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

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 赤軍陸師大捷,並未乘勝反攻從化、增城。杜永和無可奈何,只剩趁赤軍還在廣州,兵威仍在,先出兵反攻增城。增城夾在廣州、惠州中間,明軍奪下增城,就能威懾惠州鎮將黃應傑,爭取黃應傑反正。

岑丹初則把精力放在擴編水師上。赤軍水戰、陸戰皆取得大捷,一時風頭無兩。義師紛紛過來歸附,不時有人過來請求改編爲赤軍。

軍隊擴編非同小可,赤軍又遠離粵西根據地。丹初對此十分慎重,並未大規模收編義師,而是有重點地收編水師,特別是可在外海航行的水師。

樑標相由紅旗水寇歸正,所部改編爲水師第五標。陳奇策雖爲明朝總兵,卻非東勳系統,在粵東無所依傍。水戰大捷後,陳奇策請求歸附赤軍,所部改編爲水師第六標。

粵東多海師,趁此機會,丹初乾脆成立水師第二協,轄水師第四標、第五標、第六標、輜重第二標。原水師協改編爲水師第一協,楊彥迪的水師第四標轉隸第二協。

輜重第二標標統爲黃鶴鳴,此人原爲馬販子,常在西江流域運輸馬匹。清軍入寇廣東後,黃鶴鳴傾盡家財起兵抗清。丹初認爲他擅長運輸,抗清意志堅決,故將所部收編。

今後,水師第一協爲內江水師,專管內江作戰、運輸;水師第二協爲外海水師,專管近海作戰、運輸,編制更爲合理。

水師第一協由赤軍一手創建,官兵多爲粵西疍民,指揮起來得心應手。水師第二協就複雜多了,各標皆由招撫而來。三個主力標標統楊彥迪、陳奇策、樑標相都出身底層,精明強幹,在殘酷的明末戰爭中脫穎而出。

樑標相實力最強,曾反覆叛降。楊彥迪實力最弱,與樑標相一樣出身海盜。陳奇策則出身小吏,實力介於樑、楊之間,官居都督僉事總兵,聲望較高。

丹初擬用陳奇策爲水師第二協協統,又恐樑標相、楊彥迪不服,影響內部團結,遂令參軍僉事楊玉祁兼任水師第二協協統,以陳奇策爲副協統。

楊玉祁出身陝北邊軍,不習水戰,水師之事需多倚仗陳奇策。他是赤軍參軍僉事,又做過作戰局長,呼應絕靈。待時機成熟,再令陳奇策接任協統,當水到渠成。

六月八日,丹初來到佛山,爲水師第二協授發軍旗。儀式結束,丹初留下水師諸將,一道商議軍事。

“諸君,水師建設,必要留置基地,以修葺船隻,躲避風浪。水師第一協爲內江水師,有橫州、潯州、藤縣、八尺寨四處基地。

“水師第二協雖然剛剛成立,亦要早作謀劃。佛山、三水雖可駐泊海船,終非赤軍汛地,不是長久之計。依諸君看,何處可作二協基地?”

外海水師與內江水師大不相同。第一協船小,可以在西江上游營建基地。第二協多海船,要選基地,必須選在沿海,最起碼要在三水、佛山這種靠近入海口的地方。

樑標相急於效力,又想賣弄見識,說道:“香山、新會靠近廣州,上川島、下川島、海陵島足以屯駐上萬兵馬,沿海之海朗所、雙魚所、寧電衛、寧川所、海安所等衛所雖已廢弛,略加修葺,足以煥新。”

丹初點頭笑笑,並未言語。

這些地方靠近廣州,屬於東勳或王興的地盤,離粵西太遠,顯然並不合適。 陳奇策正要反對,楊玉祁示意制止,說道:“以上諸地或屬廣州府,或屬肇慶府,離粵西老營太遠,不足爲二協基地。倒是神電衛和寧川所,屬於高州府,高州與鬱林州相鄰,還有些許可能。”

丹初表明態度,說道:“赤軍此番來粵東,是爲援救東勳,並非與東勳爭奪地盤。謀取水師基地,也是爲安置水師第二協戰船,非有他意。既爲基地,就要穩定可靠,使水師官兵有所依傍。此中意義,還請諸君明白。”

謀取水師基地是件大事,關係到第二協長久大計。楊彥迪是鄧耀的部將,隸屬於海康侯李明忠,原本不想背刺舊主。

這兩天,情報局一直向他打聽李明忠的事,楊玉祁亦找他談話,詢問廉州風土人情。此中意思,楊彥迪心知肚明。

事已至此,楊彥迪只得當衆獻計,說道:“廉州府雖屬粵東,卻與粵西南寧府、鬱林州相鄰。欽州、合浦、龍門皆爲海港,足作水師基地。由欽州向西北行不到兩百里,即可至南寧,足與粵西連成一氣。”

衆人眼前一亮,丹初問道:“海康侯李明忠提督高、雷、廉、瓊,此人如何?”

