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生活在美國的華人對於流行歌曲並不陌生。

黎錦揮的明月歌舞團紅遍中國,各種唱片也遠銷美國。

老年人喜好戲曲唱片,年輕人則鍾愛流行歌曲,孟曉冬在美國華人中有着不小的知名度。

對他們來說,能夠聽到來自中國的歌聲,看到來自中國的電影,倍感親切。

這也是美國華人對林子軒熟悉的原因。

因爲這些歌曲和電影都是林子軒旗下的公司製作出來的,林子軒還是多首經典歌曲的詞作者,可以說林子軒是中國流行歌曲的締造者。

只是相對於他在文壇的地位,這個名頭不怎麼耀眼,一直不被人重視。

但在中國的唱片行業,沒有唱片公司會忽視林子軒的存在,他創作的每一首歌曲都是經典,被人模仿,雖然曲風相差很大,卻別有韻味。

他把中國的傳統音樂和西方樂曲幾乎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中國有不少音樂學校都在研究林子軒的音樂,把他創作的歌曲當作教材,稱他爲音樂奇才,甚至有人請他去教授音樂。

林子軒有自知之明,這種事情一概推掉。

在後世,他是個連五線譜都看不明白的樂盲,穿越之後,因爲要出唱片,倒是研究了一下這個時代的曲譜,弄懂了基礎的樂理。

也就僅此而已,講課什麼的還是不要獻醜了。

這次演講唱這首《我的中國心》是個意外,林子軒知道演講的時候唱歌有點不倫不類,但他不想被認爲只是空喊幾句口號而已。

在古代,詩歌就是詩和歌的組合,可以配上音樂演唱,廣爲流傳。

所謂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

《我的中國心》是一首表達海外華人愛國的歌曲,林子軒覺得在這個場合唱出來能引起他們內心的共鳴,讓這次的演講有些深刻的意義。

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都熱愛自己的祖國。

這就是他想說的話,一切都在這首歌裡了。

他唱完歌曲,望着下面,發現不少人熱淚盈眶。

在場的老年人大多都是從中國來到美國的,幾十年沒有回去了,午夜夢迴,總是忘不掉家鄉的那條小路,門前的那顆大樹,以及故鄉的親人。

落葉歸根,這是中國人的傳統。

無論身在何處,都不能忘掉自己的根,自己的國家。

年輕人基本上都是在美國出生,只是聽說過中國,卻沒有回去過,他們從報紙,從電影,從各種渠道瞭解大洋彼岸的那個國家。

熟悉而又陌生。

林子軒講的“中國夢”太過空泛,他們雖然接受中文教育,卻對中國傳統文化一知半解,他們更爲嚮往美國式的優渥生活。

然而,這種希望被美國政府用法律阻斷,他們只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

他們和白人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卻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這首歌或許不能改變他們的想法,卻是一顆種子,誘發他們的愛國心。

歌曲的傳唱度高,影響範圍廣,只要有人唱,就是一份愛國心的傳遞。

這便是歌曲的力量。

林曉玲在人羣中爲自己的哥哥感到驕傲,她認爲這是哥哥的即興創作,否則完全可以譜好曲子,配上音樂,那樣比這種清唱會更有感染力。

哥哥還是那麼有才華!

林曉玲如此想着,可惜自己都留學一年了還沒有變得更聰明。

第二日,林子軒應張康任的請求把《我的中國心》這首歌的詞曲寫出來,並表示這首歌可以免費用,不收取任何費用。

他的演講也被刊登在華人創辦的中文報紙上。

這種中文報紙是紐約中國城內華人自己發行的小報,只在華人社區傳播,影響並不大。

在美國的中國記者注意到這個情況,雖然林子軒的這次演講在美國不會引起轟動,但林子軒在中國有着很大的影響力。

而且,這種“中國夢”的提法較爲新鮮,具有話題性。

《新聞報》的記者特意採訪了林子軒,讓他詳細講一講“中國夢”的內涵。

在林子軒看來,中國夢就是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

這種復興不僅是文化上的復興,還有強大的軍隊,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完善的政治體制。

國內要停止內戰,統一國家,發展經濟,重視教育,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富國強兵,廢除不平等條約,使國家主權完整。

它是民衆的夢,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民衆幸福,這纔是真正的中國夢。

林子軒明白就算是講的再好,也很難影響國內的軍閥混戰,不可能你說一通大道理,軍閥們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那不現實,他又不是掃地僧。

但這是一個希望,一個可以爲之努力的方向。

記者把這篇新聞稿發回了國內,在國內倒是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很多學者和文人都支持這個“中國夢”,並從各個方面對中國夢的內涵進行闡述和補充。

