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殺掉陳友定父子之後,想想南方基本平定,零星存在的一些小股的匪患,有李文忠在那裡收拾,根本就不足爲慮了。
而江南的李文忠和楊憲,這二人一文一武,怎麼看都是相得益彰。可就在風平浪靜的表面繁榮背後,實則已經暗流涌動。
要說這股暗流涌動的源泉,可以追溯到李善長這裡了。
朱元璋登基之後,大封功臣,冊封李善長爲宣國公、左丞相,冊封徐達爲魏國公、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冊封常遇春爲鄂國公、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太子少保。其餘衆臣皆加官進爵。
在這裡要說明的是,在中國古代許多朝代,丞相都分設爲左丞相和右丞相。至於是左丞相大還是右丞相大,歷朝歷代又還不一樣。但需要明確告訴大家的是,明朝的丞相,是以左丞相爲尊。
李善長被朱元璋委以左丞相的重任,自然是工作更加努力了。當然,領導如此賞識你,你不好好幹,也說不過去嘛!
朱元璋登基不久,與李善長有過一次非常深入的談話。談話的大體意思就是,如今形勢一片大好,天下大局即將篤定。現在必須要從過去那種粗放式的高速發展,轉型到精細化的高質量發展道路上來了。
朱元璋着重跟李善長談了吏治的問題。正所謂“得天下易,守天下難。”如果吏治不清明,是難以坐穩江山的。
李善長是自然是明白朱元璋的意思,不過這要整頓吏治,勢必要敢於碰硬,萬一遇上了朱元璋七大姑、八大姨的什麼關係,他李善長又該怎麼辦呢?
李善長的擔心,朱元璋很快就瞧出來了。他立即給李善長吃了定心丸,當初朱文正犯事兒,他都沒有姑息。誰還能比朱文正與他朱元璋的關係更親密?
既然有了朱元璋這番話,李善長就放心了,他決定好好幹一番,不說能跟一些賢相,諸如房玄齡、杜如晦之流媲美,至少也要對得起大明開國丞相這個名頭。
李善長經過仔細琢磨,覺得要從與朱元璋稍微沾兒親、帶點兒故的人下手,這樣才能震懾羣臣。
就在李善長在苦苦尋找合適的人員及合適的時機整肅吏治之時,有兩個不知死活的人竟然主動撞到了槍口之上。
這兩個人,一個之前介紹過,就是李貞的堂弟、李文忠的堂叔李飲冰。要說這李飲冰之前在洪都當按察使,被朱文正穿了小鞋,在扳倒朱文正的過程中,他也是起了大作用、立了大功的。
正是因爲在朱文正事件中有功,朱元璋把他派到了武昌任知府。武昌當時可是比洪都更繁華的地方,對於朱元璋的這個安排,李飲冰自然是十分高興。
可是李飲冰這一高興,就有些忘乎所以了,他也漸漸地被繁華武昌的燈紅酒綠所腐蝕,人生觀、價值觀自然也就漸漸扭曲了。
武昌早年間是元朝的地盤兒,後來又被徐壽輝、陳友諒統治多年,其社會關係也算得上十分複雜。
李飲冰到武昌主政之後,釐清一些土地關係,爲大明王朝增加一些官產,是他的本職工作。
因爲當時的情況比較混亂,李飲冰發覺此事有機可乘,正所謂“人不爲己,天誅地滅”,主政一方的李飲冰若不乘此大好機會,爲自己及子孫後代撈些好處,還真對不起自己頭上這頂烏紗帽。
要說李飲冰這事兒辦得也不算太可惡,在這種混亂的時期,誰不想渾水裡摸兩條魚呢?可壞就壞在李飲冰胃口太大了,仗着自己是知府,是朱元璋姐夫的堂弟,完全不將其他官員放在眼裡,意欲在武昌隻手遮天。
有句俗話叫做“別人吃肉我喝湯”,就是大人物不能將所有好處都一個人獨吞了,再怎麼,也得給手下的人留一點兒。
當時朱元璋派到武昌府的按察使姓楊,名希聖,是那位被派到浙東行省當參政的楊憲的親弟弟。
楊希聖與他哥哥楊憲一樣,也是檢校出身。初到武昌任職,楊希聖也沒有落腳之處,只好暫住在官衙的後宅。好在是他只是一個人來武昌上任,並未帶家小。
楊希聖到了武昌,便愛上了武昌這個地方,不知道是因爲這裡的熱乾麪好吃,還是因爲鴨脖子的味道正宗,反正楊希聖是打算將家小接到武昌來,在此安家。
既然有了這個想法,那就得物色宅子了。作爲堂堂的按察使大人,手下還是有幾個兵的,讓人替他物色個宅子,這肯定不是什麼難事兒。沒兩天的功夫,楊希聖就在武昌城內物色了一處十分滿意的宅子。
這宅子最初是元朝一位官員的宅子,徐壽輝攻佔武昌後,這處宅子就成了徐壽輝麾下官員的宅子,再後來又成了陳友諒麾下官員的私產。
陳友諒敗亡之後,此宅被當地一位潑皮佔爲己有,不過這位潑皮肯定是拿不出地契房契之類的東西。
正是因爲這位潑皮沒有這處房產所有權的合法證明,在李飲冰主持的清理行動中,便成了清理對象。不過李飲冰爲了不引起民怨,還是規定,對於類似情況,支付房產現佔有人二兩銀子的補償。並限令這位潑皮在一個月之內搬離此屋,然後再到衙門領取二兩銀子的補償。
那潑皮肯定是不願意讓出這麼大一處宅子,而只得到二兩銀子的補償。雖然官老爺發話了,他是不敢跟官家作對,但他還是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
俗話說得好,“官官相護”嘛!既然官家要用二兩銀子就換走這處宅子,那不如尋找一個官家身份的人,將這處宅子以較高的價錢賣給他,這樣也可以減少自己的損失嘛!
