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安南八旗

淮河上,明軍戰船耀武揚威,高聳的桅杆,遮蔽江面的竹條硬帆,側舷黑洞洞的炮口,瞄準着淮江北岸。

高義歡看見福建鄭家的船隻,眉頭緊皺起來,鄭家是海上霸主,在東亞荷蘭人都得靠邊站,他們幫助朱慈烺,這一戰不太好打啊。

鄭芝龍降清後,鄭氏家族分裂,鄭成功以鄭氏殘部,抗清幾十年,滿清最後費了老鼻子勁,才攻下臺灣。

現在鄭家是個完全體,再加上朱慈烺,想要滅之,怕還是有些艱難。

鄭芝龍這貨現在是南明太師,封了國公,不知道能不能拉攏,如果他出個昏招,朕滅南明就容易多了。

高義歡想了會兒,忽然問道:“有什麼辦法對付他們沒有?”

徐黑虎道,“目前只能在北岸架設炮陣,與他們對轟,不過要渡河還是不行。明軍十分狡猾,都是先讓我們渡過去一部分,然後戰船殺至,就算我們架設炮陣轟擊,一時間也無法擊沉他們的船隻,而他們只要撞翻我們的兵船,毀掉浮橋,讓過河的兄弟沒有增援,渡過去的人馬就全完了。”

看來徐黑虎是吃過虧,深有感觸,而這還只是淮河,南面的長江寬廣,問題可能更大了。

高義歡沉思一陣,歷史上滅亡東南,大多是從楚地往下打,先打武昌,再破安慶,最後攻取南京,很少有直接從兩淮殺入江南的例子。

歷史上清軍打入江南,得意於左鎮東叛,再加上四鎮投降,江防無兵,才僥倖成功渡江。

另一個比較有名的例子,就是百萬雄獅渡過長江,前提也是三大戰役,國軍精銳盡失的情況下進行,而且那時火炮兇猛,能直接從北岸打到南岸。

現在明軍龜縮江南,兵力雄厚,與上兩種情況不符,還真不好對付。

眼下魏軍要一統天下,滅掉南明,無非從湖廣順流而下,從兩淮強渡長江兩條路。

從高義歡掌握的情報來看,黃得功守衛武昌,可以說是固若金湯,魏軍想要建瓴而下,必須付出慘重的代價,而現在看來,想要從兩淮攻擊南京,難度也相當之大,甚至還高於建瓴而下。

