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關於詩歌的話題

衆人非常驚訝。

他們以爲林子軒要念一首或慷慨或唯美的新詩,卻沒想到林子軒寫了一首詞。

而且,這首詞乍聽起來很有氣勢,配合着眼前滾滾而來的錢塘江大潮,讓人有一種在潮頭浪尖弄潮的感覺,不由得心潮澎湃。

他們都是這個時代的佼佼者,是這個時代的弄潮兒,有着各自的理想和抱負。

這首詞寫出了他們的心聲,指點江上,激揚文字,不正是他們正在做的事情麼?

在這個變革的大時代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自然是他們這些人了,他們少年時到國外留學,如今學成歸來,正要用自己的力量改變這個國家的現狀。

曾經的理想,如今正在一點點的實現,雖然過程中會有艱辛,不過一切都很值得。

其他人或許只是感慨人生,但汪精爲尤爲動容,和其他文人不一樣,他的理想和抱負是在政治上,這句話讓他感觸最深。

“子軒啊,你真是深藏不露。”胡拾讚許道,“想不到你不僅新詩寫的好,這詞作的也好。”

“讓諸位見笑了,只是有感而發,不怎麼應景。”林子軒謙虛道。

“的確有點偏題,不過氣勢很足。”胡拾點評道,“青年人就應該有這種氣魄。”

以他在文壇的身份自然可以這樣說。

很多年後,胡拾還曾點評過一首《蝶戀花》,和這首《沁園春》是同一個作者,胡拾指出了詞作中韻腳有問題,並稱“沒有一句通的”。

當然,這種說法有失偏頗,雖然那首《蝶戀花》的確不押韻。

“今日有這首詞便不虛此行。”徐至摩興奮道。

他同樣奇怪林子軒還會作舊詩詞,在他的印象中,林子軒的古文基礎很差。

他們這代人蒙學的時候正趕上清朝末年,在小城鎮進行的是私塾教育,但在上海租界內,早已有了西方式的學校。

徐至摩先在家塾讀書,後進入硤石開智學堂,從而打下了古文根底。

林子軒則直接進入了上海虹口愛國小學讀書,雖然學校也教授古文,但古文的底子不好。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徐至摩在心裡感慨。

就像是幾年前在紐約的時候,如果誰說林子軒會寫小說,他一定認爲是個玩笑,可現在林子軒已經成了新文學的領軍人物。

其他人則沒有這種懷疑,他們覺得林子軒既然敢講《紅樓夢》,對傳統文學自然有很深的研究,寫一首舊詩詞是正常現象。

這首詞寫的很好,說明林子軒的古文造詣很深。

衆人對這首詞談論了一番,抒發了一下感想,也就僅此而已了。

這次來海寧不僅看了錢塘潮,還結交了朋友,聽到了一首好詩詞,大家都很滿意。

徐至摩提議衆人先看夜潮,看完後開船到他老家硤石住上一晚,第二天一早到錦霞館吃羊肉面,再去俞橋看楓葉。

錢塘夜潮很有名,不僅是看,重點是聽,就像是聽一首氣勢磅礴的交響曲一樣。

但在這樣的天氣,夜晚會很冷,任叔勇和陳衡浙夫妻二人執意要回上海。

林子軒也想回去,卻被徐至摩挽留,於是,一撥人回上海,另一撥人返回了杭州。

晚上的時候,衆人在西湖旁的老字號樓外樓吃了一頓大閘蟹。

吃蟹是一個講究活,汪精爲因爲不怎麼精通而被徐至摩譏笑爲外行,他也不生氣。

此人很能飲酒,一個人喝大半瓶白酒毫無醉意,席間衆人談天說地,好不熱鬧。

談論最多的還是詩歌的話題,大家又把林子軒的那首詞點評一番。

徐至摩喝的有些微醺,說起了他在英國的遊歷。

並把英國的社會精英推崇林子軒的事情說了出來,甚至提到美國詩人艾略特寫作詩歌的靈感來自於林子軒的詩作。

艾略特的《荒原》已經發表了一年的時間,在歐美詩壇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文學評論界對《荒原》的解讀層出不窮,認爲這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詩歌之一。

艾略特因此名聲大振,成爲西方象徵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但在中國,艾略特還不爲人所知,只出現在文學雜誌中一些介紹性的文章上。

《文學週報》1923年8月27日的“幾個消息”中談到英國新辦的雜誌《阿得爾非》時,提到艾略特爲該雜誌的撰稿人之一,除此並無過多評價。

1927年12月《小說月報》第18卷第12號刊載朱自青翻譯時任清華大學教授的傑姆遜的《純粹的詩》,譯文中提到艾略特的名字。

真正讓艾略特在中國聲名鵲起的是在三十年代。

1934年4月,葉公朝在《清華學報》第9卷第2期上發表《愛略特的詩》,這是中國最早系統評述艾略特的論文。

1937年,清華才女趙羅蕤第一個將艾略特的長詩《荒原》譯成中文。

所以,在座的人對於艾略特這個人沒什麼印象,只知道有位外國詩人喜歡林子軒的詩歌。

林子軒也不可能告訴他們艾略特在世界文壇的地位,以後還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那樣有點自吹自擂的嫌疑。

