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賑濟災民

崇禎十五年,是白雲蒼狗的一年,天下間大事不斷,局勢風雲變幻。

九月間,黃得功與劉良佐合擊張獻忠於鮑家嶺,殺得張獻忠丟盔棄甲,逃至安慶府潛山縣,黃得功乘勝追至潛山,殺賊將闖世王、馬武、三鷂子、王興國等十餘員戰將,張獻忠倉皇逃入湖廣。

官軍在河南剿匪失利,不過卻在南直遏制了張獻忠的發展,明朝在東南勢力依舊強勁,黃得功大勝張獻忠,無疑爲腐朽的明帝國,打了一劑強心針。

時下,大明在北方的統治,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南方的社會卻依然穩固,歌舞昇平。

在同一個大帝國境內,呈現出兩種完全不同的景象,可以說歷史罕有。

這時官軍解決了張獻忠對南直隸的威脅,不過李自成卻決黃河灌汴梁,拔掉了官軍在豫東最後的一個據點。

同時氾濫的黃河也爲闖軍制造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使得劉澤清、卜從善等山東、河北的官軍,無法威脅他們的後路。

這使得兵出潼關的孫傳庭,只能獨自面對李自成,爲大明帝國又蒙上了一層陰霾。

此時李闖與大明在河南最後的對決,已經拉開序幕,孫傳庭將與李自成做最後的對決,不過高二哥卻沒有能力,參與到其中來。

在河水稍微退去之後,高義歡便帶着趙柱子等人,踩着到膝蓋的污泥和河水,穿越數十里的黃泛區,一路急行回到了鹿邑縣。

他一路上已經看見無數百姓扶老攜幼的往南逃,等到鹿邑時,縣城外已經聚集了不少流民。

金秋九月,本來是讓人喜悅的季節,但對於豫東的百姓來說,卻迎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

一場大水之下,屋舍倒塌,田裡的莊稼,家裡的存糧,統統被大水吞沒,百姓不僅口糧全無,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幾乎所有人都陷入了絕境。

在此種情況下,遭受大難的百餘萬生靈,開始向四方逃亡,而向南逃荒則是災民逃亡的主要方向。

現在大明北方殘破,唯有南邊還有餘糧,有富庶繁華的揚州、南京城,無數百姓都向南逃去。

災民南下,主要沿着睢水和渦水兩條通道,其中睢水靠近黃河,附近受災最爲嚴重,災民也主要走這一條道。

不過走睢水,一路要過寧陵、商丘、夏邑等地,災民對於商丘城內的趙應元並不抱希望,不少人聽說鹿邑的那夥賊人是李公子的部署,所以有不少災民改走渦水,經過陳留、杞縣、太康、鹿邑,前往鳳陽。

鹿邑作爲災民南下的一個重要節點,在高義歡回來時,便已經有近千難民聚集到了城外,而接下來短短十多天內,趕來鹿邑的百姓就已經達到四五萬人。

這時高義歡領着幾名屬下,站在道路旁,觀察災民南下的情況,他們放眼看去,只見通向鹿邑的官道上,絡繹不絕的災民,扶老攜幼,拄着柺杖,慢慢前行,瀰漫着絕望。

災民們一路無聲的趕路,等他們進入鹿邑地界,便開始出現一個又一個的粥棚,災民們才忽然萌發一線生機。

這些粥棚,自是高義歡讓人所設,棚子內有士卒和鹿邑的百姓忙碌着,災民們終於看到了一線希望。

此時每個粥棚前,都排起了長長的隊列,而在粥棚一旁還有幾個蒸籠,裡面正升騰着噴香的熱氣,應該是蒸着饅頭。

在蒸籠前有士卒守護,並沒有災民排隊,只有幾名災民拿着饅頭正狼吞虎嚥。

這時趙大憲站在蒸籠邊上,一手按刀,一手插腰,大聲喊道:“鄉民們聽好了,會打鐵、能識字,身體建壯,有一計之長的人,都可以來這邊吃熱騰騰的饅頭,喝肉湯了。”

面對饅頭和肉湯的誘惑,人羣中不時就有人走出來,想要過去領饅頭吃。

高二哥能力有限,不可能救濟所有的難民,他只能有選擇性的賑濟。人羣中走出幾個漢子,想要去領饅頭吃,不過卻被士卒攔住,必須先到一旁登記,由吳世昭詢問幾句,防止有人渾水摸魚,畢竟二哥也不富裕。

