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在美國的巡迴演出還沒有結束,他從紐約、芝加哥、舊金山等城市,一路演出至洛杉磯。在演出的同時,梅蘭芳還被波莫納大學和南加州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
甚至,梅蘭芳還跟好萊塢的“影壇三傑”成爲好朋友——卓別林、範朋克和碧克馥。
《洛杉磯時報》評價京劇道:“中國戲劇不是寫實的真,而是藝術的真,是一種有規律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加深切。”
梅蘭芳在洛杉磯連演十多場,場場爆滿,絲毫不受經濟危機的影響。他還受邀到南加大進行講學,講述表演技巧和戲劇藝術,贏得南加大師生的高度讚譽——梅蘭芳已經先後在美國七所大學進行座談、演說和講學。
這天,梅蘭芳在卓別林的別墅裡,探討起京劇中的丑角。
梅蘭芳說道:“用中國戲曲界的行話來說,就是無醜不成戲。丑角分文丑和武丑,文丑以唸白和做工爲主,武丑以動作爲主。說穿了,就是利用臺詞和動作的誇張性表演,進而取得特殊的戲劇效果。”
在翻譯轉述之後,卓別林點頭道:“這跟西方的幽默喜劇很類似。”
梅蘭芳說:“中國戲劇講究火候,就拿丑角來說。火候不足,讓人笑不出來,火候過旺,又難免讓人齣戲。”
“是的,幽默劇也是這樣,”卓別林說,“用力不足,難以打動觀衆,用力過火,就會讓人覺得尷尬。”
討論了一番丑角和幽默戲,兩人又聊起表演。梅蘭芳說演員站在舞臺上,就是另一個人生,卓別林對此很贊同,說這是對錶演角色的全身份投入。
聊到中午,梅蘭芳在卓別林家中用完午餐,兩人相約去劇院看舞臺劇表演。
舞臺劇門票比電影票貴得多,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觀衆數量越來越少,只有百老匯那邊的頂級演出還算紅火。
看完演出,梅蘭芳與翻譯一起回到旅館,張彭春見面就說:“鶴鳴,周先生又出新書了。”
“噢?《狗官》也在美國發行了嗎?”梅蘭芳坐下問。
“不是《狗官》,是《泰坦尼克號》,一部科幻愛情悲劇。”張彭春拿出嶄新的小說笑道。
張彭春對梅蘭芳的全美巡迴演出貢獻頗大,他擔任梅劇團藝術指導,根據美國人的審美需求,建議梅蘭芳對劇目做適當的改動。這種改動非常成功,引起美國觀衆的極大興趣,如果按照原汁原味的京劇來演,可能效果會大打折扣。
梅蘭芳拿過來一看,發現是全英文的,只能對翻譯說:“鍾小友,你能幫我讀一下嗎?”
“當然可以。”翻譯叫鍾鵬飛,是南加大的留學生,當場便捧着小說用中文念起來。
梅蘭芳閉着眼睛聽小說,剛開始的未來情節讓他很詫異,但小說進入正題後,梅蘭芳很快便沉浸在這愛情故事當中。
周赫煊在寫小說時,對各種配角人物進行了擴展。比如老紳士、樂手、船長、暴發戶太太等等人物,描寫得更加形象豐滿。特別是那個暴發戶肥婆,簡直堪稱搞笑擔當,每次出場的言行都讓人忍俊不禁,她粗魯、簡單、直率,而又善良,角色塑造得非常討喜。
讓梅蘭芳感觸最深的,是乘客和船員忙着逃生時,船上樂手戰戰兢兢地演奏樂曲。當他們得知沒有救生艇後,從害怕、擔憂變得淡定,悠然地進行生命中最後一次合作演出。
晚飯結束後,翻譯繼續念讀,一直讀到晚上11點才停下。第二天上午,梅蘭芳又繼續聽這個故事,直到半下午才把故事講完。
梅蘭芳說:“雖然故事發生在西方,但如此扣人心絃,中國人聽來也大受感動。”
張彭春屬於話劇專家,他說:“我在閱讀《泰坦尼克號》後,便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這個故事,完全可以改編成舞臺劇!”