所以他只能什麼也不說。

等着吧,等到幾年後艾略特的詩歌傳入中國,有你們驚訝的時候。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在這個時代,中國文壇和世界文壇之間的隔閡,中國人迫切的想要朝外看,瞭解整個世界,不過這需要時間。

在座的學者雖然不知道艾略特是誰,但從徐至摩的講述中知道了林子軒在英國很受追捧,加上林子軒在美國文壇的影響力,讓他們對林子軒有了一個更深的認識。

說林子軒是享譽世界的文學家並不爲過。

後來,他們還談到了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話題。

按照徐至摩從樑啓朝那裡得到的消息,明年泰戈爾可能會到中國訪問。

泰戈爾在1913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在世界文壇有着不小的影響力。

1920年,蔡元賠等教育界人士向泰戈爾發出了訪華的邀請,當時泰戈爾正忙於國際大學的籌辦和在歐美的訪問,沒有能成行。

1922年冬季,樑啓朝領導的講學社又邀請泰戈爾來中國訪問。

泰戈爾接到邀請後很高興,決定於1923年8月前往中國訪問,可是,泰戈爾這時候的身體狀況不太好,因此將訪問的日期推遲到第二年的春天。

第二百零八章 一個全面的中國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個英雄的誕生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學創作之路第三百五十九章大家風範第二十章 給中國電影一個機會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重要的一場演講第一百一十二章 中國容不下的泰戈爾第一百二十九章 婦女之友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鬧天宮》第三百三十九章 名人的花邊新聞第一百八十二章 海寧觀潮第三百三十章 老大哥在看着你第三百四十九章 穿越者就該這麼驕傲第二百四十一章 戰爭爆發前的上海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東大地震第二百四十九章 電影的黃金時代第七十一章 陪審團制度第六章 未來的路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斷轉移的話題第七十二章 法庭之外的手段第四十四章 真相不忍直視第二百三十章 兒童文學的發展方向第七十七章 《日出》第二十二章 出名要趁早第二百六十四章 5月30日第一百零五章 和自己的過去告別第二百零五章 另一個世界的文學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科學家和大文學家第二百六十六章 他要去改變世界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海寧觀潮第二百四十一章 戰爭爆發前的上海第二百零五章 另一個世界的文學第五十九章 一箇中國人在美國的遭遇第一次庭審第五十章 戰況升級第二十六章 楊康之死第三百六十六章無聲的中國第六十一章 讓黑人兄弟們行動起來第五十七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第二百零八章 一個全面的中國第三十三章 一個歌星的誕生第一百九十七章 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個英雄的誕生第二百九十九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棵開花的樹第三百一十四章 克里姆林宮的失敗者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罵就要罵的盡興第二百四十九章 電影的黃金時代第二百九十章 你們在法國受苦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文名之爭第十八章 《雷雨》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文學雜誌第七十二章 法庭之外的手段第一百零八章 不會剪掉的劇情第五十六章 《亂世佳人》第一次庭審第九十四章 有中國特色的特效第十八章 《雷雨》第四十一章 雞犬之爭,漁翁得利第六十二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九十三章 猴戲第三百四十一章 兩個凡是第二百五十五章 等將來你就知道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戰爭爆發前的上海第一百零八章 不會剪掉的劇情第三百六十八章 世界級的罵戰第四十八章 僥倖之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步走錯,便是一生第三百一十一章 這就是莫斯科第一百三十三章 新月社第四十一章 雞犬之爭,漁翁得利第五十三章 這是能在歷史上留名的大事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歷史之中第十九章 新詩興起之日第三百五十三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十九章 新詩興起之日第一百二十九章 婦女之友第二百五十三章 遠和近第七十五章 從《死水》到《荒原》第二十三章 爲藝術而獻身第三百六十三章一本小說引發的風暴第一百六十三章 我需要這裡成績最差的學生第三百六十八章 世界級的罵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段虛構的傳奇故事第二十五章 開啓流行音樂的新時代第二百五十八章 你知道我在等你麼?第二百六十六章 他要去改變世界了第九十五章 女性文學的啓蒙者第四十六章 包羅《萬象》第九十三章 猴戲第三百零五章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第三百六十二章這一頁的歷史該如何書寫第七十八章 貼近生活和粉飾生活第六十章 彼得遜律師的日記第二百三十四章 少女情懷總是詩第四十九章 林氏漢語拼音方案第三百四十三章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罵就要罵的盡興第二百九十六章 在寫與不寫之間第二百六十三章 這一刻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