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王者歸來

bookmark

羨慕王九齡的人在國際上不少,罵王九齡傻瓜、蠢貨的人國際上也不少,不過那些罵王九齡的人基本上都是羨慕法國人罷了,那種白撿幾十億美元的好事居然被他們碰到了。

在國內當老蔣確認了這條消息之後,假牙再一次掉在地上,“娘希匹,這法國人一向精明,這回怎麼跟豬一樣,又送錢又送地!”

宋美齡道:“達令,這是一份賭約,也不知道王九齡是怎麼想的,兩個月德軍滅亡法國,就是希特勒,那些強國的首腦也不敢那麼說,王九齡看起來也不像傻瓜啊,他這麼做恐怕是另有目的!”

蔣介石點點頭,他現在就怕王九齡有劉文輝的心思,其他得到還真的無所謂。

“雨農,你們要密切注意西康和王九齡的動向,別讓他們惹出什麼幺蛾子”蔣介石對新成立的軍統頭子戴笠說道。

戴笠道:“是!”

而中國其他的軍閥都羨慕的流口水,一塊一個浙江一樣大,一樣肥沃的省份,三十億美元,光那三十億美元,一百億大洋啊,我的乖乖,老子存款才幾十萬大洋,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而國內的報紙也分爲兩派,而且實力旗鼓相當,一派認爲王九齡肯定會贏,要不然也不會賭,王九齡又不是傻子。

另一派認爲王九齡不會贏,世界上哪個國家郭說他能在兩個月滅亡法國呢,甚至還有些報紙認爲王九齡這是另一種賣國的方式。

但是對於王九齡來說,輸贏已經不是他所關心的,他只知道有了這三十億美元,他就可以將鬼子趕出東北,中國的未來也將更加美好。

1933年12月5日王九齡乘坐法國的巡洋艦回到中國,軍艦確實比輪船要快!!才半個月就到了中國。

王九齡在河內下船,換乘法國的炮艇沿紅河而上,進入雲南境內,然後做飛機返回香格里拉。

西康建設的比以前更好了,兵工廠離得火炮、槍支越來越多,另外還有新設置的捷克式zb26生產線,正在源源不斷的生產輕機槍。

在王九齡回來之前,就已經發報讓兵工廠全力生產,155毫米口徑的大炮,如今已經有40門,另外還有125毫米口徑的大炮60門,這批火炮在接管交趾省之後,就會作爲岸防炮使用。

而且這些火炮的生產線之前都是在完善的過程中,所以生產的不多,但是生產線今天已經完善了,以後就會有更多的大炮生產,同時王九齡知道大炮的重要性,現在又有錢,王九齡自然要按照歐洲強國的標準來裝備他的軍隊,所以忘記了會多開幾家火炮廠。

而通用機槍的生產所需要額衝壓機牀,也在運回的路上,馬上王九齡的軍隊就有這個時候最好的機槍用了。

而且還是通用的,不過德國人的子彈口徑標準和王九齡這邊的標準不一樣,在機器還沒有到來之前,王九齡還必須跟他的技術們討論一下,說不定他們還有更好的改進意見。

王九齡告訴兵工廠和其他人,西康所有的生產都必須符合簡單、容易上手、能大規模生產,而且王九齡還跟他們分析了一下爲什麼要這麼做。

自然又是一番富國強兵的大道理,但是對於這些人來說卻非常管用,他們親眼見證了西康的崛起,他們在別的地方呆了那麼久,也沒見過其他的軍閥像王九齡這樣,對教育,科技、民生這麼關心,那些軍閥只知道拼命的搜刮民脂民膏、販賣鴉片、窮兵黷武,讓洋人在轄區內欺壓中國人,最後搞得民不聊生。

而他們在西康看到的正好相反,這裡有洋人,但是沒有任何特權,王九齡拼命的賺錢卻全部拿來興辦工廠,修路、支持教育,支援二十九路軍抗日,還有東北的義勇軍,都是王九齡出錢支持的。

他們所有人都知道二十九路軍五萬多人全部是王九齡承擔了一切軍費,包括吃喝拉撒,每個月都要幾十萬大洋,另外王九齡還有派大量的人員去參加二十九路軍打鬼子。

他們所知道的一切,所看到的一切都表明王九齡或許是一個軍閥,但是如果中國的軍閥都能做到這個樣子,那中國何愁不富,何愁不能將洋人趕出中國。

而且他們在西康雖然很多人的工資甚至還比以前在別的地方低一些,不過他們還是願意留在這裡,這裡有退休保障之外,要是因爲工傷而喪失勞動力,政府也會給予生活上的保證,而不是你有用就用你,把你當大爺,沒用就一腳把你踢了。

