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改變心意

昌化的東城門來了一名老漢,他騎着驢,走進昌化縣來到處好奇的看着,此人一看便知是豪爽,雖然年過五旬,可卻是一臉的豪邁,兩隻眼睛四處好奇的看着,不時閃爍着精光。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韓忠衛正要出城,忽然聽到有人在念詞,念詞也就罷了,韓大縣尉讀書並不多,對詩詞並不熟悉,可偏偏這首詞他聽過,而且耳熟能詳。他順着聲音,很快就看到了念詞之人。

“這位老伯,你念的可是辛棄疾的西江月?”韓忠衛下得馬來,走到那老漢身前,問。

“正是,衙內認識那辛幼安?”老漢饒有興趣的望着韓忠衛問,看得出來,此人騎着高頭大馬,而且馬上掛着兵刃,不是官府中人就是江湖俠客之輩。

“我倒是知道辛棄疾,但辛幼安是哪個卻不曉得。”韓忠衛終於暴露出他的不學無術,辛棄疾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韓忠衛只有前世的中學課本中學過辛棄疾的詩詞,像這首西江月,他就能倒背如流,可對於作者辛棄疾,只知道他是一位愛國抗金詞人,他的什麼字,別號卻是一概不知的。

“好讓衙內知曉,辛幼安即是辛棄疾,而辛棄疾便是老夫。”此人正是辛棄疾,南宋最著名的詞人。

“你真是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可是你寫的?”韓忠衛大喜過望,想當年爲了熟背此君的詞,自己可是朝讀夕背,沒想到終於見了面卻是這麼一個糟老頭子。

“拙作,拙作,讓衙內見笑了。”辛棄疾在大宋的名氣,能與朱熹、陳亮比肩,至於趙汝愚這個理學宗師,與之相比也是不及也。

“小子有禮了,見過辛大人。”韓忠衛再無知,也知道辛棄疾曾經擔任過大宋的官員,而且人家是真正的天下聞名,當的官再怎麼樣也肯定會比自己這個從八品的縣尉要大上一些。

“不敢,老夫已經卸任所有官職,如今就平凡夫俗子耳。若老夫所料未差,你就是昌化縣尉韓忠衛韓大人吧?”辛棄疾的家族世代相爲官,辛棄疾的始祖辛維葉,在唐朝時曾任大理寺評事,由隴西狄道遷濟南,故爲濟南人。高祖辛師古,曾任儒林郎。曾祖辛寂,曾任賓州司戶參軍。祖父辛贊,因累於族衆,靖康之變時未能隨宋室南渡,在金國也當了官,先後爲譙縣、開封等地守令。辛棄疾父辛文鬱早卒,他自幼隨祖父辛贊生活。

他出生時北方久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並常常帶着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於辛棄疾是在金人統治下的北方長大的,他也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規蹈矩的傳統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辛棄疾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率兩千民衆參加北方抗金義軍,次年奉表歸南宋。他一生堅決主張抗擊金兵,收復失地。曾進奏《美芹十論》,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強兵復國的具體規劃;又上宰相《九議》,進一步闡發《美芹十論》的思想,都未得到採納和施行。在各地上任他認真革除積弊,積極整軍備戰,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職處分,曾在江西上饒一帶長期閒居。光復故國的偉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憤發而爲詞,其獨特的詞作風格被稱爲“稼軒體”。造就了南宋詞壇一代大家。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

辛棄疾由於他的身份,再加上他的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着北伐的熱情,卻使他難以在畏縮而又圓滑、嫉賢妒能的官場上立足。在官場中,誰要是想攻汗他想要找個理由實在是太方便了,他“歸正人”的身份讓他萬分尷尬,很多時候就算有理,也會莫明其妙的變得無理。再加上他的性格,免職擺官對他而言屬家常便飯。

從他紹興三十一年(1161)歸宋後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他做官與當民的時間基本上是平分秋色,最近十幾年來,除了前年他擔任過福建安撫使外,就一直沒有擔任任何職務。以往有時還會保留一些虛職,但到了去年,他身上的所有官職品階被剝得乾乾淨淨。而屋漏偏逢連夜雨,他在江西上饒的住所帶湖莊園發生火災,只得舉家遷往瓢泉莊園。而辛棄疾在安頓好家人後,孤身一人出來遊歷。

