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爭權

明朝經歷了李自成這個大劫,全天下都惶恐不安,因此登基大典雖然準備的倉促,卻也要趕鴨子上架。

崇禎十三年五月初一,登基大典正式開啓。

十歲的朱慈烺,在周延儒與周正的支持下,在金鑾殿上,登基稱帝。

決定明年改元,年號爲:安和。

而給崇禎上的廟號是思宗,諡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這些朱慈烺並不足夠了解,完全是周延儒一手包辦。

在這場登基大典中,周延儒的地位得到無限的拔高,儼然的託孤大臣,把持一切朝政。

周正以及他的人被極力的邊緣化,在浩大的登基大典中,周延儒的人全部在最前面,來往也都是周延儒的安排。

朱慈烺是一個傀儡,周正則更像一個局外人。

直到登基大典過了大半,衆人有了喘息之機,周正的人聚集在一起,憤憤不平。

馬士英怒聲道:“大人,元輔太過分了,這是一點都不遮掩了!”

張賀儀嗤笑,道:“這比閹黨還不如呢,閹黨起碼還照顧點臉!”

寇槐壹瞥了眼衆人,低聲道:“我聽說,之前要爲閹黨翻案,就有元輔。”

衆人聽着紛紛變色,想到了阮大鋮。

這個人是閹黨,莫非,周延儒救他,另有目的?

周方這個順天府府尹也是有資格參與大典的,看向周正道:“徵雲,不能這樣下去。”

這樣下去,他們真的會被邊緣化,好一點趕出京城,不好就是牢獄之災!

周正抱着板笏,好整以暇,笑着道:“元輔這麼能幹,怎麼能不讓他多幹一些呢。現在江山破碎,國計民生那麼多大事,離不開元輔的,有什麼事情,待會兒咱們到乾清宮說。”

登基大典結束後,新皇也要會見重要官員,周正這些人,都要去的。

衆人聽着周正的話,頓時露出了一種會意的笑容。

姚童順這個時候,從外面進來,見都是自己人,在周正耳邊低聲道:“大人,錢糧到了,不過只有十萬。”

這是周延儒,答應給周正的五十萬,已經過了十天的期限,卻只到賬十萬。

周正看向其他人,道:“藉口有了。”

一羣人頓時點頭,笑容越發的深邃了。

等了一陣子,登基大典繼續,一連串的儀程,衆人跟着而走,朝拜,唱和,聽着各種旨意,禱文。

到了最後,是冊封百官,以示新皇恩典。

周延儒這個勞苦功高的前朝首輔,被加了太子太師,成了顧命大臣,內閣首輔,總覽朝政,以及其他各種蔭封,賞賜無數,榮耀萬丈。

周正這個克復京城,挽救大明社稷的大功臣,加了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兼理兵部,總理剿匪事宜,其他的寥寥。

其餘閣臣暫時空缺,禮部尚書張四知,吏部尚書李日宣,戶部尚書陳演,刑部尚書李恆秉,工部尚書李覺斯,兵部尚書李邦華,都察院左都御史馬士英……

隨後的侍郎,九寺等等各級官員,也悉數得到任命,只有少部分空缺,實在找不到人才暫時空着。

阮大鋮這個人,居然也撈到了工部左侍郎。

數百人在金鑾殿上,擡手而拜,恭賀新皇,領旨謝恩。

周延儒就站在周正身前,離朱慈烺最近。他老臉通紅,目光湛湛,激動的嘴角哆嗦,全身發抖。

朱慈烺個子很小,坐在椅子上,有些麻木的看着羣臣,下面說什麼,都看向身旁的李忠。

李忠就會躬身,與他低語幾句。

李忠是見過崇禎登基的人,自然駕輕就熟。

又是好一陣子,這場匆忙的登基大典纔算結束,一大羣人轉向乾清宮,準備例行的與新皇聯絡一下感情。

朱慈烺坐在乾清宮的龍椅上,由於個子小,桌子遮擋,顯得有些不倫不類,或許是一天太累,他表情有些僵硬,疲倦。

周延儒六七十歲的人,卻絲毫沒有倦色,依舊滿面紅光的擡起手,笑呵呵的道:“陛下,登基大典已經完成。接下來,就是要爲先帝發喪,入陵。”

朱慈烺聽到這裡,纔算有些表情,輕輕點頭,聲音悲切的道:“嗯。”

周延儒繼而道:“陛下,天下板蕩,皆因各地守臣無能,臣已經與諸位同僚商議,對各省巡撫,總督,三司官員進行拔調,整肅吏治,重振我大明聲威!”

