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城的元軍沒料到紅巾軍會這麼快向太平發起攻擊,立即派人出城求援。
但他們哪經得起朱元璋部的猛攻,尤其又是常遇春當先鋒,那可是百年難得一遇的軍事奇才。
也就堅持了半天。午後時分,常遇春的隊伍已攻上了太平城的城牆。
元軍見大勢已去,各自四散逃竄了。
攻太平的戰役比起攻採石磯,順利多了。
拿下太平之後,馮國勝再次建議,滁州方面的兵也沒這麼快過來,我們應當抓緊時間,趕緊北上攻集慶。
朱元璋再次否決了這個建議。他自己心裡清楚得很,攻採石磯和太平都算得上很順利,特別是攻太平,幾乎沒費什麼力。
他手下這些將士就有些飄飄然了,認爲元軍沒什麼了不起,在他們面前是不堪一擊。
其實元軍的精銳部隊,全部配置在集慶,真要去打集慶,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還是讓郭天敘和張天佑這兩個二貨先去趟這個地雷。
正在朱元璋與衆將還在爭論是不是該立即北上攻集慶時,一個人的到來幫了朱元璋的大忙,也讓衆將放棄了北上的念頭。
這個人叫陳野先,也是元朝冊封的一個集慶路的都元帥。
可他這個都元帥比起集慶路的最高軍事統帥蠻子海牙和水軍統帥康茂才來,雖然都稱元帥,但差了幾個檔次。
蠻子海牙、康茂才都元軍正規軍的統帥,那是實實在在的官,有兵有槍有糧,而陳野先只有一個元帥的名分,跟劉伯溫那個元帥是一回事兒。
但這陳野先出生在一個大家旺族,陳家在集慶路算得上是家大業大,就是沒有政治地位。
正值各地農民起義如雨後春筍,元朝統治者只好在各地封一些都元帥。
陳野先自然也就被封了一個。他很高興,這是提升他們陳家政治地位的絕佳時機,他不能放過這個機會。
於是,陳野先到處招兵買馬,幾年時間,就發展到六萬餘人。
雖說軍糧沒保障,但他陳家有糧;武器裝備沒保障,他們陳家自己造。當然比起蠻子海牙、康茂才部的裝備是差了些,但他人多呀。
在當時,一個六萬人的隊伍,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朱元璋攻下采石磯後,蠻子海牙立即派人給陳野先報信,讓他立即帶人進攻朱元璋。
朱元璋拿下太平之後,加上收編的俘虜兵,總共也才三萬人馬。
陳野先來了六萬人馬,妄圖一舉拿下朱元璋,給自己在政治上加分。
六月初十,陳野先的六萬人馬來到了太平城下,一場惡戰就在眼前。
馮國勝等人見陳野先來了這麼多人,也沒功夫跟朱元璋磨嘴皮子,要求北上攻集慶了,還是先擊退了這六萬敵軍再說吧。
好在朱元璋手下這些人,沒有一個慫的,雖然敵軍的兵力是他們的一倍,但他們都堅信能把敵人給收拾了。
雙方既然拉開了陣勢,那就開打吧。
陳野先是仗着人多,而朱元璋方面卻佔了地利的優勢,雙方打得是旗鼓相當,誰也沒佔着多少便宜。
但單從人數上來講,陳野先損失的人數多一些,畢竟他們是攻城的一方。
這仗直打了三天,雙方都沒有什麼建樹。陳野先無法拿下太平城,朱元璋也是無法擊退陳野先。
雙方部隊也形成了默契,每天都是早餐過後開戰,約打兩個時辰,各自鳴金收兵吃午飯。下午未時開戰,申時末又各自收兵,晚上雙方罷戰休息。
而且雙方的攻防強度也並不強,攻城部隊往往是一遇到反擊就立即後退,但守城部隊也不從後面掩殺,他們也怕中了敵人的誘敵深入之計。
陳野先之所以沒有全力進攻,與朱元璋打起了“和諧戰爭”,他是在等待時機。
他很清楚,朱元璋的兵力只有這麼多,後繼無力,而且他們的給養供應還得從和州方向拉過來,如果戰爭就這麼僵持下去的話,顯然對他陳野先有利。
另外,他已派人向蠻子海牙求援,一旦蠻子海牙派兵南下,就會形成夾擊之勢,如果蠻子海牙的兵能拿下采石磯,朱元璋部必定大亂。
因爲拿下了採石磯,就相當於切斷了朱元璋江東部隊與和州部隊的聯繫,太平城的這點紅巾軍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孤軍。
如果現在全力進攻太平城的話,雖然也有機會拿下,但那樣即使拿下了太平城,自己的損失也會十分慘重。
他手下的這六萬人馬可是自己辛辛苦苦一手經營起來的,人打光了,他這個“都元帥”的頭銜算個屁。
因此,陳野先跟朱元璋打起了“和諧戰爭”。
朱元璋是什麼人?