梅蘭芳開玩笑道:“也可以改成京劇演出。”
張彭春正色道:“我打算跟百老匯合作,將這齣戲改爲歌劇或者話劇,必然大受歡迎。”
其實不止張彭春有這個想法,美國民族戲劇奠基人、未來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金·奧尼爾,此刻同樣生出把《泰坦尼克號》改編成舞臺劇的念頭。
在奧尼爾之前,美國只有劇場;在奧尼爾之後,美國纔有戲劇。
這就是美國評論界對尤金·奧尼爾的評價。
奧尼爾年輕時一直在流浪,去過南美、到過非洲。他淘過金,當過水手、小職員和無業遊民,回美國後也做過臨時演員,26歲跑去哈佛大學旁聽戲劇技巧課程,就在半年前,41歲奧尼爾終於拿到耶魯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
奧尼爾由於做了好幾年的水手,他早期幾年的劇作品,內容全都是講述航海生活。在讀完《泰坦尼克號》以後,奧尼爾再次萌發出創作航海劇的衝動,他甚至跑去中國駐美使館和麥克-勞爾圖書公司,希望聯繫到周赫煊,取得這部小說的戲劇改編權。
麥克早就得到周赫煊的徐可,由他全權代理《泰坦尼克號》在美國的一切版權事務。雙方很快就達成合作協議,奧尼爾花費1000美金取得戲劇改編權,以後這齣劇的每場演出,周赫煊都要分潤1%的商業演出收入,這筆錢從奧尼爾的編劇酬勞中扣除。
尤金·奧尼爾公開評價道:“《泰坦尼克號》是20世紀最經典感人的愛情小說之一。”
周赫煊的美國腦殘粉、美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去年提名周赫煊爲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的作家辛克萊·劉易斯,同樣在自發幫《泰坦尼克號》做宣傳。他在《紐約時報》的文學專欄中提到:“最近發現一本有趣的作品,他是周赫煊先生的首部西方小說,它讓人相信愛情的純粹,將會成爲偉大而經典的愛情作品。”
事實上,根本不用辛克萊·劉易斯幫忙推薦,這本小說早就在美國火起來了。
麥克以“龔古爾文學獎得主”、“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噱頭,瘋狂宣傳《泰坦尼克號》。美國人對周赫煊的印象頗深,《大國崛起》早就賣瘋了,《泰坦尼克號》一出來,立即有不少老讀者去購買。
礙於美國圖書市場的大環境不景氣,《泰坦尼克號》首周只賣出3000多本。但隨着小說口碑的發酵,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談論傑克與蘿絲的愛情,談論着泰坦尼克號撞冰山的故事。
結果到第二週時,小說新增銷量暴漲到8000多冊,並且引起業界和報界的廣泛關注。
《紐約時報》獨闢蹊徑,在小說上市的第三週時,突然開始報道關於那艘已經沉沒的大船信息。
美國讀者這才知道,原來《泰坦尼克號》並非憑空杜撰,歷史上居然真的有這艘船,而且確實是首航途中便撞冰山遇難。書中的船長等人物,使用的是真實姓名,沉船的過程也遵循了現實。
這些消息的報道,讓人們對小說更感興趣,甚至開始討論男女主人公以及海洋之心是否真實存在。
終於,《華盛頓日報》也刊登出文章,分析小說中的“海洋之心”,應該是傳說中那顆“厄運藍鑽”。這顆鑽石在1642年發現於印度,成爲法國國王的飾品。
然而詭異的是,將鑽石獻給國王的珠寶商,最後變得身無分文,在再次尋寶的過程中被野狗咬死。而鑽石的第一任主人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僅佩戴了這顆鑽石一次,就染上天花去世。繼承王位的路易十六,把鑽石送給王后佩戴,於是路易十六和王后同樣被砍頭。接下來的鑽石主人是蘭伯娜公主,這位公主在佩戴鑽石杯,也在法國大革命中被殺。
之後鑽石流落到民間,英國銀行家將它命名爲“希望”,結果銀行家破產、離婚,在貧病交加中死去。之後土耳其蘇丹哈密德二世成爲鑽石新主人,結果他乘坐的汽車跌落懸崖,全家一起遇難。藍鑽被蘇丹的親信左畢德得到,但左畢德也被處死。
鑽石最終被美國華盛頓郵政負責人麥克蘭擁有,麥克蘭夫人在佩戴鑽石的第二年,兒子車禍去世,丈夫隨即死去,女兒也因服用安眠藥過量死亡。隨後,這顆名叫希望的“厄運藍鑽”便沒了消息——此事發生在泰坦尼克號撞冰山的前一年。
此新聞報道一出,全美國譁然,居然還有這種詭異的玩意兒!
鑽石最後的擁有者麥克蘭夫人站出來表示,“希望之星”藍鑽依舊在她的首飾盒中,並沒有賣給任何人。
雖然有當事人澄清,“希望之星”並非小說中的“海洋之心”,但卻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厄運藍鑽的存在。人們對此更加瘋狂,全社會都在探尋《泰坦尼克號》的隱藏秘密,各種或真實、或虛構的故事層出不窮。
甚至於,居然有個美國女人跑出來說,她就是當年倖存的蘿絲。
這種熱潮一旦被炒起來,《泰坦尼克號》的銷量刷刷往上漲,連好萊塢的電影公司都來了興趣,想要把這部小說改拍成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