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返回桂林

明制,凡總兵、副總兵,率以公、侯、伯、都督充之。其總兵掛印稱將軍者,雲南曰“徵南將軍”,大同曰“徵西前將軍”,湖廣曰“平蠻將軍”,兩廣曰“徵蠻將軍”,遼東曰“徵虜前將軍”,宣府曰“鎮朔將軍”,甘肅曰“平羌將軍”,寧夏曰“徵西將軍”,交阯曰“副將軍”,延綏曰“鎮西將軍”。

到明末,總兵官已經多如牛毛,將軍亦多如牛毛。至於徵蠻將軍印,崇禎末年落於焦璉上司楊國威之手。

靖江王朱亨嘉謀反,楊國威助之。焦璉時爲楊國威中軍,背刺楊國威,擒朱亨嘉。亂平,陳邦傅結交兩廣總督丁魁楚,錄首功,得授徵蠻將軍。

徵蠻將軍權重,有權徵召土司。陳邦傅佩徵蠻將軍印,得以堂而皇之地佔領桂南、桂東諸地,成爲廣西最大的軍頭。但他馭將無術,諂媚有方,受到廣西土司的輕視。

丹初說道:“皇上此番巡幸南寧,要經過思恩侯的汛地。我聽說,思恩侯久有封公爵的心願,此番恐將如願。

“思恩侯佩有徵蠻將軍印,但廣西土司多不聽其號召,有失朝廷威望。此番,他若晉升爲公爵,不應再佩徵蠻將軍印。

“岑某自不量力,唯有一腔忠君報國的熱血,斗膽自請爲徵蠻將軍。若能得願,某一定振奮精神,修治武力,討伐不法土司,重振朝廷聲威,懇請緹帥成全!”

說罷,丹初起身,鄭重其事地向馬吉翔作揖行禮。

馬吉翔起身回禮,盤算再三,說道:“琢如說得有理。此事於公於私都是好事,我當爲琢如謀之。”

丹初拍拍手,令親兵搬來一箱寶物,打開之後銀光閃閃,令人眼花繚亂。

“此中有一千三百兩白銀,贈與皇上作御用銀。三百兩由瞿閣老所贈,一千兩由我所贈。太后那邊,我另有贈送。徵蠻將軍之職,還請爵帥幫忙謀取。”

銀錢很少,馬吉翔很失望,聽到“太后”二字,又不禁神情一凜,說道:“琢如放心,你我同在錦衣衛爲官,應當彼此幫忙。不過,郝永忠亂兵不遠,請你護陛過慄木嶺,再返回桂林不遲。”

“謝緹帥,我準備護陛過慄木嶺,再往南走二十里,然後返回桂林。”丹初暗自欣喜,令親兵擡過一口小箱子,說道:“此中裝有三百兩白銀,專門贈與緹帥。數目不多,也是岑某一片情誼。”

生逢亂世,能屈能伸纔是大丈夫。丹初爲了謀得徵蠻將軍印,亦得向馬吉翔行賄。此爲無可奈何之事,丹初坦然處之。

傍晚時分,鑾駕抵達一處商埠,君臣護衛已經走得疲累不堪,在此停鑾歇息。

掐指一算,今天竟走了四十多裡,中間還翻越了慄木嶺,快趕上步兵的行軍速度了。連丹初都要感慨,走天子的名號真不是吹的,永曆帝在逃跑方面確實有天賦。

永曆朝比弘光朝、隆武朝長久,究其原因,除了地處西南、清軍鞭長莫及外,永曆帝嗅覺靈敏、擅長逃跑,非弘光帝、隆武帝所能比。

丹初拜別帝后,永曆帝立即傳見,馬太后亦整理衣冠,一同接見。

“皇上、太后,桂林告急,臣得立即統軍返回桂林,特來告別。”

天色已黑,帝后借宿在一個姓張的紳衿家裡。燭光搖曳,永曆帝面色蒼白,顯得十分憔悴,有氣無力地說道:“卿要連夜返回桂林?”