就這樣,一個人想賣,另外一個人想買,交易就此達成,楊希聖以二十兩銀子買下這處宅子。
按說這是一筆雙贏的生意。當時這處宅子至少也要值一百兩銀子,而楊希聖只以二十兩銀子就拿下,自然是賺了;而那潑皮,本來只能領到二兩銀子的補償,轉眼之間就變成二十兩,自然也是高興。
楊希聖本想着買下這處宅子之後,派人跟李知府那邊的人打聲招呼,將這處宅子從那清理名冊中劃掉,事情就算圓滿完成了。
因此,那潑皮一走,楊希聖就迫不及待地派人給新宅子打掃衛生,又重新裝飾了一番,還添置了好些傢俱。眼看着一切辦得差不多了,楊希聖就命人拿着自己的名帖去找李知府手下負責清理房產、地產的人。
可讓楊希聖沒有想到的是,李知府那邊的人竟然不給自己面子。據自己派去的人回來報告說,李知府手下負責清理房產、地產的人聲稱這事兒自己作不了主,要按察使大人自己去向知府大人報告。
聽到了這個彙報,楊希聖當時就很惱火。這李知府手下的人也太不像話了,竟然不把他這個按察使大人放在眼裡,簡直就是狗仗人勢。
雖然楊希聖很惱火,但想着這麼大一處好宅子即將就歸自己名下了,也就壓住了心中的怒火。又過了幾天,待新宅子一切佈置妥當之後,楊希聖則是放低了姿態,親自登門去拜訪知府李飲冰。
楊希聖對李飲冰十分恭敬,好歹現在是自己求別人辦事兒嘛!誰知楊希聖剛說明了來意,李飲冰就斷然拒絕了此事。
李飲冰給楊希聖還講了一堆大道理,說是這處宅子已定爲官產,那就不得徇私舞弊。他們二人作爲朝廷任命的地方官,那自然是要帶頭遵紀守法,萬萬不可做出這等損公肥私之事……
楊希聖一聽李飲冰這話,心裡立即暗罵了一句:草泥馬!楊希聖可是檢校出身,李飲冰在武昌幹得那些事兒,楊希聖不說件件清楚,至少十件事情清楚七、八件。
這李飲冰自己在武昌城不知侵吞了多少公產,今天反而在自己面前裝出一副清正廉潔的樣子。楊希聖本想揭他的老底,但想想人家是上級,而且現在又有求於別人,只好再度放低姿態,一邊陪着笑,一邊請求知府李飲冰通融通融。
楊希聖告訴李飲冰,他只是打算將家小都接到武昌來,因此花了二十兩銀子從別人手中買下這處宅子。因爲也不是什麼大事兒,因此也沒事先向知府大人報告,希望知府大人海涵……
總之楊希聖是對李飲冰好話說了一大籮筐,可李飲冰對楊希聖仍然是冷冰冰的,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
見李飲冰始終不鬆口,楊希聖自覺沒趣,只好悻悻離去。楊希聖心想,反正自己現在就搬進去,他就不相信,到時李知府手下的人還真的敢來趕他這個堂堂的按察使大人出去。
可讓楊希聖沒有想到的是,十天之後,李知府那邊的人竟然真的找上門來,要求楊希聖三天之內搬出此宅,三天之後,他們會再來查封此宅。
這一下,還真是讓楊希聖沒有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