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抨擊

bookmark

黃臺吉明擺着在準備後事,並且爲他的幼子安排了一個制衡的局面。

他也對建虜的軍隊進行了重新的劃分,兵權落在了代善與濟爾哈朗手裡,政務則交給了寧完我。

他對外也與明朝緩和了關係,在他的設計中,至少爭取了三年的和平時間,以待建虜能緩過一口氣。

而對於明朝可能進攻科爾沁,他也只是採取了‘鴕鳥戰術’,要科爾沁退讓,不與明朝發生正面衝突,保存實力。

而明朝這邊的紛擾,卻還在持續。

‘二張’被從牢裡放出來,龐大不可一世的復社已經瀕臨解體,大部分人已經退散,但還是有一部分人依舊凝聚在一起。

只不過,他們不再打着復社或者其他‘社團’的旗號,十幾二十個人,依舊牢固。

周延儒雖然開了口子,但復社依舊被打散,中間力量很多人被‘禁止科舉’,在朝的也都被髮配的遠遠,可以說是元氣大傷。

呂大器的事情,依舊沒有消停,南直隸是一鍋粥,每天都發生各種各樣的奇奇怪怪的事情。

對於朝廷發行的新幣,朝廷要收購的土地,南直隸幾乎從上到下都在反對,抵制。

呂大器的手段也着實強橫,半個月就關閉了南直隸近乎兩百多家大小商鋪,抓了三四百人,強行推動新幣替換舊幣。

對於抵制官府收地,呂大器一邊對手裡的土地進行重新劃分,分配,一邊也對抗拒勢力進行打擊。

在南直隸,他簡直化作了一個‘暴君’,對腐朽的士紳體系,大刀闊斧的衝擊。

相對於南直隸,其他省份則低調,溫和的多,而周延儒掌握的那幾省,更是沒有半點動靜。

此時,楊嗣昌在福建。

陪同一起對福建進行兵制改革的是福建總兵楊國柱,兩人在福州城外看完新兵演練,慢慢往回走。

楊國柱看着楊嗣昌的側臉,道:“閣老,根據兵部的兵制改革既要,目前福建基本上完成了框架改革,接下來,就是深入的推動,完成士兵的調派,駐守,權職等的落實等等……”

楊嗣昌揹着手,面無表情,道:“福建地貧,災情重,民亂從未停歇過,單靠總督是壓不住的。”

楊國柱點頭應着,道:“俞巡撫之前找我談過,將剿撫並用,爭取在年底平息福建,加快變法,恢復民生。”

楊嗣昌漠然的走了一陣子,道:“我聽說,你還讓人準備修建船隻,挑選熟悉水性的青壯,怎麼?周徵雲要建水師?”

楊國柱盯着楊嗣昌的表情,知道瞞不過這位,沉思片刻,道:“兵部那邊規劃,總共要建兩支水師,一支在天津衛,也就是旅順,威海。第二支,就在福建。西夷的尼德蘭一直窺伺臺灣,屢屢發動戰事,我朝需要作出應對。”

楊嗣昌繼續走着,道:“周徵雲可能在今年,最遲明年對科爾沁出兵,什麼時候對尼德蘭出兵?”

尼德蘭,也就是荷蘭,目前盤踞在臺灣,雖然據點不多,卻也讓大明如鯁在喉,只不過一直沒有心力去解決。

楊國柱默默無聲,楊嗣昌作爲曾經的兵部尚書,能力出衆,能看出來,他並不奇怪,只是,這位閣老與徵西伯向來不對付,如果知道的太多,會不會從中掣肘?

楊嗣昌見楊國柱久久不言,回頭看了他一眼,道:“按照我的估算,周徵雲的注意力,目前還是變法改革,想要恢復儘快恢復我大明國力。之所以對科爾沁出手,無非是想要砍掉建虜臂膀,趁機壓縮建虜的實力,至於何時北伐,他心裡應該也沒有底。至於這尼德蘭,看模樣沒有放在他眼裡,否則就不應該是讓你在這裡準備,應該是直接將天津衛的水師調過來了。”

楊國柱見楊嗣昌猜的都對,默然一陣,道:“閣老,下官說句不該說的話,徵西伯寬宏大量,一心爲國謀事,如果您一心與他作對,恕下官不能苟同。”

楊嗣昌眼神微變,轉頭看向他,道:“他周徵雲一心爲國,我楊嗣昌又什麼時候苟己私利了?”

楊國柱與楊嗣昌對視,而後輕嘆一聲,道:“下官這裡是容不下閣老這尊大佛,到六月差不多事畢,還請閣老早早離去吧。”

楊嗣昌越發好奇了,道:“你對周徵雲就這麼忠心?他周徵雲也不是聖人,貪贓枉法,培植私人,把持權柄,擅權稟國,甚至是欺侮君上,這些事情也沒少幹。除了沒做曹操,他什麼事情沒有幹過?”

