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

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

石彪正欲在說,石亨一擺手說道:“稍等一下。”石亨對叫外面的人說道:“速去叫金先生來。”

金先生正是石亨的謀主,也是朝鮮人出身。

是當初在大寧城內引得石亨割據之意的那一位。

石亨對他信任非常。

倒不是石亨不想找漢人幕僚。

шшш •tt kan •¢ ○

但是真正有本事的人,誰願意來這個漠北苦寒之地,而金先生又暗暗點出幾個幕僚,乃是錦衣衛的人。

石亨更是敬而遠之了。

將很多大事都託付於金先生身上。

石亨將這事情說給金先生聽。

金先生猛地咳嗽了幾聲,眉頭低垂,心中暗道:“是時候了,昏君,我非給你一個好看不可。”

而今的金先生比之起幾年前,頭髮白了,身子駝背了。但是他心中復仇之意,一日盛過一日。

作爲朝鮮兩班貴族的精英,以他的能力如果朝鮮沒有亡的話,朝鮮領議政未必不是他囊中之物。

但是國破家亡,自己遠流萬里之外。種種苦恨,都一古腦投放在朱祁鎮身上。

朱祁鎮都不知道有人這麼恨的,當然即便是知道了,也不過一笑了之。

因爲朱祁鎮知道,天下之間恨的他人,實在太太多了。不多這一個人。

當然如果說石亨而今的局面,全部是金先生的手筆,卻也不對。因爲石亨性格之中,就有一種不受約束,肆意妄爲的成分。

這種成分讓石亨在指揮打仗的時候,比旁人更大膽,更果決。別人不敢做的事情,他敢,別人不敢爲的事情,他敢。

但是這種性格讓石亨在循規蹈矩的官場之上不受歡迎也是自然了。

金先生不過是推波助瀾而已。

石亨驕橫並不是一日了,也不是今天才有的。

金先生沉吟片刻,說道:“而今無非上中下三策。”

石亨說道:“說吧。”

金先生說道:“下策,無非是聽小石將軍的,捨棄漠北基業,去京師,從此如猛獸入監,飛鳥入籠,再也沒有絲毫自由。”

石亨一擺手說道:“換一個。”

金先生說道:“中策,是立即誅殺朱儀,今夜就守龍城之兵,毀馳道,從此遙奉陰爲,割據一方。縱然朝廷派人討伐,以將軍之能,也不在乎他們。”

石亨心中思忖了半日,龍城駐軍再加上各地蒙古部落,能夠拉起十萬騎兵,再加上這幾年龍城附近已經開墾出一些土地。

雖然每年只能種一季,收成也不多,但是對於駐軍來說,這也是一個有利的補充。

石彪說道:“叔父,我石家上上下下幾十口人,可都是在關內。你即便不念侄兒性命,也要念一下石家列祖列宗在上吧。”

石亨說道:“不行。說上策。”

金先生說道:“討伐瓦刺,帶着本部人馬離開龍城,西攻瓦刺,想來瓦刺也不是將軍的對手,如此就在瓦刺與大明之間觀望。”

“當今是一個辦大事的人,自然不會逼反你。石家上下自然無憂。如果將軍有心滅瓦刺,立於西域也不是不行。”

“想來到了那個時候,朝廷也會安撫的。”

石彪冷笑一聲,對金先生說道:“聽聞先生是朝鮮人。”

金先生說道:“亡國孤臣而已。”

石彪冷笑一聲,說道:“果然,朝鮮有你這樣的臣子,豈有不亡之禮,我大明不和親不納貢,對外如此強硬,對內豈會弱了。”

“我敢說叔父敢這樣做,朝廷定然先滅叔父,再說瓦刺如何。”

