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領事帶着王洪,去實地看比武場地,一處只供英國人使用的健身場。
路上,他開始勸說王洪不要再上戰場,言語中,稱王洪這種城市作戰未免有失身份,也稍提了這種作戰方式對平民的危害。雖然他說的有些絮叨,可整體而言,沒有瞧不起王洪的意思。反而真心實意的跟王洪說:如果王洪想離開中國,他隨時安排王洪從上海出國,不管是到英國本土、還是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還是英屬各國,哪怕是其他國家,王洪可以隨意挑選。
但最終,他還說了實話,王洪的英國朋友們很關心他的安全,好幾個都提出擔保王洪加入英國國籍。
英國領事的這一番話,顯示是真心希望王洪現在就能離開戰場,離開中國。
王洪聽出英國領事對他作戰的不看好,深層次也說明了英方損失了很多利益,否則也不會主動推動比武一事。他不動聲色的表達了感謝,卻對離開中國不可置否。因爲他還不確定,這場比武,日本人背後肯定有陰謀,但英國人蔘與了多少,還未可知。
英國領事見王洪沒表態,深嘆了一口氣,他在說話時,已經去掉一切可能會傷害到王洪的用詞,沒敢奢望到王洪一聽就能接受,只求王洪知道他這位置有點難作。
至於日本人有什麼手段,他也能猜出一些,也做了準備,只要王洪不在他的地盤上出事,就算是盡了人事。
所以,在到了比武場地後,他向王洪保證:在這裡的比武,只是一場私下的交流,不會對外。場上由英法美三個國籍的人負責裁判,場地內外皆由英軍把守,觀看比武的人不得攜帶武器,進入時都會經過搜身檢查。他會確保王洪在比武前後的安全。
這樣的態度,讓王洪鬆了口氣。
如果比武是個公開事件,英國人肯定會有起碼的臉面,不至於在這些地方欺騙他。
在確定了比武的時間後,王洪就自行離開了。
他回去後,把比武的場地位置,以及英國人的的作法,都告訴了小光他們,更把日本人極可能在他進入和離開時動手的可能性告訴了小光他們。
王洪可不會把自己的安全全部都寄託在英國人身上,比武場地之外,日軍肯定有陰謀,還得靠小光他們。
小光又嘗試提了下陪同王洪進場,可王洪還是不想牽扯到任何人。
爲了讓王洪安心準備比武,小光和老兵們給他留了空間,就躲到外面商量着如何做好王洪進出的安全。
保護王洪出入,對於狙擊手們,難度還真不算大,也許最大的麻煩,是英軍在場,開槍就會面臨英軍的攻擊。
還有撤出租界的路線,走幾個出入口很容易被日軍圍堵上,要做好後備方案。
王洪聽到了他們的討論聲,卻沒有多問,他相信小光他們能在比武場外保護住他。
便隨手抓了把剌刀,開始打磨。
……
從王洪走進比武場開始,似乎一切都象英國領事說的那樣:公平的一場比武。
日本人似乎沒有做什麼手腳,他們來了不少人,卻沒有搜出任何武器,站到場邊的只有五個人:遲田純平、三個所謂日本武道的代表、一個醫生。
而上場的還真是日本最高水平的劍道高手,天皇的劍道教師:吉田本二郎。此人是純正的武者,對國家、民族、戰爭充耳而不聞,眼裡心裡只劍道。
心純粹,技法也高超。從出鞘即砍的拔刀術,到大太刀、小太刀、懷劍的技術,無一不精純無瑕,更是想辦法學習了中國的劍法。
上海日軍請他出山,與王洪的一戰,吉田本二郎只鄭重的提了一個條件:劍法難練,對手更難找。不管軍方有什麼想法,都得先讓他和王洪不問死活的放手一戰。
這符合遲田純平的想法,因爲整個計劃中,比武環節無需作假,能贏更好。
軍方當然滿口答應,吉田本二郎便立刻趕到了上海。
兩人上場時,都拿着真劍。
王洪就提着剌刀臨時改成的短劍,走進了比武場地。
吉田本二郎卻一長一短,身帶兩把刀。他看到王洪那麼隨意的提着一把短劍,精神與身體立刻提到了極致。
周圍主要的觀衆都是英法美意這些國家有相當身份的人士,包括在場的日本人,都沒有什麼閒雜人物。因爲這場比武,更多的是背後的原因,不相干的人進來也不會知道。
場上的兩個人,王洪不僅僅代表國術,更代表的是一支極高端的城市作戰隊伍,日本那武士代表的是日本國的武道,卻也代表着日本軍方。
他們比武,即有表面化的交手因素,也有深層面交手。
日本人準備了死士,王洪同樣也動用了小光他們。
在場的觀衆們,不管是日本人,還是西洋人,對王洪手拿一把半米多些的短劍,都有些摸不着頭腦。
刀劍,雖然過長不一定就是最好,但越短越危險卻是共識。他們都認爲,王洪過於隨意、過於託大了。
但在吉田本二郎眼裡,卻看出了王洪拿出了全部的本事。
長劍和短劍的區別,在懂兵器的人手裡,完全不一樣。高手使用長劍,更要謹慎的控制攻防距離,而短劍,先要捨身,其中的區別,正代表着王洪的態度。雖然他是從日本劍道一眼看出了這麼多,卻也合適王洪的劍術風格。
二人默默的站在場內,互相觀察着,三個裁判立刻就位,沒有做任何解釋,英國主裁判就揮手,開始了雙方的比武。
這場比武不是友誼比賽,武者自有其規則,所以這場比武也無需規則。裁判只需公平的判定輸贏就可以了。
吉田本二郎手握長太刀的刀柄上,慢慢的向後撤了半步,開始調整與王洪的角度。
這種拔刀術,王洪已經見過,他提着短劍,不急不緩的圍着吉田本二郎轉了起來。
------
每章一說:做爲一般人學習武術,傳統的做法,會先考驗其品性。比如形意拳要求先站上一個月的樁,長拳類的,馬步衝拳一類的還是少不了。更多的拳種,要先開筋。現在再用這些方法顯然有些過時,很多武師已經開始上來就講解本門武術的核心,雖然不一定很深入,卻爲了留住學習者,不再按傳統的方式一點一點的教學。雖然現在的教學都以拳術爲主,建議想學傳統武術的人,如果有可能,還是學習一下劍術等兵器。在信息發達的時代,運用拳腳的品味只能越來越低,加上文化屬性又有些不倫不類。練習劍術,不但能出氣質,更能深入掌握古武冷兵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