辛棄疾原本是沒想要來昌化的,可他到了臨安卻聽得最近昌化發生了一起吳江案,不說這件案子本身的曲折離奇,就憑這件案子將宰相趙汝愚牽扯了進來,那也是能吸引大多數人眼球的。

韓忠衛熱情的將辛棄疾拉到了昌化最有名的酒樓,韓忠衛好客,而辛棄疾豪爽,兩人叫來酒肉,韓忠衛敬仰辛棄疾,而辛棄疾則對韓忠衛有好奇之心,這一聊下來,對方的性格都合自己的胃口,很快便稱兄道弟起來。

辛棄疾將自己紹興三十一年聚衆二千餘人抗金開始,一直將自己的生平事蹟都很詳細的介紹給韓忠衛聽。辛棄疾一生最想做的就是恢復失地、報仇雪恨,可是他卻低估了大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縮,剛回歸南宋時,他也曾熱情洋溢地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像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

儘管這些建議書在當時深受人們稱讚,廣爲傳誦,但已經不願意再打仗的朝廷卻反映冷淡,只是對辛棄疾在建議書中所表現出的實際才幹很感興趣,於是先後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去治理荒政、整頓治安。

這顯然與辛棄疾的理想大相徑庭,雖然他乾得很出色,但由於深感歲月流馳、人生短暫而壯志難酬,內心卻越來越感到壓抑和痛苦。如今碰上韓忠衛,辛棄疾也不知是不是真的碰上了知心朋友,將幾十些藏在心中的話一股腦的倒了出來。

反倒是這十幾年來,辛棄疾經常被彈劾罷官,不在其位,也不能謀其政,他的生活反而越發平穩了。只是這心中的鬱悶,卻是越積越重,這次倒出來,他也是感覺痛快無比。

“辛老哥,你的人生真是豐富多彩,壯志未酬卻乃人生憾事,但你的北伐抗金我卻不敢苟同。”韓忠衛聽了大半個時辰,心中也是感慨萬端,這辛棄疾的人生也夠離奇的,但要不是他有這樣的遭遇,也許那些傳揚千古的詞就一定能寫得出來了。

“什麼?韓兄弟,我看你也是熱血男兒,難道你就不想北伐抗金?”辛棄疾一拍桌子,怒形於色。

“辛老哥,你先不要動怒,且聽我說完。”韓忠衛知道自己遠攻近交的策略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雖然辛棄疾出生在金國,可他對金國之恨更甚於一般的大宋百姓,聽得韓忠衛不同意北伐抗金,義憤填膺也屬正常。

“好,我就看你有何說法。”辛棄疾已經下定決心,只要韓忠衛胡說八道,自己一定轉身就走,再也不跨昌化一步。

“辛老哥,北伐抗金痛快是痛快,可先不說金國的實力與我大宋相比如何,就算舉全國之力北伐,會不會兩敗俱傷。就算是北伐成功,中原故土恢復,可接下來呢?不知辛老哥可想過否?”韓忠衛走到辛棄疾身邊,親自給他倒上一杯酒。

“接下來就是天下太平,天下一統唄”辛棄疾不以爲然的道,只要打敗了金國,恢復了故土,就算有再大的麻煩也總能解決的。

“不知辛老哥對天下大勢有何看法?”韓忠衛知道辛棄疾對北方蒙古人的崛起並不知情,或者是不太放在心上。

“天下大勢?除了北方的金國能與我大宋一拼之外,其餘各國均不足爲慮。”辛棄疾手一揮,在他看來,除了金國之外,天下就沒有大宋的對手。

“辛老哥,你真該到金國的北方邊關去看看,如今金國可是被他們北邊的蒙古人壓得透不過氣來,如若不是蒙古各個部落還未真正一統,恐怕金國早就被滅了。”韓忠衛說道。

“蒙古人?他們不過是化外蠻子罷了,真能將金國逼得無還手之力?”辛棄疾不驚反喜,如若蒙古人真有這麼厲害,那可是大宋之福。

“辛老哥一定是想着與蒙古人聯手,一起攻擊金國吧?”韓忠衛看到辛棄疾露出笑容,哪還不知道他的想法。按照歷史的軌跡,南宋就是因爲與蒙古聯手纔將金國滅掉,可幾十年後,南宋又被蒙古人給滅掉,整個漢人差點被滅族

