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狠手

大明朝廷有很多問題,非常非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源不去追究,擺在朝廷面前的是要解決這些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大量的錢糧。

這些錢糧,往往通過各種名義加稅來獲取,但這種行爲不但無助於問題解決,反而是火上澆油。

大明朝廷上下都不傻,個個心知肚明,但除了飲鴆止渴,他們也別無他法。

可以說,大明朝廷上下,包括皇帝崇禎,都爲錢糧愁白了頭。

現在,有高達一百萬的錢糧,‘憑空消失’,第一個不能忍的就是崇禎!

在周延儒話音落下,崇禎就以一種十分嚴厲,帶有殺氣的眼神看向溫體仁。

溫體仁近來很合他心意,因爲周延儒對很多事情敷衍塞責,令他不滿,溫體仁則能體察的心意,認真做事。

但涉及到一百萬錢糧,再合心意,崇禎也不會留情!

溫體仁不急不緩,擡起手,與他外表和氣的不同,聲音鏗鏘有力,道:“陛下,第一個攻破萊州府的是周徵雲,率先攻入登州府的也是周徵雲。這一百萬錢糧,朱大典沒有提,可這周徵雲也沒有提,這裡面,有些蹊蹺。”

崇禎剛要皺眉,不等他說話,周延儒就轉過頭,淡淡道:“我怎麼記得,朱大典的奏本里說,是他攻破的萊州府,也是他攻破的登州城,現在怎麼成了周徵雲?”

溫體仁依舊不急不緩,道:“確實是朱大典攻破的登萊二府,這無可爭議。但確實是周徵雲率先進入,他在奏本里隻字不提,難道元輔不覺得怪異嗎?”

周延儒被溫體仁說的啞口無言,神色惱恨,轉向崇禎,道:“陛下,溫閣老這是巧言令色,一百萬錢糧不是十兩二十兩,能隨手藏起來,臣請將朱大典下獄,徹查此事。”

溫體仁則道:“陛下,朱大典剿滅孔有德,撫定山東,功勳卓著,豈能在這個時候下獄?令有功之臣寒心。微臣建議,將周徵雲下獄,查明原委,找回百萬錢糧爲要。”

如果是往常,下獄朱大典這種結果是必然的,孫承宗在遼東做了那麼多事情,都被無中生有的逼得致仕,何況區區一個朱大典。

崇禎在朝野耳目極少,很多事情被矇在鼓裡,但這件事,他卻有人耳目,那就是負責這次押韻糧草的中官,高起潛!

高起潛早有密奏上來,將一切責任都推給了周正。

現在聽着周延儒與溫體仁的對質,崇禎有些拿不定主意。

恰恰這時,李忠神色猶豫,欲言又止。

崇禎本就目光閃爍,瞥見李忠的神色,冷聲道:“混賬東西,你在幹什麼?”

李忠一個激靈,連忙上前,嘴角動了動,看了眼王承恩,道:“萬歲爺,這件事還是讓王太監稟明吧。”

崇禎眉頭一皺,轉向不遠處的王承恩。

王承恩看了眼李忠的背影,向着崇禎平平靜靜的道:“萬歲爺,宮裡出了賭場,奴婢抓到後審訊得知,高起潛剛剛在蘇州買了上千畝良田,購置了大宅,納了三房夫人。宮裡,不少人得了分潤。”

崇禎臉色陡變,陰沉如墨,喝道:“你是說,高起潛那狗東西,欺瞞了朕?他好大的膽子!”

溫體仁在王承恩話音落下,眼神就猛的一變,渾身發寒。

他,好像掉入了陷阱裡!

他不動聲色的擰着眉,悄悄看了眼崇禎,又看向已經面無表情,卻又好像智珠在握的周延儒,心裡暗驚。

他沒想到,周延儒不聲不響,居然與宮裡的大太監勾結到了一起!

王承恩微低頭,沒有多言。

王承恩是不涉朝政,謹言慎行。但在崇禎眼裡,無疑是默認了。

崇禎牙齒咬的咯咯響,臉角猙獰,聲音幾乎嘶啞的低吼道:“將朱大典下獄,將那百萬錢糧給朕追回,少一個子朕決不輕饒!”

周延儒眼神笑意一閃,擡起手,道:“臣遵旨。”

崇禎怒意難平,道:“徹查!凡是涉及此案的,不管是內監還是外臣,都給朕抓起來,膽敢包庇,求情,一律同罪!”

溫體仁胖臉依舊溫和,只是緊了幾分,給人一種十分緊繃的感覺。

他沒有說話,心裡有些發涼。

朱大典是他舉薦的,剛剛皇帝的話,是不是在警告他?

很快,兩人就被崇禎轟了出來。

周延儒自然意氣風發,幫周正解決了朱大典,最重要的是打擊了溫體仁!

