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重要的一場演講

1935年10月12日,瑞典諾貝爾委員會宣佈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林子軒。

林子軒獲獎的作品爲《1984》。

獲獎理由是:他以深刻的洞察力,無與倫比的寫作才華,冷峻的筆鋒,表現了世界的困境和對未來的擔憂。

進入30年代,隨着林子軒寫出一部部經典小說,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呼聲越來越高。

這給諾貝爾評選委員會很大的壓力。

以前還能以林子軒年輕,寫作的小說大多以西方爲背景,富有爭議性等理由來拒絕。

可隨着《京華煙雲》、《圍城》、《蘇菲的世界》、《等待戈多》、《五號屠場》等一批小說在西方的出版,那些理由已經不再成立。

每年到了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的時間,林子軒都是備受矚目的人物。

一旦獲獎者不是林子軒,評選委員會就會遭到媒體的批評,讓那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鬱悶不已,他們是無辜的。

或許是真的不想忍受這種壓力,在林子軒35歲的這一年,評選委員會選擇了林子軒。

消息傳到國內,媒體沸騰,這是中國文化界的巨大榮譽。

相對於媒體的狂歡,林子軒卻高興不起來,他此時出國領獎將會有極大的危險。

由於這些年和日本的鬥爭,日本已經不止一次的企圖刺殺他,在上海投靠日本人的漢奸甚至成立了專門針對他的機構。

林子軒只有在法租界才能保證自身的安全。

日本只是其一,上海的各國情報機構都在監控着林子軒的一舉一動。

自從《高堡奇人》被各國重視一來,尋找這本小說作者的行動一直都在進行之中。

美國情報機構剛開始以爲《高堡奇人》出自美國人之手,調查重點放在了生活在洛杉磯的美國人身上,後來有位語言學家仔細分析了小說的手稿。

他認爲這部手稿的用詞造句有着東方人的習慣。

於是,美國情報機構在國內十所大學裡做了一個實驗,讓來自日本、中國和印度的留學生分別寫一篇文章,內容不限。

他們以此來分析東方人和西方人用英語寫文章的不同點。

中國人習慣了寫文章的時候在腦海裡先出現中文,然後把中文翻譯成英文,如此寫出的英文就帶着中文遣詞造句的特點。

通過大量的對比,美國情報機構把東方人列入了調查之列。

因爲《高堡奇人》裡有大量日本人的內容,他們把調查重點放在日本人身上。

隨着林子軒的名氣越來越大,不少美國媒體把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論文拿出來熱炒。

事實證明,林子軒的論文非常出色,美國的確陷入了經濟危機之中,這說明林子軒不僅擁有寫作天賦,在經濟學上也有敏銳的眼光。

這件事引起了美國情報機構的關注。

他們把林子軒的畢業論文和1929年的一起美國股市的操縱案聯繫到了一起。

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被認爲是人爲操縱的結果,給美國造成極大的損失。

他們調查了林子軒在美國的行蹤,發現1925年《高堡奇人》出現的時候,林子軒正在美國,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林子軒和《高堡奇人》有關,但林子軒被美國情報機構列爲重點調查對象。

這個時候已經到了1931年。

由於林子軒的名氣太大,而且這件事又極爲機密,美國情報機構只能派遣間諜前往上海。

1931年,世界各國最精銳的情報人員齊聚上海,對林子軒展開徹底的調查。

日本和蘇聯想要除掉林子軒,美國、英國和德國想要查實林子軒是不是《高堡奇人》的作者,其他國家更想知道這幾個大國派間諜來上海的目的。

這些間諜在上海鬥智鬥勇,有幾次正是美國間諜破壞了日本對林子軒的刺殺。

林子軒對此並非一無所知,上海是他的主場,這些消息瞞不過他。

他沒想到自己的生活變成了諜戰片,然而,只要他不離開法租界,就能保證自身的安全。

這裡還是中國,他是具有極大聲望的社會名人,外國間諜不敢輕易的綁架他。

這一次,他需要做出選擇,是留在上海,還是到瑞典領取諾貝爾文學獎。

事到如今,他不怎麼在乎這個獎項,不過他需要一個國際舞臺,來揭發日本在中國的暴行,時間已經不多了,他要做最後的努力。

有什麼比諾貝爾頒獎禮更好的舞臺呢。

他決定前往瑞典。

這個消息在報紙上刊登出來之後,日本情報機構下定決心,不惜一切代價的除掉林子軒,不能讓林子軒在國外發出聲音,攻擊日本。

其他國家的間諜喜出望外,他們在中國沒機會動手,這次一定要秘密的抓住林子軒。

即便抓不住活的,也不能讓林子軒落入其他國家手中。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如果林子軒真的是《高堡奇人》的作者,得到林子軒就可能贏得下一場世界大戰的勝利。

