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籌劃

bookmark

齊府準備春宴的事漸漸的就納上了議程。

吳氏知道呂老夫人是有心要培養榮箏,因此倒十分的耐心,並不在榮箏跟前充大,很認真的與她商議。

吳氏遞給了榮箏兩份單子,對榮箏說:“這上面的都是和我們家有來往的人家,親疏不一。你先看看,瞭解一下。”

榮箏心道,她將來又不主持榮家的中饋,知道這些用處也不大啊,不過想歸想,卻依舊十分仔細的研究了起來。

“明天你先擬一份單子來給我。”

“我擬?”

吳氏笑着點頭說:“是啊,你先試着做一做。不要緊,就是出了什麼疏忽的地方也沒關係,我們一起商量。”

榮箏不得不重視起來。前世她後面主持廖家的中饋時也辦了幾件大事,廖家那時候家道中落,本來就不怎樣,那廖大太太又是個極愛面子的人,一味的求好,給撥的錢卻不多。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出了紕漏,她也沒法子,因此還惹得廖大太太十分的不滿。

榮箏拿着大表嫂吳氏給的兩份名單回了抱廈這邊。她對着兩份名單就研究了起來,研究了一半,心道,這上面的人是都要請嗎?準備辦多大的規模,她都不清楚,如何擬呢。想了想,她去找呂老夫人打聽。

“姥姥,您打算開多少桌的席面呀?”

呂老夫人眯縫着眼睛想了一回,溫和的回答:“這些以前都是有例子的,不過當年你大舅舅,大舅母一房還在汴梁時來往的更多,如今倒不用那麼熱鬧了。總得有個十幾桌吧。”

榮箏估摸了一下人數。心中有了個大概。回去又將兩本名單好好的斟酌的一回,找了呂老夫人的陪房打聽一些細枝末節方面的事,在天黑以前,終於暫時擬了一份名單出來。一共請了二十一家人。

第二天午後,她拿着單子去找了大表嫂。

吳氏笑道:“你倒挺麻利的。”

榮箏說:“還算麻利嗎?大表嫂說今天交單子的。”

吳氏笑了笑,將單子上的人掃了兩眼,點頭說:“倒有些意思。這二十一家你是怎麼定下來的?”

榮箏說:“我是去問了姥姥大概準備開多少桌,然後回去自個兒琢磨的。只是不知還有哪些地方不妥。”

吳氏點頭說:“我暫時看不出什麼來,看樣子你是花了心思的。我們拿去給老太太看看吧。”

當吳氏幫名單遞給了呂老夫人時,呂老夫人扶着眼鏡仔細的看了一通。點頭說:“是箏姐兒寫的吧?”

吳氏微微有些詫異,忙問:“老太太如何知道是榮妹妹寫的,我們可什麼都沒說啊。”

呂老夫人笑道:“這字是箏姐兒的字。我們家的女孩兒還找不到第二個能寫這麼好的。再有昨天箏姐兒來問我的時候,我就已經有些料到了。”

吳氏拍手說:“果然是老太太,什麼都瞞不過您。看樣子您一點也沒老。”

“怎麼沒老,要是沒這個眼鏡。我也瞧不清楚了。”呂老夫人接着又對名單發生了自己的看法,說:“這二十一家都請,不過我還要加兩個。”

吳氏忙讓丫鬟拿了紙筆來,讓榮箏接着添上,呂老夫人說:“頭一個要請的是黃太太。”

榮箏有些驚詫,姥姥的病是因爲黃太太引起的,據說當下姥姥就和黃太太翻了臉。怎麼這裡還要給黃家下帖子呢?同樣不解的還有吳氏。

“老太太怎麼想要請黃太太,不是給自己添堵麼?”

“什麼添堵,你們到底還是小孩子,有些道理不大懂得。我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快寫上!”

榮箏聽見外祖母催,趕緊添了一筆。

呂老夫人接着又道:“這第二個要添的就是端惠郡主。”

榮箏忙道:“聽說年前郡主去京城了。也不知這時候回來沒有。”

“是嗎。這個我倒忘了。看樣子記性是不好了。那得找人去打聽一下,要是郡主回汴梁了。還真得請她來坐一坐。”

吳氏斟酌了一番才說:“郡主畢竟是個在寡中,她會樂意來參加這些熱鬧的場面嗎?”

呂老夫人說:“郡主的服應該滿了吧,又不是要她來參加婚娶的。她有什麼好避嫌的。我們給她下帖子,她來不來是她的事了。”

榮箏便在端惠郡主名號後面用小一號的字標了個“待定”。

確定好名單,接下來就要開始着手席面上的事,以及請哪個戲班,用什麼樣的瓷器,要不要去城外的花匠那裡租一些時新的花草過來擺設。

榮箏建議:“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不如私底下打聽清楚了每人面前擺一個小几,做個攢盒怎樣?”

