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章 頭痛

高嶺也不和李謙客氣,說了幾句客氣話,就和李謙出了小茶鋪,回宮去見趙璽了。?火然?文????w?w?w?.?r?a?nw?e?n?a`c?o?m

李謙看着高嶺的身影進了神武門,這才慢吞吞地上了馬車,閉着眼睛,細細地琢磨着這件事。

趙璽目前還鬥不過汪幾道,金陵衛指揮使這個職位趙璽肯定是保不住了,但卻不妨礙他利用這件事製造點矛盾。可現在最要緊的是宣府總兵的位置。

他在別人都還不知道的情況下及早動手,想辦法儘快把這個位置弄到手。

李謙猛地睜開了眼睛,吩咐給他趕車的衛屬:“去李瑤府上!”

衛屬沉聲應諾,手腳麻利地拐了個彎,朝李瑤府下去。

接下來的短短兩天時間裡,在旁人看來宮裡依舊忙碌,韓太皇心情依舊不好,慈寧宮依舊每日頌經聲不斷,朝中小吏依舊忙裡忙外,可這其中到底發生哪些刀光劍影的事,卻沒有幾個人看得出來。

就在趙璽臨走前一天的大朝會上,李謙正式上朝拜見趙璽,走馬上任,成爲京城守備。原宣府總兵府金海濤調任金陵衛指揮使,原榆林衛參將金宵調任宣府總兵,原甘州衛指揮使鍾天宇調任榆林衛參將,原陝西行都司主薄李驥調任甘州衛指揮使。

高嶺依舊做他的禁衛軍統領。

卻沒有公佈之前大家一直傳言的江南巡撫人選。

李謙望着汪幾道等人有些鐵青的臉,對趙璽莫名生出幾分同情來。

小小年紀,卻沒有一個能真正依靠的人。

不過,艱難的環境素來磨練人,等到趙璽親政的時候,只怕也不會是個簡單的角色。

李謙覺得,這件事還是讓趙嘯去頭痛去好了。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牢牢地守住北邊,想辦法慫恿着那些南下的朝廷官員別再回來。

想到這裡,李謙尋思着,是不是也弄幾個士子到江南遊說江南怎樣的好,就像楊州的徑陽書院,當初不也是什麼也沒有,靠幾張嘴皮子起家的嗎?

他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好,回去就商量鄭緘。

鄭緘大力稱讚。

李謙就把這件事交給了鄭緘,然後又和鄭緘商量起科舉的事來:“之前就有南北分卷,如今朝廷南下,北方的仕子想中舉恐怕就更難了。”

鄭綁卻別有想法。

他猶豫了半晌問李謙:“王爺是想臨時管管京城呢?還是準備以後長駐京城?”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這正也沒有鐵打的官。

臨時管着,就是等到朝廷有了理合適的人選,李謙聽從朝廷的安排,把京城守備之職讓出來。長駐京城,就得培養自己的實力和勢力,讓朝廷不敢隨意動他。

從前鄭緘只是敏感的感覺到李謙的野心,這話卻從來不曾挑明。

畢竟有些話說出來就是大逆不道。

李謙不僅從來沒有和鄭緘細說過自己想法,就是李長青、姜憲,都沒有說過。

在他看來,自己的起點太低,有些事與其嚷嚷得人皆盡之,不如沉下心來好好地做他應該做的事,等到了時候,有些事自然而然就會了一個選擇。

因而聽到鄭緘這麼問他的時候,他還是沉默片刻,這才低聲地道:“誰會把到了嘴裡的肥肉給吐出來!”

這已經是很隱晦的回答了。

而且和鄭緘猜想的差不多了。

他鬆了口氣,道:“那您還是想辦法把這邊的國子監利用起來吧!好歹是個讀書的地方。以後的殿試,肯定會在金陵舉辦的。”

這就意味着很多士子都要去金陵參加科舉,這對北方的士子就更不利了。

李謙若有所思。

接到公文的金宵卻心急如焚。

他對魏氏道:“李謙若是知道了,怕是要氣得吐血了。”

金宵很珍惜他和李謙友誼。在他看來,做官什麼時候都有機會,可朋友若是失去了,就可能永遠失去了。何況李謙對他有知遇之恩如果不是李謙,他根本不可能到榆林總兵府來,也不可能庇護金城和金媛。

魏氏知道他是爲什麼。

外面的人現在都豔羨地看着金家,覺得金家非常的厲害。老子跟着皇帝去了江南,臨走的時候還能把宣府總兵的位置繼續佔着,這得是多大的恩寵才能做到這一步。

可魏氏心裡卻明白,金海濤沒這個本事。

要不然金家早就飛簧騰達,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了。

能幫金海濤的,只有韓家。

但沒有好處,韓家怎麼會隨便幫金家?