“正是如此,既然蒙古人與我大宋與金國都是敵人,那正好可以與他聯手一起對付金國。”辛棄疾笑道。

“辛老哥聽說過引狼入室的故事麼?”韓忠衛卻沒有笑。

“你的意思是蒙古人是‘狼’?”辛棄疾也是一驚。

“辛老哥,如果我們不與蒙古人聯手攻金,那等金亡後,蒙古肯定會與我爲敵。到時我大宋與金兩敗俱傷,到時我對付得了如狼似虎的蒙古鐵騎麼?如若與蒙古人聯手攻金,連金國都只能依靠城牆抵擋蒙古人,到時我大宋疲憊之師能抵抗得住蒙古人麼?不要說收復故土,恐怕就連我大宋的疆土都保不住啊。”韓忠衛嘆道,正是因爲有些人報仇心切、目光短淺,這才使得大宋的天然屏障金國親自斷送在自己手中。

“真有你說得這麼兇險?”辛棄疾一心只想着北伐抗金,從來就沒有想過,一旦真的將金國滅掉,會不會給大宋帶來滔天大禍。

“辛老哥如今逍遙自在,有時間可以去金國一趟,看看金國北方邊關是否真如我所說,到時你自然便會明白。”韓忠衛也許是當今大宋最清楚蒙古人危害的。

“我相信韓老弟之話,剛纔老哥魯莽了。”辛棄疾並不是笨人,很快便想通了此節,如若蒙古人真如韓忠衛所說,那現在等於是金國在幫着大宋守衛疆域。先不說能否將金國滅掉,就算真的能滅掉金國,那也許並不是大宋的福,反而會給大宋惹來禍殃。

“辛老哥能理解小弟的苦心我就放心了,今日能結識老哥是我韓忠衛的福份,來,我敬你一杯。”韓忠衛又給辛棄疾倒了一杯酒。

“韓兄弟,你既然不同意北伐抗金,不知有何良策能改善大宋的處境?”辛棄疾知道既然韓忠衛不同意北伐,那他肯定也有自己的想法。

“很簡單,坐山觀虎鬥,讓金國跟蒙古人狗咬狗,大宋坐收漁人之利便可。”韓忠衛微笑道。

“如若蒙古人真如韓兄弟所說,那這倒是一良策,我們不但不能北伐,而且還要在金國危難之時扶助他們一把。”辛棄疾眼睛一亮,要是蒙古人的鐵騎真能將金國壓得無還手之力,那大宋還真的事有要爲,無需一兵一卒,就能將金國和蒙古玩弄於股掌之間。

“不但是金國,就算是蒙古人我們也可以幫他一把,但有一上,蒙古和金國之間不能停戰,更不能簽下同盟之約。”韓忠衛擺了擺手,誰弱就扶持誰,甚至兩邊都扶持。

辛棄疾與韓忠衛越談心裡越是興奮,他原先一肚子的怨氣好像都消失於無形,雖然韓忠衛不支持自己北伐抗金,可是韓忠衛說的卻更有道理。在蒙古未滅之時,北伐抗金只是目光短淺之輩所爲。

辛棄疾豪邁無比,再加上今天心情舒暢萬分,幾十人積壓在胸間的憋氣一下子被衝得煙消雲散。而且韓忠衛的遠攻近交的策略也是深得辛棄疾之心,他比韓侘胄還要快的改變了自己的態度,因此喝起酒來那是來者不拒,還沒到天黑,他就喝得酩酊大醉,韓忠衛只好將他揹回了自己的縣尉府。

辛棄疾睡到五更時分才醒來,他口乾舌躁,灌了一壺茶後,就去放了半斤水。原本想着天還沒亮,想加去睡個回籠覺。可出來後他才發現,這裡應該是韓忠衛的縣尉府,而且府中各處都已經掌了燈,看來韓忠衛已經起牀了,他索性也就沒再回房,直接去了正堂。

“你家大人呢?”辛棄疾拉過一個下人部。

“我家大人已經出府,你是辛老爺吧,大人說了,待你醒來後先在府中休息,他天亮後就會回來。”

“出府了?”

