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連山關

豪格等人的猜測不錯,沒過幾日,便有斥候來報,一支魏軍向東進軍,進抵了鴨綠江邊。

瀋陽城內,四萬清軍雲集,豪格的王旗在城頭高高飄揚,王府內坐着十多員八旗將領,以及豪格的一些謀士。

“肅王爺,斥候傳來消息,魏軍確實向朝鮮進兵了。”嶽樂低聲彙報,“李定國在遼陽頓兵不進,令士卒開墾田地,顯然是想拖住我們,然後派一支人馬收取朝鮮。如果朝鮮一失,瀋陽就是一座孤城,我們遲早被魏軍耗死。”

豪格臉色陰沉,“那現在該怎麼辦?”

殿上,一羣人都沒有說話,一陣沉默後,索尼道:“王爺,盛京地處平原,我們又沒有馬軍優勢,魏軍時常以輕騎破襲,我們很難應對,盛京周圍的糧田不能種植,也不能收割,繼續堅守只會坐吃山空。如果魏軍佔據朝鮮,我們連後路都沒有了。奴才以爲現在只能突圍,向朝鮮轉移。”

“王爺,盛京的糧食最多堅持到明年初,如果我們不能擊退魏軍,又不能在遼東安心生產,盛京陷落只是時間問題。我贊成索尼的策略,不如退入朝鮮,拉長魏軍的糧道,我們還能割據一方。”嶽樂沉聲道:“如今大清已是生死存亡之際,肅王爺還需要儘早拿個章程。若是猶豫不絕,盛京不可守,朝鮮亦失,那大清軍就真完了。”

豪格聞語,忽然從座位上起身,在大殿內疾走幾步,站在中間看了下面的將領一眼,然後堅定的道:“那就去朝鮮!”

~~~~~~

魏軍佔據遼陽後,與瀋陽清軍相距不過幾百里,兩軍哨騎都注意着對方的一舉一動。

在距離瀋陽城約五十里的一座山崗上,幾名魏軍斥候在樹林裡,注視着山下一支浩浩蕩蕩的人馬,數以萬計的清兵和眷屬,攜帶輜重,蔽道而行,前面一杆王旗大纛,表面了他們的身份,就是豪格的軍隊。

大約四萬清兵,火槍如林,刀矛鋒利,盔甲閃亮,顯得十分精銳,隨行的眷屬也都腰懸箭袋,手持長矛,總計大概有十萬之衆。

魏軍斥候,觀察了片刻,爲首騎兵一拔馬繮,立刻調轉馬頭向山崗下奔去,抄另一條近路向遼陽奔去。

下午十分,李定國得到了斥候的稟報,發現了清軍主力離開瀋陽,向東南方的連山關撤離。

大帳內,李定國在沙盤前,注視着清軍的位置,旁邊白文選臉上大喜道:“都督,豪格果然出城了!”

李定國直起身來,平淡道:“豪格出城,是明智之舉,瀋陽失陷是遲早的事情,他現在不走,明歲也守不住瀋陽。”

說着,他扭頭問斥候道:“豪格帶出來多少人馬,裝備如何?”

斥候掌旅抱拳回道:“啓稟都督,敵軍共有十萬人,不過軍隊只有四萬左右,他們裝備還算精良,有大量火銃和火炮,剩下的人就很普通,都是些眷屬,算是烏合之衆。”

滿人眷屬,其實也有些戰力,不過在魏軍眼中,就是烏合之衆。

白文選聞語,忙道:“都督,若讓他們撤入朝鮮,就難打了!”

李定國微笑道:“本督怎麼可能讓他們退入朝鮮。”說着,他神色肅然,沉聲下令,“傳令大軍拔營,立刻兵進連山關。再傳令吳三桂,令他回援。”

~~~~~

“嗚——”低沉的號角聲,在曠野上吹響,連山關附近,魏清兩軍在望。

連山關所在地,位於今本溪縣連山關車站附近,是通向遼東都司的重要交通要隘,是遼中平原的出口,也是清軍前往朝鮮的必經之路。

連山關在瀋陽的南方,在遼陽的東南,而遼陽到連山關的距離,只是瀋陽到連山關的一半。

這時,先一步趕到連山關的魏軍,已經在這裡紮下營盤。

曠野上,一隊穿着藍色甲冑的騎兵,從北面而來,在遠處山丘上停下,窺視魏軍營盤。

李定國站住營地內,看見這隊騎兵,抽出千里鏡觀察,然後對身邊人道:“豪格來了!”

