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監國

bookmark

第327章 監國

(章末彩蛋,大家一直想看的全國地圖!)

太安二十五年,正月十五,京城。

俗話說新年新氣象,但在這新的一年到來時,京城之內的情形沒有絲毫改變,還是一副死氣沉沉的氛圍。

而這一切,全都是因爲喪屍降臨,朝廷卻抗擊無力,讓百姓們失去了希望。

北方數郡依然消息斷絕,中原八郡喪屍清剿未淨,這都是懸在百姓頭上的一把刀。

這把刀落下來,所有人都得死。

在這樣的高壓下,各地也有野心家冒出來,舉起反旗想要推翻晉廷。

多位都司主官、地方大員被革職,可這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情況還在進一步變糟。

在這過去一年時間裡,大晉朝廷真可謂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

今天正月十五,新年的第一次大朝會即將舉行,但多數人對此並不報期望。

崩壞的局面,難道靠一次大朝會就能好轉?

百姓們是這樣想的,官員們亦如此。

皇宮正大門外,大批官員會聚於此處,等待着宮門的開啓。

“昨天,上任還不到兩個月,山南都指揮使趙鎮,被皇上下旨罷官,看樣子也免不了牢獄之災了!”

“就是不知道,去年臘月上任的山南巡撫,能在任上待多久!”

“嗨……這事兒可說不準,畢竟山南那邊的情況,太亂了!”

“山南亂了還沒啥,畢竟離京城遠……河東廣陽這些地方,纔是真正要人命!”

“是啊,禁軍如今不過勉強維持戰線,隨時都可能被破開防線,這要是……”

這人話還沒說完,便有人提醒道:“慎言!”

真要是被破開了防線,那大晉朝廷一夜倒臺,也不是沒可能的事。

官員們憂心忡忡之際,宮門處傳來“轟隆隆”的響聲。

衆人停下閒聊,陸陸續續往宮門內走去。

半個時辰後,官員們已經出現在大殿之上。

今日大朝會,除了文武官員,到場的還有皇室宗親,以及侯門勳貴。

站在最前面的是一位少年,正是皇太孫趙惟隆。

衆人等待着皇帝升座,當聽到後方傳出腳步聲時,官員們都神色肅穆起來。

然而讓衆人失望的是,皇帝本人並未到場,來人卻是大太監陳長河。

這是什麼意思?大朝會皇帝難道不出現?

其中緣由,陳長河自然最清楚。

皇帝不是不想來,而是根本來不了。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皇帝的身體就不太好,只是用猛藥支撐着,才如正常人一樣理事。

可就在昨天下午,皇帝竟連起身都困難,需要人攙扶着才能走動。

今日大朝會有重要事情宣佈,絕對不能取消,偏偏皇帝又不想讓朝臣看到他的衰弱,所以他乾脆讓陳長河來傳旨。

只見陳長河走上御階,來到龍椅前,目光掃向了下方衆臣。

“有旨意!”

聽到這話,在場衆人盡皆下拜,準備聆聽旨意。

只見陳長河從身後小太監手中,拿起了一份明黃卷軸,念道:“奉天承運皇帝,敕曰……”

“朕獲承天序,欽若前訓,用建藩輔,以明親賢,斯古先哲王之令典也……”

用建藩輔?這是要封藩王?誰要封藩王?

衆人驚訝之際,只聽陳長河接着念道:“皇十子等,孝友寬厚,溫文肅敬,行有枝葉,道無緇磷。踐君子之中庸,究賢人之義理,情惟樂善,志不近名……”

皇十子等,看來要封王的不止一個。

這是衆人才注意到,皇十子趙延垣,皇十一子趙延菘,皇十二子趙延逍都在。

難道是要封三王?一衆官員都嚇了一跳。

且不說最大的趙延垣都才十四歲,根本不到十六封王的時候,三人中最小的趙延逍可才十二歲。

“宜分建茅土,衛我邦家,葉於展親,永固磐石。第十子延垣可封光王,第十一子延菘可封衡王,第十二子可封遂王……”

“宜令有司擇日,備禮冊命,主者施行。”

這份詔書,只是爲了昭告天下,這三位皇子要封了。

到時候會專門舉行典禮,授之以冊寶,然後定下就藩的時候。

待趙延垣三人謝恩後,一衆大臣剛剛站起身來,只聽陳長河高聲道:“有旨意!”