楊國柱聽着楊嗣昌的話,道:“那這些事情,閣老沒有幹過嗎?閣老不忿徵西伯,是因爲他做的比閣老好,還是因爲徵西伯沒有做曹操,閣老失望了?”

楊嗣昌心頭越發怪異,道:“我很好奇,你爲什麼對周徵雲這麼死心塌地?即便他一時當政,卻也不會太久,權臣向來沒有好結果,你何必諂媚於他,與他綁在一起,自招禍患?”

楊國柱搖頭,道:“閣老還是不明白。下官以及其他諸位,並不是黨附於徵西伯,我們非爲名利折膝下腰。徵西伯與我們一樣,有着宏偉的目標,細緻的計劃,我們在一步步向前走,若是有一天,真的禍事臨頭,下官也絕不眨眼,不後悔。”

楊嗣昌盯着楊國柱,看得出楊國柱並不是虛僞之言,心裡若有所動。

他一時半會兒想不明白,便轉身繼續走道:“明天起,我們分頭走,落實每個府的情況,穩妥了,我便啓程去湖廣。”

楊國柱擡手道:“是。”

楊國柱知道今天說的有些多,只是希望朝廷少些爭鬥,齊心協力,儘快消除弊政,恢復民生。

就在楊嗣昌與楊國柱回城的當口,京城再次出現亂子。

錢謙益不甘被攻擊,也寫了一道奏本,這道奏本是直接給主宮裡的朱慈烺的。

奏本明明白白的要求朝廷官員旗幟鮮明的支持‘變法’,並且以身作則,比如,他就向南直隸將錢家掌握的一千畝良田捐了出來。

這道奏本一公開,京城就炸鍋了。

不知道多少人暗中大罵錢謙益,你要捐就偷偷捐,你捎帶上我們幹什麼?

李覺斯,張四知等人都十分憤怒,在周延儒身前大肆抨擊錢謙益。

第兩百二十五章 價碼第六百八十六章 內憂外患第四百六十七章 下馬威第四百八十六章 爆破第三百五十章 支持不住了第六百一十五章 能屈能伸第一百一十章 上達天聽第四百六十三章 擒闖賊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來的路第一百四十八章 黃臺吉要歲幣第四十八章 陡然來的熱鬧第六百七十二章 洪承疇第一百二十章 天啓駕崩第一百八十三章 建虜來襲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子第兩百六十八章 復官(第三更)第三百一十章 不簡單第兩百一十九章 魏忠賢畢竟還在第六百章 殺意第五百八十六章 久等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動了鹽商的奶酪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網打盡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們自找的第四百四十三章 火燒旅順第六百零九章 幕後之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白熱化第十章 神醫又被打了(求收藏啦~~~)第三百六十五章 手腕第六百六十七章 狗咬狗第兩百八十八章 抓鹽商第二十八章 爆炸效果第四百八十二章 圖窮匕首見第十六章 左一拳右一拳(求收藏~~)第七百四十二章 驚喜第六十二章 我宰了你第三百九十五章 勸降第三百六十九章 朝廷又能拿我怎麼樣第三百一十二章 財帛動人心第四百三十二章 狠手第六百一十六章 方興未艾第一百四十九章 入瀋陽皇宮第四百二十七章 疲敵戰術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聲奪人第五百零四章 李定國第四百三十五章 京中亂局第一百七十七章 手腕高明第一百五十七章 鹽的禍第五百七十五章 內閣黨爭第三百六十五章 手腕第兩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的魅力第六百四十六章 混亂第四百四十九章 深藏不露第一百三十九章 欽使不值錢第四百二十九章 攻入城內第三百五十五章 血色北城第四百四十二章 時間到了第兩百三十五章 登聞鼓再響第四百四十九章 深藏不露第四百三十六章 佈局朝廷第五百四十九章 施壓第四百六十二章 金子、女人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來的路第四百二十章 孔有德叛亂第六十五章 初見班底第兩百三十七章 大明官員的立場第五百四十六章 斥藩王第四百二十三章 黨爭的齷齪第五百五十九章 擴大第四百三十二章 狠手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君第四百八十七章 譁然第一百一十八章 我嘴皮子賊溜第三百二十八章 降服第六百七十二章 風氣第四百三十七章 留京第一百八十三章 建虜來襲第三百零七章 履新第四百四十六章 議餉之噩第七百三十五章 議和第六百一十八章 攻略第七百四十章 會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話不投機第十五章 你,皮癢嗎?第五百二十八章 雞犬升天第七百一十二章 北伐之意第六百三十七章 保守派第五百一十五章 範文臣祭旗第四百五十一章 今非昔比第兩百五十八章 明哲保身第三百六十七章 哭爹喊娘第一百零一章 你要侍奉好信王第一百九十四章 進攻了第七百二十章 能嗎第三百八十五章 要權第兩百一十二章 信王的身影第八十九章 我不是!第兩百七十一章 魏忠賢的家產第兩百三十六章 要被嚇死的崔呈秀第四百七十章 詭異多變第兩百九十章 崇禎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