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永歷帝移陛水殿

十月,丹初率軍護衛永曆帝巡幸柳州。他本該在九月與瞿玄惠完婚,可軍務在身,實在是脫身不得。

從柳州到桂林,走陸路約爲三百里路。丹初與瞿式耜保持著通信,隨時傳遞訊息。他甚至還和永安州的何雲、匡時通過兩次信,得知永安州一切正常,童子兵刻苦讀書,頗感欣慰。

只是,永曆帝苟且偷生,賴在柳州不走。丹初有護駕的任務,總不能一直留在柳州吧。

八日,覃鳴珂終於發難。他動員了一千土司兵,糾合當地土人、鄉勇,以報仇鳴冤爲名,發兵圍困柳州城,要求永曆帝誅殺左江道龍文明。

覃氏世代爲土司,勢力根深蒂固。老土司爲了給土司兵爭餉,得罪上鋒,被龍文明暗害,很容易得到當地土人的同情。覃鳴珂抓住這一點,廣造輿論,糾合了四千多人馬,聲勢頗爲浩大。

柳州瑤侗雜處,漢人不多,當地土人多同情覃鳴珂。龍文明募不到足夠的兵馬,根本就守不住城池。

土司兵圍城日緊,柳州城眼看就要爆發一場兵災。

永曆帝膽小怕事,問計於首輔嚴起恆。

嚴起恆只想息事寧人,說道:“覃鳴珂聚衆圍城,人心洶洶,不宜強力彈壓,以免激起民變。況且,覃氏所求是爲父報仇,志在誅殺龍文明,尚不至於敢冒犯鑾駕。當今之計,應立即召集統兵大將,部署防禦,保護朝臣宮眷。”

永曆帝沒有主見,立即召見侯性、馬吉翔、岑丹初等統兵將領。

馬吉翔爲錦衣衛指揮使,負有保護鑾駕之責,直言不諱地說道:“陛下,我軍雖有兩千餘兵馬,但多爲敗軍之餘,堪戰者只有岑丹初五百人。”

侯性耷拉著頭,默然不語。他因護駕之功被封爲祥符侯,麾下兵馬最衆,卻不堪一擊。

皮球踢到了丹初這裡,丹初不爲所動,說道:“陛下,臣麾下兵馬大少,要用來保護陛下、朝臣、宮眷,不能輕離鑾駕一步。

“兵者,兇也。土人羣情激昂,若貿然出兵彈壓,恐將激起民變。土司兵蠻夷不知教化,若狗急跳牆,冒犯鑾駕,則朝廷威信何在?”

丹初已經摸準了永曆帝的性格,故意危言聳聽。

永曆帝果然嚇得臉色蒼白,威嚴掃地,語氣顫抖地問道“以卿之計,朕該如何自處?”

“臣以爲,不如先駐陛水殿,避開兵亂。”

水殿是遮羞的說法,其實就是永曆帝的坐船。永曆帝的一生,是顛沛流離的一生,也是逃亡的一生。每遇情況危急時,他就會提前備好坐船,在船上辦公、休息,以便隨時逃跑。

永曆帝六神無主,只得接受岑丹初的意見,傳旨移陛水殿。

丹初與覃鳴珂已有默契,互不侵犯。他率軍護衛宮眷、朝臣出城,永曆帝與內閣六部、後宮眷屬駐水殿,百官、軍士經水門渡過柳江,避開土司兵。

覃鳴珂更無顧忌,率軍猛攻柳州城。守軍見皇帝離城,士氣更加低落。

十日上午,覃鳴珂攻破城池,誅殺左江道龍文明,縱兵大掠。

明朝的道臺爲正四品,分屬於布政使司或按察使司,統管一個或數個府、直隸州,爲朝廷敕封命官。

相比之下,覃鳴珂只是柳州當地一個小小的土司,竟敢興兵誅殺道臺,實在是大逆不道。

最令人感嘆的是,永曆小朝廷竟然置身事外,任由覃鳴珂攻城。朝廷的威信,可謂蕩然無存矣。

其實,這種事早就有了。譬如,弘光元年,湖廣軍頭曹志建就曾在郴州攻殺遠安郡王朱儼?。何騰蛟不敢過問,弘光小朝廷也假裝不知。

經歷過奉天之劫,永曆君臣早就麻木了。

下午,柳州城秩序大亂,惡霸無賴趁機搶劫。敗兵退到城南渡口,企圖向水殿靠攏,獲得永曆帝的庇護。

土司兵追擊敗兵,發箭射擊。矢如雨下,落到水殿上,一名錦衣衛緹騎中箭落水,兩名太監受傷。

丹初趁機求見永曆帝,說道:“陛下,敗兵紛擾,秩序大壞,請即刻移陛桂林!”

