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第374章 屯齊夜遁

bookmark

湘江滔滔,耒水嗚咽。屯園、坪頭嶺夾在湘江和耒水之間,對赤軍和清軍都很不利。

清軍初戰失敗,兩失失大將,前有尼堪之死,屍首無存,今有佟圖賴之亡,更令屯齊頓失臂膀。

盛夏將至,北兵不耐南方潮熱,往往要到北方避暑。屯齊軍中已有疫病,難堪久戰。他當機立斷,連夜率八旗搶渡湘江,遁向衡州府城。

偵侯探明消息,急忙來報。

丹初從睡夢中驚醒,問明情況,自忖道:“想不到,屯齊竟如此果決,能連夜撤退。”

馬寶已經來到帳前侯命,說道:“這廝動作如此速度,要麼是畏怯,要麼是聰明。”

“敢於抽兵撤退,及時止損,亦是一種勇敢呀。屯齊這韃子,不可小覷。”

馬寶若有所悟,問道:“請示國主,是否出動虎賁鎮窮追猛打?”

遙望月空,今夜是個下弦月,月色不佳。丹初嘆道:“打仗,殲敵是首要的,奪城是次要的。江西之戰,虎賁鎮重創滿洲火器營,遂能奪取吉安,西進衡州。但鰲拜逃歸南昌,赤軍無法放手經略江西,至今爲憾。

“今夜若讓韃子跑了,日後再經湖廣,就得逐城逐地爭奪,費心費力。傳令,虎賁鎮全軍出動,遍起火把,與韃子夜戰。

“城壁,你率騎兵協先行,務必奪下湘江浮橋,斷敵退路。本藩率親兵第一協、炮兵協劈山炮標在後,鼓譟而進,迫擊屯園。”

“諾。”馬寶聞戰則喜,毫無疲倦,大踏步退出中軍帳。

侍衛長楊鼎真望着馬寶的背影,嘆道:“馬鎮臺精力充沛,毫無倦態,真是一員虎將。國主慧眼識珠,用馬鎮臺統領虎賁鎮,真是天縱英明。”

丹初呵呵一笑,沒有搭話,說道:“快去準備衣甲,拿幾樣點心上來。”

戰鬥之前,總要墊墊肚子,不能餓着肚子打仗。這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在明朝卻是一道始終無法解決的難題。明軍時常餓着肚子打仗,邊軍更是大量淪爲農民軍。

今夜,士卒只能吃乾糧,丹初有點心隨時供應,已經心滿意足。

未幾,大營內外哨聲四起,刺破了夏夜的寧靜。各協緊急集合,清點人馬武器,秩序忙而不亂,動作相當迅速。

騎兵協最爲快速,馬寶不等人馬畢集,先令第一標南下,直撲浮橋。馬蹄聲鏗鏘有力,猶如急瀉的暴雨,急向清軍撲去。

湘江上游水淺,畢竟不能徒涉。清軍在屯園左翼湘江上搭設了兩座浮橋,用以溝通兩岸。今夜渡河,當然是滿洲八旗先過,其次是蒙古八旗,再次是漢軍八旗,最後纔是綠營兵。留在湘江東岸掩護渡河的,自然也是綠營兵。

綠營人馬最衆,但多步兵,行軍速度緩慢,有的還被赤軍步兵協咬住,主力還沒趕到屯園。

清軍此次渡江,組織得相當匆忙。八旗不分滿蒙漢軍,大多一人兩馬,甚至三馬。渡橋狹窄,又是夜間,渡江速度並不快。

當虎賁鎮騎兵協趕到前線時,屯齊已隨滿洲兵先行渡江,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各用一座浮橋,正在加緊渡江。

赤軍騎兵鼓譟而進,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在馬背上開槍射擊。

八旗主力已經渡江,剩餘兵馬根本就無心戰鬥,胡亂上好弓弦,向赤軍拋射弓箭。

赤軍原不重視火箭,這次夜襲,騎兵協把隨軍戰備的火箭也帶過來了,對着浮橋方向一通轟擊。

火箭本身殺傷力有限,但對敵人軍心影響頗大。一道道火箭,有的拖着長長的火光,有的發出刺耳的尖嘯,令急於渡江的清軍更加驚慌,落水淹死者無數。

夜戰通常都是混戰,清軍無意反擊,只想着儘快逃到湘江對岸。赤軍還沒摸清狀況,隔在一百步外遠遠地開槍放箭。

未幾,遠方漸漸出現一道魚肚白,透過槍聲漸漸傳來雞叫聲。天快亮了,馬寶一聲唿哨,喚來騎兵協協統、標統,言簡易賅地說道:

“天要亮了,看韃虜形勢,已經無心戰鬥。咱們也不必放槍了,各部不必保持隊形,只管衝殺過去。務必刀要見血,馬要出汗,人要帶傷。散開之後即刻進攻,去吧。”

“諾!”諸將倏忽而去,帶領所部衝入敵軍。馬寶帶着親兵,督率第一標進攻浮橋。

“啪!啪!”他揮舞着標誌性的鞣鞭槍,在空氣中發出刺耳的聲音。真是先聲奪人,韃子一聽見這鞣鞭槍,便知馬寶已至,無人敢膺其鋒。

這鞣鞭槍長兩三丈,非大力士不能用此武器。槍頭上綁着一支雙開刃的槍尖,狀如馬槊,可在兩三丈外取敵性命。

負責屏衛浮橋的綠營兵,原本還想負隅頑抗,向赤軍拋射弓箭。赤軍騎兵衝殺過來,綠營兵乾脆丟下武器,跑得快的奔上浮橋,會泅水的脫去盔甲,直接跳入江中。還有些就像無頭蒼蠅一般,向南方奔跑而去。

