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瞭解民情

院子裡三十多個老老少少坐下,高義歡坐在他們對面,寒暄着問了些家常。

“幾位老鄉,藩府有沒有給你們安置田地耕種啊?”高義歡問前面幾位老者。

“大王,安置了,一戶人家有二十畝地,縣裡借了耕牛和種子,給了口糧,大家心裡都蠻踏實的,都念着大王的好。”膽子大的老者,有些激動的說道。

一旁的李巖問道:“老鄉,借貸的東西,來年壓力大不大?”

西魏實行新政,其中有一新法,乃是借貸法,是效法王安石的青苗法。

王安石變法失敗,內閣很擔心新法不能幫助百姓,反而會加重百姓的負擔,因此李巖有此一問。

“沒什麼壓力,縣裡才收我們一分利,我們在涼州時借貸都是三分、四分的利。”老者忙回道:“司隸這邊的租子,也比那邊交的少,大家都感謝大王的恩德哩。”老鄉們臉上佈滿了笑容,發自內心感謝高大王,感謝大魏藩府。

一旁的孫知府、鄭縣令卻背後冒着冷汗,幸虧他們沒有搞什麼名堂,不然仕途就完了。

其實李巖的擔心,是有些多餘的,推行考覈法後,對地方官員的考覈,是從多個方面進行的,不僅看縣裡的水利、人口、田畝、賦稅,還要看縣裡五等民結構的變化,已及每一個等級的收入變化。

光賦稅增長,水利工程和道路修建,縣裡百姓收入卻減少,跌破一個標準,考覈時就該看一看官員是不是好大喜功了。當然,賦稅、人口、水利都沒增長,縣裡還越來越窮,那這個官員就更加不合格了。

另外,吏部考覈時,還會對縣裡五等民進行調查,讓他們對地方官員做個評價,作爲考覈的參考。

新法推行後,西魏官場,反對的聲音很大,不少官員都埋怨,官不好做,有很大的牴觸情緒,高義歡每個月都能收到幾本攻擊新法的奏疏。

爲此高義歡也比較頭疼,大部分人寒窗苦讀,並非是來兼濟天下的,他們沒有那麼高的情操,而是來當官大爺,來作威作福的。

藩府對官員限制太嚴格,引起反彈,高義歡也不可能將他們都換掉,畢竟能幫助他治理國家的只有文官系統,你再選上來的人,依然是一個德行,而國家的治理,也不可能交給武將,更加不可能交給百姓。

至少歷史上沒有一個武將來統治的國家,或者交給百姓來統治的國家,能夠長久。

爲此內閣提議,增加官員俸祿,給予更高的待遇,高義歡採納了建議,並承諾今歲制定出方案,明歲開始推行,纔將反對新政的聲音壓下來。

李巖聽了微微頷首,扭頭與身邊幾名官員交談了幾句,高義歡則微笑着繼續說道:“聽老鄉們這麼說,孤王就放心了。其實我大魏,除了種地之外,還有許多別的生計可以做。老鄉們想早點還掉官貸,農閒的時候,可以參加興修水利,可以去礦場採礦,去作坊上工,都能多得一筆收入,讓大家趕快安定下來。”

老鄉們只覺得從沒見過魏王這樣愛民如子,爲百姓着想的大王。魏王怕官員不作爲,搞名堂,親自來慰問他們,爲他們想生計,謀福利,讓百姓十分感動。

高義歡要的就是百姓有這種想法,他要將慈父的形象,深深植入到老百姓心中。

這樣今後藩府有什麼引起民憤的政策出來,或者有貪官污吏,百姓都會覺得,這是官員欺上瞞下,是官員王八蛋,是他們矇蔽了慈父的眼睛,如果魏王知道他們的苦,一定殺了狗官,爲他們做主。

老鄉們對高義歡的話來了興趣,一名健壯的漢子忍不住問道:“大王,草民想知道修水利,挖礦怎麼算工錢?”

年輕人不像老頭們,他們的幹勁比較足,有將生活過的更好的動力。

高義歡微微笑着,扭頭對鄭璋憲招了招手,讓他在一旁坐下,然後微笑着對百姓們道:“孤王統籌全局,具體的事情,你們鄭縣令要比孤王更加清楚,他是你們的父母官,孤王讓他來給你們解說,你們有什麼疑問都可以問他。”

鄭縣令受寵若驚,忙磕頭行禮,“大王是大魏國君,全天下都是大王的子民,臣也是大王的子民,臣只是民中讀了點書的,幫助大王照顧兄弟姐妹罷了。大王纔是天下的父母,小臣不敢稱什麼父母官。”

“哈哈~”高義歡大笑起來,龜孫這麼說,豈不是要認孤王當爹。

高義歡扶起鄭縣令,欣慰道:“鄭知縣這個認識很有高度,官員也是來自百姓之中,做了官,也不要忘了自己起於何處,不要高高在上,脫離了百姓。”

說着高義歡拍了拍鄭知縣的肩膀,“鄭縣令,好好幹,孤王很看好你。安置難民,就是藩府對你的考驗,不要讓孤王失望。”