在這裡每個月都能感受到國家的強大,感覺到做人的尊嚴,就算你是看門的大叔,清潔的清潔工,每個人都會客客氣氣的,不會對你的工作有鄙視的意思。

當然這也要歸功於王九齡的精神文明建設,王九齡覺得儒家的那些人們所謂的枷鎖,其實是約束人們道德的最好利器,當然王九齡也適當的做了修改。

不過王九齡在這個全國力主新文化運動的時刻,他卻在保護儒家文化,尊孔,讓王九齡和西康飽受新文化分子的批判,不過王九齡不在意,歷史終將證明他纔是對的。

而西康的報紙也在王九齡的授意下大力宣傳儒家文明的重要性,並分析西康爲什麼要那麼做,很多人最後仔細想了一些,確實有幾分道理。

但是對於西康的民衆來說,他們纔不關心那些新文化運動的分子在說什麼,反正他們以後堅決跟王主席走,要不然以後別人來了,估計又要餓肚子了。

這也是很多其他勢力在西康活動了很久發現西康的人簡直迂腐不化,沒有一點思想覺悟。

所以每個人工作都特別的賣力氣,他們大多數人都經歷過困苦的過程,沒吃的少喝的,沒衣服穿,可是自從王主席掌權西康以來,生活穩步提高,現在都能吃上白米飯了,還有肉吃,這在一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而那些小商販們再也不必擔心會有流氓地痞來收保護費了,也不用每個月孝敬警察了,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舒心。

大商人也是一樣,雖然商業稅提高了一點,但是辦事不用再打點了,其實比以前划算多了,這樣他們心裡也更有底,而且現在要是想做點什麼生意,只要合法,政府都會全力支持。

,.?,

第227章 閃擊暹羅(二)第57章 爲什麼倒黴的總是我第335章 朝鮮大屠殺第296章 阿比西尼亞戰爭(二)第333章 局勢變化第390章 再見法國大使第150章 要建鐵路(一)第418章 新的攻勢第61章 凍凍僵第190章 國無橫財不富第79章 土匪來襲(五)第227章 閃擊暹羅(二)第349章 日本的野心第372章 稱霸世界之印度尼西亞第380章 踐踏歐洲公約第257章 意、英對秦國宣戰第436章 埃及爭奪戰第206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437章 秦軍遠征第245章 密支那攻防戰第138章 沒有封面的時代週刊第368章 陳紹寬航母夢第366章 第一滴血第320章 共黨的選擇第177章 慕尼黑第253章 全印穆斯林聯盟第57章 爲什麼倒黴的總是我第290章 南海風雲(五)第四白零六章 奪取西伯利亞第83章 統一裝備第78章 土匪來襲(四)第400章 信息化戰爭第317章 英、日記者單挑第348章 嚇到蔣介石第281章 開導蔣介石第303章 航母開建第445章 軸心國分裂第110章 原來他們是太監第66張 苦命鴛鴦天不憐第48章 收網(三)第328章 御前會議(二)第262章 巴基斯坦建國第330章 再殲日軍第210章 當漢奸還是不當漢奸第99章 滇緬公路計劃第380章 踐踏歐洲公約第449章 歐洲分裂第401章 德國進攻蘇俄第300章 王九齡的非洲戰略第187章 法蘭西酒店的槍聲第159章 金融改革(一)第371章 與安瑟尼論世界局勢第300章 王九齡的非洲戰略第304章 帝國軍工第287章 南海風雲(二)第376章 轟炸澳大利亞(07)第297章 阿比西尼亞戰爭(三)第22章 鄭灣鄉第223章 暹羅風雲第149章 法肯豪森到來(三)第241章 生化危機(一)第18章 醉臥美人膝第290章 南海風雲(五)第171章 大獨裁者(一)第268章 新德里揚漢旗(五)第46章 收網(一)第252章 戰鬥開始第162章 出擊西藏(二)第3章 軍部會議(一)第417章 被遺棄的蘇俄第155章 黑星手槍第133章 反分裂國家法的誕生第31章 真假獨立團第370章 與猶太人合作第142章 納粹來人(二)第294章 秦國的外交第134章 川軍譁變第6章 小勝日軍第324章 決戰前夕第240章 秦國海空軍整編第283章 組建遠征軍(一)第452章 德國投降第198章 交趾叛亂(一)第196章 王者歸來第301章 對日政策(一)第19章 東窗事發(一)第86章 奶牛王子第320章 共黨的選擇第367章 航母入列第209章 釜底抽薪第389章 波蘭亡國第177章 慕尼黑第289章 南海風雲(四)第310章 柏林奧運會第297章 阿比西尼亞戰爭(三)第32章 渡邊一雄的第一次第231章 閃擊暹羅(六)第242章 生化危機(二)第90章 抵達目的地第93章 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