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再建市舶司

遼東巡撫衙門。

這裡距離薊遼督師府不過兩百米左右的距離,官署的規模略小於薊遼督師府。

桌案上面擺着遼東一府一州六縣的地圖,這是登萊新軍斥候營經過數月的勘察之後繪製出來的地圖,與朝廷的地圖完全不一樣。

吳宗睿和史可法看着地圖已經有好一會的時間了。

“大人,下官覺得,在遼東設立市舶司,還是需要謹慎,遼東不同於登州和萊州,雖然去年到今年,遼東增加了不少的人口,也有部分商賈到這裡來交易,但是遼東不少地方還是荒蕪之地,遼東多年遭受戰亂,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百姓對遼東的認識,一時半會是轉不過彎來的,巡撫衙門派遣了不少人到京畿之地,鼓勵那些地方的百姓和農戶到遼東來,很多人都害怕,不願意到遼東來。。。”

史可法一邊說,吳宗睿一邊微微點頭。

鄭孝孺不負衆望,在京城蒐集到大量的情報,特別是有關朝廷的重要情報,這些情報至關重要,幫助吳宗睿做出了不少的決定。

這一次吳宗睿決定在遼東設立市舶司,就是因爲朝廷的一個動向。

逐漸掌握權力的東林黨人和復社成員,包括張溥和吳偉業等人,張溥已經升任詹事府少詹事,躋身正四品品階,吳偉業出任詹事府大學士,正五品的品階,表面看,詹事府主要掌管東宮的諸多事物,爲太子服務,沒有多大的權力,可誰都知道,詹事府的少詹事和大學士,相當於皇上的智囊,他們時常給太子授課,絕大部分時候皇上也會來聽課,故而少詹事和大學士與皇上直接接觸的時候很多。

非翰林一般不大可能進入詹事府。

詹事府的詹事、大學士和左庶子等,仕途順利,得到皇上的重視,一般都會進入內閣,成爲大明朝廷實際上的丞相。

朱由檢決定徵收練餉,減輕商貿賦稅,與張溥和吳偉業等人有着莫大的關係,張溥是復社領袖,在朝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威望也日漸高漲,加之張溥與吳偉業等人,有真才實學,其展現出來的學識,讓朱由檢服氣,所以他們得到朱由檢與朝廷的重視,也是預料之中。

朝廷決定再次減輕商貿賦稅,引發了吳宗睿的警覺。

穿越的吳宗睿很清楚,當今的大明,農業是根本,能夠讓人活下去,商貿纔是繁華富庶起來的根本,能夠讓人富裕起來,這個時代工業尚未真正的起步,農業與商貿業就是國家發展的兩大支柱,缺一不可。

大明朝廷的政策,與社會的發展背道而馳,本應該輕徭役、重商賦,減輕農民的負擔,增加商貿賦稅,實際做法是不斷的增加農戶和百姓負擔,加徵遼餉、剿餉和練餉,讓本就連續遭遇災荒的農民和百姓活不下去,另外一邊,南方的商賈與士大夫家族勾結起來,囤積居奇,大肆發財,卻不用繳納一錢銀子的商貿賦稅。

大明朝廷的政策,表面上看對登萊之地與遼東沒有多大的影響,但時間長了,這樣的歪風肯定會刮到遼東,到時候在遼東做生意的商賈,不願意承擔商貿賦稅,可能離開遼東到南方去做生意,也有可能想方設法的規避商貿賦稅,讓遼東的局勢變得複雜。

現在的遼東,積貧積弱,還沒有恢復,如此情況之下,設立市舶司徵收商貿賦稅,怎麼看都不合適。

但吳宗睿的看法不一樣,萬事都要首先立下規矩,哪怕設立市舶司,暫時免去部分商賈的商貿賦稅,也比沒有設立市舶司要好。

來到遼東做生意的商賈,需要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做生意是要繳納賦稅的,這個責任天經地義,沒有任何含糊的地方,而繳納賦稅之後,官府就要保證商賈在相對公正的環境之中做生意賺錢。

