎮一擺手,說道:“朕知道,有備無患,如果安南君臣安堵,朕就罷手,否則就是天賜良機。”

朱祁鎮一錘定音之後。

即便李賢也不敢當面反駁朱祁鎮。

只是在散會之後,李賢請求留對。

等所有人都走了之後,李賢說道:“陛下,內外不可兼顧,陛下欲求天下大治,不在疆域之廣,土地之盛,而今陛下前日滅朝鮮,昨日逐瓦刺,而今又要攻安南,大明國力雖盛,。如此也經受不起。”

朱祁鎮說道:“先生的意思,朕明白。此事不過是因勢利導,非朕有意爲之。”

李賢說道:“陛下,臣從今日起就下令,各部編纂本部條例,呈《大明會典》編撰組,只是請陛下暫且刀鋒,容天下休息生息一二年如何?”

李賢如此說,就是說明,他在《大明會典》這一件事情上,對皇帝願意妥協。

朱祁鎮此刻才感覺到了,其實比朱祁鎮的大大的閹割掉的變法,其實文官很多人更討厭無休無止的戰爭。

那麼是勝仗。

無他,打仗一定會給國內增加負擔。而文官體系的基礎,就是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士紳集團。

大明轉嫁給地方的壓力,有相當一部分都是他們承擔的。

爲了與瓦刺的戰爭,鹽稅,茶稅,海關,內部鈔關,這都被整頓了,給朝廷帶來很大的利源,但是想想就知道,這些利益,並不會因爲朝廷不整頓,就不存在的。、

那麼之前這些利益是誰侵吞?

官員士紳勳貴都有分,但是最多的還是士紳與官僚。一仗下來,受益的是勳貴,他們升官發財,乃至於世襲罔顧。但是對於大部分官僚乃至於士大夫來說,根本就是毫無利益可言,承其弊,不的其利。

更加上勳貴有了戰功之後,氣焰就囂張起來。

如此一來,怎麼看,打仗都是吃力不討好。

而朱祁鎮的改革方案,而今看來,不過是對舊有政策的修訂與整頓,雖然麻煩了一些,但並不會真正的觸及,或者現在還沒有觸及到士大夫的痛處。

權衡利弊之下,自然是寧可在這一件事情上對皇帝做出妥協,也不願意,讓朝廷攻安南,不管是打贏,還是打輸,對他們都沒有什麼好處?

朱祁鎮沉吟片刻,說道:“請先生放心,朕知曉輕重。安南之舉,不過有備無患而已。只是朝廷的事情,就託付給先生了。此事要先生多多留心纔是。”

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七章 議政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