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符合時代的節拍

在雙方都有合作意向的情況下,談判進行的很順利。

林子軒爲孟曉冬爭取到了500塊灌錄一張唱片的身價,這種身價只相當於一般京劇名角的價格,但對於歌星來說算是頂尖了。

而且當唱片銷量過萬時,林子軒會獲得每張唱片一角錢的提成。

如果唱片銷量過三萬張,在提成的基礎上要按比例分紅。

銷量過五萬張的話……

對此,張常福只是呵呵一笑,他對唱片市場的瞭解頗深。

在這個年代,一般的唱片銷量能破萬就不錯了。

就算是《夜上海》那張唱片銷量最終破了兩萬,也是因爲那是流行歌曲的開山之作,質量上乘,受人追捧所致。

以後的流行歌曲唱片怕是沒有這麼高的銷量了。

至於五萬張,他只能呵呵了,除非林子軒製作出比《夜上海》更爲經典的歌曲。

然而,張常福沒有估計到今後唱片業的飛速發展。

隨着留聲機的普及,幾年後唱片銷量過三萬張並不是難事,如果沒有小唱片公司仿製的話,就算是過五萬張也有可能。

何況林子軒對他的歌曲很有信心,爲了奠定孟曉冬超一流歌星的地位,他又精心挑選了四首歌曲。

爲了捧歌星,他也算是蠻拼了。

林子軒分析了第一張唱片的得失。

其中《夜上海》和《夜來香》最受歡迎,《茉莉花》次之,《甜蜜蜜》排在最後。

這恐怕和這個時代音樂的水平和聽衆的接受能力有關。

在這個時代,聽衆習慣了聽戲曲,而戲曲的節奏較慢,所以你不能一上來就來快節奏的音樂,如果有人在民國時期玩搖滾,那會被當成神經病。

這是時代的侷限性,想要改變只能循序漸進。

而且歌曲一定要符合時代特色,這樣才能被快速接受,《夜上海》就是最好的例子。

林子軒讓妹妹林曉玲對這四首歌曲做出評價,並詢問爲什麼不喜歡《甜蜜蜜》。

“我不是不喜歡,只是覺得曲子有點怪。”林曉玲不置可否的說道。

這個“怪”就很能說明問題,林曉玲不懂音樂,卻還是覺得曲子怪異,這表明這首曲子和這個時代是不合拍的。

這就是普通聽衆的判斷標準,也是林子軒選歌的標準。

他這次拿出來的四首歌,分別是《何日君再來》、《明月千里寄相思》、《玫瑰玫瑰我愛你》和《月亮代表我的心》。

《何日君再來》是由周旋演唱的,無論是曲調還是歌詞都是這個時代的風格,絕對經典。

《明月千里寄相思》是由吳鶯茵演唱的,此人是四十年代紅極一時的歌星。

剛開始詞作者找她演唱這首歌的時候,她還曾以“曲調不美”而拒絕,結果後來一唱而紅,成爲經典名曲,被後世很多歌手翻唱。

《玫瑰玫瑰我愛你》這首歌的演唱者是姚麗,歌曲旋律輕鬆明快,奔放昂揚,將城市情懷和民族音調巧妙地匯成一體。

在1951年,這首歌被美國歌手弗蘭基萊恩翻唱,曾高居全美音樂流行排行榜的前三名,在國外傳唱至今。

《月亮代表我的心》是1972年陳芬藍演唱的歌曲,後來被鄧莉君翻唱,紅遍華人世界。

林子軒想嘗試一下,看看這首歌能不能被這個時代的聽衆所接受。

他不能光顧及歌曲是不是和這個時代合拍,也要逐步培養聽衆的興趣。

在潛移默化之中,聽衆聽啊聽啊的就會習慣了。

畢竟他記得的老歌不多,以後再剽竊只能朝着八十年代看齊了,鄧莉君的歌曲將是他剽竊的重點對象。

選擇好了歌曲,只要等到孟曉冬巡演結束就可以灌錄唱片了。

和百代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林子軒和張常福談論起購買電影拍攝器材的話題來。

張常福對此很有興趣,作爲買辦,只要貨物經手賣出去,他就能提取佣金。

電影拍攝器材好談,林子軒重點關注的是有聲電影的消息,通過拍攝《上海假日》,他對無聲電影厭倦透了。

張常福對技術上的事情不太懂,就找了一位法國技師前來。

法國技師對電影方面的消息瞭解頗深,他給林子軒講起了有聲電影的來歷。

有聲影片並不是一種新鮮事物。

剛開始,電影院在放映影片的時候讓配音演員站在幕後說話,這種天真的方法採用了一段時間就被淘汰了。

後來,在電影放映時現場進行音樂伴奏,這個辦法比較受歡迎,使用至今。

但這不是真正的有聲電影。

其實,在1910年的時候,愛迪生就發明了有聲電影,他發明了一臺把留聲機的聲音和電影攝影機上的圖像聯繫起來的電影機。

愛迪生的貢獻在於他在同一時間裡把聲音和圖像同時記錄下來。後來又有人研究出了“蠟盤發音”和“片上發音”的技術。

蠟盤發音是把聲音刻錄在唱片上,和影片同時播放。

片上發音是在拍攝時使用兩種感光性能不同的底片,一種攝取畫面,一種記錄聲跡。

經過一系列工藝處理,使聲跡和畫面合印在一條正片上,製成影片拷貝放映時,放映機附有還音裝置,在映出畫面的同時,能使聲跡還原爲聲音。

不過這種發明仍舊存在缺陷。

首先,電影裡發出來的聲音在大劇院放映時帶有濃重的鼻音。

其次,聲音和畫面的同步方法仍不完善,演員必須將他們嘴脣的動作同留聲機唱片“重現”的聲音設法配合起來。

最後,還牽扯到技術專利問題。

有聲電影要使用留聲機的發音技術,製造無線電器材的大電氣公司於是成了有聲電影機專利權的佔有者。

電影公司要想拍攝有聲影片就必須要交納專利費用,在默片興盛的年代沒有電影公司願意出這筆冤枉錢。

反正拍攝默片也能賺錢,何必冒着風險去拍攝有聲電影呢。

這是有聲電影發明這麼多年還沒有獲得成功的原因所在,沒有人願意去拍攝推廣。

後來,有聲電影幾乎已被放棄了。

在1914年,上海維多利亞戲院放映了一次蠟盤發音的有聲影片,因屬實驗性質,故而沒有引起多少人的重視。

林子軒聽罷欣喜不已,他讓百代公司給他購買一套有聲電影的拍攝機器。

既然外國電影廠不願意拍攝有聲電影,我願意啊!

以後,第一部真正的有聲電影就是中國製作了,還能在世界電影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至於專利費,在中國你和我談專利費,你開玩笑的吧。