大明朝廷壓根看不到這一點,朝廷破壞了商貿規則,其實就是給自身挖了一個巨大的坑,最終埋掉的是自身。

吳宗睿更加清楚的是,朝中官員通過朝廷不應該與民爭利的口號,減輕甚至取消商貿賦稅,維護商賈的利益,這就是官商勾結的結局,南方的商賈與士大夫幾乎混爲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開了,他們通過兼併土地和做買賣,賺取大量的財富,卻壓根不關心農民和百姓的死活。

已經有了統一天下志向的吳宗睿,無力在其他地方推廣徵收商貿賦稅的政策,但在自身管控的登萊之地和遼東,必須建立起來規矩。

待到史可法說完之後,吳宗睿略微思索之後,不緊不慢的開口了。

“憲之兄,你說的不錯,遼東所轄一府一州六縣,除開錦州和寧遠兩地稍強一些,其餘地方都還很窮,有些地方還存在大量的荒蕪之地,但我覺得,市舶司還是要成立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在遼東必須定下規矩,其中最爲重要的一點,就是徵收商貿賦稅,必須讓來到遼東做生意的商賈形成習慣,他們想着在遼東做生意,就要繳納商貿賦稅。”

“也許我們這樣做,商賈會望而卻步,有些來到遼東的商賈,也有可能離開,但我們不必過於着急,慢慢來,確定下來規矩,而且嚴格執行規定,就能夠逐漸的吸引商賈,看看登州和萊州的情形,不也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史可法臉上還有爲難的神情,畢竟他是負責遼東民生事宜的,快兩年時間了,遼東發展的步伐依舊緩慢,他這個遼東巡撫,時常急的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感覺在遼東做事情太過於辛苦,付出了努力卻沒有看到回報,遠遠比不上在登州的時候。

“大人,下官不是不同意設立市舶司,只是覺得時間不合適,遼東商賈的數量還很少,絕大部分都集中在覺華島,而覺華島的商賈,已經在登州繳納了賦稅,遼東就算是設立市舶司,也不可能徵收他們的賦稅,再說那些在遼東做生意的商賈,大都在艱難維持,下官專門在錦州和寧遠兩地看過,商賈維持的很艱難。”

吳宗睿再次點頭。

“憲之兄,你說的這些事實,我都清楚,我們不妨靈活處理,市舶司還是要設立的,至於說該如何的徵收賦稅,可以變通,遼東的情況不同於登萊之地,那麼市舶司在徵收賦稅的同時,考慮到商賈的實際情況,該免的免,該少收的少收,而且讓商賈明白,官府是必須要徵收商貿賦稅的。”

“當下我們在遼東設立市舶司的目的,就是讓所有商賈明白,在遼東做生意,必須要繳納賦稅,只有讓商賈明白此事,日後我們纔好做事情。”

“這就是給商賈立下規矩。”

史可法思索了一會,終於點頭了。

“大人的意思下官明白了,下官這就安排成立市舶司的事宜。”

“好,我的意思,市舶司成立之後,由你直接負責,市舶司定下的賦稅,以及該如何的徵收賦稅,該如何免去賦稅,或者說少收賦稅的事宜,都由你做出決定,市舶司的官吏,務必嚴格遵守規矩,絕不允許亂來,若是發現有不守規矩的官吏,嚴懲不貸。”

吳宗睿說到這裡,手指重重的敲向義州與西平堡兩個地方。

“憲之兄,按照我們的預計,遼東有一段平靜的時期,我們要抓住這段時間,大力的發展商貿,我們發展的方向,分爲兩個方面,其一是吸引商賈來到遼東,保證日常的交易,讓百姓能夠買到商品,其二就是展開對蒙古部落與後金的商貿交易。”

“對蒙古部落以及後金的商貿交易,纔是我們關注的重點,短時間我們無法吸引大量的商賈來到遼東,畢竟這裡是非常之地,一般的商賈根本不敢到這裡來。”

“我們用糧食、茶葉、絲綢和瓷器等物品,包括那些舶來品,與蒙古部落與後金做生意,肯定能夠賺取大量的錢財,所謂人爲財死鳥爲食亡,只要這條商貿通道打開,必定有商賈來到遼東,而且這些商賈必定是有實力的商賈,只要他們來到遼東,且在遼東紮根,就能夠吸引更多的商賈來到遼東。”