“不錯,辛老爺,我家公子吩咐了,請你在府中休息,他很快就會回來。”範山正準備去演練場,他昨天跟着韓忠衛見過辛棄疾。

“你是範壯士吧,不知你家公子去了何地?”辛棄疾問,昨天韓忠衛也給他介紹過範山,但他們進了酒樓後就沒見此人再出現,後來如何他就不太清楚了,也不知是否由他揹着自己回來的。

“我家公子去練武了。”範山知道韓忠衛已經將辛棄疾引爲知己,也就沒有隱瞞韓忠衛的行蹤。

“練武?沒看出來韓兄弟還有一身武藝,哈哈,好”辛棄疾本身也是文武雙全,昨天韓忠衛的遠攻近交已經讓他心折,對於韓忠衛的計謀他是佩服不已,如今再聽韓忠衛每日勤練武藝,就更讓他欣喜,自己交的這個韓兄弟真乃全才也。

“請辛老爺在此休息,小的有事先告退。”範山說道。

“別啊,你家公子不在,你就留下來陪我說說話,順便等韓兄弟回來。”辛棄疾正無聊呢,現在天還沒全亮,沒個人陪着,這時間還真不好挨。

“回辛老爺,小的還有正事,不敢耽擱。”範山現在還擔着弓兵隊的訓導,現在弓兵隊的宿舍還沒有建好,否則以後他可能就不能再住到縣尉府了。

“你家公子去練武了,你還有何正事?”辛棄疾好奇的問。

“本縣弓兵隊如今暫時由小的操練,小的不敢怠慢。”範山說道。

“什麼?弓兵隊由你操練?”辛棄疾更是驚訝,弓兵隊應是由縣尉掌管,現在韓忠衛竟然讓範山去操練,看來此範山也有過人之處。

“小的也只不過是照着公子的吩咐做而已,一切都是照本宣科,沒什麼了不起的。”範山躬身回道。

“範壯士,我能否隨你一起去看看弓兵隊是如何操練的?”辛棄疾覺得自己越來越不瞭解韓忠衛,昨天還以爲他只不過是謀略有才,今天又得知他武藝高強,現在還是統兵有方,真不知道他還有多少秘密等着自己去挖掘。

第186章 欠債還錢!第80章 偶遇第277章 全軍覆沒第278章 忍辱偷生第317章 天下一統11第200章 使者第252章 自取第138章 棄子第224章 一筆生意第243章 拉動經濟第23章 樓店務第87章 馬桶上的對話第142章 治理黑城第298章 金國毀滅9第49章 關鍵時刻第169章 驚愕第189章 見面第312章 天下一統6第262章 定計草原第169章 驚愕第305章 金國毀滅16第309章 天下一統3第151章 收徒第14章 母親受侮第100章 新兵訓練第202章 昌化縣尉第53章 驚叫第6章 輕功水上漂第125章 戴高帽第89章 新任寨主第171章 全面監控第46章 小試身手第78章 交易第18章 療傷第177章 強烈要求第155章 泄露第94章 倉庫第302章 金國毀滅13第209章 毛毛雨第296章 金國毀滅7第98章 準備第168章 醒悟第157章 實踐檢驗第310章 天下一統4第293章 金國毀滅4第194章 迴歸韓府第151章 收徒第72章 出門第29章 合作經營第69章 答應第255章 支招第215章 行軍第201章 從義郎第127章 口頭交易第139章 割袍斷義第173章 遇襲第44章 大璞未完總是玉第272章 佔據第27章 授人以漁第122章 地雷之威第152章 最大的酒樓第16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下)第50章 突破第249章 亡國之舉第109章 消息閉塞第83章 自作自受第307章 天下一統1第231章 好事多磨第296章 金國毀滅7第189章 見面第196章 太上皇駕崩第26章 一把軟劍第285章 西夏易主(2)第305章 金國毀滅16第33章 游泳池第195章 以退爲進第255章 支招第270章 背叛到底第275章 西西西第322章 天下一統16第191章 聰慧過人第127章 口頭交易第238章 謀反第77章 危機四伏第294章 金國毀滅5第213章 真相第30章 葡萄美酒第70章 教習第166章 吃鱉第299章 金國毀滅10第271章 趁勢第39章 避暑第174章 燈下黑第251章 夏王下第317章 天下一統11第256章 配合第103章 負重訓練第268章 追與逃第91章 僞造紙幣第190章 如此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