1935年10月22日,林子軒登上了前往歐洲的郵輪。

在碼頭上歡送他的民衆並不知道這是一次或許永遠無法回來的旅程。

林子軒站在郵輪上,摘下禮帽,面帶微笑,朝着碼頭上的人羣揮手致意。

這個影像定格在一位記者的相機底片上,成爲永恆的記憶。

郵輪啓航,各國的間諜在郵輪上尋找林子軒的蹤跡,他們並不知道林子軒已經離開郵輪,登上了一艘走私船,朝着香港而去。

這次的行程經過了精心的策劃,留在郵輪上的是林子軒的替身。

他用假身份從香港前往美國,再從美國前往歐洲,如此往復,終於在12月10日之前來到了瑞典的斯德哥爾摩。

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的演講中,林子軒做了《不願做奴隸的中國》的演講。

他在演講中揭露了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暴行,揭發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以及日本和德國等國家對世界的威脅,這是一次全世界都要面對的巨大挑戰。

他用了一首小詩做爲演講的結尾。

“在德國,當納粹來抓共產主義者的時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共產主義者。當他們囚禁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時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當他們來抓工會會員的時候,我沒有抗議,我不是工會會員。當他們來抓猶太人的時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猶太人。當他們來抓我的時候,已經沒有人能替我說話了。”

“或許我離開這裡就會遭到暗殺,但我絕不後悔。”林子軒最後說道。

第二百九十一章 那一段法蘭西歲月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第二百七十九章 鑽法律的空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拒絕長大的霍爾頓第二百八十五章 各自不同的人生際遇第十七章 少女心思第四十章 文壇論戰的興起第三百一十二章 哲學船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只是我用的筆名第三百零九章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第二百五十章 城市所承載的文化第二百八十三章 尋找失落的世界第三百七十章 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你知道我在等你麼?第二十五章 開啓流行音樂的新時代第一百八十五章 泰戈爾與新文學第三百二十八章 珍惜眼前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文化散文第一百五十五章 炒作第三百五十八章林孟嘗第二百五十三章 遠和近第一百三十八章 什麼是新文學?第八十一章 文壇瑣事第二十八章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第一章 我的室友徐至摩第三百二十章 涇渭分明的陣營第二百二十章 要有專業精神第二百八十九章 對待諾獎的態度第兩百四十章 真相只有一個第三百二十七章 挖帝國主義牆角第三百二十四章 就從我們開始做起吧!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步走錯,便是一生第一百零九章 入戲太深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先把故事講明白第十三章 劣幣驅除良幣第三百四十二章 文壇新勢力第一百四十二章 旁聽生第十三章 劣幣驅除良幣第一百二十二章 傳奇人物第一百二十九章 婦女之友第八十二章 他拍的不是電影,是情懷!第二百四十六章 文壇是非多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隻猴子的逆天之路第一百二十七章 布盧姆斯伯裡集團第一百四十二章 旁聽生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見,我的愛人第十六章 詩壇新風向第三百五十四章輿論戰爭第四十七章 一念之間第三百六十一章名士和狂士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舊文學派系之間的交鋒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神之作第二百六十八章 那些在荒島上發生的故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第二十六章 楊康之死第一百二十章 踢皮球第三百二十八章 珍惜眼前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四十八章 試映會第二百七十九章 鑽法律的空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官司纏身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的一年第二百九十四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第九十章 兩種不同的道路第二百六十四章 5月30日第二百九十九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三百三十九章 名人的花邊新聞第二百八十一章 改變從不經意間開始第三百章 未來已經改變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們的家庭生活第一百七十章 沒有人是世界的中心第二百零一章 女孩的心思你別猜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化傾銷戰略第一百四十三章 這個時代離開家庭的女青年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第三百四十三章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第一百九十九章 那些書寫時代的女作家們第三十九章 詩霸是怎麼煉成的第六十九章 有聲電影的困境第三百五十七章最爲波瀾壯闊的一頁第三十二章 靡靡之音,席捲而來第九十五章 女性文學的啓蒙者第二百六十六章 他要去改變世界了第八十二章 他拍的不是電影,是情懷!第二百零八章 一個全面的中國第二百二十章 要有專業精神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文學雜誌第一百九十三章 緋聞第一百九十章 小說改編熱潮第三百零四章 滾滾紅塵中,有幸遇到你第一百零九章 入戲太深第一百五十七章 科學和玄學的大論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兩位諾獎獲得者在中國的不同遭遇第二十三章 爲藝術而獻身第三十五章 那些年,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第三百六十六章無聲的中國第八十五章 開講啦!第二百七十六章 隨便挑第三百三十七章 做戲做全套第三十四章 被差評的《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