新任的禮部尚書張四知出列,道:“臣附議。陛下,西北之亂,皆因禮法崩,臣請陛下下旨,復禮克行,以安天下。”

吏部尚書李日宣跟着出列,道:“陛下,臣認爲,西北之亂以及各地政事敗壞,皆因人起,臣請陛下允准,由吏部整肅吏治,以爲大明中興而奠定基礎。”

工部上書李覺斯跟着出列,大聲應和,聲稱工部諸多事項皆有貪腐,請求嚴查。

朱慈烺即便對很多事情懵懂,對這些還是瞭解,畢竟崇禎對他言傳身教不少,聽着就一本正經的道:“衆卿說的有理。”

周正站在周延儒身旁,抱着板笏,始終不發一語。

周延儒擺明了想要藉此機會進一步擴大權力,在他的人數佔優的情況下,加上口口聲聲都是正義凜然的國之大事,還真不好反駁。

李忠則眼觀鼻鼻觀心,學着王承恩,在政事上,半句不多嘴。

周延儒等人一口氣說了十幾條,全部都是新朝的革新建議,合稱‘十八疏’。

朱慈烺聽着很高興,並沒有察覺其中的問題,言談之間,也是要將政務託付給周延儒的意思。

周延儒老臉通紅,激動地不能自己,跪地哭聲道:“老臣有負先帝所託,慚愧至極……”

被氣氛烘托,不少人都是面露慼慼,深爲感懷。

朱慈烺連忙讓李忠扶他起來,君臣二人,相互安撫了好一陣子。

彷彿到了最後,朱慈烺纔看向周正,抹着淚道:“徵西伯,你有什麼奏議嗎?”

周正擡起手,道:“陛下。太原來報,盧象升已經攻克太原,目前正在努力收復山西全境,大軍林立,隨時準備入陝西,與闖賊大戰。”

朱慈烺聽着大喜,忍不住的站起來,伸着頭道:“什麼時候能剿滅闖賊?”

周正還沒有說話,張賀儀出列,擡起手道:“陛下,之前臣聽說會有五十萬錢糧,今天才堪堪到了十萬,臣擔心前線士氣,還未告訴盧象升,臣請陛下令戶部如期盡數撥付。”

朱慈烺最擔心的就是闖賊再來了,聞言目光立即就轉向了周延儒。

第兩百二十四章 低吼如野獸第六百六十六章 隱憂第三百六十七章 哭爹喊娘第十八章 懟御史(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一章 建虜來襲第七百零四章 了局第六十四章 不大不小的警告第八十六章 嘴上沒毛的周正第一百八十章 去見天啓第八十四章 周清荔的手段第三百四十六章 拼殺第兩百二十七章 未來的首輔第四百八十三章 決裂第四百五十六章 匪亂坐大第六百零八章 慌慌張張第五百九十四章 一杯毒酒第兩百四十五章 名動海內第十九章 算計周正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殺第一百八十八章 封爵之難第七百一十一章 北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管右屯第一百九十一章 最大的變數第四百三十四章 蒞臨東江鎮第兩百六十七章 猜忌(第二更)第一百九十二章 廷前威脅第一百八十七章 你未唱罷我登場第六百八十二章 豪賭第五百八十五章 請託第六百九十四章 晉國公第兩百三十五章 登聞鼓再響第五百二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三百七十九章 錢象坤致仕第四百四十七章 獄內獄外第四百一十二章 破綻第七百三十六章 投降第八十一章 糾察首輔儀表第四百四十七章 藩王們齊入京第五百零一章 搬家第六百三十七章 保守派第兩百九十四章 楊家家主進京第四百三十二章 狠手第四百零六章 大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找死第兩百七十六章 朝廷空了第四百零八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一十章 不簡單第五百四十六章 斥藩王第五百九十八章 黑影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們也抓第兩百八十六章 步步緊逼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知死活第三百六十一章 地盤擴大第六十五章 初見班底第六百五十三章 試探第三百五十章 支持不住了第十六章 左一拳右一拳(求收藏~~)第七百二十五章 內外第六百三十二章 快人一步第五百零七章 水師第三百五十六章 誅豪格第五百六十九章 上好的擋箭牌哪裡找第五章 反轉(求收藏,推薦~~)第六十六章 急用錢的閹黨第三十章 週記第四百九十四章 心領神會第七百一十五章 壓迫第一百一十四章 周正回擊第四百二十九章 攻入城內第三百五十五章 血色北城第一百章 得罪的人太多了第五百二十三章 入城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火連天第十二章 你,在這裡做工?第六百三十九章 交換第六百九十三章 偷雞不成第四百八十三章 決裂第六百九十二章 變化第四百八十七章 譁然第九十九章 東林人的德性第四百五十五章 曹文詔下獄第七百一十四章 不定第六百八十一章 分化第三百七十一章 必出妖孽第兩百八十五章 覆沒開端第六百二十三章 突圍方向第一百五十章 範大人,麪皮何在?第一百五十章 範大人,麪皮何在?第一百四十二章 另一條路第兩百五十八章 明哲保身第六百四十二章 靜謐風波第五百一十章 朝廷艱難處境第六百四十三章 內閣的規矩第六百九十六章 練兵第六百一十章 黑手第兩百三十一章 不知死活第三百二十一章 落案第四百四十九章 深藏不露第三百六十八章 就拿你立威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啓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