第二百八十三章 尋找失落的世界第一百七十二章 就是那種哀傷第四十九章 林氏漢語拼音方案第二百六十四章 5月30日第一百五十一章 既然要戰,那就戰吧!第二百九十四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第二百五十三章 遠和近第一百零八章 不會剪掉的劇情第二十一章 上海灘的明珠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化傾銷戰略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也一個都不寬恕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個不一樣的林子軒第三百五十一章 甲午風雲第三百五十六章收穫的季節第六章 未來的路第十三章 劣幣驅除良幣第九章 穿越流的鼻祖第四十九章 林氏漢語拼音方案第一百七十章 沒有人是世界的中心第五十一章 這一日,屬於上海第三百六十六章無聲的中國第三十章 理想主義者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感覺派小說第三百零九章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第三百四十五章 別具一格的證婚詞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先把故事講明白第九十九章 來自童年的情結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國製造的超級英雄們第一百七十四章 如何創作小說第三百三十四章 又火了一把第九十九章 來自童年的情結第三百五十七章最爲波瀾壯闊的一頁第一百九十一章 所謂知己第三十一章 電影圈的那些事兒第三百零三章 家國情懷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只是我用的筆名第二百四十六章 文壇是非多第七十四章 經典不需要續作第一百一十章 紅袖添香夜讀書第二十九章 明月歌舞團第三十七章 詩壇風波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版社的生意第一百七十一章 文化沙龍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也一個都不寬恕第三十四章 被差評的《笑傲江湖》第二百八十六章 文人的操守第六十七章 如何逍遙法外第二百零四章 電影的產業鏈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說家的想象力第三十七章 詩壇風波第三百三十二章 千古大案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個不一樣的林子軒第三百四十九章 穿越者就該這麼驕傲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黃昏第一百零二章 《娜拉走後怎樣》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走尋常路第一百六十四章 筆名第一百八十四章 關於詩歌的話題三江感言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關時間旅行的諸多問題第七十七章 《日出》第三十二章 靡靡之音,席捲而來第三十八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第二百八十八章 我愛這土地第二百八十一章 改變從不經意間開始第六章 未來的路第二百七十四章 一個不一樣的未來第二百七十章 結局肯定是光明的第二百五十六章 先生,一路走好!第二百章 超越時代所遭遇的尷尬第六十一章 讓黑人兄弟們行動起來第一百一十四章 官司纏身第七十九章 生活更像是一齣戲劇第二百三十章 兒童文學的發展方向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位北漂文藝青年的人生路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第六十五章 敲門磚和交學費第八十八章 百花齊放,良性競爭第二百二十七章 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第二百九十九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三百四十八章 和諾貝爾文學獎的距離第二百六十章 超級英雄的新夥伴第六十四章 勇闖好萊塢第八十三章 羣雄爭霸第九十四章 有中國特色的特效第三百四十八章 和諾貝爾文學獎的距離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段虛構的傳奇故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學創作之路第一百五十章 來者不善第四十六章 包羅《萬象》第二百一十六章 在北平的是是非非第二百六十八章 那些在荒島上發生的故事第五十二章 電影行業的暴利第三百零六章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第三百五十六章收穫的季節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科學家和大文學家第八十章 蜚聲世界第三十七章 詩壇風波第二百零二章 連女裝也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