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河北太極拳

王洪被送到北平後,趙夫人、林夫人聽到消息時,都被嚇的慌了神。

兩人都親手殺過人,自然都知道,軍人打仗這事兒,不可能只有自己殺別人,別人也一樣會殺回來。

‘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這道理誰都知道。

王洪在家時,一家人從來不提這些事情,兩個女人說話,連死啊傷啊這些字眼也都當作忌諱避開。實際上,在她們的意識裡,早有了這種認識,只是不想提而已。

儘管有了心裡準備,真見到王洪倒在了病牀上,都有些無法接受。

還好王洪只是流血過多,醫生也一再的向她們兩個強調,外傷好了,調養一段時間就能恢復如初。

兩個女人這才安心了些。

趙婧之顯懷了,也不能多做事情,小芸就全部接手照顧王洪的事情。

幾天後,王洪走出醫院,有些事,也就順其自然了。

三個送到軍營裡訓練的大孩子,他們的教官知道王洪受傷後,也帶着他們去看望,結果這三個大孩子也被嚇到了。

對於受傷與死亡,沒人不在意,見王洪一樣的受傷,三個人對當兵打日本人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要不要爲了報效國家去投身戰場,不惜犧牲哪?

對他們而言,這是一個很困難的選擇。

前線陰霾密佈,新的大戰馬上就要打響。張六少只抽空見了下王洪,誇獎安慰不要錢的送給了王洪,卻沒再給他安排什麼事兒,只讓王洪放心的休息。

張六少這回的壓力真大了,日軍準備全面入侵熱河,不管他怎麼努力,可實際的情況是派上去的各路軍隊很難頂得住。

兵敗是預料之中的事情,只能先做些表面文章。

王洪在家也坐不住,雖然還不能發力練拳,卻也跑到孫祿堂家裡待着。

這時的他,需要的不光是練拳,更多的還是明白拳意上的東西,順便聽些拳學見聞,以開擴眼界,借鑑他人之例。

這天,孫祿堂的家裡來了幾個練太極拳的朋友,一個年紀不大的,就請教孫祿堂,爲什麼楊露禪的時候,叫楊無敵,現在,太極拳卻很難跟外人動手。

這個問題,其實在楊健候的時代,就已經成了個大問題。

孫祿堂也不好回答。

楊露禪跟他不是一個時代的,叫不叫楊無敵,他哪兒知道?

至於太極拳能不能打,孫祿堂倒是知道什麼原因,卻不能說破,一說破就得罪人。

太極拳不是因爲慢而不能打,而是練法上,因爲注重了搭手的東西,少了近身的東西,更缺了實戰的磨練。甚至說,純練太極拳的高手,就沒有過主動撲過去打人的事例。遇到快拳快腿搭不上手,自然就成了不能打的代表了。

太極拳,說是河南傳出來的,可整體上,卻是河北拳種。

讓太極拳名滿天下的首功,是河北永年的楊露禪,他在河南陳長興處學得太極拳,於咸豐年間攜二兒子楊班侯、三兒子健侯來到北京,先在西郊張家醬園教拳,後來又到端王府教拳,從此世人知道了太極拳這個拳種。

這就是‘誰知豫北陳家技,卻賴冀南楊家傳’的來歷。

太極拳傳到北京,先是在漢滿八旗和高官子弟間傳播,楊露禪也因此依附權貴謀生。所以在他教拳的時期,特別保守,極少與外界交流,後人評之:“深沉不露,尤善養氣,絕無爭雄競長之心”。

到楊健候晚年,清庭已經進入最後時刻,種種原因,纔開始在普通人中傳播。在這一時期,除了高官子弟,罕有漢人得到楊家拳的真諦。

這一情況在河北太極拳另一支重要傳承進京後,才被打破。

楊露禪的老鄉武禹襄,也是太極拳高手。更重要的是,武禹襄不象楊露禪拿太極拳當獨家飯碗,而是將太極拳做爲學術來研究。

武禹襄是科舉出來的文人,很喜歡太極拳的風格,他跟楊露禪學了段時間,見楊露禪不教真東西,就乾脆跑到陳長興家要學拳,陳長興已經年紀很大了,就把他推薦到陳青平處,終得其拳。後來,他偶得王宗嶽的拳譜,以其文武功底極力鑽研,終於把太極拳這種打人的玩意,變成了國術第一學術拳種。

到了民國時,武禹襄的傳人郝爲真來了北平,結果楊家不想讓出獨門生意,遭到冷遇。後病痢旅店中,受到孫祿堂禮遇,郝便將太極拳傳給了孫祿堂。孫祿堂融會了三拳,在幾年後就出版了《太極拳學》。

楊健候那不成器的弟子許禹生,身爲二代官宦,見識卻很高,見楊家的太極拳再不出世,就成了別人的墊腳,就把楊少侯、楊澄甫兩位楊家人和楊家教出來的吳鑑泉請了出來,公開教授太極拳。

