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狡猾的東虜

李自成在薊州戰敗,退回北京後,並未留守北京,而是迅速西撤。

這一是因爲大順軍佔據北京後,所作所爲並不得人心,固守怕會成爲甕中之鱉。

二是因爲大順軍的流寇習性,打不過就跑,這是他們的習慣。

三是,李自成心中,並沒有對天下的責任感,並沒有意識到胡虜入關,竊據中原,對天下的危害。

有這三點理由,李自成心中便可以沒有一點自責的向西逃竄。

在李自成撤走之後,清軍在薊州與吳三桂合兵,經過極爲短暫的商議,吳三桂被封爲燕王,滿漢大軍近二十萬,遂即向北京進軍。

這裡又出現了一個變化,原來吳三桂只是個平西王,但這次卻被封爲一字王,地位還超過做狗多年的三順王。

有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爲沒有發生一片石之戰,吳三桂並未與李自成殺得兩敗俱傷,反而是多爾袞同李自成幹了一場,讓清兵有所死傷。

另外,吳三桂的關寧軍,同三順王不同,三順王的人馬已經被八旗制度消化,喪失了獨立性,而吳三桂的關寧軍,卻保留着獨立性,同清軍之間,若即若離。

正是因爲有這些變化存在,使得多爾袞不得不下大本錢,來招攬吳三桂。

這也是清廷慣用的一種手段,先用高官厚祿,將人吸引過來,等到大局以定之後,再翻臉不認人,隨便找藉口殺掉,可以說相當的狡猾。

招降鄭芝龍是如此,招降孫可望也是如此。

鄭芝龍不用多說,被清廷的謊言騙得丟了幾十年的積累不說,還連累隆武皇帝,自己也被清廷弄死。

孫可望降清被封爲義王,清廷派和碩簡親王濟度、和碩安親王嶽樂帶領大批高官顯爵出城迎接,場面相當隆重,順治親自在太和殿接見孫可望,十天之內,賜宴就達三次,賜銀兩次共一萬二千兩,另外賜給府第、解袍、朝衣、緞匹等,孫可望成了清廷紅極一時的人物,可等孫可望將西南軍情虛實出賣之後,西南抗清武裝逐漸失利,孫可望便也兔死狗烹,別說什麼義王,最後怎麼死的都不清楚。

清廷這兩副面孔,許多人都只看見僞善的一面,不曉得他們是個沒信譽的流氓強盜政權,明末清初,不知道有多少人被騙。

這次吳三桂獲得的爵位,比原來要大得多,主要則是因爲他有五萬雄兵在手,幾乎佔了清軍兵力的四分之一。

如果能得到關寧軍相助,坐了天下,一字王算個什麼呢?

爲了將吳三桂綁在滿清的戰車上,多爾滾動了點小聰明,給了一個燕王。

清軍與關寧軍,在薊州簡短的磨合之後,便開始散佈謠言,聲稱是吳三桂借兵爲崇禎報酬,欺騙北直士紳百姓,降低北直的反清意願。

清軍前幾次入關,對百姓屠殺,早與北直的士紳百姓結下血海深仇。

如果清軍直接打起爭天下的旗號,必然會引起激烈的反抗和官紳的不合作,這樣清軍便很難站穩腳跟。

打着爲崇禎復仇,幫明朝平定流賊的旗號,那情況就不一樣,士紳百姓的心情就複雜了。

北京城內的官紳大多被李自成折磨不輕,對他們而言,清軍固然可恨,但是李自成拿他們下獄,搶他們銀子,顯然更讓人生氣。

他們聽到吳三桂借兵平賊的消息,不禁紛紛大喜,自發前往城外迎接,卻不想來的卻是滿清攝政王多爾滾,並且以征服者的姿態,進入北京。

一部分人感覺情況不太對勁,悄悄溜走,而另一部分人,則將錯就錯,把多爾滾迎進武英殿,拜倒在多爾滾的腳下。

滿族畢竟是小族,以小臨大,心中十分惶恐。

多爾滾進入北京之後,起初還是比較謹慎,十分老實,凡事都聽洪承疇和范文程的意見。

爲了獲得漢族官紳的投靠,他也不敢聲張來奪天下,而是標榜爲明帝復仇,並假惺惺的下令,讓北京紳民,爲崇禎皇帝服喪三日。

同時,下令不追究投順官員,亦不分黨派之別,官員一律原職錄用。

順治初年,清吏部曾報道,有官員周伯達,在明朝時只任職陝西關西道,在大順政權中,卻擔任甘肅節度使,還有官員劉達原,在明朝只是臨汾知縣,大順朝卻任巡按,究竟是按着明朝的官位錄用,還是按大順的官位錄用?

