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諸子

第六十八章諸子

河北的農業,讓河北吸納了大量的河南山東流民,在編戶上一直在快速增長,之前北方的戰事,大部分用得都是河北的糧食,

必須承認一點。

那就是而今單單靠河北,還支撐不起北京城,與延邊的糧食消耗,但是隨着河北水利進一步完善,依舊東北一帶的屯耕。將來單單靠北方就能支撐起大明北部邊防與京師,卻是可以做到的。

而少府大量作坊興建在以順天府爲中心,百餘里的地方之內,也帶動了當地經濟。

更不要說大量河北籍將士參與戰事,立下功勞。

如果細細看大量低級軍官的籍貫,河北人佔據了相當大一部分比例。

雖然河北人在科舉考試上發力,自然是比不過江南,浙江,江西,福建。這是文化底蘊的問題,但是大量河北籍將士立功受賞,列位軍中。

不要以爲武官就不是官了。

對於老百姓來說,只能頭上有一個官帽子,不管是什麼官,都是改換門庭的大事。

更不要說大明在北京建立的各種學堂,更是大部分以河北人爲主。

當然了,這樣的傾斜是對大明其他各省的人不公平。但是正是有這麼多傾斜,朱祁鎮敢肯定,如果太祖打天下靠着是淮泗子弟,太宗打天下,是靠着大明邊軍,朱祁鎮征伐四方,就要靠河北男兒了。

正是如此,朱祁鎮想讓太子妃的籍貫,乃是河北籍的。

太子妃家族的官職未必要多高,但是他們背後不是一個,是朱祁鎮一直引導,處於上升期政治集團。

當然了,這些人而今還沒有這個覺悟。

他們此早會有的。

就好像是江西人在大明官場抱團,也不是一開始都有的,還不是滿朝半江西嗎?

有些事情總是要準備在前面。

朱祁鎮這個當爹,對太子也算是盡心盡力,多番籌謀了。

“陛下,”錢皇后說道:“太子的事情就這樣定了,臣妾這就去安排,卻有一件事情,卻要陛下決斷,老三老四他們是不是也送大本堂去?”

朱祁鎮微微一皺,說道:“怎麼他們沒有去大本堂嗎?”

朱祁鎮這個父親對太子是合格的,對其他幾個皇子就未免有些薄情了。對這幾個皇子有沒有去大本堂上課都不清楚。

錢皇后說道:“臣妾不是等着陛下發話。”

朱祁鎮也明白錢皇后的意思。

太子與皇次子在大本堂之中上學,很自然就交接到一幫好友。而能在大本堂上課的人,都是大明的達官顯貴。背後都有政治力量。

也就是哪怕是一個普通人從大本堂出來,他身後的人脈關係都是大明頂級的,更不要說皇子。

但凡有些野心的皇子,都會通過在大本堂學習的時候,構建一批班底。

就好像太子在大本堂之中與張懋關係最好,但並不是說,太子麾下只有張懋一個人。

皇次子乃是嫡子。

錢皇后自然也給予傾斜。是親兒子。

但是皇三子,皇四子。錢氏就未必願意這般做了。

畢竟在此之前,大本堂只是在太祖開國之初,短暫的存在過,之後太子與親王的教育就分開了。

朱祁鎮心中暗暗揣摩,暗道:“皇后擔心的未必是老三老四,而是老五。”

無他,老三老四的娘,不過是後宮一美人而已,在外沒有一點關係網,甚至而今他們家的富貴,還是靠着這個女兒在宮中受寵生子而已。

但是莊妃所生的老五就不一樣了。

其實單單說背後的力量,皇后的孃家都未必比得上莊妃。莊妃的孃家在草原上的關係網,真惹急了是真能拉出數萬騎兵的。

但是錢家?無非一個錦衣衛同知的虛銜,吃一分俸祿而已。

錢家上下,就好像是當初的孫家一般,是一點忙都搬不上的。

老五而今才小,不過兩三歲。這個年齡未必是劣勢,甚至可能是優勢。

朱祁鎮爲什麼不想讓太子在京,未必沒有太子如果一直在京師的話,穩坐太子之位數十年,這潛勢力就相當了得了。

朱祁鎮不是不信太子,但是對京城周圍的絕對控制,乃是朱祁鎮的底線。是他性命的保證。

幾十年的太子儲君,自然會在京城的勢力範圍之中分一杯羹。如果不想這樣做,朱祁鎮必須時時刻刻敲打太子。

但是又會造成什麼事情?

