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擊退清軍

bookmark

第189章 擊退清軍

親兵營兩隊火槍兵投入作戰,遲滯了清軍的推進速度。但局勢正在失控,清軍在營門處受阻,立即調派兵力,從兩翼方向進攻赤軍木牆。左翼清軍尤衆,攻勢增強,漸漸逼近至木牆處。 赤軍火槍兵已無力阻止清軍,弓箭手也上前增援。赤軍的生漆弓比清軍遜色得多,無法破甲。因此,弓箭手常用於近戰,專門射擊清軍面部、脖子等防護薄弱的地方。

一名身材魁梧的清軍,第一個來到木牆前,試圖奪取先登之功。

此人射術精湛,持弓射倒兩名赤軍,前面似已沒有障礙。他收起弓箭,拔出腰刀,銜於口中,翻身躍過木牆。

赤軍伍長王大全正在裝彈,見有清軍進營,大吃一驚,舉起火槍與清軍扭打在一起。

火槍本就三尺多長,再加上刺刀,整個長度將近五尺。赤軍火槍手皆經過刺殺訓練,只練挑、刺、擋、收等幾個動作,簡單實用,對陣清軍絲毫不落下風。

那清軍身披鐵甲,單手持刀,左右揮舞,顯然久經戰陣,手上不知沾了多少漢人之血。

兩人白刃相交幾個回合,未分勝負。但王大全白刃戰經驗少,身體不如清軍矯健,明顯不是清軍對手。

王大全手下的火槍兵也都過來助陣,怎奈清軍越來越多。他大喝一聲,說道:“副班長帶人守衛木牆,小王隨我殺此韃子。”

小王在南寧入的伍,經驗還不如王大全,兩人打清兵一個,仍然不佔上風。

幸好,一名長矛騎兵過來助戰,三個合打一個,清軍終於不支。王大全趁他不備,用刺刀刺中他的脖子。

鮮血迸出,濺射王大全一臉。這是他第一次近戰殺人,所殺之人還是個身材魁梧的滿洲八旗兵。

王大全頓時平添了許多勇氣,向那長矛騎兵謝道:“兄弟,謝啦!改日再去找你……”

騎兵卻常常衝鋒陷陣,近戰殺敵早已習以爲常。眼下情勢已急,騎兵亦上馬助戰,隨時填補缺口,支援各處火槍兵。

那騎兵豪氣萬丈,說道:“吾乃騎兵第二隊隊長岑勇,有空找我便是。大敵當前,不必多言,速速殺敵!”

竟是大帥的族弟、一等功臣岑勇!王大全備受鼓舞,應道:“諾。”

他裝好子彈,舉槍向前,正好看到一名八旗兵,滿臉汗污,正在彎弓搭箭。

“砰”的一聲,王大全搶先開槍。那八旗兵一驚,手中的力道消減大半,弓矢也提前飛出。

“啊!”八旗兵中彈倒下,腹部涌出一片鮮血,滲透至盔甲之外。

“咣!”那支重箭擊中岑勇的頭盔,發出一聲脆響。頭盔猛地向後翻轉,割破岑勇臉頰,火辣辣的疼痛。還好,只是皮外傷。

再看那名八旗兵,被火槍擊中了腹腔要害部位,非死不可。他痛苦地扭動身體,面色迅速蒼白,顯是失血過多。

火繩槍何以有這般威力?實乃口徑大,裝藥多,子彈重。

火繩槍發明於歐洲。1618-1648年,正在明清激烈角逐時,歐洲也爆發了三十年戰爭。在此期間,火繩槍也推陳出新,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輕型火繩槍被淘汰,重型火繩槍受到歐洲各國的青睞,作爲軍隊制式火器。

經過三十年戰爭,歐洲的重型火繩槍可以把槍管做得更細,但也普遍在20mm左右。

此時,機械加工還不夠精細,精準度量亦非易事。歐洲衡量火繩槍的威力,常用子彈重量作爲標準。譬如10發子彈/磅的火繩槍,其口徑就是19.7mm;8發子彈/磅、口徑21.6mm的重型火繩槍,在當時被稱爲full musket。

西班牙常用的musket火繩槍口徑達到23mm,全彈質量50g,需要使用叉形支架支撐槍管。50g的鉛彈,不難想象其威力。西班牙人就是使用這種武器,征服了龐大而落後的印加帝國。

費雷拉等佛朗機僱傭兵,便曾以這種火繩槍爲武器。

相比之下,明軍裝備最多的火繩槍爲鳥銃,因其彈重三錢,又被稱爲三錢銃。三錢約爲11.25克,不及musket的四分之一,鳥銃的威力可想而知。

赤軍改進了冶鐵工藝,火繩槍口徑降爲18mm左右,但子彈的威力並不弱。整支火槍亦減輕不少,不再像musket那樣必須配備支架。 “兄弟,我倆扯平了!”岑勇大聲喊道:“小心,韃子又上來了!”