白文選也舉起千里鏡,一邊觀察,一邊道:“早上斥候已經確認,清軍主力已經到了北面六十里外的集子堡,豪格傾巢而出,正藍旗、兩紅、漢八旗、朝鮮八旗,再加上大批眷屬滾滾而來,下午就該到連山關了。”

李定國一邊聽,一邊用千里鏡觀察,在清軍哨騎之後,果然見大批黑點,漫山遍野而來。

“都來了也好。朝野多山,地形狹窄,利於防守。我們在這裡解決豪格主力,收取朝鮮就容易多了!”李定國收回千里鏡,冷聲說道。

白文選擔心道:“豪格優柔寡斷,做事不決。他見我們在此,會不會又折返回去,或者另尋山道?”

李定國笑道:“豪格出了瀋陽,便是騎虎難下,他只有與我們一戰,沒有其他路走了!”

~~~~~~~

ωwш✿ttκΛ n✿℃o

下午時分,清軍主力陸續趕至連山關附近,在與魏軍相距二十里之處,紮下了營盤。

此前,豪格堅壁清野,將軍隊收入城中,意圖把戰爭拖入冬天,等魏軍糧盡,不想正中魏軍下懷,省去了魏軍逐一清剿的功夫,同時輕騎四出,破壞了清軍耕種,讓豪格坐困城中。

豪格沒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反而先撐不住了,不過他將軍隊收入城中,卻也保住了清軍主力。

此時清軍在遼東的兵力,全部集結於此,所有兵馬都到了連山關周圍。

八月三十日,豪格在連山關外的大營,豎起了王旗,然後立刻率領騎兵飛馳而出,前來觀察魏軍營盤。

豪格繫着披風,身被鐵甲,椅彎刀,頭上戴着尖頂鐵盔,馬鞍上還吊着弓箭,領着一羣騎兵,奔到距離魏營五里外停下。

他神情凝重,遠眺魏軍營盤,不難看出對此戰的重視。

“王爺,魏軍不少啊!”嶽樂吐出了一口氣,胯下的戰馬被魏軍營盤嚇得不太聽使喚,他一邊扯動繮繩,一邊憂心道。

豪格陰沉着臉,“事到如今,不管有多少魏賊攔路,本王都只能拼盡全力一戰。”

(下午一章,晚一點更,今天去上牌。)

第141章孫傳庭的遺產第222章劉大帥喊人了第996章求和第99章郾城大捷第367章新卒成軍第570章夏國相慌得一逼第629章代善撤軍第261章發兵郾城第343章大家都缺糧第258章失去天命的大順朝第131章毛遂自薦第527章柔軟的劉黑子第847章攻入太原第907章攻取洛陽下第298章兩件事第814章熱鬧的東南亞第755章兩面間諜第268章韃子過河第921章震動江淮第447章第1078章假世孫第103章幫哥哥一個忙第313章大帥你看我幹啥?第36章被模仿了第689章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第21章招兵買馬第34章招募軍官第420章伏擊滿達海第105章王士衡第415章先對付多鐸第349章鄖陽流民第388章流賊李自成第561章奪取武關下第97章決戰中州十三第645章這真是個沉痛的消息第497章攻取嶽州下第74章瘟疫上第152章伏擊李率泰第887章奔襲遼西第269章百姓苦第956章怪悲壯的第513章返回南陽第740章被包圓呢?第165章藤縣破韃第165章藤縣破韃第380章高義歡腦殼有坑第828章開局第366章政治交易第480章怎麼收場第463章多鐸退兵第346章孫可望經略荊州第1029章周軍趕來第53章進化的劉黑子第991章汝南陷落第365章江面相會第232章招降白文選第863章刺探南明第416章大戰開始第373章高精忠第700章接舷戰下第603章擊垮耿仲明第682章開拓西南第680章西軍轉進雲南第754章你到底什麼身份第821章魏王救我第219章劫獲船隊第431章貝子跑吧第612章應對危機第920章向南挺進第90章決戰中州六第828章開局第721章多鐸在此第336章多鐸你個傻子第109章二哥佔汝寧中第1014章連山關第462章蒙古犯邊第578章請封魏王第426章龜孫想幹啥?第545章南京動盪第653章滿清議事第9章關外細作第542章劉黑子還沒死第1031章襲擾糧道第178章各懷鬼胎第470章王師上岸第962章一場意外第701章魏國新政上第67章朱仙鎮大敗第60章給你減免第628章滑不溜丟第589章說服李定國第888章兵臨錦州第106章秦淮韻事第716章進兵烏斯藏第892章氣吞萬里如虎第429章鏖戰正酣第819章河東局勢第559章奪取武關上第697章海上航行第452章兵臨汝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