石亨聽了也覺得對。

畢竟如果自己麾下有人跳反,石亨決計放下其他事情,先將這個人明正典刑再說不遲。

只是三計都不行。

石亨實在是不想放棄漠北基業。

這也是石亨心中貪字做祟。

不要看漠北苦寒之地,卻不知道各種皮毛戰馬牲口甚至藥材生意,都是相當不錯的,有很多是大明內地所需要的。

要知道瓦刺在的時候,與大明進行皮毛交易就是瓦刺經濟來源一大宗。

就好像是他們身上穿的玄狐皮。古代對皮毛評價,乃是“一品玄狐,二品貂皮。”僅僅這一身大衣,放在北京千兩白銀都未必能賣下來。

龍城雖然苦寒,但是算起來,石亨每年也有小几十萬兩收入的。

不過數年,就積攢了百萬家當。

這也是因爲他在經濟上收刮太得力,才讓很多人看不慣紛紛彈劾的另外一個原因。

一旦回到京師之後,這裡的收入如何還會有啊?

從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外任官也是如此,石亨一旦離開漠北,龍城的人固然會給石亨面子,但也僅僅是面子而已。

這樣的肥肉,他們豈能不吞了。

更不要說石亨在龍城自由自在之極。

這裡石亨是最大,很多事情他都可以做主,縱然有幾根眼中釘,肉中刺,看得相當不順眼,也就是以朱儀爲首的一批人。

但是真要說起來,不舒服的應該是朱儀纔對。

回到京師之後,卻要夾着尾巴做人了。

即便他得勝回朝,京師之中依舊有很多人惹不起,比如從來不管是的定國公,石亨都不大敢得罪,至於其餘皇親國戚,更是不少,關係都連着皇城裡面。

更不要說,他這一次算得上是負罪回京,到時候這局面就更是難看了。那就不僅僅是夾着尾巴做人的問題了。

石亨煩躁的走來走去。

在政治智慧上,石亨差楊洪郭登太多了。

而今的局面,他幾乎是自己一步步走到死路之中,面對唯一的生機,卻依舊沒有牢牢抓住的意思。

可見他根本沒有想到,而今的他已經危險之極了。

石亨問道:“金先生,真沒有辦法了嗎?”

金先生說道:“既然不管如何做,朝廷都不會放過將軍,不如反了吧。大軍收攏漠南漠北足以與大明相抗衡。”

“至於子女,大丈夫何患無妻。”

石亨皺眉,一時間不知道再想些什麼?

石彪去坐不住了。

他的妻兒可都在北京,他的前程也是在北京,他一來看不到石亨造反有什麼前景,二來,石彪也是石亨的侄子也不是兒子,而今拋家舍業,跟隨石亨打天下,將來最多是一個實權王爺。

都是臣子,石亨麾下的王爺,難道比大明的國公強上多少嗎?

更不要說石亨還未必能打到這個目的。

石亨是厲害,但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決計不僅僅是將領的能力,就好像安南老將阮熾他的能力比郭登差多少嗎?

還是兵敗身死,喪師辱國。並不是阮熾比郭登差多少,而是安南比大明差太多了。

石彪心中暗道:“不行,決計不能讓叔父走上歧途。”他剛剛一開始對石亨所說的話,固然有些渲染嚴重性,但是未必不是真話。

如果石亨真要造反,石彪定然要搏一個忠義之名,以庇護後代。

石彪是一個武人,言辭交鋒豈能勝得過金先生。但是勝不了的情況下,石彪就拿出他的老本行了。

只見石彪眼睛一掃,卻在剛剛一邊看見一柄用來切羊肉的小刀,不過巴掌長,上面還有羊肉的腥味。

用來殺人,卻是足夠了。

石彪一把抓住,向石亨撲來。

石亨微微一驚,後退一步,卻見石彪身形一轉,舍了石亨,向金先生而去。

金先生一個文弱書生,在這電光火石之間,如何能反應得過來,只能他僅僅來得及向後面微微一仰,就被石彪一把抓住胸前的衣服。

石亨見之大怒,只是他退了一步,此刻再做什麼已經來不及了,他只能大喊說道:“你幹什麼?”

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八章 斷事官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六十章 明浪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