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清軍急襲

bookmark

第195章 清軍急襲

清軍來援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完全超出了明軍的意料。 六月四日寅時,丹初仍在熟睡,情報局長馮加禮夜叩中軍大帳,說有重要情報。侍衛不敢怠慢,連忙搖醒丹初。

細雨霏霏,落在營帳上,發出沙沙的低語。丹初從牀上一躍而起,一邊整理衣服,一邊出來接見馮加禮。

“爵帥,深夜打擾,實屬不該……”

“沒什麼,”丹初說道:“有什麼事?”

“韃子援軍已進至永州。”

“啊?”丹初一驚,睡意頓消。

永州位於湘江下游,距全州只有一百六十里。騎兵正常一日行一百里,急行軍一日可行二百里。若清軍急行軍,一天之內就能趕到全州。

丹初不由自主地看了下自鳴鐘,指針正指向凌晨四點一刻。

未及發問,馮加禮說道:“昨天中午,韃子前鋒抵達永州。偵侯抵近偵察,韃子警覺,派輕騎追擊,遇到可疑人員,不分長毛、短毛,格殺勿倫。

“幸有一名偵侯逃脫,在莆田鋪得同袍相助,一路換馬急行,於半個時辰前趕回大營。據他講,韃子隊伍望不到頭,比上次雷公嶺之戰時還要多。”

清軍昨天中午抵達永州,若急行軍的話,今天中午就會抵達全州。從現在算起,留給赤軍的時間也就僅有四個時辰、八個小時了。

“哪部分的韃子,弄清楚了嗎?”

“全都是騎兵,肯定是滿洲、蒙古八旗,盔甲、旗幟顏色不一,但藍色盔甲、旗幟很多,鑲藍旗尤其顯眼。”

濟爾哈朗正是滿洲鑲藍旗旗主,也是清軍的主帥。這波清軍援軍比勒克德渾那次還要多,除了濟爾哈朗,誰還能有這個能耐?

“想必是濟爾哈朗親自率軍來援了。”丹初斷然說道,陷入了沉思。

“那名偵侯在哪?”

“正在情報局的帳篷裡,喊了老神醫過來療傷。”

“我去見見他。”

親兵遞來一件蓑衣,幫丹初披上。

帳外,雨勢不緊不慢,雨點不大不小。

湖南的雨季來了,照往常年月,雨季通常要持續一個月。這一個月內,天氣潮溼多雨,晴天很少。

這種天氣對清軍影響更大,因清軍的殺手鐗武器是滿洲大梢弓,怕潮怕雨。火繩槍自然不能在雨天使用,但雨停之後,哪怕空氣潮溼,仍可繼續使用。

兩人冒雨來到情報局的大帳,裡面的人員早已起牀,點起油燈,各自忙碌開來。敵軍將至,必須加緊蒐集情報,必須加緊分析情報。除少量內勤外,其他偵侯盡數撒出。

見到主帥親至,大家紛紛起立。

那名受傷的偵侯剛剛縫過傷口,也掙扎著要起來,被丹初按下。

“老神仙,傷情怎麼樣?”丹初關切地問道。

老神仙名叫李崎,年過四十,出身於岐黃世家,醫術高明,救人無數,被赤軍尊稱爲老神仙。

丹初本來想提拔他擔任醫護隊隊長,但李崎自知沒有統兵打仗的能力,極力推卻,甘當一名普通軍醫。

“左臂中箭,傷到了骨頭,不過已無大礙,休養幾個月就能痊癒。”

既已傷到骨頭,想必就會落下殘疾。老神仙這樣說,只是爲了安慰傷者,免得他傷心。

“爵帥,屬下無能……”

“兄弟,別這樣講。若非你及時發現韃子,大軍將危矣。” 能當上偵侯的,皆爲聰明伶俐之人。傷者知道丹初的來意,說道:“爵帥,韃子甚多,人馬望不到頭。”

“據你估計,韃子有多少人馬?”

估計人數也是個技術活,要靠經驗,可從敵軍隊伍之長短、營帳竈臺之多寡等做出判斷。想要短時間內準確地統計敵軍人馬,顯然是不大可能的。

“至少應有五千,皆爲騎兵,藍旗、鑲藍旗很多。”

“你在永州時,那邊可曾下雨了?”

全州連日天陰,昨日下了淅瀝小雨,至夜間雨勢漸大。永州離全州只有一百六十里,天氣應該差不多。

“永州天陰,昨天中午尚未下雨。昨天我一路往回趕,過了雙牌就開始下雨了。”

詢問已畢,丹初回到中軍大帳,天已微亮。

作戰局長楊玉祁也聞訊趕了過來,嘆道:“這夥韃子必是濟爾哈朗,從郴州過來,走湘江東岸。我軍在湘江東岸紮營,首當其衝。”

馮可義則說:“韃子上次在雷公嶺吃過教訓,或許會在下游渡江。”

“還是實力不濟啊!”丹初嘆道:“韃子派五千騎兵過來增援,就足以動搖我軍防線。我軍以數萬人馬圍攻全州,人數遠多於韃子,但戰力懸殊。若戰力與韃子相當,哪怕略低於韃子,便可派兵到黃沙鎮,甚至到東安縣阻擊韃子,何必像現在這樣只能蜷縮在蓑衣渡,做消極防禦?”