李明忠,江西新建人,慷慨好談兵,年輕時任山東昌邑縣主簿,後投筆從戎,到東江鎮毛文龍麾下效力,與孔有德、耿仲明相善。

孔、耿二人降清時,曾邀請李明忠一道降清,李明忠慨然曰“中原人當歸中原,異地富貴非我願也”,單騎返回京師,因出身東江鎮,不被重用。

弘光元年,史可法銓選奇才勇士。李明忠應試第一,授廣東西山參將,轉潯梧副總兵。永曆帝即位,封李明忠爲武靖伯。桂、唐兩藩爭奪大統時,李明忠擁戴永曆帝,率軍與唐藩軍隊大戰,先勝後敗。李成棟入廣東後,李明忠投降,後隨李成棟反正。

李明忠資格甚老,如今已官拜太子太保、中軍都督府都督,掛寧武將軍印,提督高、雷、瓊、廉,兼理糧餉,聯絡義師,便宜行事。

“海康侯坐鎮高州,雖非東勳,卻領有粵西南四府,地盤出東勳諸將之上。他於年初晉侯,漸驕縱,曾以私怨殺吏部侍郎洪天擢全家。洪天擢清貧,海康侯掠其家財,不滿百金。時人唏噓,人心漸失。”

李明忠年近半百,銳氣已失,雖領有高雷瓊廉四府,卻實力弱小,汛地社寨林立,民心不附。

廉州與南寧相鄰,又能通海,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赤軍奪取廉州,既能獲得出海口,又能爲水師第二協謀取基地,對此勢在必得。

“善。幸賴諸君歸心,我赤軍成立水師第二協。廉州乃天賜之地,足爲二協基地。此事當密謀之,諸君不可外泄,當徐徐圖之,不可操之過急。”

第348章 朱成功兼並魯藩第228章 穴地攻城第136章 遙遙領先 擴產增效第九十三章 金聲桓反正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404章 吳三桂南下雲貴第118章 昭永總兵374.第374章 屯齊夜遁第110章 時局關鍵忠誠府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二十章 募兵370.第370章 洪承疇興起冤獄第321章 轟擊木排第331章 太后第四十八章 稅賦之謎第148章 智取古漏關第二十八章 破敵第401章 鰲拜大將軍第214章 昭平大治371.第371章 衡州會戰364.第364章 千古節義第289章 關門打狗第281章 反攻第296章 知恥而後勇第九十五章 大兵團之戰第98章 騎砍與追殺第191章 義師歸附第三十章 摩擦第103章 黨同伐異第304章 多爾袞暴斃第九十一章 徵蠻將軍第190章 無力追擊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第315章 清軍來援379.第379章 郭都賢蒞臨集思堂第七十五章 火槍揚威第三十八章 教頭第七十九章 寓教於樂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第五十九章 夜校第413章 掘壕圍城第195章 清軍急襲第九十四章 清軍逼臨桂林第四十六章 立威第二章 參軍第341章 江南顧氏第146章 天賜不取,必受其咎第七十八章 教導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312章 定計破敵第一章 告急第396章 城南大戰第139章 鼓勵工商第342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156章 勢如破竹第177章 屯兵興安第九十一章 徵蠻將軍第198章 援軍到了第134章 籌議大學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第一十章 點名第138章 鄉飲酒禮第313章 變計東進第159章 殺人誅心第208章 伸張大義第252章 籠絡猛將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213章 興學之議第104章 禍起蕭牆第210章 生離死別第289章 關門打狗第272章 明軍兵敗如山倒381.第381章 朱成功兵敗南京第四十八章 稅賦之謎第327章 活捉張存仁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二十三章 3王圍城第七十三章 訓話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240章 大明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334章 以蜀糧養蜀兵372.第372章 九迭十八層第218章 水師大捷365.第36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九十四章 清軍逼臨桂林第401章 鰲拜大將軍第121章 李成棟353.第353章 珠瑪喇堅守贛州第215章 不世之才 超世之傑第199章 逼退清軍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165章 戰略轉移第六章 出城第二章 參軍第420章 襄陽?南京?第273章 四面楚歌第317章 反敗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