她暫時放下了手中的針線活,溫聲地道:“爺這是關心則亂!臨潼王在京城呢,他若是不同意,你能這麼順利地當上宣府總兵嗎?宣府離京城很近,公公又走得急,要我們接到公函之後立刻北上。我看你也不用這麼着急,我們這就啓程去宣府。到了宣府之後,你去趟京城,見見臨潼王,不就什麼事都清楚了嗎?”

金宵聞言癱坐在魏氏對在的太師椅上,苦笑道:“我這不是心虛嗎?爹這樣,可就和簡王、韓太后拴在一起了。”

魏氏聽了不緊不慢地道:“這也沒什麼不好的!你們父子一邊一個,不管哪邊得勢,都有一個支撐門庭的人。”

可若是他們失敗了,金夫人的那幾個親生子未必會幫他一把。可若是他們贏了,他爹卻是一定要他幫那和個同母異父的兄弟的。

憑什麼他爹就這樣的偏心?

去江南的事他爹事前完全沒有和他商量,還是吏部的公文下來他才知道!

讓他做宣會總兵的事也沒有知會他一聲,他還是收到公文才知道。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金宵心裡壓着一團火,等到鍾天宇來交接完了之後,和魏氏收拾行李北上。

姜憲這邊,也開始收拾東西。

不過,東西收拾好了,她得和慎哥兒先回趟太原。

李長青把柳籬派了過來幫他們打點行囊,實際上是要壓着他帶着孩子回去一趟,一來是代李謙給祖宗們上香,告之這個好消息。二來李長青忍不住了,要見見他的寶貝大孫子。

姜憲也有意回去一趟。

李謙走得太急,有好些事都沒交待。

他這次等同一升遷了,是得由慎哥兒代表他給李家的列祖列宗都上炷香了。

慎哥兒還是孩子心性,聽說去太原,只想到玩,高興得不得了,纏着柳籬問太原的事。

柳籬見慎哥兒也不小了,《三字經》都讀完了,遂若有所指地開始給他講李家的家譜。

雖然沒什麼內容,最多也就只能追溯到上三代,但這一代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柳籬覺得還是要儘早讓慎哥兒知道才行。

親們,今天的更新!

嗯……我自己的校對,過兩個小時會貼上更正版……

第八百四十章 明白第六百四十五章 遠擊第三百一十六章 母女第四百零六章 八卦第五百零一章 宅子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擡舉第九百一十章 不讓第三百八十二章 返鄉第九百零七章 還糧第三百零六章 道歉第七百六十一章 患難第五百四十二章 下雪第二百二十一章 聘禮第四百三十九章 猜想第六百零一章 改時第九百一十章 不讓第三百二十四章 詫異第一百二十六章 死亡第四百六十五章 壯丁第六百八十一章 願意第一百二十七章 可能第一百四十八章 以爲第七百七十四章 受封第八百八十四章 搖擺第四百四十一章 赴任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宮第四百五十五章 交往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眼紅第二百九十四章 同桌第三百零二章 支持第八百七十九章 教育第四百六十三章 會意第九百六十五章 也許第八百三十六章 大浪第三百二十四章 詫異第697章 逃脫第三百八十八章 不定第二十章 李家第七百四十三章 舉家第五百七十三章 說話第八百一十四章 慵懶第六百六十章 討教第六百三十一章 求助一千一百五十章 太平第五百零三章 婚前第九百零一章 遷都第六百零二章 變化第六百九十三章 詔書第七百六十一章 患難第一百八十六章 爭奪第一千零四章 博奕第六百零七章 談心第六百七十一章 鯗魚第617章 危機第八百九十五章 沉醉第十三章 找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煩燥第一百九十章 風雲第三百九十五章 悄然第七百二十六章 舌箭第九百六十章 迴旋第一千章 開始第九章 皇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路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初露第九十三章 府邸第四十三章 有恃第607章 不甘第一千零三章 盼着第一百零九章 邀請第四百九十一章 解開第六十九章 來訪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求助第二百九十四章 同桌第八百三十章 管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面子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查證第五百八十三章 閒逛第三百一十八章 改變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高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際會第四百二十三章 西席第八百九十二章 拜師第二百零一章 早膳第六百零五章 不甘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迎接第八十二章 改變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不問第三百一十三章 幫忙第九百二十章 勢小第二百三十一章 母子第三百九十章 不見第二百七十八章 認親第二百四十七章 吵架第二百六十章 中意第三百五十一章 反應第三百零三章 整頓第四百六十三章 會意第四百二十五章 教育第八百章 午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