王大全還想再裝彈,卻見越來越多的韃子逼近木牆。又有一名韃子攀上木牆,翻了過來。

來不及裝彈了,只能拚刺刀了。他索性放棄裝彈,拿刺刀刺殺韃子。

清軍越來越多,翻過三處木牆,與赤軍展開了白刃戰。左翼,清軍用斧頭砍斷了木牆,在木牆上打開了一處缺口。

再看遠處,清軍大隊騎兵通過越壕橋,開始向赤軍營壘挺進。

丹初坐不住了,對一旁的楊玉祁說道:“傳令給步兵第二標,令他們傾巢出動,速來增援。”

軍旗揮動,步兵第二標那邊迅速作出迴應。兩座營壘營門大開,步兵等待已久,出營列隊。三座營壘不過相距一里,走路也就是一刻鐘的功夫。

丹初亦戴起頭盔,拿上手槍、弓箭、馬槊三樣武器,躍上戰馬,對三個局長說道:“走,我們下去督戰。”

赤軍打得很頑強,且還有一支生力軍,離雷公嶺只有一里。

你勒克德渾不是滿清名將嗎?看你作何決斷,是孤注一擲,全力進攻雷公嶺?還是分兵阻擊步兵第二標?還是率軍撤退,前功盡棄?

越來越多的八旗兵突破木牆,赤軍則拚命阻擊,就連輔兵也拿起武器抵抗。

丹初手上只剩兩個親兵隊,是雷公嶺大營僅剩的預備隊,此刻皆騎上戰馬,隨主帥奔馳下山。

左翼敵軍最多,已經推倒木牆,在防線上撕開了一道大口子。騎兵已進至木牆處,但前面擁塞,一時間前進不得。

就是這裡了。丹初率兩隊親兵趕到左翼,取出弓箭大聲喝道:“射面!”

明軍弓箭雖不如滿洲大梢弓,但在近距離上射面,依舊不容小覷。

反觀清軍,由於箭重,每戰只能攜帶二三十枚箭矢,前沿士卒的箭矢已經快要用盡。

主帥趕到,赤軍士氣復振。

清軍也注意到了這支生力軍,紛紛過來圍攻丹初。

“中!”丹初用的是大梢弓,一箭射中一名滿洲兵面部。

卻聽“嗷”的一聲,坐騎毛慄馬中箭,發出一絲悲鳴。它替主人捱了一箭,猶掙扎著不肯倒下。

丹初循箭望去,正見一名滿洲兵位於右前方,箭矢用盡,正在地上尋找箭矢。

入你娘!丹初怒從心起,換右手持箭、左手拉弦,“嗖”的一聲,一箭射死那名滿洲兵。

此爲左射,可射殺右側之敵。一般弓手只能右射,左右互射乃名射手必修之藝。或許是自帶穿越優勢,丹初很擅長學習技藝,即便是翻身背射、左右射等射藝難點,亦可輕鬆掌握。

“第二標來了!第二標來了!”步兵第二標赤旗在望,親兵標士卒爭相傳頌,士氣大振,作戰更爲踊躍。

未幾,遠處傳來幾聲沉悶的號角聲。清軍聞令,開始向後撤退。

第九十六章 衝陣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372.第372章 九迭十八層第115章 民心之辯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281章 反攻第98章 騎砍與追殺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145章 陳邦傅借兵第311章 南越國主第283章 襲取塘站第六十章 土司第107章 終返廣西第276章 徵虜大將軍第124章 英雄結義第328章 鐵桶圍城第386章 牛刀殺雞第九十二章 返回桂林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413章 掘壕圍城第115章 民心之辯第156章 勢如破竹第321章 轟擊木排第189章 擊退清軍第117章 問政鄉村第207章 滇桂兵爭第199章 逼退清軍第226章 小政權初具雛形第三十六章 督標左協第240章 大明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161章 羞辱陳曾禹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第252章 籠絡猛將第234章 料敵於先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第八十八章 永歷帝出逃第397章 湘西土司357.第357章 虎賁大敗第210章 生離死別第235章 啟發民智第250章 焚燒船廠第117章 問政鄉村第277章 孔有德入據靖江王府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213章 興學之議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212章 堵胤錫先斬後奏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第八十五章 亡國也要內鬥第267章 崖山祭祀第206章 孫可望請封秦王第232章 擴軍第156章 勢如破竹第三十三章 軍歌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六十五章 還陛桂林第340章 縱橫捭闔第272章 明軍兵敗如山倒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第197章 出營野戰第189章 擊退清軍第149章 擒賊擒王第八十章 合陣第194章 進駐蓑衣渡第323章 各懷鬼胎第八十五章 亡國也要內鬥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291章 攻克嚴關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110章 時局關鍵忠誠府第八章 破陣第103章 黨同伐異第407章 傾盡國力,與虜決戰第328章 鐵桶圍城第318章 統一戰線第七十五章 火槍揚威第一十八章 拆臺第1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14章 昭平大治第205章 蛇吞象362.第362章 逼死陳泰第一章 告急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130章 收編匠戶第268章 逼降李明忠第173章 閨房密議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八十七章 南巡第三十三章 軍歌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111章 推心置腹第258章 中興銀行第260章 陸戰大捷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