申二太太看了任三太太一眼,吳氏卻笑了:“榮妹妹這個主意倒新鮮,以前也不是沒人這麼做過。不過就是有些費神,再有要摸清每個人的口味……自家人還好辦,其他的只怕難辦。”

榮箏笑道:“只要花點心思沒有辦不成的。既然要辦春宴的話,不妨就辦得有特色一些,能給人留下印象,齊家也有臉面。”

榮箏的出發點是好的,申二太太見榮箏這樣的有主見,她緊抿着嘴什麼都沒說。任三太太對此事本來就不大上心,任由二房去折騰。

呂老夫人聽取了榮箏的建議,點頭道:“不錯,就按着榮丫頭說的去辦吧。請什麼戲班的事你們去商量吧。”

確定好了日期,榮箏幫着寫了帖子,讓人分別送去。

吳氏拿了鑰匙開了庫房,挑了一架雞翅木的十二扇緙絲屏風出來,又將家裡的攢盒都搜了出來。

榮箏留神看去,那些攢盒都是一色的剔紅,盒子的紋樣從葵花到牡丹,每一個都不一樣。齊家雖然如今比不得當年的興盛了。但底子還在。

吳氏又問榮箏:“瓷器選什麼好?”

榮箏道:“哪一樣齊全呢?”

吳氏看了一眼記檔便道:“一套官窯的五彩還算齊全,不過算不得十分出彩。最好的是一套當年汝窯玫瑰紫的瓷器,只是可惜不大齊全。”

榮箏想了想便道:“那還是用官窯的吧。自斟壺呢?”

吳氏笑道:“家裡有好些把錫壺,這個就夠了。”

榮箏點點頭,心想也不錯。

雖然齊家也有花匠照料花草,但不像王府那樣有自己的暖房,專門的人培育,所需盆景只得從城外的花農那裡去或買或賃。

吳氏便和榮箏說:“這事只怕還得妹妹和我一道去一趟。”

榮箏點頭說:“好啊。”

吳氏去向申二太太稟報了一聲,申二太太只道:“快去快回。多安排幾個人跟着。”

吳氏道:“太太放心吧。”

當下她又拿了對牌安排了車轎。帶着榮箏一起出了門。

他們所知道的花匠住在金林池外,路上大概所需將近一個時辰。

吳氏讓榮箏和她坐在同一頂轎子裡。兩人說話也有個伴。

吳氏的年紀比馬氏只小兩歲,跟前養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大舅舅一家在江西的任上。大表哥卻在河北滄州做官。吳氏也在滄州住過一段時間,卻因水土不服,一去就躺下了,只好又回了汴梁。帶着一雙兒女,如今跟着申二太太幫着管家。

吳氏也是名門之後,性子溫婉,待人接物皆沒半點可挑剔的地方。榮箏也喜歡她這個大表嫂,兩人雖然差了些年紀,可榮箏卻覺得吳氏很溫暖。

“我聽丫鬟說你在給老太太裁衣裳?”

榮箏點頭笑道:“倒瞞不住大表嫂。”

吳氏說:“難得你有這樣的新意。我現在倒很少動針線了,一來是太忙。二來是根本坐不住。”

榮箏笑道:“家裡也不缺大表嫂的這點針線。反正有針線上的人,要什麼吩咐一聲就好。早些時候我見姥姥還請外面的裁縫進來幫着做衣裳。”

吳氏道:“老太太有時候覺得外面裁縫做的樣式好,所以會找人進來幫忙做。這些年家裡的下人已經少了好些了。”

榮箏想,她三個舅舅,兩個表哥都在做官。齊家在湖北還有上千畝的田莊。要說光景應該不錯,怎麼會越來越不好呢。不過自從外祖父走後。齊家是沒以前的風光了,再因爲少個擅於打點庶務的人,齊家的這些產業近些年來是折損了不少。齊家的那些鋪子好幾間都盤出去了。雖然家裡爲官的不少。可是齊家人口又多,薪俸又有限,屬於進的少出的多,久了,難免有些露短。

就拿這次春宴來說,申二太太原本說只拿五十兩出來開銷,可是請德耀班來唱戲,就賞錢也要十來兩的樣子。又要做攢盒,又要擺盆景,算下來就有些短缺,還是呂老夫人自己又出了一部分錢才把這個空給補上。

“其實齊家家大業大,早些年比榮家興盛不少,要是有個人願意出來好好的打點庶務就不一樣了。”

吳氏道:“家裡這些爺們都想着自己的前程功名,哪個願意出來打點。你三個舅舅,兩個表兄都是仕途上的,家裡的事自然顧不上。就看下面幾個了。你四哥怕是不願意,五哥二太太又那麼寶貝,肯定也不願意。剩下的就的堂親了。”