幾名漢子登記之後,便被放過去吃饅頭,人羣中的老弱病殘看了,只能滿臉的羨慕。

這時在人羣中的張名錶和門人周亮工,還有次子周允焦,站在災民的隊伍中,隨着隊伍緩慢的移動。

張民表年事已高,多日少食,又拔涉數十里,這時已經有些不行,忽然餓昏了過去。

張允焦和周亮工見了立時大急,他們想給張名錶討碗稀粥,不過緩慢移動的隊伍,卻讓人感到絕望。

兩人情急之下,便匆匆忙忙的扶着張民表,到一旁登記,張允焦領了饅頭和肉湯,忙將饅頭撕碎,放入肉湯中給張名錶灌了下去。

遠處高義歡領着於應龍、孫玉成注視着災民和粥棚附近的情況,忽然扭頭對兩人道:“樑府君被鎖拿下獄,招安的事便暫時擱置,我希望你們不要因爲此事,而對賑災的事情有所怠慢。”

樑以樟被朝廷下獄的消息,最近傳到了鹿邑,高義歡怕兩個酸秀才,因爲無法招安,而開始對事務懈怠,他說完一句,又補充道:“你們學儒家典籍,是爲了濟世救民,眼下這麼多災民需要賑濟,你們應該全力救民,而不該想我此時的身份,最後本末倒置。”

於應龍聞語,忙躬身道:“都尉教訓的事,在下二人定全力處理賑災事宜。”

高義歡點了點頭,“好,那你們去忙吧!”

於應龍、孫玉成躬身行禮,便轉身離去,爲災民準備帳篷。

這時高義歡又轉頭問道:“興豪,錢糧現在怎麼樣?”

“二哥,咱們從亳州獲得白銀20300兩,糧食6000石,柱子哥已經押着3000石糧食去新鄭,至少能換回白銀60000兩,義成則帶上18000兩白銀,去亳州找馬員外再買6000石糧食回來。”高興豪忙回道:“現在剩下的錢糧,應該足夠等到柱子哥和義成回來,只要柱子哥帶回60000兩銀子,咱們就能去亳州再買20000石糧食,而義成帶回的6000石糧食,我們又可以拿出3000石,繞過黃泛區,運往新鄭交給周榮華再換60000兩白銀。”

高義歡對高興豪進行了一定的培養,又讓他跟着孫玉成學習記賬,現在已經有了些火候。

高義歡本來想換兵器衣甲,不過眼下的情況,讓他決定先等一等,先換更多的銀兩,去南面買糧。

他這樣兩邊倒賣,所得一半賑災,一半繼續同周榮華交易,才能彌補錢糧的鉅額消耗。

第967章明軍撤退第1037章朱慈烺逃跑第706章濟爾哈朗的盤算第444章馬閣部主戰第971章泰山封禪第149章嫂夫人和餃子第91章中州決戰七第308章攻下汝州第967章明軍撤退第197章綠林好漢靠不住第711章馬軍對衝第452章兵臨汝寧第403章大罵闖賊第823章滾滾而來第505章偷襲左軍第79章調兵西進第453章送多鐸一個驚喜第294章戰馬換軍糧第853章班師回朝第557章天予要取第1057章南海第939章大沽外海第635章文藝工作要深入羣衆第220章五十萬兩來換人第409章遲來的一片石第937章傳遞消息第291章拉仇恨了第552章血戰瓜洲渡第597章兵出潼關都845章殺韃,報仇第567章軍民和諧第63章私下交易第435章清理戰場第496章攻取嶽州中第322章看門狗還要自己買骨頭吃?第406章偷襲大營第881章亡國與亡天下第919章兵臨兗州第139章人口、田畝第457章偷襲清營中第132章輪戰練兵第830章燧發槍陣的對決第443章主戰派第285章焦土抗清第298章兩件事第863章刺探南明第27章烏合之衆1080章攻破山城第606章終於想起劉黑子了第110章二哥佔汝寧下第1016章線列步軍第835章轟然倒塌第446章高義歡要溜第17章面見李巖第235章西安開朝第245章絕望的崇禎第926章密會清使第176章關中變化第982章聲東擊西第1000章江面激戰第79章調兵西進第132章輪戰練兵第1051章初次交手第567章軍民和諧第414章多鐸南下第863章刺探南明第565章高義歡大大的狡猾第410章又搶我的圓圓第599章就是幹第125章召集士紳第369章延安失守第429章鏖戰正酣第439章友軍在哪?第914章偷襲黃土崖第206章解決的方案第549章奪回郾城第441章東林聯左鎮第765章六朝古都第957章排槍屠殺第726章安置難民第1068章襲擊東南第370章訓練新卒第580章順軍歸降第1103章武鼎大帝第677章張獻忠的寶藏第297章韃子使者第309章肉夾於饃第783章激烈陣地戰第401章氣殺我也第83章陳蔡會兵第309章肉夾於饃第965章福江藩第429章鏖戰正酣第754章你到底什麼身份第119章出盡風頭的高二哥第643章正金錢莊第687章突襲河套第194章左良玉南走荊州第176章關中變化第665章窺視敵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