好吧,剛剛纔站起來的衆人,此刻紛紛跪回了原地。

只見陳長河另拿起一份聖旨,朗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疾患固久,思一日萬機不可久曠,茲命皇太孫持璽升文華殿,分理庶政,撫軍監國……”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份詔書確立趙惟隆監國的位置,這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

衆臣心中驚訝,而剛剛被封王的三位皇子,心裡則是無盡的憋屈。

他們這些親生兒子,反倒比不過趙惟隆這當孫子的。

“百司所奏之事,皆啓皇太孫決之,欽此!”

在衆官員勳戚注視下,只見趙惟隆面向聖旨叩頭道:“臣趙惟隆,領旨!”

陳長河收起聖旨,連忙從御階上走下,將趙惟隆從地上扶了起來。

“殿下,請升座吧!”

此刻,幾名小太監已在御座一側,擺上了一個“迷你”版的龍椅。

趙惟隆深吸了一口氣,此刻他心中無疑是激動的,看向御階之上的目光也越發熾熱。

只見他邁動腳步,在殿內近百人的注視下,一步一步走上了御階。

看着前方的御座,二者相聚不過五步。

但現在,御座還不屬於趙惟隆。

所以他在自己的“小龍椅”處停下,然後徐徐轉過身開,第一次在皇極殿內,以更高的視角俯瞰羣臣。

“殿下,請就坐!”

在陳長河的提醒下,趙惟隆徐徐落座,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

此刻羣臣也已明白,爲何要在監國詔書之前,先將三位皇子封王的詔書頒發。

這等於是明白告訴百官,皇帝必然是趙惟隆的,爲此皇帝願意把親兒子踢出就藩。

此刻,沒有人再糾結幾位皇子的受封年齡,畢竟大家也都不想再折騰,只想要權力平穩過渡。

畢竟這大晉朝廷,再也經不起動盪。

“臣等叩見殿下!”

皇極殿內,響起一陣山呼,整個天下都匍匐在趙惟隆面前。

“衆卿平身!”

趙惟隆本來想着,自己要趁此機會講點兒什麼,可到最後他只說了這四個字。

謹言慎行,越是到這個時候,就越要沉得住氣才行。

趙惟隆能做到這一步,其實也說明他將是個合格的皇帝,儘管他還不滿十六。

(本章完)

第787章 忠犬第97章 內部問題第686章 通話第55章 散出侍衛第69章 慎重對待第890章 繼任單于第786章 劫第857章 鼓聲第925章 捷後第188章 檢閱第407章 戰鼓擂第813章 針鋒相對第619章 譁變第294章 北上第355章 陶陽伯府第340章 屍與熊第785章 我殺的第322章 除夕夜2第391章 爆炸1第185章 十斤糧第269章 刑罰第724章 主將誰當第439章 扯皮第833章 庭杖第760章 閨蜜第880章 碰撞第277章 出手第843章 去軍營第147章 整軍第716章 十八衛第915章 說得準第251章 不同的夜第471章 有孕第292章 大軍雲集蘇家莊第418章 抓魚1第518章 看電影第461章 慰問第422章 朱孝安的勇氣第772章 無法接受的條件第189章 雍王殿下萬歲第34章 議侍衛事第562章 嚴防死守第882章 馬驚第152章 蘇家莊第197章 入夜第863章 依靠百姓第593章 勸降第134章 平衡變化第474章 西北的消息2第936章 喪屍亂5第537章 觀摩1第210章 校場之上第753章 平叛事第606章 紙箋第804章 聯不起名第429章 仇人見面第513章 潛入城第199章 壓力第173章 無罪第152章 蘇家莊第400章 結訓1第449章 勸降1第421章 再捏軟柿子第15章 屍體風波第857章 鼓聲第905章 還施彼身第103章 倆道士第701章 言必稱九叔第722章 濟水西第360章 遲了第58章 回稟第130章 割草第321章 除夕夜1第737章 到京第821章 求情第127章 加戲第868章 城池內第8章 立身崇政殿第50章 元陽府第852章 遲到第830章 談話第686章 通話第672章 半年第866章 控制第920章 年終第4章 見皇帝第791章 廷議第14章 探尋第86章 返回第814章 劫了他第709章 大牢內第395章 大事開小會1第71章 怪物第422章 朱孝安的勇氣第624章 分隊訓練1第828章 蠢材第715章 問罪王前第858章 暈厥第764章 林全的鼻血第385章 捉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