鄭縣令已經激動的說不出話來,只是頻頻點頭,高義歡遂即轉身對院子裡的百姓道:“孤王還有些事情需要處理,就先走了,老鄉們的問題,就讓鄭縣令來回答。”

當下衆人紛紛起身,恭送高義歡離開院子,高義歡讓他們留在院子內,然後來到村子中間的打穀場,翻身上馬,帶着衆多官員,在親兵的護送下,往東南奔去。

等高義歡出了村子,數十名影藏在暗處,躲在屋頂牆角的玄衣衛,便也匆匆撤出~~~~~~

這時高義歡縱馬疾馳,問道:“玄衣衛有什麼消息揍報?”

李來哼回道:“方副使已經到了永壽縣,不知道大王在哪裡,便派出了幾路人馬出城,其中一路在蒿店找到臣,但並不曉得是什麼消息。”

高義歡聞語不再說話,一揮馬鞭,加快了馬速。

騎兵一路衝進永壽縣城,在縣衙前勒住戰馬,高義歡與李巖等一起翻身下馬,腳步蹭蹭的往裡走,方家玉已經迎接上來,“大王~”

高義歡一揮手,“進去說!”

衆人在一間大堂坐下,高義歡坐定後,才問道:“說吧!有什麼事情?”

方家玉行禮道:“大王,北京的細作傳來幾條重要的消息,臣覺得必須儘快稟報。”

“哦?”高義歡疑惑一聲,猜測道:“難道是多爾袞收到了鰲拜被孤王圍殲的消息,做出了什麼動作?”

洛水之役,魏軍全殲了四萬清軍,清軍破口而入的人馬折損了一半,驚得索尼奪路而逃,在秦州與南路一萬疑兵匯合後,向西流竄到鞏昌府安定縣,四萬清軍與三萬魏軍追兵激戰一場,損失數千人,被魏軍追殺四十餘里,又竄入蘭州府,渡河時又遭受阻擊,又損失數千人,最後引兵繼續向西,竄入青海,走祁連山南麓,繞過嘉峪關,返回草原。

八萬清軍,被追殺,餓死,渴死,最後能回到草原的人馬,恐怕不足兩萬,損失可謂極爲慘重。

這麼大的損失,多爾袞自然暴跳如雷,肯定會有新的動作。

方家玉道:“大王,多爾袞確係有動作,不過不是針對我們大魏,而是針對豪格~”

“豪格!”高義歡立時挑起眉頭~~~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求支持正版。)

第179章王將軍好氣魄第886章羞死洪老賊第371章第884章兩條情報第167章湖廣風起第366章政治交易第327章糧庫被點了第1025章四年計劃第48章鹿邑種田記中第111章破崇王府第68章水灌汴梁上第1029章周軍趕來第141章孫傳庭的遺產第529章黑雲壓城第333章掃把星博洛第428章劉黑子給老子頂住第821章魏王救我第344章何騰蛟兵發荊州第459章活捉孔有德第1047章西域危機第461章天意啊第387章率軍北返第580章順軍歸降第1075章南漢山城第199章對戰李定國第314章多鐸氣瘋了第276章栽了吧第562章俺銀子呢第987章大戰開啓第805章無顏見江東父老第365章江面相會第987章大戰開啓第1076章耿仲明出海第427章全線開戰第964章新的開始第164章打個反擊第172章回師汝寧第869章王子急哭了第455章高義歡不簡單第1060章呂宋島第590章多鐸西進第442章何騰蛟入京第407章李自成撤兵第942章人心變化第96章決戰中州十二第884章兩條情報第564章詐取西安第220章五十萬兩來換人第50章何以解憂唯有暴富第521章豐富軍旅生活第640章進位大典第344章何騰蛟兵發荊州第738章一觸即發第367章簽訂密約第646章爲西王報仇第688章這是我帶的最差的一屆第206章解決的方案第529章黑雲壓城第188章高義歡計取樊城中第385章誰是主人?第625章劉順突圍第718章接見降將第247章太子南下第368章小皇帝朱慈烺第463章多鐸退兵第480章怎麼收場第5章孫傳庭復出上第979章劉黑子回京第489章求錘得錘第393章阿濟格的如意算盤第672章大戰落幕第291章拉仇恨了第632章祭拜宗祠第543章淮江防線第979章劉黑子回京第483章寫深刻點第446章高義歡要溜第505章偷襲左軍第776章明軍北伐第566章卑鄙的高大帥第751章幫豪格一把第762章悶聲發財第1046章俄軍偷襲第1084章樑以樟督師東南第948章北京歸降第437章高大帥仁義第174章《軍器圖說》瞭解一下第82章不戰而降第234章李巖的憂鬱第554章拉鋸戰第780章土木作業第670章下馬步戰第55章誘敵出城第609章打個野戰怎麼那麼難第3章我來自未來第340章戰事瞭解第240章李自成東征第1091章孫可望蠢蠢欲動第955章血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