“是的,斥候來報,說郝永忠縱兵大掠。亂兵佔據桂林,錘殺太常寺正卿黃太玄。督師無力節制,留守下落不明。一旦清虜乘虛襲擊桂林,後果不堪設想。臣得連夜回去,尋找留守,穩定人心。”

永曆帝感嘆不已,說道:“卿公忠體國,不辭辛苦,真乃武將楷模。”

馬太后清了下嗓子,永曆帝得到提示,說道:“朕此番過境潯州,準備晉升陳邦傅爲公爵。陳邦傅所掛徵蠻將軍印,當轉授給你,以獎你平日勞苦。”

太后插話,說道:“丹初馬上就要開拔,皇帝不妨現在就讓內閣承旨,用寶,辦好敕書,好讓丹初安心返桂。”

永曆帝很聽嫡母的話,立即照辦。沒多久,首輔嚴起恆過來擬旨,掌印太監蓋印,一道敕書完成。

丹初心中暗喜,走馬吉翔、馬太后的門路是走對了,徵蠻將軍之事總算有了著落。

太后很細心,說道:“丹初,你先收好敕書。將軍金印尚在陳邦傅處,不久當遣中官送來。”

“謝皇上、謝皇太后。”

永曆帝著實不想丹初走,馬太后也想留他談談朱淑鷺的近況。但丹初已無心護陛,吃過晚飯,收好敕書,便率領標營返回桂林。

這晚是下弦月, 雖然晴朗無雲,夜色不明。丹初有了徵蠻將軍的敕書,頓時躊躇滿志。

想當年,左良玉能夠坐大,那枚“平賊將軍”印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叛臣劉承胤能夠雄踞武岡,與他佩有“平蠻將軍”印不無關係。

丹初拜爲徵蠻將軍,從此就可名正言順地號令廣西土司。他走得匆忙,只有一道敕書。日後,還得想辦法儘快拿到徵蠻將軍印,還應設壇拜將,弄個盛大的儀式。

回到桂林城南文昌門,已是寅時,將士們又困又累。所幸,丹初在此找到了斥候馮加禮,得知瞿式耜正在城南三裡外的樟木港。

他顧不上疲勞,率領標營再次前往樟木港,見到瞿式耜。

翁婿相見,雖不至於抱頭痛哭,卻也涕淚橫流。

從瞿式耜這裡,丹初得知郝永忠所部軍紀完全崩壞,在城內大肆搶劫。

亂兵搶劫皇宮,並衝入留守府,府內“冠服圖書鹹盡”。瞿式耜枯坐正堂,無計可施,坐視亂兵劫掠。

瞿共美持何騰蛟令箭,率永安鎮標兵,先護送瞿氏家眷出城,又返回城內,申訴於郝永忠。

郝永忠不想把事態鬧大,派親兵彈壓亂兵,無濟於事。亂兵照樣搶劫,城內“煙火高於樓櫓”。

日中,御滇營自靈川返回桂林。滇兵欠餉已久,加入了搶劫的行列,城內秩序更亂。

傍晚,瞿式耜乘亂出城,託身於樟木港。朝臣大多出城,有的南下追趕永曆帝,繼續追隨朝廷;有的輾轉來到樟木港,指望瞿式耜拿主意;還有的對時局已經悲觀,遁入山林隱居……

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243章 援剿大將軍第三章 行軍第254章 海寇投誠第306章 南越王第404章 吳三桂南下雲貴第183章 定計反攻第155章 戰象襲來366.第366章 孫可望兵敗寶慶366.第366章 孫可望兵敗寶慶364.第364章 千古節義第一十八章 拆臺第347章 除惡務盡第399章 清軍崩潰第409章 丹初點將第392章 水戰告捷第312章 定計破敵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第288章 田源增竈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三十八章 教頭第105章 雷霆之怒第184章 反攻全州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369.第369章 岑丹初西進衡州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180章 憑壕拒敵第四十二章 智取陽朔第277章 孔有德入據靖江王府第252章 籠絡猛將第243章 援剿大將軍第100章 騎牛蠻子胡一青第232章 擴軍第275章 要麼天才,要麼瘋子第228章 穴地攻城第258章 中興銀行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第413章 掘壕圍城第305章 爭取封王第265章 步兵第三協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一十一章 拜師第310章 大西軍出兵川湖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142章 半老徐娘第130章 收編匠戶第313章 變計東進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221章 折箭為誓356.第356章 義師響應第270章 清軍攻入廣西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七十七章 火炮364.第364章 千古節義第282章 親兵渡河第七十九章 寓教於樂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254章 海寇投誠第314章 首戰製勝第七十五章 火槍揚威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258章 中興銀行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一十六章 編制第163章 籌建水師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三十一章 奇襲慄木嶺第233章 寧國公第一十六章 編制第327章 活捉張存仁第319章 再破羅定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四十九章 錢糧之數第296章 知恥而後勇第386章 牛刀殺雞第341章 江南顧氏第161章 羞辱陳曾禹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191章 義師歸附第七十二章 聯姻第192章 定虜伯第300章 孔四貞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112章 再得昭平365.第36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10章 改攻金口370.第370章 洪承疇興起冤獄第127章 擴軍第342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347章 除惡務盡第1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403章 李明忠出使吳三桂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303章 整編第二十二章 內訌第174章 謁見督師第135章 上架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