馬寶勇不可當,騎一匹口外大西馬,直撲浮橋而來。絕大部分八旗兵已經渡江至對岸,橋上擠着少量八旗兵、綠營兵。

他用馬蹬輕夾戰馬,座騎彷彿通人性一般,直衝浮橋而去。

“啪!”的一鞭下去,對面傳來幾聲嘶叫。緊接着,敵軍連人帶馬落入江中。赤軍見鎮統如此神勇,個個振奮不已,緊隨馬寶登上浮橋,使用馬槍射擊敵軍。

一股無形的壓力逼迫着清軍拼命向前,無數人馬落水,卻無人敢回身反擊。

當岑丹初率親兵第一協趕來時,天色已經微亮。騎兵協來往馳騁,肆意收割清軍首級。綠營兵被遺棄在湘江東岸,羣龍無首,被騎兵協分割成數部,毫無反擊之力。

有一支宣化、大同一帶的綠營兵,最早是明朝邊軍,去年初受清廷調遣,來到湖廣戰場,受洪承疇節制,將領有高萬里、張鵬程、李榮、張洪德等人。

這些人可都是老兵油子,知道怎麼避戰,怎麼保存實力。混戰中,高萬里、張鵬程、李榮、張洪德不約而同地引軍撤向南方,互相用宣大邊軍訊號傳遞消息,漸漸匯合到了一起。

“老高,怎麼樣?”張鵬程資歷老,在衆人中威望較高,見高萬里身上掛了彩,問道。

“腰上捱了一彈,穿透了鐵甲,肋骨那裡疼得很。”

張鵬程很有經驗,就着晨光看了下傷勢,說道:“還好,都是皮肉傷,把鉛子取出來就好了。你還剩多少人馬?”

“十不存五,大概不到六百人了。”高萬里心中悲慼,生怕衆將遺棄了他,說道:“張大哥,我沒關係,還走得動。”

“漫山遍野的都是赤軍,就算能走得動,還能走到哪去?”李榮爲人魯莽,直接說道。

“屯齊這狗日的,把我們丟下不管,自己帶着八旗渡過江去。”

“都是當兵吃糧,憑什麼旗人要高人一等?戰馬是我從宣化帶過來的,還要讓給旗人。現在情勢如此緊急,我部下只有不到二十匹戰馬。這鳥氣我受夠了,乾脆降了赤軍,帶赤軍打屯齊,既立了功,也奪回了戰馬!”

“張大哥,你說句話,給個主張,弟兄們都聽你的。”

張鵬程沉吟片刻,說道:“看情形,今日是逃不過了。岑丹初是榆林鎮之後,咱們是宣府鎮、大同鎮之後,說起來都是九邊之後。久聞他善撫士卒,咱們今日就降了他,日後不愁富貴。”

衆人計較已定,隨即收攏人馬,舉起白旗,主動向赤軍投降。

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一十一章 拜師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269章 巡撫雷瓊廉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235章 啟發民智第412章 兵臨城下364.第364章 千古節義第339章 聯合賜姓381.第381章 朱成功兵敗南京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194章 進駐蓑衣渡第八十二章 輕鬆破敵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第281章 反攻第124章 英雄結義第一十八章 拆臺第119章 不容樂觀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第124章 英雄結義第189章 擊退清軍第五十五章 黨爭第309章 大舉進犯第一十八章 拆臺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第二十八章 破敵第265章 步兵第三協第四十五章 官印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268章 逼降李明忠第六十四章 永歷帝移陛水殿第121章 李成棟第304章 多爾袞暴斃第197章 出營野戰第181章 陣斬覺羅果科第323章 各懷鬼胎第268章 逼降李明忠第五十五章 黨爭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第五十六章 廷爭371.第371章 衡州會戰第314章 首戰製勝第159章 殺人誅心362.第362章 逼死陳泰第212章 堵胤錫先斬後奏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九章 管隊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1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98章 決戰在即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第415章 旗兵來援第402章 戰局關鍵吳三桂第一十章 點名第249章 奇襲第四章 敵襲第401章 鰲拜大將軍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358.第358章 報仇雪恨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一十五章 擴軍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五十四章 廣西協守副總兵第289章 關門打狗第388章 大聖人再世第132章 徵蠻將軍印第七十四章 考覈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四十五章 官印第三十三章 軍歌第187章 氣定神閑第一十章 點名369.第369章 岑丹初西進衡州第155章 戰象襲來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241章 次輔親迎第六十四章 永歷帝移陛水殿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五十二章 迎駕第四十二章 智取陽朔第235章 啟發民智第399章 清軍崩潰第342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二十四章 突擊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416章 先克南昌第285章 攻克紅沙坳第403章 李明忠出使吳三桂第392章 水戰告捷第332章 禦駕親徵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五十四章 廣西協守副總兵第98章 騎砍與追殺370.第370章 洪承疇興起冤獄第393章 洞庭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