高義歡皺眉思索片刻,魏軍想從兩淮打進江南並非易事,不過他並不死心,於是回頭道:“走,去別處看一看。”

~~~~~~

東南半島,升龍城。

西軍佔據此地已經有數年時間,孫可望用心經營,逐漸將整個安南地區牢牢掌握在手中。

十二月間,北方下起鵝毛大學,江南也是冷風嗖嗖,而在升龍城,卻猶如暖春。

近幾年中原變化巨大,發生了許多大事,戰爭不斷,東南半島卻相當安寧,經濟和民生迅速發展,已然成爲天南中華。

孫可望經過最初的瘋狂擴張後,逐漸感覺到後續乏力,轉而穩定自己的根基,進行土地清丈,提升官員俸祿,開科取士,以及大規模遷徒漢民進入安南,鞏固對安南的佔領。

此時在中南半島上,能與孫可望抗衡的勢力,只有兩個,一是西面的東籲國,也就是緬甸,另一個則是南面海島上的荷蘭人。

其實以孫可望的實力,他還能征服更多的土地,只是人口的原因,加上這兩大勢力,堵住了他向西和向南發展的道路,所以限制了他的發展。

東籲國、荷蘭人是外因,人口是內部因素。

這裡的人口,並非是指西國的人口,而是西國的漢民。

因爲漢民太少,已經讓孫可望感覺到,要控制現有的地區也有些吃力,所以孫可望只能選擇停下征戰,只要周圍的部落和國家名義上臣服於他,將他視爲宗主,他便不再進攻。

此時孫可望掌控的人口超過一千五百萬,其中漢民兩百餘萬,剩下都是西南少民,以及東南各國的人口。

西軍直接控制的版圖,乃雲南、貴族、廣西大部,以及安南,臣服的藩屬有南掌、鄭主、占城、真臘,可以說算是一個大帝國了。

不過地盤大,人口結構中漢人太少,也使得西國政權並不穩固。

此時臨近新年,雖地處天南,年味一樣濃厚,這主要是得意於孫可望下旨,各地都需要與漢民一起慶祝新年。

就像滿清入主中原,以小臨大,沒有安全感,強迫漢民尊滿俗一樣,孫可望佔據安南後,雖不斷向安南遷徒漢民,免費賜給田地,吸收了不少漢人過來,但心中依然有些不安。

因此孫可望頒佈法令,各州郡都必須使用大西國的歷法計年,官方文書需要用漢字,各藩國也需要過漢民的各種節日,用潛移默化的手段,來同化他們。

清晨,天矇矇亮時,一陣陣清脆的打更聲,就在升龍城內的坊間巷子裡迴盪,那聲音邊響,還邊伴隨着打更人洪亮的宣唱,“卯時已至,日出有曜,清晨天涼,要備衣袍···”

聲音打破城池的寧靜,升龍城內個個街坊間一下活了過來,許多的小販開始出來兜售,城中慢慢嘈雜起來,聲音慢慢鼎沸。

看這個情形,身處城中的人,彷彿覺得自己在中原的哪座城池,但他其實就是安南的升龍城。

清早,孫可望換上一身常服,同宰相徐以顯走到街道上,兩邊是各種早食攤子,街道上的小鋪和走街穿巷貨的郎身邊,都圍着購買年貨的百姓。

徐以顯道:“大王,臣以爲安南人,與我們同文,貴族大多會說漢話寫漢字,習俗也與中原無益,我們應該接納他們,並用利益將其綁在一起,這樣我們立刻多出六百餘萬幫手,徹底控制南掌、真臘等地便不是問題。”

孫可望與徐以顯進了一座酒樓,在桌邊坐下,聽着嘈雜的交談聲,問道:“先生的意思是?”

徐以顯道:“參考滿人的八旗制度,吸納一批安南人,藉助他們的力量,來統治南掌、真臘,與東籲國作戰。這樣一來,安南人從被統治,便成協助統治,他們獲得了利益,便能減少安南人的反抗。其次,再招募安南八旗時,我們可以設置一些條件,比如必須會簡單的漢話,讓安南人自發學習,從而快速消化他們。”

孫可望微微沉吟,安南用的是漢字,只是說的是土語,如果讓他們用漢子,也說漢話,同時強調他們以前就是中原的一個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穩定了。

“這個建議不錯!”孫可望沉聲說道:“這件事由先生處理!”

這時兩人正說着,一名侍衛卻走了進來,對孫可望一陣耳語。

孫可望臉色一沉,站起身來,“南明的使者到了,先生與孤一起回宮。屆時你先見一見使者,看他來做什麼,然後彙報給孤。”

當下一行人回到王宮,孫可望回到書房,而徐以顯則去會見使者。

不多時,徐以顯就來到孫可望的書房,孫可望不禁皺眉道:“怎麼這麼快?”

徐以顯道:“大王,南明使者帶來兩個事情,一是高義歡稱帝,國號大魏,年號武鼎,南明希望我們能赴行密約。第二件事是,南明想向我們借糧!”

孫可望一下站起來,“高義歡終究還是稱帝了!”

(感謝大家的支持。)

第1003章高義歡過江第843章死和死不一樣第1009章撤向嶺南第1031章襲擾糧道第599章就是幹第47章鹿邑種田記上第297章韃子使者第306章準備就緒第970章確定國號第1075章南漢山城第288章人頭送給老李第272章劫糧第1022章南明攻臺第258章失去天命的大順朝第973章淮河防線第761章長公主第923章高大王很渣第509章造船工坊第526章高義歡太狂了第820章尋求速決第781章三件事第368章小皇帝朱慈烺第904章進擊的孫可望第882章封建統治者中的叛徒第85章決戰中州一第20章鬥爭無處不在第305章炸城第522章韃子搞事情第676章牛金星獻降第202章兼併友軍第4章先有實力第736章伏擊鰲拜第355章備戰荊州第7章城下收屍第744章滿清巴圖魯的隕落第590章多鐸西進第431章貝子跑吧第164章打個反擊第369章鑄錢第749章西魏的擴張之策第1063章陝北移民第41章升爲都尉第777章兩線開戰第392章牛金星降清第709章誘敵決戰第170章韃兵北歸第258章失去天命的大順朝第136章第一次擺陣作戰第816章叮~獲得西化條件第367章簽訂密約第734章時機將至第1章地主家的傻兒子第821章魏王救我第155章突襲韃營中第621章豫南決戰(九)第818章高大王的算盤還是響了第259章聯絡南京第32章要升一級第99章郾城大捷第1099章攻下夏門第863章刺探南明第217章建立自己的手工業第1068章襲擊東南第830章燧發槍陣的對決第752章我代表人民感謝你第449章阻擊多鐸第1018章壓垮駱駝第663章兩軍相遇第280章就問你虧了沒第95章決戰中州十一第180章射死那廝第312章龜孫,你跑呀。第298章兩件事第309章肉夾於饃第563章定國,好巧啊!第1044章開明君主第461章天意啊第154章突襲韃營上第676章牛金星獻降第689章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第324章猛拉糧價第817章兩件寶物第124章豫南兵備道第449章阻擊多鐸第159章回河南第750章瞭解民情第976章孫可望的決擇下第410章又搶我的圓圓第383章溜了溜了第94章決戰中州十第216章先賣給你,再後搶來第207章虛張聲勢第94章決戰中州十第992章穿插突進第415章先對付多鐸第549章奪回郾城第931章埋下一枚地雷第850章阿濟格之死第728章突襲蒲津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