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女真人的選擇

過百官員站在金鑾殿上,卻沒有人敢面對暴怒的完顏璟說話。大金國的皇帝出離憤怒,憤憤然的將御案上的所有東西全部推倒在地上,指着羣臣破口大罵道:“哪裡來的那麼多鐵胎銀?大金國的官兒是不是都嫌俸祿太少了?是不是要朕也把皇宮給拆了,換成金銀財寶給你們發下去?”

無數官員齊聲說道:“皇上息怒!”

怎麼息怒?作爲完顏璟的左膀右臂,完顏宗浩大軍出征固始,想要在信陽一線狙擊宋軍。本來一切都在計劃之中,不想卻出現了兩個變故。一是鐵胎銀的出現,直接動搖了軍心。二,身爲三品大員的韓風居然一點高官的覺悟都沒有,難道他就不知道身處高位,犯不着鋌而走險嗎?

“完顏宗浩被俘,南線防禦風雨飄搖,你們倒是給朕拿個主意出來?”完顏璟怒氣衝衝的喝道。

羣臣面面相覷,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大金國最強大的兩員戰將完顏襄在西線和辛棄疾吳曦作戰,據說在兵力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勉強圍繞太原一帶組織起防線,抵抗着辛棄疾的進攻。而另一位完顏宗浩,居然在固始被俘。這不僅僅是丟了大金國的臉,更是直接丟了大金國的南面屏障。

宋軍的戰鬥狡猾到了極點,雖然一開始被完顏宗浩算計到,但是韓風等人居然在戰鬥的空隙中,換上了戰死的黑甲軍軍服,並尾隨撤退的黑甲軍混入中軍。一舉俘虜完顏宗浩之後,魏子興立刻發動全面進攻,羣龍無首的金軍大敗虧輸。而葉琛也很沉得住氣,在魏子興和完顏宗浩鏖戰的時候,並不發兵相助,而是親自領軍攻打固始縣城,將這座堅固的城池拿下。

隨後,宋軍一鼓作氣,日行超過一百二十里,接連攻克光州、羅山、信陽。前鋒兵力已經接近許昌。許昌守軍接二連三告急,請求朝廷派出援軍。可是援軍從哪裡找?信陽一戰,宋軍陣斬超過兩萬首級,俘虜戰士民夫過四萬。而餘下的軍馬已經被打得潰散,許多士卒甚至躲入深山之中不敢出來。勉強撤退到許昌的不過三萬餘人,其中大半還帶着傷。就算是沒有缺胳膊掉腿的,也士氣淪喪,簡直連頭都擡不起來。

“夾谷清臣,你說!”完顏璟直接點了名。

夾谷清臣打了個哆嗦,快步走出隊列,低頭說道:“皇上,打完信陽戰役之後,魏子興不知何故突然請辭。宋廷要韓風暫代指揮。韓風此人年紀輕輕,不通軍陣。雖然他和葉琛配合,是聽從葉琛的指揮。可要是以韓風爲突破口,選一大將,重點進攻韓風,想必會有所收穫!”

完顏璟冷笑道:“說的這麼好聽,兵呢?你給朕先找出來五萬兵馬再說。許昌防線已經風聲鶴唳,沒有援軍前去,只怕那裡的守軍隨時會獻了城池,歸降宋軍去了。”

“這個……兵嘛……”夾谷清臣眼珠一轉,也算他運氣甚好,居然被他想到一個辦法來,當即說道:“皇城守備兵馬肯定是不能調用的。不過咱們女真貴族家中多有私兵。現在國難當頭,宋軍來勢洶洶,那些私兵若是還留在手裡看家護院的話,也沒多大用處。京城裡,皇親國戚大小官員上千人,每一家的私兵都給獻出來的話,湊足五萬人馬也不是什麼難事。別的或許沒有,但是盔甲武器戰馬糧草卻是一應俱全。只要裝備上,就是一路軍馬了!”

