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化貞說完就走了,留下一殿的大臣,目光都在‘二週’身上。
周延儒剛剛‘逼退’周正,這會兒不會再多要求什麼,瞥了眼彷彿近在咫尺的其他朝臣,與周正道:“你想怎麼做?”
這些事情,周正早就計劃多時,不過現在終於實施,他懶得與周延儒扯皮,瞥了眼高弘圖。
高弘圖會意,上前擡手道:“元輔,晉王,魯王等人降賊,謀逆,乃是不赦大罪,削除宗籍,抄家滅族這當無無意義。”
滅殺宗室,歷朝歷代都是大事件,不到萬不得已都不會殺。宣宗年間,漢王謀逆,不過也是圈禁。
但再深想,成祖是怎麼得了江山的?無非是建文帝要削藩,引來還是燕王的朱棣的恐慌,進而發動了‘靖難之役’,奪了建文帝的天下。
衆人聽着高弘圖的話,心裡浮想聯翩,憂心忡忡,卻沒有反駁。
到了這個時候,晉王,魯王等四王是保不下來了。
周延儒面無表情,繼續看着周正。
高弘圖知道他的角色,擡着手,躬着身,低着頭,繼續道:“周王,遼王等人體恤過年,願意上繳王府,以充國庫,與國共度時艱。皇上深感欣慰,再三推拒不過,已經同意。戶部,吏部共商,也爲宗室之忠心感到欣慰與振奮,確實該爲天下表率,還請元輔首肯,以滿他們的心意。”
這個周延儒早就知道,眉頭擰起,沒有看高弘圖,盯着周正道:“我會與他們挨個談話,若是他們當中有誰不願意,不能強迫。”
周正眉頭一挑,眼神有厲色的盯着周延儒。
周延儒這會兒可不會與周正撕破臉,猶豫片刻,道:“不能讓讓天下人覺得陛下,朝廷刻薄。”
高弘圖瞥着二位大人物,頓了頓,道:“元輔,總理大院就要修建好了,三天後就應該能搬進去,改制奏本已經送入您的班房。”
周延儒目光終於轉向高弘圖,淡淡道:“繼續說。”
高弘圖暗自咂嘴,這位老大人還真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只好道:“爲了不顯朝廷刻薄,三司決定留下兩個藩王,三個公卿。”
周延儒神色稍緩,又看向周正,道:“五個人,我來定。”
高弘圖連忙接着,道:“回元輔,三司那邊查實,有兩個藩王,三個公卿沒有涉及逆案。”
高弘圖的意思很簡單,五個人已經選好了,並且是我們之前就準備留這五個人。
周延儒臉色鐵青,他感覺被周正算計了!
周正也得周延儒臺階下,並且這麼多人看着,微笑着道:“宗室,勳貴的逆案之後,就是那些文武大臣,這些案子,還得元輔做主,下官就不摻和了。”
周延儒哪敢再信周正,直接道:“我要刑部尚書。”
刑部是關押那些逆犯的地方,又是審判之地,有了錢謙益這個主審,加上刑部尚書,周延儒就能在這些案子上與周正分庭抗禮,不至於完全被動。
周正唔的一聲,倒是沒有料到周延儒提這個要求,瞥了眼李恆秉。
李恆秉神色漠然,上前道:“元輔,是要罷黜下官?不是是何緣由?”
周延儒沒理他,看着周正道:“陳演要辭官,戶部給你。”
周正這下有些詫異了,戶部掌握天下錢糧,田畝,那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權力部門,可與吏部並列。
戶部與吏部對應着權與錢,周延儒居然捨得放手戶部?
高弘圖很快就明白了,有些不滿的道:“元輔,戶部千瘡百孔,破爛不堪,簡直是一個大窟窿,您放手戶部,這是撂挑子……”
周延儒神色平淡的看了他一眼,道:“你是戶部侍郎,這樣說話,合適嗎?”
高弘圖頓時閉嘴了,他說這個,確實不合適,但是心動啊!
戶部固然是爛攤子,卻又確確實實的大衙門,掌握着不可想象的權力,若是戶部到了他們手裡,對於他們的變法,絕對是一大助力。
所以,他低着頭,卻不動聲色的給周正,孫傳庭等使眼色。
孫傳庭瞥了眼陳演,這位聽到周延儒要將他交易出去,不但沒有惱怒,反而有些——喜悅?
孫傳庭見周正還在思忖,上前道:“元輔,刑部權重,戶部破漏,不如用吏部換吧?”
當着滿朝文武大臣的面,私相授受的公然討論着官位的‘交易’,這在大明,甚至歷朝歷代是曠古未有吧?
偏偏在場的沒有人覺得有什麼不妥,至少沒有表現出來。
田珍疏,李邦華等人默默無語,縱然心裡覺得不妥,卻也不會開口。
大明的朝局,真的是破碎的不復以往了!
周延儒哪會交出吏部,沉吟片刻,看着周正道:“順天府給我,我將工部給你。”
周正微笑,這位首輔,總算是清醒過來,是想要暴力機構的實權了。
順天府掌握京城,雖然沒有軍隊,某種程度也能制衡周正。
周正稍稍思忖,道:“李邦華入閣,我要兵部。”
“不行!”周延儒斷然拒絕。
周正笑着轉向李邦華,道:“李尚書,我就說元輔不喜歡你吧?”
李邦華看了眼周延儒,面無表情的躬着身,沒有接話。
周延儒眉頭擰了下,不動聲色的解釋道:“而今天下板蕩,西北闖賊未除,兵部尚書責任重大,不可輕動。李尚書是我屬意的人,西北結束,他就會入閣,你無需着急。”
周正笑了笑,仔細的想了想,道:“李恆秉,你怎麼安排?”
周延儒顯然早有腹稿,道:“翰林院事。負責皇上的教導。”
翰林院事,這是一個清望地位高,並沒有多少實權的職位。周延儒是不會允許李恆秉入閣,這個位置的安排,實則是有些‘刻薄’。
周正眉頭挑了下,瞥向李恆秉,道:“李尚書?”
李恆秉沒想到周延儒居然想要將他發配去翰林院,面無表情道:“下官不同意。”
在周延儒看來,李恆秉只是交易的棋子,沒有在意,與周正道:“三天後,所有衙門搬出紫禁城,遷入總理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