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授旗
校場上,步兵第二標三千將士列隊完畢。士卒林立,戈矛森嚴,旌旗蔽日,號角連天。 丹初踏上將臺,戰鼓擂響,驚天動地,勢若雷霆。未幾,三千人齊唱軍歌:“雲從龍,風從虎,功名利祿塵與土。望神州,百姓苦,萬里良田盡荒蕪……”
歌聲整齊劃一,聲震四野,三軍肅然,士氣如虹。見微知著,第二標剛成軍不久,隊列整齊,三千人齊唱軍歌而聲調不亂,足見訓練有成,匡時真乃將帥之才也。
軍歌結束,一聲炮響,士卒震肅。副標統陳武一身戎裝,急步趨至將臺前,大聲說道:“報告鎮臺,步兵第二標授旗儀式前列隊完畢,請您指示!”
“開始!”丹初沉聲應道。
“諾!”
陳武返身回到陣前,喝道:“稍息!”
丹初亦在留心觀察陳武。他的軍令下達得很標準,聲音響亮,中氣很足。爲武將者,聲音響亮、軍令清晰爲基本功。陳武也是一員猛將,具有掌管一標的能力,下步添設新標,不妨擢用陳武。
“迎軍旗!”丹初沒有坐下,大聲喝道。
三名親兵小校齊步走來,中間一人個子稍高,舉一面紅色軍旗。左右二人護旗,位於一步之後。
丹初名字中有“丹”字,丹者,紅也,丹初者,赤紅如初也。故而,昭永軍亦尚紅色,軍旗多用紅色。
“匡時!”
“在!”
“出列!”
“諾!”
丹初從親兵手中取過軍旗。這面旗子旗竿大約一丈長,旗面爲鮮紅色棉布,中間用金黃色的線繡成五個金字“步兵第二標”,左下角繡著三個金色小字“昭永軍”。
美中不足的是,昭永軍一直缺少一個響亮的名號,只能以丹初的官職代稱。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明軍自是明軍,不能另立旗幟。有時,軍隊實力很強或者人馬很多,朝廷也會賜以名號。譬如,李赤心所部便賜名“忠貞營”,馬進忠、王進才、牛萬才諸部被賜名“忠武營”,於大海、李佔春諸部被賜名爲“忠開”營。
昭永軍成軍不久,尚未獨當一面,未能引起朝野的重視。
丹初雙手握軍旗,凝視著眼前的匡時,神色莊重,不怒而威,說道:“國難當前,吾輩當以身許國,練兵習武,整軍備戰。爾須知,此非但爲個人之榮耀,更爲國家之安危、民族之存亡。”
“諾。”
“軍旗乃吾軍之魂,旗在軍在,旗亡軍亡。今授爾步兵第二標軍旗,望珍之重之,勿忘初心,勤加整訓,強我軍威,使第二標早成勁旅,上陣殺敵。”
匡時垂首,雙手受旗,說道:“諾,謹遵大帥教誨。”
他接過軍旗,彷彿接過了千鈞重擔,雙手微微發抖,爾後揮動軍旗,獵獵作響。
丹初大聲喝道:“將士們,爾等當以國爲重,以民爲先,勤勉練兵,精進武藝,待韃虜來犯,必要奮勇殺敵,報效國家。”
三千將士聞言,齊聲應“諾”,聲震雲霄,足見士氣昂揚。
之後,各營散開,在校場上組織基礎隊列訓練。 丹初很滿意,對匡時說道:“仰仗老弟大才,步兵第二標士氣高漲,開局很好。”
匡時心中一顆石頭落地,說道:“全賴大帥指導有方。明日,我標還準備組織表彰大會,大帥若能得空,能否蒞臨指現場,以激勵將士用命?”
昭永軍嚴紀律,重賞罰,會定期集合將士,以期賞罰分明,嚴明軍紀。匡時擅長練兵,深明此道。
丹初不假思索,說道:“你是一標主官,由你主持賞罰即可。我明日還要與昭平縉紳見面,就不參加了。”
“諾。”
進入城內,丹初下榻官邸。昭平北接桂林、平樂,下接梧州,水路發達,城內設有官邸,專門供上級官員歇息。
知縣黎貢、第二標標統匡時入邸議事。黎貢本是永安州知州衙門戶書,因擅長理財,被丹初提拔爲昭平知縣。原來的昭平知縣顢頇無能,丹初尋了個由頭,把他貶爲典史。
南明地方藩鎮化越來越嚴重了。武將鎮守一地,就可把持一方,罷斥知府、知縣已是常態。遇有文武不和,武將徑直殺戮府縣,朝廷莫能過問。
“錢糧戶口查清楚了嗎?”丹初問道,對昭平寄予厚望。昭永軍正在積極擴軍,錢糧消耗激增。昭平比永安富庶,人口至少多出一倍,對於緩解昭永軍財政窘境關係莫大。
“目前還沒有確數,據我估計,昭平實有戶口約兩萬一千戶,人口當有十一萬人,田畝當有十八萬一千畝,歲收在五十四萬石至六十四萬石之間。”
黎貢答道,隨即補充道:“人口、田畝、糧產主要靠估計,但我已深入鄉間調查,數目八九不離十,誤差不會很大。”
明末以來,廣西受戰亂影響相對較小,人口減少不算嚴重。昭平交通便利,人口較多,且多漢人,耕地較永安多,人均耕地面積能達到1.6畝。
以當時的農業生產技術,南方水稻田每畝每年可產稻米3.5至3.9石。明末雖爲小冰河氣候,每畝水稻田每年產量亦可達到3.1至3.5石。
一個歷史冷知識是,廣西屬於漢地十八省之一,雖有瑤、苗、僮等少數民族,其實仍以漢人爲主。壯族是解放以後才認定的少數民族,本質上仍是漢人,純粹的壯族即爲僮人,人數很少。壯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也就不足爲怪了。
丹初略感失望,原以爲昭平是個大縣,錢糧人口必多。聽黎貢這樣一說,與期望仍有差距。若以中位數算,昭平一年可產稻米六十萬石,昭永軍可從中收取二十四萬石。看上去很多,但昭永軍的開支亦很大,擴軍、購置軍械、支付官吏俸祿、辦大學……
通盤算下來,永安州、昭平縣、五屯所三地總人口還不到二十萬,卻要養活一萬多名昭永軍。再加上各級官吏,鐵器局、軍器局工匠,大學師生等,至少有一萬五千人不事生產,需要財政供養,財政壓力著實很大。
開拓新的地盤,已是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昭平本地的豪強,還聽話嗎?”
這個問題由匡時回答:“幸賴大帥威名,昭平豪強還算順服。城東六十里外有個走馬寨,曾經不服,不奉政令。我率一千人馬將其鎮壓,破其塢堡,族產藉沒。自此之後,無人再敢不服。”
丹初聽說過這事。按昭永軍的規矩,每戰獲取戰利品,下級部隊需向上繳納一半。步兵第二標在此戰中繳獲頗豐,昭永軍也連帶著沾了好處。
“很好,對付豪強要恩威並施。明日,我還要會見他們,向他們曉以大義,鼓勵他們興辦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