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鯀王定四海而懾諸侯,承天命以天子居,功勞蓋世,德比三皇。
但坊間相傳,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便是大鯀王這樣的人間聖主亦有難言之癮。
人到中年不得已,久無子嗣,不近女色,這樣的事蹟給大鯀王貼上了某種不可描述的標籤。
這種事情便是市井的販夫走卒也有耳聞,只是不好明說。
但大鯀王到了晚年,事情發生了變化。
老樹新花,連連發芽。
自大鯀王八十歲那年開始,短短三十年內,他先後娶妃七十三,誕子嗣九十九,令萬民震驚。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便是官府屢屢禁絕,也斷了不了坊間私議。
直到鯀王仙去,九十九龍奪嫡,朝綱混亂,才漸漸有小道消息傳出。
有人言之鑿鑿的說,乃是西岐之地有奇人進貢仙藥,曰太歲。
此藥又名肉靈芝,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
鯀王服此奇藥,容光煥發,血氣下涌,精氣大補。
故而歲八十之齡,夜夜殺伐,雄姿不減,龍精虎猛。
又過五百年,夏室微弱,諸侯並起,當時是,又有奇書《鯀帝內經》出世。
雖有人言,此書乃是夏室託名而著,以顯祖宗之明德,但無論是醫者或是庶民,皆以此書問病尋藥,屢有靈驗。
這《鯀帝內經》開篇就言:
昔在鯀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問道於天師,天師者,張鴨也。
鯀帝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精氣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懼內事,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張鴨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合陰陽而食豚首之肉,輔以膘油、蔥花、蜂蜜、白酒、可樂,其樂也無窮,其壽也博遠。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甘食菜蔬,克於房事,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精力衰也。
……
《鯀帝內經》有醫者言其有誤,有智叟怒斥曰:“%……*((*()))”
智叟的話比較有哲理,不便詳細複述,簡單翻譯一下,便是說:
老夫已經活了七十歲了,吃過的米比你吃過的屁還多。
老夫從小就吃肉,有丫鬟侍女照顧,長大就娶了老婆,還有兩個小妾,天天晚上進行有益身心的活動,活到現在除了有點老年癡呆,就沒有什麼毛病了。
而我小時候的玩伴,同村瓦匠家的張二狗,挑夫家的李鐵蛋,還有佃戶家的趙蘿蔔,從小都吃草和野菜、米糠,聽上去都是綠色健康的食物。
而且他們七八歲就開始幫家裡幹活,努力鍛鍊身體,颳風下雨從不懈怠。
長大了也不近女色,除了趙蘿蔔娶到了老婆,其他人都打了一輩子光棍,可謂生活習慣良好。
但最終呢?
張二狗二十歲就修瓦片的時候從房頂跌下摔死了,李鐵蛋挑了三十年的擔,三十八歲也沒了。
趙蘿蔔倒是活到了五十一,孫子正在給老夫的孫子種田。
通過本智叟的人生經驗,《鯀帝內經》的記述絕對是正確的,只有按照它上面說的去做,就會長壽,反之則會短命。
所以《鯀帝內經》是值得推廣的,是有事實佐證的!
……
其實大部分百姓倒是不知道《鯀帝內經》裡面記錄了什麼,但張鴨道君幫助大鯀王誕下九十九子的故事,在民間傳得神乎其神了。
一時間,各地的送子張鴨廟如雨後村筍般建了起來。
其中大部分張鴨廟裡頭的張鴨真君像不過是泥胎木偶,與張子凡本人沒有分毫聯繫。
但造得多了,難免其中有那麼一間兩間,或者是因爲廟祝得道心誠,或者是香客念望相聚,使得這張鴨廟變得與大鯀王親建的張鴨廟一樣,具備了與張子凡直接溝通的能力。
這讓張子凡非常苦惱。
他承認,由於很久沒有喝到肥宅快樂水,他偷偷修改了《鯀帝內經》流傳出去,希望人族的能工巧匠能夠開發出來可樂,並且上供到張鴨神廟。
但他真的沒有想過把自己變成送子張鴨啊!
如今世人都知道,在求子界有兩大法寶,號稱“西太歲,東張鴨”。
對於自己與肉靈芝並列這回事,張子凡表示絕對忍不了。
實際上,如今民間已經把張鴨道君奉爲掌管夫妻和諧,和子嗣繁衍的正神了。
不論誰家的女子出閣,姆媽都要在她嫁妝箱底放上一張張鴨真君像,保佑自家女兒尋個真正的能幹郎君,也好夫妻和諧,早得貴子。
甚至漸漸地,就連未出閣的女子,上元節也愛去拜張鴨廟,隔着紗幔求問姻緣。
所有事情中,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民間的張鴨像容貌錯的離譜。
真正的張鴨有着紅褐色的頭髮,黑色的眼線,額頭有個“雞”字,還揹着一個大葫蘆,看上去仙風道骨,殺氣滿滿。
虛假的張鴨有着白色的鬚髮眉毛,笑容慈祥和藹,額頭有個“鴨”字,背上只有一個籮筐,籮筐裡面插滿了太歲,看上去虛弱無比,像個上山採藥的老頭。
愚民啊,真是愚民!
張子凡實在不理解,如果一個老頭都這把年紀了還要獨子上山採太歲,怎麼看也是個孤寡老人吧?
這幫愚民居然會覺得一個孤寡老人會去掌管姻緣和子嗣繁衍,實在可笑至極!
不過這個世界上總是愚民多過智叟的。
更何況,智叟也因爲老年癡呆叛變了,事情就更加難辦了。
完全沒有想到事情會演變到這樣的地步,張子凡慌了神。
自己的張鴨分身可是功德福仙,怎麼就成了月老了呢?
月老好弱的好不好!
而且打起架來有點像東方姐姐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