一聽到桂林,永曆帝心裡就犯怵,彷彿桂林已是龍潭虎穴。亂兵就在眼前,永曆帝難得變得果斷起來,說道:“桂林有清虜,不便臨幸,傳令移陛象州。岑丹初,你率軍殿後!”

象州位於柳江下游,地處柳州東南方向,與桂林背道而弛。

丹初大爲失望,卻不便反對,只好無奈地應道:“諾。”

已是冬天,柳江水淺,行至江口鎮,御舟擱淺。馬吉翔跳入江中,帶頭拖拽纖繩。錦衣衛緹騎見長官如此巴結,亦紛紛跳入水中,拖拽御舟脫困。

永曆帝站在船頭, 見狀大爲感動,說道:“爾忠誠可嘉,朕銘記於心,他日太平,必不忘今日之難也。”

丹初策馬沿柳江東岸行進,聞訊一笑置之。

劉遠生爲陝西富平人,官居戎政尚書,與岑丹初同行。

戎政尚書職司京營,劉遠生卻是個光桿司令。因爲同鄉之故,劉遠生及弟弟劉湘客得以在丹初軍中借得戰馬,免去了步行之苦。

劉遠生早年習騎射,諳韜略,會用兵,曾在江西做文官。崇禎十七年,京師崩潰,大西軍縱橫湖廣、江西,劉遠生受命組織士卒抵抗,收復吉安、郴州等地,表現出傑出的軍事才能。

他對丹初說道:“馬吉翔下水邀寵,諂媚有術,皇上頗受矇騙。琢如何不效仿?派百名軍士下水拉縴,必得皇上好感。”

丹初不屑地笑笑,說道:“我的軍士是打仗的,不是當苦役的。馬吉翔那些緹騎打仗無能,虐民有術,也該下水嚐嚐苦頭。”

反正他已經當上總兵官了,短期之內不會再升官了,沒必要再讓士卒吃這個苦頭。

劉遠生笑笑,劉湘客卻惡狠狠地說道:“此奸佞也,不除之不能振綱紀,遑論中興大明。”

“瑞星!”劉遠生喝止住弟弟,說道:“你口無遮攔,遲早要壞事!”

丹初轉移話題,說道:“上幸象州,聽說還要去南寧?”

劉遠生嘆了口氣,說道:“南寧地處桂南,逼近交趾。上幸南寧,是置蒼生社稷於不顧也!我只盼著,南寧的趙壹與潯州的陳邦傅大打出手,阻遏鑾駕,好使皇上還陛桂林。”

第335章 辦理團練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第163章 籌建水師第三十三章 軍歌第408章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第202章 步兵第四標373.第373章 狙殺佟圖賴第105章 雷霆之怒第347章 除惡務盡第392章 水戰告捷第332章 禦駕親徵第225章 房緯小事,關系大業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407章 傾盡國力,與虜決戰第191章 義師歸附第282章 親兵渡河第五十三章 姐姐第120章 情報局第二章 參軍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294章 王永祚勸降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第二十八章 破敵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251章 天降神兵第419章 入城式第384章 擴建水師第120章 情報局第418章 再克武昌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199章 逼退清軍376.第376章 欣然歸附第七十六章 平等第五十九章 夜校第127章 擴軍第七十三章 訓話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285章 攻克紅沙坳第一十五章 擴軍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第三十章 摩擦第212章 堵胤錫先斬後奏第130章 收編匠戶第101章 結爲兄弟第314章 首戰製勝第391章 持重保守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三十八章 教頭第153章 棄城不打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232章 擴軍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第七十八章 教導第275章 要麼天才,要麼瘋子第208章 伸張大義第187章 氣定神閑第115章 民心之辯355.第355章 持重封鎖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九十三章 金聲桓反正第254章 海寇投誠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二十八章 破敵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189章 擊退清軍第305章 爭取封王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112章 再得昭平第318章 統一戰線第131章 土司來儀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115章 民心之辯第394章 強攻北門第265章 步兵第三協第六十六章 完婚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171章 水師小操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第249章 奇襲第二十三章 3王圍城第234章 料敵於先第277章 孔有德入據靖江王府第九十三章 金聲桓反正第111章 推心置腹第339章 聯合賜姓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326章 尚可喜窮途末路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274章 不鳴則矣,一鳴驚人第158章 大將之風第399章 清軍崩潰第323章 各懷鬼胎362.第362章 逼死陳泰353.第353章 珠瑪喇堅守贛州第八十三章 降服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