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考慮好了沒?”
李琪說要借錢給耿氏。耿植在廚房說要考慮。飯菜剛上桌李琪就追問他考慮的結果。
耿植幫她盛了一碗飯,說:“鼎雲有什麼計劃?”
“我計劃注資三十億到鼎雲,再向銀行借貸三十億,加上鼎雲閒餘資金,一共有九十億。這筆錢我打算在兩年內開設一百五十到兩百個自有電影院。”
“你是打算房產的產權也買下來?”耿植頓了一下,說。“一個電影院平均十個以上的放映廳。那投資會不會太大?”
李琪點頭說:“我們鼎雲的自有院線,擁有房產產權更好一些。”鼎雲院線不僅有自有電影院,還有簽約電影院。簽約電影院通常是租用場所。賺錢就繼續做下去。但是如果賺錢了,租金也有可能會漲得比較快。
電影院面積不能少,租金不低。
李琪覺得買下來更合算。買下產權後不會虧,以後甚至會升值。以後就算電影院被淘汰了,這個投資也不會虧損。
按照李琪的預算,應該是計劃中心城市外圍和二三線城市建造電影院,要不然九十億建不了一百五十家電影院。
按照那樣的投資,鼎雲院線會增加一千五百到兩千五百個放映廳。
李琪又說:“我打算用晨曦娛樂的名義向銀行貸款,在兩年之內建起一條不少於四十家電影院的自有院線。那樣的院線也大概能形成品牌了。”
耿植想了一下,說:“那你能借我多少錢?”
李琪一聽這話,笑着反問:“你想借多少?”
“我計劃主要在三十萬到一百萬人口的大中型城市發展院線。那些城市的房價通常不高。第一年能建成兩百個放映廳就差不多了。”
“那太保守了。”兩百個放映廳,那相當於二十個電影院。李琪搖頭說。“這兩年電影票房可能都會處於相對低迷狀態。電影院的建造成本會相對比較低。競爭也比較弱。”
耿植想了想,說:“如果電影院出現虧損,你說會不會有人賣電影院?”
未來兩年的年度總票房也許還會增加,但他和李琪都認爲華濤傳媒有可能會大肆新建電影院。票房增加的速度比不上電影院容量,那現有的電影院就有可能出現虧損。如果電影票房萎縮,那就更加是雪上加霜。一些大院線說不定都要撐不下去。
李琪以爲耿氏想等有電影院要出售了直接買。
她想了想,說:“這個難說。而且大院線除非是連續虧損,要不然不會考慮出售。小院線,通常是租用的場地,而且通常已經加盟了大院線。買下那些電影院,後續也比較麻煩。不過你如果不在意,也可以考慮直接買電影院。那樣做確實建院線確實更方便一些。”
耿植點了點頭說:“我再考慮考慮。”
“你慢慢考慮。我先轉二十億給耿氏。”
耿植笑着說:“你股市裡的錢都掏出來了吧。”
“大概有一半吧。”李琪笑着說。“有一部分我投資了其它公司。每年收益也比較穩定。”
耿植抿了抿嘴,說:“行。等會我給寫張欠條。我一定會在娶你之前將錢都還清!”最多三年。三年內連本帶息還給她。要不然他沒臉提親。
“隨你!”借條什麼的,主動方在她,拿着借條也即是一張紙而已。“對了,如果你沒有建院線的經驗,我可以派個人協助你。”
二十億都拿了,耿植也不再矯情:“好。我打算悄悄來。”
李琪點頭說:“我也沒打算張揚。”
私人公司就是這點好。想做什麼,不需要對任何人解釋。如果做得足夠隱秘,在計劃完成之前對手都還懵然不知。
李琪又說:“其實,我是想着鼎雲如果擴張太快,擔心觸發反壟斷法案。現在鼎雲的自有院線已經佔了全國電影放映市場的18%。要是超過了25%,就屬於壟斷。如果北極星和耿氏也有院線,三家聯合可以將發行市場啃下一大塊市場。”
耿植也是想到了這個。而且有自己的院線耿氏在圈子裡的地位也會更高一些。
如今鼎雲、耿氏和北極星都具備製作能力。如果三家公司在製作和發行方面聯合,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保有一定市場份額,無懼任何競爭。
他們兩個剛商量好院線的事沒多久,華濤傳媒就宣佈成功收購有七十多年曆史的文忠院線。
文忠院線擁有一百三十六家電影院,華濤傳媒在宣佈收購案之後,同時宣佈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華濤院線——總部就設在虞城。
華濤院線當即宣佈改造旗下所有電影院,並宣佈計劃在兩年內將電影院數量增加兩百四十家。
一條一百多家電影院的院線易主,其實並不是什麼大新聞。但涉及到財大氣粗的華濤集團,就算不是大新聞也得變成大新聞。
在華濤傳媒所有媒體的報道下。不到一天時間,就算不關注娛樂圈的人都知道華濤院線成立了。也知道華濤集團正是進入影視圈。
而電影放映企業表現出憂心忡忡。今年春節檔馬上就要過去了,但是整個檔期的總票房遠低於預期。
這已經是連續三個月票房同比下降了。
華國的電影市場什麼時候才能回暖誰也說不清楚。而偏偏華濤傳媒加入競爭。如果華濤傳媒的擴張是通過收購那還好,如果是新建電影院,整個市場容量增加,但是總票房就算有所回暖也未必跟得上電影院的增量。
那對現有的院線的絕對是個壞消息。
華濤院線成立時,耿植正在渝中參加《瘋狂的石頭》的開機儀式。聽到這個消息,他心裡一沉。
華濤傳媒的動向在他意料之內,但動作比他想象中要快得多。
看來李琪的判斷沒錯。華濤傳媒不僅是想渾水摸魚,而且在努力充當將水攪渾的棍子。
春節檔的好些電影的上座率不理想。那說明總票房低不是電影院數量不夠,而是觀影人數減少了,就是說電影票房市場在衰退。
而市場容量卻要擴張。新增的電影院勢必會分散現有的市場。
他回到酒店看到新聞後,就給李琪打電話:“你說華濤傳媒是打算通過併購的方式擴張,還是新建電影院?”
李琪說:“應該是想併購。不過他們未必能如願,想要併購,肯定還要做出一個大肆建新電影院的姿態。如果最近兩年電影票房真的萎縮了,一些院線和獨立電影院就有可能支撐不下去。只有那樣他們纔有收購的可能。”
“你說,他們會不會趁着那些電影院虧損,通過入股控股的方式將小型院線和獨立電影院加盟到他們的院線。”
李琪突然沉默了,說:“還真有這個可能!”
如果那些小型院線和獨立電影院虧損嚴重要轉手,那所有大院線都有機會。
但如果那些院線在虧損時得到資金注入呢?
就算李琪對未來兩年電影市場有悲觀預測,但也依然認爲華國的電影市場潛力還很大。
正常來說,華國的電影市場規模短時間內再擴大一倍都沒問題。現在擴張院線,並不違背市場規律。
很明顯,華濤集團也是那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