要麼將太子培養出唯唯諾諾的性子。要麼就給某些有心之人帶來可乘之機。

所以,朱祁鎮纔要將太子放在外面養。

在遠離京師的地方,太子自然是能一言九鼎的。能培養太子的能力,也能避免父子之間的矛盾。

當然了,太子在外,一旦朱祁鎮自己出了什麼事情?豈不是亂了。

這一點,朱祁鎮也是有準備的。

首先,大明體系決計不會因爲一個皇帝突然死亡而亂了的,正德死後大明幾十天之內都沒有皇帝,也不見出什麼事情。

要知道當時並沒有正統的繼承人。還有臨時選。而今卻是有天下人都承認的太子,能出什麼事情?

其次,有皇后在。

雖然不承認,朱祁鎮也知道,一般情況下,女人都比男人活得時間長。而且皇后看上去人畜無害,但是關係到兒子身上,還是有魄力的。

他真有什麼三長兩短,皇后是能主持大局的。

唯一的風險,就是太子在外,處理很多事情,安全或許有問題。

但是朱祁鎮也沒有太在意,世界上哪裡有事情不需要冒險的。再者,他也派了不知道多少護衛了,應該出不了什麼問題的。

只是,朱祁鎮心中所思所想,錢氏縱然是枕邊人,也未必全部理解。

她只是看見皇帝專寵莊妃,排斥太子,不僅僅是將太子遠竄於外,甚至連太子的婚事都放在心上。

皇帝對這一件事情,不在乎。她當孃的不能不在乎。

甚至太后爲什麼忽然提起這一件事情,未必沒有人提醒太后。

朱祁鎮一瞬間想了很多,說道:“我早已說過了,朕的兒子,將來是要封國一方的,自然要有理政的能力,不管是誰,都要從大本堂出來,卻武學學習幾年,必須文武雙全不可。”

“陛下,有些事情臣妾斗膽一言,陛下沒有想過將來嗎?”錢皇后說道。

朱祁鎮眼睛微微有一些迷離,說道:“將來。朕這個當爹也不算合格,也只希望我的兒子們,能當得起自己的身份。”

如果說,朱祁鎮沒有想到將來諸子之間的關係,絕不平靜是不可能的。只是他本身就對嫡子繼承製度,心有疑慮。

爲了將來將諸子分封海外,自然要保證諸子是有一定能力的,否則出去了也是送死,其次,太子的優勢如此之明顯。

如果還不能壓制住自己的弟弟們,豈不是顯得太廢物了一點。

這樣一來,又怎麼能承擔大任。

而且朱祁鎮也有自信,自信不管下面幾個兒子,鬧出什麼局面,他反手就能鎮壓下去。他對自己對朝廷的掌控能力有絕對的自信。

幾個兒子之間權力遊戲,對朱祁鎮來說,不過是處理朝政之外的一些小插曲而已。

只是朱祁鎮的自信,在錢氏那邊又是另外的理解了。

她看着自己的丈夫,心中一陣苦澀,從成婚那一日開始,她以爲她已經理解了他的心思,而今看來,真是聖心難測。

即便同牀共枕幾十年,也不過是熟悉的陌生人而已。

她永遠不清楚不理解不明白,朱祁鎮到底是怎麼想的。只是作爲母親,有些事情,她永遠不想讓它發生的。

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二章 外戚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五章 新內閣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十六章 海漕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十六章 經筵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