“我們可以鼓勵登州和萊州的商賈到遼東來,幫助他們與蒙古部落以及後金做生意。”

。。。

吳宗睿有底氣,他的背後有錢莊的支撐,由曾永忠負責的錢莊,規模迅速的發展壯大,其實力已經不是皇上和朝廷可以想象的,登州、萊州、山東,甚至包括南直隸的很多商賈,與錢莊有着密切的聯繫,他們有的將黃金白銀存入到錢莊之中,有的從錢莊獲取支持做生意,讓錢莊大發其財,其掌握的財富幾乎媲美登州市舶司。

遼東短時間發展不起來,吳宗睿不用過於的着急,登州市舶司與錢莊,就是兩個最強的支柱,依靠着兩大支柱,吳宗睿不僅能夠擴充登萊新軍,壯大自身的實力,也能夠從容的建設遼東,讓遼東逐漸變得富庶起來。

機會已經爭取到,後金的皇太極短時間之內不可能侵擾遼東,吳宗睿也沒有打算往遼河以東發展,所以這段時間,吳宗睿可以將部分的精力投入到遼東民生事宜之中。

第八百三十二章 殘陽如血(3)第七百零四章 掌控山東(9)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將計就計(2)第九百三十二章 定鼎之戰(16)第五百七十七章 挖了一個坑第一百九十三章 毫不留情第一百一十章 算計和打擊第五百零九章 值得高興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末路(13)第一百二十七章 故人來第九百六十七章 有意爲之第七百二十章 野心顯露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梟雄末路(7)第七百一十一章 睿智的決定第六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八十九章 用人不疑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較量(4)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事爆發第七百一十一章 睿智的決定第九百七十二章 兩邊兼顧第四百七十二章 朝野震驚(3)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不計前嫌?第八百一十章 敗着第七百零四章 掌控山東(9)第六十五章 膽子太大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內亂(2)第五百四十章 長亭之盟(4)第七百一十五章 悲歌(2)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水師的任務第三百二十一章 新的憂慮第八百四十章 功虧一簣(3)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生死時刻第五百零六章 死心塌地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同的心思第四百零六章 捅破了一層紙第七百七十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3)第二百四十六章 火炮的威力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運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不一樣的態度(1)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筆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末路(3)第三百四十一章 密談第九百一十九章 定鼎之戰(3)第三百四十八章 鬥智鬥勇第五百一十九章 噩耗第八百六十章 真正的信服(1)第一百零一章 不期而遇第九百四十七章 拜祭的轟動第三百七十六章 末路(5)第六百零六章 真正的壯大第二百二十三章 漂亮的伏擊(2)第三百六十六章 祥和第九十八章 遠見卓識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開門紅(3)第七百七十一章 淮安陷落第一百零四章 溫柔鄉第八百七十六章 豁然開朗(2)第六百三十四章 關鍵時刻的堅持第四百八十八章 總管第五十六章 會試第一百四十章 當爸爸了第八百七十四章 “歸隊”第六百九十四章 暗度陳倉(4)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禍不單行(2)第四百四十八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八百一十八章 沒有閒着第一千零一十章 還是無奈第九十七章 陳靈雁的心思第三十六章 直抒胸臆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見洪承疇第五百一十二章 明智的建議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廷的態度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末路(6)第五十七章 水深第一百五十三章 淮安府城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鄭成功的驚喜第三百六十二章 小事不小第二百七十三章 提前的決斷第二百一十七章 好大一場雪第二百九十三章 灌醉你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末路(10)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末路(12)第七百四十四章 抓住了關鍵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方的反應第一百三十七章 遭遇彈劾第六百九十二章 暗度陳倉(2)第九百九十三章 法之必行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悲歌(5)第五百四十七章 首輔易人(3)楔子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有些遺憾第三百九十四章 痛快(2)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點煽動第八十七章 疑點第三章 管中窺豹第九百六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承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察言觀色(2)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拼死一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