陳野先能想到的,朱元璋肯定也能想得到。
於是,六月十二日的晚上,朱元璋再次召開了高級軍事會議,很榮幸常遇春也參加了。
會上,朱元璋先讓衆將發表意見,他是想摸摸大家的底。
衆將都是信心滿滿,表示一定能守住太平城。
唯有徐達提出,要力求速戰速決,趁早擊退陳野先,不然集慶方面的元軍南下,他們就會陷入腹背受敵的被動局面。
朱元璋聽了直點頭,這算是和他想到一起去了。
常遇春本來也是跟那幫衆將一樣,準備向朱元璋表忠心,一定全力堅守。但聽了徐達的意見,他也覺得徐達的意見很有道理。
於是,他也說贊同徐將軍的觀點,要想辦法迅速擊潰敵軍。
朱元璋見徐、常二人都跟他想到一起去了,也是很高興,就定下了要速戰速決的基調。
接下來,就是大家討論該如何擊退陳野先了。
討論來討論去,也沒討論出個所以然。朱元璋雖然也覺得這個方針是正確無疑的,但真要擊退陳野先,難度還是不小。
就在大家都束手無策之際,常遇春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兩翼佯動,直取中路。
常遇春的這個作戰計劃,用今天的專業術語來講,那就叫做“斬首行動”。
常遇春的意思是,明天開戰,敵軍攻城遭到我軍反擊之時,必然後撤。
此時,我軍先派兩員猛將帶兵出城,從左右兩邊掩殺,向敵軍佯攻。敵軍見我們的人進攻,必定會集中兵力對付這兩股出城的兵力。
就在敵人改變進攻陣形,準備去圍殲我們這兩路佯攻部隊之際,常遇春帶着他自己的先鋒部隊立即出城,直取中路殺向敵軍的統帥大帳。
如果能夠活捉陳野先,那是再好不過了,可以要挾陳野先,讓他招降這股敵軍。
因爲這股敵軍是集慶路的本地地方武裝,幾乎都是漢人,如果陳野先發話了,我們再說幾句民族大義的話,是很容易把他們給爭取過來的。
如果沒能活捉陳野先,那就力求擊斃他,敵軍一旦主將斃命,肯定大亂,那時衆位將軍再領兵殺出,定能殺退敵軍。
就算既沒捉住陳野先,也沒殺掉他,能把他打得狼狽逃竄也是好的。
因爲敵軍見到主將跑了,肯定也會大亂,畢竟這只是一支地方武裝,並不是真正的蒙古鐵騎。
朱元璋聽了常遇春這番言辭,一拍桌子大聲叫“好”。
朱元璋問常遇春道:“如果明天按照你這個計劃作戰,能有幾成把握?”
常遇春咬咬牙道:“有三成把握活捉陳野先,有三成把握擊斃陳野先,有三成把握擊退陳野先,這個計劃失敗的機率大概佔一成。”
朱元璋想了想,道:“你現在有五百兵,對不對?”
常遇春點點頭。
朱元璋說:“我再給你撥五百精銳,明天你帶着一千騎兵直取中路敵軍大帳。你看怎麼樣?”
常遇春想了想道:“如果再給我撥五百精銳,那明天失敗的機率微乎其微。如果明天失敗,我也無臉面回來見元帥,定當戰死沙場,以報元帥。”
朱元璋大叫一聲:“好!如果這次能擊退敵人,以後就讓你帶一千兵馬。”
說完立即吩咐湯和,從他的精銳部隊中撥出五百精騎交給常遇春指揮。
因爲常遇春原來的五百人都是配備了馬匹的,所以這一千人馬,都算是騎兵了,正好有利於明天的突襲行動。
朱元璋又問衆將,誰能自告奮勇,擔任明天的佯攻任務。
徐達第一個蹦了出來,表示明天願意配合常遇春完成這次任務。
徐達話音剛落,湯和、鄧愈、馮國勝都站了出來,表示要主動出戰。
最後,朱元璋讓徐達明天擔任左路的佯攻任務,馮國勝擔任右路佯攻任務。
其餘衆將待命,一旦常遇春得手,立即出城衝殺敵軍。
當晚,湯和的那五百精騎就到位了。
湯和與朱元璋的關係那可不是一般的鐵,湯和不僅是朱元璋的發小,也是朱元璋的參軍介紹人。
湯和手中的精騎可是這麼多年來,跟着他和朱元璋一路殺出來的,戰鬥力還是相當強的。
朱元璋也是認爲常遇春這個計劃一旦成功,可以起到扭轉整個戰局的作用。思索再三,決定支持常遇春這個計劃,於是下了血本,讓湯和撥了五百精騎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