多爾滾下令,一律按照所授最高官位錄用。

不得不承認,同南明朝廷將大批北方官員據之門外相比,多爾袞和清廷下了一步妙棋,爲清廷招攬了大批的人才。

清軍進入北京後,也一改清軍入寇關內,只知道屠殺擄掠的野蠻形象,成功欺騙和迷惑大批漢族文武,使得滿清逐漸在京畿站穩腳跟。

清廷在內政取得突破的同時,軍事上開始發動收取山東和山西的戰役。

這兩個地方,順軍剛佔據不到三個月,大順在此毫無根基。

對於山東,清軍還是以吳三桂的名義傳檄各地,山東各地士紳聽說李自成戰敗,便紛紛發動叛亂,顛覆大順政權。

清軍乘勢收取了臨清、濟南、太安、青州等地,與歷史不同的是,退到濟寧州的山東明軍,也在高名衡的要求下,收取了兗州、沂州、曹州等地。

山東的順軍,在主力西撤後,本就孤立無援,再加上在山東沒有根基,所以迅速崩潰。

此時,因爲兵力不足,清軍並不敢同南明開戰,在山東遇見明軍後,立刻就將矛頭收回來,全力對付李自成,欲圖迅速鼎定北方,然後再攻滅南明。

在這種情況下,清軍兵分三路,中路是葉臣、石廷柱、阿山等部,追着李自成從固關攻入山西,奪取太原,收取河東之地。

北路則是阿濟格和吳三桂,他們負責攻打大同,然後繞到河套,從陝北殺入關中。

南路便是由多鐸率領,先收取衛輝、懷慶、彰德三府,然後渡過黃河,奪取洛陽,進而進抵潼關,攻入關中。

第923章高大王很渣第610章滿清使者第480章怎麼收場第480章怎麼收場第722章狼煙四起第424章正式開局第25章不要太浪第843章死和死不一樣第1019章擊敗豪格第660章孫可望的盤算第192章張應祥三過漢江第349章鄖陽流民第204章扳回一城第1079章東南噩耗第529章黑雲壓城第814章熱鬧的東南亞第862章攻滅葉爾羌第119章出盡風頭的高二哥第489章求錘得錘第553章太需要勝利了第422章還不來幹我們第320章暫時收兵第256章虜兵南下第603章擊垮耿仲明第274章高賊你在玩火第546章坤興委屈你了第547章戰爭準備第625章劉順突圍第279章再斬阿巴泰第282章偷襲滎陽第1043章先南後北第586章三路威脅第909章巡視中州第529章黑雲壓城第904章進擊的孫可望第597章兵出潼關第88章決戰中州四第519章這次不打高義歡第542章劉黑子還沒死第135章正面堵截第381章攻擊夷陵第302章追至汝州第820章尋求速決第718章接見降將第862章攻滅葉爾羌第488章聯絡閹黨第447章第788章朱慈烺膨脹了第742章兩軍激鬥第683章班師回朝第624章多鐸收兵第944章觀察敵陣第871章范文程的建議第316章給多鐸點個炮仗第353章明軍有點瓢呀第638章劉黑子打游擊第1002章突破江防第78章治疫燒磚第776章明軍北伐第809章放孫可望第890章關門打狗第765章六朝古都第48章鹿邑種田記中第681章接受稱藩第996章求和第582章攻下延安中第419章襄城阻敵第517章保底糧價第1062章軍資案第430章勝利的曙光第1028章三皇會戰第443章主戰派第897章攻下錦州第758章剃髮令第1038章勇氣可嘉第43章二哥的地盤第358章老孫有錢人啊第157章俘韃額駙第458章襲擊清營下第271章虎牢關第392章牛金星降清第51章找幫手,打亳州第778章夜間投降第1071章出征朝鮮第474章奪回漢川縣第315章再遇多鐸第651章魏王大婚上第1048章求援碎葉第918章黃土崖大捷第344章何騰蛟兵發荊州第739章國舅爺來了第491章魏武軍飄了第493章成長的帝黨第338章多鐸愁死了第673章關寧要降第57章擊潰官軍第597章兵出潼關第673章關寧要降第994章明軍崩潰第477章高義歡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