周延儒瞥了眼身側看似如常,實則緊繃異常的溫體仁,心裡舒坦的不行。

‘周徵雲這一招還真是高明,一箭雙鵰!溫體仁啊溫體仁,我的位置,就那麼好做的嗎?’若不是在宮裡,周延儒怕是要大笑出來。

溫體仁八面不動,心裡則很是着急。

他很清楚宮裡這位皇帝,一旦被他記恨,那九頭牛也拉不回來,必須儘快想辦法彌補。

朱大典已然不可救了,只能從別的地方想轍。

於是乎,大明朝廷發生了喜聞樂見,毫不意外的場景。那就是剛剛剿滅孔有德,功勞甚大的主帥朱大典,被下獄了。

也毫無意外,圍繞着這件事的黨爭又此起彼伏,無邊無際。

朱大典被抓回京城,周正與金國奇,陳洪範等人則留守登萊兩府,其實是朝廷也懷疑他們,但不宜動作太大,所以暫且沒動他們。

十二月中,朱大典招供,確實得了二十萬錢糧,被他以‘犒賞’的名義分了出去,自己得了七萬兩。

這自然不能令朝廷以及崇禎滿意,於是朝廷將朱大典的黨羽悉數抓獲,嚴厲追贓。

圍繞着朱大典這件事,除了溫體仁沒有被牽連外,大大官員二十多人被奪職下獄,追贓三十萬。

內監高起潛沒人提,好像消失了一樣。

只追回了五十萬,朝廷與崇禎勉強滿意,接下來就是圍繞着登萊兩府的安置以及軍功的分配。

其他人還好說,多是武將,賞賜,加虛銜就是了,唯獨周正不同。

他是文官,出身都察院,而後是天津兵備道,記錄在案的有兩件大功,現在又加一件,該怎麼賞賜,朝廷裡出現了一些爭論。

總共出現了三種比較大的不同意見,一種是調周正去兵部,發揮他的軍事才能;第二種是戶部想要周正,是畢自嚴點名要的;第三種,則是有人舉薦周正駐守山海衛,拱衛京師。

其他的也包括調周正去右屯、去追剿山西的亂匪,甚至於還要周正去成都府做知府的,不過這些聲音不大,很快被淹沒了。

另外還有人指出了周正的學歷問題,那就是周正只是舉人,並非進士,不能拔擢太高。

周正屢屢立有大功,這次掛的還是正四品的‘僉都御史銜’,若是升官,怎麼也不能低於正四品,否則那就不是獎賞,而是懲治。

因此,頗有些爭議,懸而未決。

第一百二十七章 話不投機第兩百九十七章 我要做大明第一鹽商第七百五十四章 入京者衆第三百七十七章 露出馬腳第六百一十七章 難消停第三百四十章 危機迫近第兩百八十四章 弄巧成拙第三百二十四章 安定行動第六百六十八章 反覆第七百一十九章 胡言亂語第三百七十二章 校武場的震撼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殺第三百一十四章 來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時間到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佈局朝廷第五百九十三章 劍拔弩張第一百三十六章 天啓變色第兩百三十五章 登聞鼓再響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算第兩百二十一章 登極第兩百八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兩百二十五章 價碼第十七章 遊街第三百九十六章 艱難守城第六百九十六章 練兵第七百零一章 驚變第六百一十七章 難消停第三百八十章 劉六轍被打第七百三十八章 見帝第七百二十七章 奏效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聲奪人第六百九十二章 變化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鍋粥第三百九十八章 防守反擊第五百七十二章 沒有城府的小皇帝第五百三十六章 爭權第五百五十二章 打人啦第兩百六十五章 閹黨末路第四百二十三章 黨爭的齷齪第四百五十一章 今非昔比第六百六十七章 狗咬狗第九十八章 最爲可恨第五百三十一章 定大局第一百三十章 初試鹽課第四百二十三章 黨爭的齷齪第五百六十六章 妙峰山第六百四十九章 序幕臨時外出,第二更放明天。第五百一十四章 建虜攪局第三百零四章 萬事妥當第五百四十四章 大權旁落第三百二十二章 訓話第四百一十一章 作死就得死第五百二十七章 野心與行動第五百一十五章 範文臣祭旗第兩百八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七百一十三章 推演第三百七十六章 天不留人今天已經更完啦第一百九十四章 進攻了第七十一章 晦澀的態度第七百一十九章 胡言亂語第四百二十九章 攻入城內第一百九十五章 弔詭的金鑾殿第六百八十一章 分化第五百九十九章 突來的聖旨第兩百一十二章 信王的身影第六百四十八章 京察第四百三十一章 破賊第四百七十章 詭異多變第三百七十三章 烽火燃起第七章 我要一萬兩(求收藏,求推薦~~)第兩百七十章 滅頂之災第六百零二章 不會有第三百八十六章 年前年後第六百二十七章 一個開始第一百六十九章 鎖城第五百六十九章 上好的擋箭牌哪裡找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鋒第一百七十五章 給老子放人第十七章 遊街第六百七十一章 一朝兩尚書第五百九十一章 暗箭第七十章 擋人官路勝殺人父母第十四章 漢人絕不爲奴第一百一十四章 周正回擊第六百八十三章 人流如織第三百九十四章 建虜圍城第兩百三十七章 大明官員的立場第三百零五章 浩浩蕩蕩第三百七十二章 校武場的震撼第三百章 商業帝國第六百七十四章 左手畫個半圓第六百一十六章 方興未艾第六百八十一章 分化第一百三十九章 欽使不值錢第六百八十章 不長久第三百九十一章 建虜來襲第兩百七十六章 朝廷空了第五百二十九章 排排坐分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