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三條路

林子軒的文章叫做《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之我見》。

他開篇就提出了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並不矛盾,也不對立,而是可以互相融合,相輔相成,從而形成有中國特色的新文化。

中國文化偏向於精神,可以稱爲精神文明。

西方文化偏向於科技和物質,可以稱爲物質文明。

當兩種文明碰撞的時候,沒必要一味的推崇一種文明,從而把兩種文明人爲的割裂開來,而是應該用開放和包容的心態,接受新文明的同時,繼承舊有的文明。

精神文明偏向於道德,物質文明崇尚科學。

⊙ttкan ⊙C〇

兩者的融合能夠讓我們在追求科技的同時謹守道德的底線,有了道德的約束才能更好的發展科技,這是互爲補充的關係。

他批評了新文化的過激論調,指出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的弊端。

那就是失去本民族文明的根基,一味的推崇西方科技,最終就是被西方文明所同化。

他還批評了保守勢力思想的狹隘,對於西方文化,不能一味的排斥,要敢於接受新的文明,不能固步自封。

林子軒第一次提出了新文化的第三條路的觀點。

對於傳統文化的繼承問題,他提出了要有選擇的對待,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比如封建禮教中對於女子的迫害應該批判,而一些基本的道德準則要繼承。

儒家提出的“仁義禮智信”是中國社會普遍的道德規範,難道也要批判?

儒家文化中也有真儒和腐儒,不能一概而論,孔子的儒學和程朱理學差異很大,所以我們要研究傳統文化,從而加以區分。

西方文化同樣駁雜,只是一個統稱,美國文化和歐洲文化不盡相同,歐洲各國的文化也不相同,西方各國的文化之間也在爭論不休。

不要看到是從西方傳來的就是好東西,盲目的崇尚西方文化,只有適合中國的才合用,否則腳上穿着小碼的鞋子,不僅走不快,還要活受罪。

林子軒的文章可以說把目前中國思想界的學者差不多都批判了,自然引起了強烈的反彈。

有人說林子軒是在唱老調,在清朝末年洋務派就提出過“中體西用”的論調。

這是洋務派向西方學習的指導思想,也就是“中學爲體、西學爲用”。

“中學”指以三綱五常爲核心的儒家學說,“西學”指近代傳入中國的自然科學和商務、教育、外貿、萬國公法等社會科學。

以儒家學說爲根本,以西方科學爲實用。

這是在歪曲林子軒的觀點。

洋務派的“中體西用”可沒有批判儒家學說的意思,反而是爲了維護儒家學說的正統地位,也就是封建體制,是爲清政府繼續統治服務的。

林子軒贊同批判傳統文化,和洋務派的觀點截然不同。

保守勢力認爲林子軒是打着傳統文化的旗號提倡西方文明,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不能和西方文化融合,那是對傳統文化的玷污。