這是無可奈何之事。

帳內一陣沉默,楊玉祁問道:“爵帥,要不要通知各營提前起牀,早作準備?”

“不必,”丹初沉聲說道:“也不在乎這點時間了,免得驚擾士卒,顯得我們驚慌失措。”

略一沉吟,丹初令道:“把情報通報給桂師、滇師、楚師,令步兵第二標、土司兵加強戒備,情報局加緊蒐集情報。”

雨一直下,天亮後仍不停歇。情報局的偵侯、作戰局的斥候出入營門更加頻繁。更多的情報傳遞進來,敵軍的動態也越發明朗。

滿清鄭親王濟爾哈朗親自率軍來援,帶滿、蒙八旗約六千多兵馬。下午申時,清軍先鋒抵達黃沙鎮,隨後停下宿營,並在黃沙驛附近搭設浮橋,似乎準備渡江。

焦璉聞訊,督率桂師、滇師冒雨猛攻全州,希望趕在濟爾哈朗之前攻下全州。

楚師熊兆佐急向赤軍求援,希望岑丹初派兵到湘江西岸,幫他一起阻擊清軍。

敵情未明,清軍尚未渡江。丹初沒有派兵,只是密切關注著清軍動態,向熊兆佐做出了調兵增援的承諾。

趁清軍立足未穩,派兵到黃沙鎮偷襲?

前線明軍有很多,沒人去黃沙鎮偷襲清軍,不是不想,而是實力不濟。

桂師焦璉部有一萬五千人,滇師胡一青、王永祚部有八千人,楚師熊兆佐、周金湯部有五千人,赤軍岑丹初部有一萬一千人。總人數看起來不少,除去沿途的守兵、輔兵,能投入一線作戰的不超過三萬人。

諸鎮聽說清軍將至而不撤退,已經很不容易了。在當時的環境下,換了其他南明軍隊,早就跑得見不到影子了。

次日雨停,適合交戰。清軍分兵兩路,一路在黃沙鎮渡江,沿湘江西岸增援全州,約有騎兵兩千。另一路沿湘江東岸繼續南下,約有騎兵四千。

怕什麼,來什麼。丹初聞訊深感頭疼,下令各標緊閉營門,結硬寨、打呆仗,無令不得出戰。

第286章 此王氣也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277章 孔有德入據靖江王府第384章 擴建水師第七十三章 訓話371.第371章 衡州會戰第283章 襲取塘站第148章 智取古漏關375.第375章 會盟衡州第344章 普及公學第二十章 募兵第217章 三堵牆第208章 伸張大義第408章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第251章 天降神兵第三十六章 督標左協383.第382章 先湖廣後江西第99章 奪取甘棠渡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146章 天賜不取,必受其咎第四十章 陰結少年,挾洋自重第三十三章 軍歌第三十六章 督標左協第146章 天賜不取,必受其咎第420章 襄陽?南京?364.第364章 千古節義第273章 四面楚歌第410章 改攻金口第223章 解放賤民 發放軍餉第408章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128章 攻城第六十四章 永歷帝移陛水殿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208章 伸張大義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128章 攻城第286章 此王氣也第258章 中興銀行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187章 氣定神閑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232章 擴軍第415章 旗兵來援第163章 籌建水師第329章 二蹶名王第296章 知恥而後勇第171章 水師小操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127章 擴軍第217章 三堵牆第255章 不請自來吳六奇第290章 兵臨嚴關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172章 出兵抗虜第四十九章 錢糧之數第282章 親兵渡河第338章 施琅歸順第177章 屯兵興安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第149章 擒賊擒王第六十章 土司第289章 關門打狗第321章 轟擊木排第418章 再克武昌第七十六章 平等第206章 孫可望請封秦王第318章 統一戰線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232章 擴軍第166章 辦公司第九十四章 清軍逼臨桂林第131章 土司來儀第103章 黨同伐異第138章 鄉飲酒禮第六章 出城第四十二章 智取陽朔第384章 擴建水師380.第380章 千古罪人洪承疇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357.第357章 虎賁大敗第162章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第九十六章 衝陣第387章 攻克湘潭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八十三章 降服土司第二十七章 前進第213章 興學之議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131章 土司來儀第198章 援軍到了第243章 援剿大將軍第七章 奪旗斬將第180章 憑壕拒敵第105章 雷霆之怒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