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八十四章 無人

劉皇后唯唯諾諾,不敢再多說一句話,可趙璽依舊失去了和她做戲的興趣,勉強笑着和她又說了幾句話,就藉口還有公事,去了御書房。劉氏頓時兩腿發軟,如癱了一般由宮女扶着坐在了太師椅,心裡反覆想着這件事該怎麼辦?

她畢竟和趙璽做了兩年的夫妻,對趙璽的稟性非常的瞭解。

或許和趙璽雖然登基多年卻一直沒有親政,又常被韓太后責罵,被韓太后威脅着說要廢掉他有關係,他越是惱怒的時候就越溫和,越溫和的時候就越記仇。

剛纔趙璽就很溫和。

劉氏心裡發抖,想寫信封給自己的祖父,又怕趙璽派人關注着她這邊的動靜,直到兩日後,她確定趙璽被朝堂上的事迷住了,沒有空管她,這才悄悄地給劉府送了封信。

第二天她的母親就來看她了。

劉氏鬆了口氣。

劉母卻憂心忡忡,道:“你祖父說你太糊塗了,這種事怎麼能跟皇上說!讓你以後再遇到這樣的事裝着不知道就是。”

劉氏忙道:“所以我想祖父給我出個主意,怎樣彌補這件事纔好。”

劉母嘆氣,道:“你祖父哪裡有時間管你。”

劉氏面色大變。

劉母道:“皇上要封楊俊爲平清侯,閣老們都反對,趙嘯原本都要走了,也留了下來,昨天中午還和幾位閣老一直勸諫來着。你顧伯父也參加了。皇上雷霆震怒,你祖父正和你幾位世伯、世叔一起商量着怎麼辦呢?”

趙璽不久之前剛剛封了涇陽書院的創始人顧勳的兒子爲金陵祭酒,負責建立金陵太學。

劉氏不解,道:“祖父不是一直說皇上如此縱容靖海侯,靖海侯那邊遲早會出事的嗎?現在有了楊俊,就可以制衡靖海侯了,祖父他們爲何還要反對皇上重用楊俊?”

“你這孩子,知道些什麼?”劉母苦笑道,“那楊俊雖然會用兵,可朝廷也得有兵給他用才行啊!”

劉氏聲音發顫,失聲道:“此話怎講?”

劉母道:“你以爲養支軍隊很容易。朝廷這麼多年以來一直都欠着各地的軍餉,九邊都得自籌糧草,更何況其他的地方。皇上南下的時候,因爲軍餉的事,丟下了大部分京衛由臨潼王節制,身邊只帶了些禁衛軍。汪大人當政的時候,是準備從江南籌備銀子,重新組建京衛的。正好可以藉此把那些只知道吃空餉的京衛丟給臨潼王。可汪大人沒有治軍的經驗,等到了江南才知道,這治軍不僅得有銀子,還得有會領兵的人。如今會打仗的人不在臨潼王麾下就在靖海侯麾下,朝廷一時半會去哪裡找這樣的人才?

“之後又有靖海侯拱衛金陵,皇上要修建皇宮,各地水患要安撫百姓,到處都得要銀子,戶部捉襟見肘,拆了東牆補西牆,這事就拖拖拉拉的,一直到了現在。

“楊俊有奇謀,領兵清剿水匪的時候用兵如神,的確是難得一求的將帥。

“可打倭寇……哪是那麼容易的事?

“僅有帥將沒有強兵,對敵臨陣,誰去衝鋒陷陣?

“這海邊,還是得靖海侯鎮守。”

劉氏想到從前那些倭寇上岸,各州府的縣令知府全都以身殉職,那難道也是不願意打失仗?恐怕還是因爲手中無兵,沒有辦法,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兵敗如山。

她不由膽寒,喃喃道:“難道就沒別的辦法了?”

“這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怎麼會沒有辦法呢?”劉母道,“可那也得皇帝採納才行啊!你祖父就建議,既然靖海侯要回福建,那就讓他回福建好了,正好可以讓他練操水軍,讓他像臨潼王一樣,想辦法把倭寇打回老巢去,簽訂個什麼協議的,三、五十年不敢再來侵犯。然後再由涇陽書院出面,在揚州抽重稅,支持楊俊建個水師營,再慢慢圖之。可皇上聽不進去,覺得靖海侯不會就這樣眼睜睜地看着楊俊建水師營。

“還拿了臨潼王打比喻。

“說是臨潼王不過是在天津建了個船塢,靖海侯就覺得受了冒犯,非要把臨潼王那邊的船塢取締不可?若不是天津衛在北方,靖海侯恐怕早就下旨逼着皇上讓靖海侯府接管天津衛的船塢了。

“與其等到靖海侯上書要求取消水軍營,不如就堂堂正正地擺出來。

“你祖父真是哭笑不得。

“這朝堂上的事哪一件哪一樁不是妥協和退讓的事。皇上卻要開門見山。這還不得吃個大虧。

“現在好了,皇上剛起了封賞楊俊的心思,靖海侯就不服了。

“如今福建那邊還掌握在靖海侯手裡,倭寇還依舊猖獗,朝廷哪裡敢和靖海侯翻臉。你祖父他們只也能先站在靖海侯這邊,等送走了靖海侯,再慢慢想辦法。

“這件事,還是皇上做得太急切了!”