認爲這是時代的呼聲,呼籲國內的軍閥們聯合起來,放棄內戰,爲實現中國夢而努力。

當然,這只是一廂情願而已。

軍閥們絕不會放棄手中的權利,想要統一國家,還需要一場慘烈的戰爭。

林子軒雖然身在美國,卻在國內刷了一回存在感。

在美國,《我的中國心》這首歌曲流行開來,意外的受到留學生們的歡迎,他們有些多年沒有回國,聽到這首歌感慨不已。

有些留學生知道林子軒來了美國,紛紛慕名前來拜會。

林子軒沒想到自己正事還沒幹,倒是忙碌了起來。

他還要出版新小說,放映他帶來的電影,最關鍵的是要神不知鬼不覺的把《高堡奇人》郵寄出去,這纔是重中之重。

這一天,一位華人女孩前來拜訪。

這個女孩叫做黃榴霜,正是曾經給林子軒寫信的那位在好萊塢打拼的女孩。

黃榴霜十四歲進入電影圈,剛開始在好萊塢扮演一些小角色。

1921年,她爭取到在電影《人生》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隨後,她出演了好萊塢首部彩色電影《海逝》,獲得好評。

1924年,她在神話片《巴格達竊賊》中扮演蒙古女奴,這個角色讓她在好萊塢名聲大噪,併成了電影雜誌的封面女郎。

黃榴霜一直在好萊塢尋找機會,偶然聽到林子軒來了美國,便匆匆趕了過來。

其實,她和林子軒只是通過幾封信,不算深交。

她看過明星電影公司拍攝的電影,覺得不比美國的電影差,她羨慕在中國電影中女演員可以做主角,可以展現演技,而不是隻是作爲擺設的花瓶。

黃榴霜期望林子軒能爲她帶來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第二百一十一章 泰戈爾在上海第五十六章 《亂世佳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感覺派小說第八十四章 默默的情懷第三百三十章 老大哥在看着你第三十六章 明星電影公司第一百九十一章 所謂知己第三百二十五章 文化散文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東大地震第三百零八章 “三一八”前後第九十七章 未來國舅爺爭風吃醋的手段第九十四章 有中國特色的特效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科學家和大文學家第二百八十六章 文人的操守第一百五十九章 經濟絕交第一百四十一章 你從悲劇的角度來看第一百一十八章 鄉土小說的新方向第三百零三章 家國情懷第二百零二章 連女裝也不放過第一百八十九章 上頭條第一百五十章 來者不善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第三百六十六章無聲的中國第二百五十五章 等將來你就知道了第一百三十章 未來顯赫一時的家族第二百五十六章 先生,一路走好!第二百三十六章 中國文壇的怪現狀第一次演講第四十章 文壇論戰的興起第三百零八章 “三一八”前後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舊文學派系之間的交鋒第一百七十四章 如何創作小說第三百四十五章 別具一格的證婚詞第三十七章 詩壇風波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學創作之路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學創作之路第一百三十一章 童星第三百六十四章與半個世界爲敵第二百九十四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第三百四十九章 穿越者就該這麼驕傲第二章 將剽竊進行到底第二十二章 出名要趁早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個人的舞臺第九十九章 來自童年的情結第三百二十六章 作家的聯合國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固有一死第三百五十一章 甲午風雲第二百六十六章 他要去改變世界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看過才知道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黃昏第六章 未來的路第一百八十九章 上頭條第一百零五章 和自己的過去告別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黃昏第二百一十章 握手第二百四十四章 要不要改變這個世界?第二百七十一章 給世界一個警告第五十八章 美國第一位華人律師第二百六十三章 這一刻的上海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僅僅是文學第三百五十三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三百六十一章名士和狂士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國製造的超級英雄們第二百九十章 你們在法國受苦了第二百零二章 連女裝也不放過第三百四十八章 和諾貝爾文學獎的距離第三百零四章 滾滾紅塵中,有幸遇到你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歷史之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民族工商業面臨的困境第一百二十八章 詩歌的藝術第二十八章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第一百四十三章 這個時代離開家庭的女青年第三百三十八章 那一抹刺眼的紅色第二百八十六章 文人的操守第五章 再見,康橋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段虛構的傳奇故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奇怪的客人第八十一章 文壇瑣事第二百三十章 兒童文學的發展方向第二百九十章 你們在法國受苦了第一百六十章 大規模寫作計劃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們只有一個立場第二百五十六章 先生,一路走好!第一百六十五章 社會風俗大調查第三百二十五章 文化散文第六十四章 勇闖好萊塢第一百七十八章 拒絕長大的霍爾頓第一百二十七章 布盧姆斯伯裡集團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個不一樣的林子軒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文學之我見》第二百九十七章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第三百五十六章收穫的季節第三百一十二章 哲學船第十六章 詩壇新風向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棵開花的樹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也一個都不寬恕第二百三十四章 少女情懷總是詩第一次系統的講述《紅樓夢》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個人的舞臺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們只有一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