從這時起,太極拳才真正公諸於衆,傳於普通之有錢人。一塊大洋一個式子哪,沒錢真學不了。

1928年,中央國術館成立,北方的太極名家楊澄甫、楊少侯、吳鑑泉、孫祿堂包括郝爲真的兒子孫子,都集體南下傳拳,太極拳由此發展壯大。

此時,誰教的太極拳都只叫太極拳,還沒有姓氏派別。

可在吳鑑泉的某個徒弟拜訪楊家人時,如郝爲真般也受到了冷遇,一怒之下,稱其太極拳爲吳氏太極拳,從此,太極拳纔開始分門別派。

吳氏一出現,自然楊氏、武氏(郝氏)、孫氏也就出來了。

這四氏太極拳南下,北平的太極拳界就空虛起來,許禹生撐不住場子,就找來了陳發科。陳發科的太爺爺正是陳長興,乍一聽,似乎是請來了最根正苗紅的太極拳。

在陳發科進北平前,北方太極拳以楊式、吳式、武式、孫式各領風騷,雖風格有異,但大體都是以柔緩勻慢爲宗旨,而陳發科帶來的陳派太極拳卻是快慢相間、剛柔並濟,這種風格一下子把世人驚住了。

傳說中楊露禪爲教貴人,把蹦跳發力的東西去掉,才變成緩慢爲主的風格,可這只是民國時的說法。陳青平的後人及武禹襄一脈可都是緩慢風格。既使有些人傳下了快拳,也不過是相對的快了些。

因此,陳發科一脈的太極拳,總是被其餘五家(包含陳青平的陳氏太極拳)抨擊,卻也因陳發科功夫很好,教出的學生水平也很高,硬生生的代表着陳氏躋身於大宗之列。

這纔到了河南人傳播太極拳的時間點。

此前的太極拳,完全是河北人的太極拳。

------

每章一說:清末民初,練武者較量時,會用小臂互相接觸,是爲“搭手”。此時習武者往往以武爲業,若全力比武,非死不分,所以出現了搭手方式,彼此互探深淺,點到爲止,避免無謂的傷亡。搭手比武,少了近身這個環節,可一臂之內瞬息萬變,更需施展渾身解術。功大者,硬打硬破;雙方相當,看誰機變;功弱者,以巧取勝。細觀清末出現的各個拳種,很多都有這個技術的遺留,甚至很多拳譜上所說的技法,都是搭手所用。

第五十四章 流氓一族第69章 大連的拳館第四十六章 被拍花了第二十一章 三種架子第111章 馬車行第171章 留學第153章 壓力第三十二章 武藝再高,一槍撂倒!第204章 圈套第205章 比武第160章 觀戰第178章 麻煩第175章 東方魔術第195章 撤第178章 麻煩第137章 勁力交錯第181章 暹羅武術第95章 拜師第167章 東西方劍術三第四十九章 禿尾巴劍的來歷第二十四章 潛行第89章 小報記者第129章 雙翼飛機第101章 天津的混混第120章 青島國術館第三十二章 武藝再高,一槍撂倒!第四十八章 拳學秘笈第197章 獵殺第149章 潰兵第五十三 見血與繼嗣第十二章 設暗場第93章 國術的黃金時代第148章 槍殺逃兵第十六章 洞房歌聲第168章 東西方劍術四第四十五章 見風就起火的竹筒第101章 天津的混混第62章 漁陽劍法第三十五章 江湖百寶囊第67章 有經歷就有經驗第四十三章 菸袋鍋子抽賊筯第二十九章 江湖救濟第130章 殺炮兵第十九章 那算誰贏了?第179章 一劍第七章 炮製通緝令第184章 太極對泰拳第185章 強身健體第196章 炮彈雷第189章 貼近狙擊第十二章 設暗場第196章 炮彈雷第135章 刀裡藏鏢第78章 報復第四十一章 殺手門第121章 毒針第101章 天津的混混第118章 敢殺人的小芸第166章 東西方劍術二第192章 專業狙擊第158章 兩個眼睛瞄準第93章 國術的黃金時代第五十六章 拎包的偷兒第92章 拔刀術第十一章 歃血結盟第146章 熱河開打第70章 船上第202章 老熟人上場第五十八章 雞鳴開門第179章 一劍第197章 獵殺第十八章 日本武士的挑戰第145章 大刀術第152章 命令第110章 探家第104章 哏都第99章 幹就幹場大的第四十八章 拳學秘笈第69章 大連的拳館第125章 點穴第87章 君子劍?第100章 收穫也大第三十四章 匣子槍與武藝第180章 家人到第68章 豆餅第129章 雙翼飛機第161章 選擇第二十六章 女人不蹲馬步第193章 中第90章 間諜在行動第62章 漁陽劍法第二十一章 三種架子第六十章 練國術好找工作第四十一章 殺手門第135章 刀裡藏鏢第161章 選擇第四十七章 庶民之劍第92章 拔刀術第168章 東西方劍術四第六章 生死之間有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