劉氏卻不這麼想。

她總覺得皇上既離不開趙嘯,有了機會卻又想把趙嘯除掉。

難道韓太后真的是趙璽殺的,而趙嘯是幫兇,所以皇上一直以來都想殺人滅口,就像對待簡王一樣?

劉氏心底的困惑越來越重。

她送走了劉母之後心裡更加煩躁了。開始關注朝中的動向。

最終趙璽還是被左以明等人勸阻,加之楊俊上書,說自己功不至伯侯,等他再爲趙璽立下汗馬功勞,趙璽再賞賜他也不遲,既全了趙璽的面子,也把這件事給圓了過去,趙璽這才罷休。

不過,這件事估計讓趙嘯心生警戒。

趙嘯從前常進宮來和趙璽說話的,自從發生了楊俊封賞之事後,趙嘯就很快離開了京城。

照劉氏身邊的大太監說,趙嘯進宮是不能帶刀不能帶隨從的,皇上要學着嘉南郡主對待遼王似的突然發難,趙嘯還不得留在宮裡了。趙嘯不趕緊回福建還留在金陵做什麼?

劉氏久久沒有吭聲。

她覺得那大太監說的很有道理,說不定趙嘯就是這麼想的。

之後趙璽雖然沒有再提給楊俊加官進爵之事,卻讓楊俊掌管了一支京衛,這支京衛多會水性,常在長江邊上練兵,還曾讓人去京城向李謙要船。

李謙卻說剛剛做出來的幾艘船都送給郭永固,換了蜀繡、花椒等物。還差人送了半船的蜀繡和香料過來。

劉氏和賢妃都各分了很多,又賞了一些下去,宮裡上上下下都歡天喜地像過年似的。劉氏還常常聽到那些宮人議論李謙,說李謙對皇上怎麼恭順,隔得那麼遠,皇上一紙令下,他也從來不曾推諉,不像靖海侯,皇上要封個人他都忌妒,攔着不讓,讓皇上不好做人。

親們,今天的更新!

第四百八十章 是非第一百五十四章 露宿第三百三十三章 左氏第一百六十五章 幫手第七百四十二章 請功第九百一十六章 鬧心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壞第九百二十一章 無理第六百三十章 聽戲第四百六十五章 壯丁第七百六十四章 心眼第六百七十六章 官司第387章 2人第九百八十章 一塊第三百四十一章 生辰第一千零三十章 籌備第五百九十七章 耀祖第五百二十八章 及笄第七百九十一章 一雙第四百二十一章 如願第五百八十二章 悄悄第四百零二章 停留第三百九十三章 遠行第二百三十五章 遇到第二百零二章 結盟第288章 回門第五百四十六章 覆命第五百五十五章 訴苦第一百八十章 狹路第五百九十五章 離京第七百六十六章 吞聲第三百零二章 支持第三百九十八章 繞過第三百零五章 嬉戲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冷靜第618章 紛呈第二百章 留人第一千零五章 暫緩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枕頭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投入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就計第二百六十八章 前日第八百八十九章 大勝第二百二十四章 審勢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食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以爲第九百一十三章 內耗第七百四十三章 舉家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陽謀第九百八十五章 盡散第五百四十四章 後悔第五百一十二章 趕路第662章 1半第二百四十七章 吵架第二百三十八章 糟心第八百四十四章 善堂第三百六十七章 喜事第四百三十一章 變化第九百四十九章 怎樣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期盼第三百四十章 借畫第一百四十一章 憧憬第四百四十二章 重逢第五百二十八章 及笄第四百一十七章 事成第一百三十九章 痛苦第九百二十一章 無理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硬第六百八十一章 願意第九百六十一章 鴻雁第四百四十三章 被子第九百一十章 不讓第一百六十四章 安插第九百七十四章 一同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往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同第五百三十八章 醒來第八百一十六章 診脈第三百章 提攜第七百九十六章 輕視第一百八十三章 停留第五章 嬌嬌第八百九十七章 尺素第二百四十四章 另尋第五百九十八章 懂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擔心第五百六十三章 瞬息第七百八十二章 相攜第七百八十五章 交情第589章 隨便第九十三章 府邸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後方第三百八十九章 莊家第九百八十五章 盡散第九百八十七章 誤會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水軍第九百八十九章 成行第613章 分歧第六百九十五章 勤王第四百四十三章 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