榮箏心想這倒也是。有官做的話,誰還願意回來守着。

“老太太又是經歷過興盛繁華的,讓她突然要儉省,只怕委屈了她,所以這一兩年來家裡不管是裁減下人,還是裁減月例都沒有算老太太的。她活了一把年紀,沒有道理老了還讓她過得不自在的。”吳氏想起了去年初老太太送了好些不錯的好東西給榮箏,曾惹來了幾房的議論,無非是說老太太偏心,什麼都偏了外孫女。

“大表嫂不說,我還不知道齊家已經到這個地步了。”

吳氏笑道:“你在家裡住久了就知道了。老太太前陣子還說要拿一些體己錢出來讓再去蘇杭一帶買些好鋪子,再購些祭田。偏生家裡沒個打理的人,也只好算了。”

榮箏想,要是知道齊家有些困難她也不幫着這個主意了,心中有些自悔。

姑嫂倆一路說着,很快就出了城門,一路往金林池而去。

一個時辰後,終於找到了姜花農家。

姜家娘子倒認識吳氏,見她來了,忙笑着迎了上來。

“齊大奶奶來了!您今天是來選花的?”

吳氏點頭笑說:“今天要的花可能比較多。”

姜家娘子忙請吳氏等進花棚選花。榮箏也跟着進了花棚。見花棚裡還有別的人,那人穿着靛青的褙子,梳着雙鬟,身影倒有幾分熟悉。

榮箏有些不確定的喚了一聲:“莫非是李家十五小姐?”

李十五娘聽見有人叫她,回頭一看,卻見是榮箏,臉上一喜,忙上來和榮箏攀談。

“榮三小姐,怎麼會在這裡遇見你,可真是巧合!”

榮箏笑道:“我和我大表嫂出門來選花的,十五小姐也是來選花的嗎?”

李十五娘笑道:“我來看看,順便來請教一下這裡的姜娘子問問芍藥怎麼養。”

兩人年紀相當,性格又相投,平時也很少見面,偶然見了總少不一番契闊。親親熱熱的拉着手說了好一番話,直到李十五孃的九嫂子過來和她道:“你倒聊上了,還不快來過來看看。”

李十五娘有些抱歉:“榮三小姐,回頭我給你寫信啊,我還有事要請教你。”

“好啊,不過最近我都住在外祖家,你讓人把信送到武學巷的齊家來。”

李十五娘抿嘴笑道:“好的,我記下了。”

李十五娘她九嫂把李十五娘給拉開了,走到一旁,壓低了聲音和她說:“你忘記了太太的訓誡了,讓你別和榮家的三小姐走得太近,你偏不聽。回頭太太知道了只怕又得訓你。”

“榮三小姐纔不是你們說的那種人,我和她說幾句話怎麼呢。我就看不慣你們這樣用異樣的眼光打量別人。”

李家九嫂無語凝噎,拉下臉道:“我可管不了你,回頭太太要怪罪我也不會幫你說話的。”

吳氏這邊也讓榮箏幫着選花。榮箏看了一回,姜家的花棚雖然大,可是花卉的種類卻沒有王府裡的齊全,可能是姜家沒有建暖房的關係,所以一些南方纔有的稀有花種這邊是沒有的。(。)

第98章 籌劃第95章 準備第59章 困窘第107章 始提親第77章 調任第135章 告訴第151章 賞花時第188章 座上賓第7章 和氣第121章 動怒第49章 尷尬第159章 圈套第26章 驚夢第24章 遊船第70章 相見第170章 質問第39章 冰釋第150章 詫異第160章 齷齪第128章 添妝第107章 始提親第92章 年酒第53章 正軌第133章 回門第31章 莊子第86章 主母第107章 始提親第181章 回來第103章 捅破第126章 棋子第44章 道謝第47章 長者賜第144章 登門第178章 誕下第88章 妥協第70章 相見第163章 請求第119章 雅事第165章 不壽第48章 春宴第9章 大相國寺第61章 回稟第147章 離別第136章 婆媳第20章 殷勤第16章 人手第166章 守志第36章 琴師第73章 巴結第60章 指派第178章 誕下第2章 南柯一夢第22章 籌謀第96章 維護第56章 生辰第46章 當年第78章 綠翹第144章 登門第17章 王府第22章 籌謀第37章 齊府第106章 回去第178章 誕下第68章 不喜第37章 齊府第65章 法事第150章 詫異第15章 警示第118章 坐不住第55章 相中第71章 往事第49章 尷尬第24章 遊船第96章 維護第142章 插曲第70章 相見第54章 差遣第102章 紀家第32章 避雨第164章 情深第103章 捅破第139章 幡然第81章 `` 打點第91章 團聚第63章 迴音第16章 人手第75章 求準第22章 籌謀第131章 新生第38章 前嫌第160章 齷齪第12章 安頓第5章 疏離第5章 疏離第118章 坐不住第169章 擔驚第114章 串門第109章 承諾第48章 春宴第175章 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