完顏璟出奇的沒有出聲,右手扶着額頭,仔細的想了想夾谷清臣這個辦法,也算得上是沒有辦法裡最好的辦法了。剛剛要開口說話,忽然間隊列裡走出一人,完顏璟仔細一看,卻是算得上他皇叔的完顏泰。

完顏泰大聲說道:“皇上,私兵和正規軍不同。雖然他們也是孔武有力的戰士,但很少經過規範的軍事訓練。對於執行軍令,分進合擊,戰場上互相配合,大多一竅不通。要是讓這些私兵上陣,恐怕是白白便宜了宋人的軍功。”

夾谷清臣不滿的諷刺道:“我看,是大人捨不得自己的私兵,所以才說出這番話吧?咱們女真人當年在太祖起兵的時候,又是怎麼訓練過了?還不是上馬就打仗,下馬就漁獵嗎?那些私兵未必上不得戰場,大人家中私兵傳說超過五百人之多。若是捨不得,不妨直說。”

說起來女真貴族們還真捨不得自己的私兵,這些私兵雖然人數不多,卻是自己和沾親帶故的宗族子弟耀武揚威的本錢。再說了,女真貴族有私兵就是天經地義的事兒,伸手要私兵,就像硬要從他家裡拿錢似的,簡直無法接受。

但是當着完顏璟的面,誰也沒法說出這樣的話來,完顏泰想了想,沒有理會夾谷清臣的冷嘲熱諷,對完顏璟說道:“皇上,其實許昌告急,以微臣之見,是有別的緣故!”

“你說!”完顏璟冷冷的說道。

完顏泰遲疑了一下,仗着自己皇叔的身份,到底壯着膽子把心裡的話給說了出來:“皇上,咱們女真人少,漢族人多。十倍於我女真人都不止。自從入主中原以來,我們女真人佔據了大片國土,卻帶來了許多隱患。”

“首先是軍隊,有那麼多的國土,就要有那麼多的軍隊來佔據。女真人遠遠不足,何況,御營等兵馬還要使用清一色的女真士兵。導致外圍的軍隊大多使用漢兵和其他異族。漢人有句話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那些漢人這數十年來,不斷的造反、逃亡。許多漢族官員貪贓枉法,漢人將領貪生怕死等等,都是軍隊的大患。如今宋軍來攻,我們迎戰的時候,也有不少漢人將領趁機叛國……”

完顏泰看了看完顏璟的臉色,只見皇帝並沒有要阻攔他繼續說下去的意思,便壯着膽子接着說道:“然後就是官員和貴族,女真人入主中原以來,很多人都學會了漢人的壞毛病。許多官員勾心鬥角,結黨營私。更有人貪墨國庫,中飽私囊。這次出現鐵胎銀,若不是官府貪心,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那你的意思是……”完顏璟淡淡的問道。

完顏泰輕咳一聲,沉聲說道:“微臣以爲,既然許昌告急,西線也防守的很吃力,不如我們放棄中原,兵馬退回到幽州。拒守長城線,以幽州的地形和富饒,可保龍興之地不失……”

完顏泰的話還沒有說完,羣臣就已經炸開了鍋。身爲皇叔,居然說要放棄中原這麼廣袤的土地。而且最要命的是,退守到幽州的話,這版圖甚至要比當年的契丹更小。隨後還要不斷面對鐵木真來自蒙古草原的襲擊!要是這樣的話,大金國豈不是顏面盡失?

完顏璟的臉色頓時鐵青起來,要全族退出中原回到北方,這樣的事情要是真的做了出來,將來有什麼面目去地下見列祖列宗?遇到完顏阿骨打,還不被他一巴掌給打死?女真人辛辛苦苦那麼多年,死了那麼多人,打下的江山,現在一句不要就不要了,就像在大街上買了二兩白菜然後丟了那麼簡單一樣。

完顏泰偏偏還很不識趣的加了一句:“微臣以爲,如果固守開封……開封本就無險可守。還不如去守洛陽的好,至少還有虎牢關做屏障。可要是放棄了開封,這跟回到北方也沒什麼區別。守洛陽到時候打的筋疲力盡,未必就能取勝。”

“夠了!”完顏璟憤怒的說道:“讓朕現在就放棄中原,這絕對不可能。”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完顏璟坐在寶座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座下的漢臣和女真貴族們,悄然分開,本來是按照文武排列的隊伍,已經不經意的變成了民族之間的劃分。

