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周德勇回過神來,羅綺已經帶領跟隨着他的人,穿過了一棟棟木屋間,朝着那道缺口出發了。
這一天,風和日麗,萬里無雲,就連氣溫,也變得不再炎熱。
這一切的徵兆,都意味着天氣的轉冷,以及夏季的過去。
秋天,要來了。
這是收穫的季節,也是枯萎的季節。
大自然中的很多生命,都將在這個季節中,獲取足夠的能量,養蓄夠多的脂肪。
而幾乎所有的植物,都將失去那鮮綠的色彩,而開始枯萎和凋零。
在這個季節裡上路,也許是巧合,也許就是命運。
羅綺的行動,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但大部分的人都只敢觀望,只有周德勇帶着幾名精壯,跟在了羅綺等人的左右。
周德勇幾次想要勸說羅綺,羅綺卻一直低垂着腦袋,埋頭趕路。
周德勇在羅綺哪裡碰上了釘子,便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尋找跟在羅綺身後的衆人中,一直緊繃着臉龐的張純均。
張純均轉頭看了周德勇一眼,就在周德勇正要開口說話時,默默的搖了搖頭。
老人搖了頭後,就將視線從周德勇那張滿溢着驚慌的臉龐上移開,然後平視向了身前。
老人繼續趕路,不再理會周德勇。
周德勇看到就連張純均竟然也不理會自己,不由的臉色突變,又心有不甘,便緊緊的跟在了老人的身後。
而周德勇的跟班,五個身高都過了兩米的壯漢,也都臉色驚慌的緊跟在周德勇的身後,不敢遠離一步。
對於羅綺的離開,不止是周德勇感到驚懼,同樣驚懼的還有跟在周德勇身後的五個壯漢,還有待在黑木林中的八百餘人。
然而驚懼之後就是疑惑,但在疑惑之中,卻沒有其他人願意陪着羅綺離開。
就像羅綺之前所預料的一樣,一個月的安定生活已經給了災難發生後,受夠了顛沛之苦的衆人足夠多的理由,留在這片黑木林中。
實際上,張純均曾經告訴過這些人這個地方並不安全,黑木林中有隱患,但在沒有羅綺主動的帶領下,八百餘人的選擇都是一樣的。
他們都不願意離開這裡。
所以,當羅綺帶着其的同伴們,順着裂縫走出了黑木林時,周德勇和其的五個跟班,也就只能停留在那道只容一個通過的裂縫前,默默的注視着羅綺的離去。
時隔一個月,跟在羅綺身後的李胖子等人,再次的來到那起伏連綿,表面漆黑的丘坡上時,內心深處都衍生出了一種陌生,一種悲寂。
羅綺從肩上的厚包中取出了一根繩索將繩索遞給了徐世,徐世將繩索綁在了腰上又將繩索遞給了跟在其身後的歐陽刻。
加上羅綺,總數爲十五的人依次將繩索捆綁在了腰上,便又沿着漆黑的麓坡,緩慢的跋涉了起來。
一行人中,四名女性和餘通,奎圓這兩名殘疾人,排在了中間。
羅綺,帶着徐世,歐陽刻,郝浩,鄭一毛走在了隊伍的前端。
排在最後的是張純均和李元綱,而走在最後的就是李元綱。
這樣的安排,來自於張純均的手筆。
按照張純均的想法,只有將羅綺和李元綱這兩個最強戰力,放到隊伍的前後兩處,才能夠儘量的確保萬無一失。
就算是遇到了突然情況,只要羅綺和李元綱不被別人瞬間幹掉,那其餘人就有了足夠的時間來做出反應。
路並不好走,隊伍在丘坡上行進的速度,也非常的緩慢。
但幸而羅綺早已選好了最佳的路線,行進中能儘量的繞過危險和陡峭之地,所以這一路走來也算是風平浪靜,並沒有遇到什麼額外的危險。
一直到了黃昏時分,羅綺帶着張純均等人,抵達了其早就選好了一處丘坡下方。
那處丘坡斜指着穹天,用那斜指向穹天的頂端,擋住了投射下來的陽光,也擋住了可能會從雲間墜落的雨,可能會吹下來的風。
無疑,這是一處很好的宿營地。
十五人在那處丘坡下,放下了行李,然後生起了篝火。
篝火很快就燃燒了起來,衆人圍坐在篝火旁,又在火上架好了燉鍋。
歐陽刻開始爲衆人煮午飯,李元綱像往常一樣,給歐陽刻打起了下手。
而郝浩,徐世,餘通,奎圓,鄭一毛,許蒙堂和許德陽六人,開始去四周,收集可燃之物。
何詩韻等四女則坐在篝火旁,無所事事的攀談了起來。
羅綺走到了丘坡前,仰頭眺望起了不遠處的那片高大的黑木圍牆。
此時,距離黑木林,還不算遠。
以羅綺目力,完全能夠看清楚那片由黑色巨木所並排圍成的牆壁,也能夠看見那一片黑木牆壁上,唯一一個連接着林裡林外的縫隙,甚至能夠透過那一人寬的縫隙,看見此時站在那道出口前,臉上始終縈繞着猶豫和疑惑的周德勇。
回想起之前一月內,在黑木林中渡過的時光,羅綺有些唏噓,也有些感慨,卻沒有那份文學造詣,來抒發那份感慨,便只能將這份感慨深埋心中。
就在羅綺正獨自感慨之餘,內心中同樣感慨萬分的張純均,緩步走到了他的身旁。
老人臉上的神色有些悲傷,說話的語氣,也蘊着悲傷。
“小羅。”
“你說對了啊,只是一個月而已,他們就已經將那片林子當成家了,最後竟沒有一個人,願意跟着離開。”
老人搖了搖頭,語氣有些絕望的朝着羅綺,道:“小羅,若這林中的那怪物恢復過來,這些人,有幾個能活下來?”
聞言,羅綺微蹙起了眉頭。
他沉思了片刻,便轉頭看着張純均那張蒼老的臉龐,語氣冷漠的道: “跟我進林子的百餘人,最後活下來的,只有鄭一毛一個,而他能活下來,還是因爲有我。”
聞言,老人臉上的悲色更濃,正要說點什麼,卻又被羅綺給打斷了。
“但若那隻怪物,一直都沒有恢復過來,這片黑木林,對那些人來說,就將是最好的居所。”
“校長。”
“這些人的選擇,也許並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