他們極端排斥西方文化,不允許西方文化進入中國。

以陳獨繡爲首的激進派則認爲林子軒是對保守勢力的妥協,新文化以打倒舊文化爲目標,不需要妥協,他們反而覺得還不夠激進。

於是,在保守派眼中林子軒是激進派,在激進派眼中林子軒是保守派。

不過,也有少數人覺得林子軒的這種觀點很新穎,把中國和西方兩種完全不同的文明進行融合,這是一項很有開創性的工作。

在接下來的幾天內,這種爭論甚至超過了泰戈爾的新聞。

對於林子軒所謂的“第三條路”,各方把林子軒定義爲了“妥協派”,就是既不贊同保守派,也不贊同激進派。

對此林子軒頗爲無語,他並不是妥協,而是提出了一種可行性的方案。

但保守派和激進派在論戰中只看立場,不去管林子軒的觀點有沒有可行性,就算他們覺得林子軒的說法有點意思,也不會理會。

這就是這個時代思想界的混亂狀況,每個人都認爲自己堅持的是對的。

同時,對他歪曲的攻擊也不少。

甚至有人認爲林子軒的那首《沁園春》是用來吹捧泰戈爾的,把泰戈爾當作這個時代的風流人物,爲此不惜貶低歷朝中國的皇帝。

這種不瞭解事實而隨意歪曲的情況也是民國文壇的一種風氣。

他們還拿林子軒寫通俗小說的事情說事,認爲林子軒就是藏身在新文化中的蛀蟲。

同樣有人用林子軒寫外國小說的事情證明林子軒是西方文化的代表。

總之,因爲一篇文章,林子軒成了衆矢之的。

這裡面還有幾個原因,以往林子軒雖然名氣大,卻很少參與論戰,就算是論戰,也是點到即止,不會有什麼傾向性。

這一次,林子軒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還是一種兩面不討好的觀點。

很多人終於找到了機會,攻擊名人可是成名的捷徑,這一點創造社已經證明過了。

以後他們也可以吹噓,林子軒算什麼,還不是被我罵的無話可說。

還有一點就是這裡是北平,而林子軒來自上海,地域差異非常重要。

不少北平文壇的文人認爲一個上海人跑到北平還敢如此囂張,不罵你罵誰。

林子軒雖然又寫了幾篇文章闡述自己的觀點,但在一片罵聲中根本沒有人關注他到底要講什麼,大家陷入了一種批判名人的狂歡之中。

他們前一年因爲胡拾去了趟故宮,逮到機會痛罵了胡拾。

如今找到了機會痛罵林子軒,機會來之不易,所以愈發的珍惜,也罵的更爲起勁。

林子軒最後也不理會了,還勸阻了新月社的人繼續參與論戰。

等哥們回到上海,咱們再算賬!

沒有自己的媒體和使喚的小弟,終究是不如意。

他記下了這些人的名字,準備回到上海後,專門辦一份報紙,天天刊登文章罵這些傢伙,然後把報紙寄給這些罵人的傢伙,不爲了賺錢,就是爲了噁心這些人,出口惡氣。

當然,也是爲了宣傳自己的觀點,他既然提出了這種主張,就要貫徹下去。

作爲文壇的土豪,他不差這點錢。

在這種紛紛擾擾中,時間來到了泰戈爾的生日。

5月8日晚,協和學校大禮堂,名流雲集,談笑皆鴻儒,北平文藝界的中外人士都有出席,可說是一樁文壇盛事。

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化傾銷戰略第七十五章 從《死水》到《荒原》第六十四章 勇闖好萊塢第六十五章 敲門磚和交學費第二百零三章 讓文學歸於文學第一百九十九章 那些書寫時代的女作家們第一百五十章 來者不善第五十四章 斷更引發的大猜想第四十九章 林氏漢語拼音方案第一百二十二章 傳奇人物第六十二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感覺派小說第二百五十九章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麼第三百三十九章 名人的花邊新聞第三百一十章 前來蘇聯的參觀者們第一百二十二章 傳奇人物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斷轉移的話題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鬧天宮》第二百二十九章 保持那一顆童心第二百八十二章 書稿的不同命運第三百五十三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二百二十二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二百零六章 過年第一百零八章 不會剪掉的劇情第一百七十章 沒有人是世界的中心第五十三章 這是能在歷史上留名的大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掌聲響起來第一百七十六章 上海灘的一道風景第七十二章 法庭之外的手段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歷史之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第一百零一章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第二十六章 楊康之死第二百九十七章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三江感言第四十二章 符合時代的節拍第二百七十九章 鑽法律的空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文學之我見》第一百零二章 《娜拉走後怎樣》第八十二章 他拍的不是電影,是情懷!第一百一十二章 中國容不下的泰戈爾第二百三十六章 中國文壇的怪現狀第四十三章 好一場大《雷雨》第一百三十三章 新月社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照不宣第二百五十四章 你究竟給多少女孩子寫過詩?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海灘風雲第三百二十二章 用心良苦第二十四章 冬皇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感覺派小說第五十六章 《亂世佳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兩個凡是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的一年第二百九十五章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第二百零二章 連女裝也不放過第三百六十三章一本小說引發的風暴第三百五十八章林孟嘗第三百二十七章 挖帝國主義牆角第三百二十六章 作家的聯合國第二百四十六章 文壇是非多第四十三章 好一場大《雷雨》第二十二章 出名要趁早第二百一十八章 傳統文化的美第三百一十六章 做一隻有壞習慣的公雞第一百六十八章 神話劇的熱潮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的一年第一百二十四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百一十章 紅袖添香夜讀書第一百零七章 新時代的女性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只是我用的筆名第三百四十一章 兩個凡是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位女演員第九十六章 這個時代的飲食男女第一百章 話劇的專業化之路第二百三十四章 少女情懷總是詩第三百一十二章 哲學船第二百四十五章 模擬計劃第六十八章 他是個喜歡做夢的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就是那種哀傷第三百四十九章 穿越者就該這麼驕傲第一百七十章 沒有人是世界的中心第二百零五章 另一個世界的文學第四十四章 真相不忍直視第二百六十七章 中國式英雄第一百九十五章 掌聲響起來第三百一十一章 這就是莫斯科第二十一章 上海灘的明珠第一百一十八章 鄉土小說的新方向第三百二十七章 挖帝國主義牆角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東大地震第三百五十五章黑名單第三百四十四章 秘書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能忘卻的紀念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只是我用的筆名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走尋常路第二百四十六章 文壇是非多第三百四十章 一場電影行業的戰爭第一百九十五章 掌聲響起來第三百三十九章 名人的花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