漢臣當然不希望女真人退出中原,他們還中原有自己的產業,有熟悉的生活。要讓這些漢臣放棄中原,去北方生活,這要比殺了他們更加難受。而他們又無法留下,對於他們來說,曾經投降過,做過女真人的官,將來被宋人再接納的可能性很小。

在女真貴族的眼中就完全不同了,中原這塊地方本來就是他們搶來的,現在形勢不妙,就先退一步。到了幽州,保持當年契丹和北宋對峙的局面,休養生息,積蓄實力。等到有機可趁的時候,再揮軍南下。當年可以把北宋給滅了,以後還怕滅不了嗎?再說了,現在和宋人硬碰硬,並不是好選擇,完顏宗浩已經完了,能調動作戰的軍隊少了一半,難道真指望那些在他們眼裡根本就靠不住的漢人去爲女真人打仗嗎?

完顏璟沒有再說話,羣臣們倒是爭吵了起來,漢臣指着女真貴族根本就沒有把心思放在國家上,而女真貴族譏諷漢臣只是想利用女真人來保護自己……兩邊人越吵越是激烈,有些人甚至捲起了袖子開始叫陣。

完顏璟重重的一拍倚靠:“吵什麼,朕御駕親征!”

第六十二章 貴客樓第九十章 大理寺的人犯第四十六章 案情真相第七十一章 與兄同行第十五章 良弓獵犬第四十五章 魚餌而已第八章 自古忠臣難做人第一章 生意人第六十九章 誰非禮了誰?第五十五章 緋紅夜第四十六章 案情真相第四十一章 五枚銅錢第七十一章 走吧第五十五章 歡天喜地逃亡路第八章 當飛揚遭遇跋扈第七十五章 皇帝趙昚第二十三章 感恩戴德第十九章 伏地挺身第六十章 鋌而走險第五章 不安分的夜(二)第五十二章 殺死韓侂冑第四十一章 行蹤暴露第八十章 蛇蠍女子第六十七章 世家子弟第五十四章 以身爲餌第五十章 無路第七十二章 雁當家的第六章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第七十六章 噩夢般的一天第四十三章 拜託第七十三章 戰場相見第三十章 三大政策第三十章 動員第三十四章 升官第六章 吃空餉第二十六章 南宋第二次內禪第四十章 中亞大國第三十九章 再見佳人第四十二章 攻心爲上第五十九章 隆興知府第三十五章 臨安大亂第四章 救援第四十五章 監司風雲第四十七章 叛逆的少年和四大賊第二十章 藏嬌閣第五十章 唯一活路第二十一章 平陽鎮第十二章 北上第八十二章 局部和平第二十九章 淮南!淮南!第五十九章 出事兒了第四十八章 不情之請第七十八章 狗的潛質第十四章 你的智慧很難理解第十九章 微服第二十七章 塔裡忽臺第五十章 立威第二十六章 打羣架第七十二章 一樹梨花壓海堂第三十六章 川中天下第十九章 微服第四十五章 魚餌而已第十九章 微服第十七章 迎風酒館第七十七章 賞善罰惡第七十六章 全軍覆沒第三十章 動員第二十六章 替我省錢第五十六章 歸來第三十八章 花錢第十九章 鷸蚌相爭第七十二章 忍無可忍第四十章 牛刀殺雞第六十章 敢爲天下愛第二十五章 朝野平衡第四十九章 坦白從寬,牢底坐穿第五十三章 他的演說第三十八章 父女情第二十五章 律法和真臘國情第二十七章 塔裡忽臺第二十章 前進的路第二十四章 太醫院的藥第三十一章 兩個不要第七十四章 合作第五十六章 老孃說了算第六十六章 叛變第八十一章 生力軍第二十四章 二十七歲的破鼓第三十五章 舌戰羣儒(再中一次)第五十三章 一邊倒的談判第三章 來頭很大第四十六章 勝利大逃亡(四)第二十七章 海上遭遇第二十六章 打羣架第七十二章 一樹梨花壓海堂第四十八章 賭約第六十六章 到底是誰?第六十三章 備戰第十五章 月有陰晴圓缺第九十章 大理寺的人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