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戰略價值

王石的速度要比段雲預想的快。

只用了不到三天時間,段雲就接到了王石打來的電話,告知他引進日本車頭生產線的事情已經有眉目了。

坐車來到了王石的辦公室,王石交給了段雲一批資料,總共是三個日本廠家願意以補償貿易的方式出售二手生產線,資料上詳細的介紹了這些二手生產線的技術細節以及價格,並且還列出了補償貿易的具體條款。

通常來說,補償貿易的還款週期比較長的,一般在3~5年左右,也有長達10年的,而這次願意提供二手生產線的三家日本廠家將貿易還款期限全部定爲了三年。

拿到資料後,段雲立刻回到了技術研發中心,組織專家對這些資料進行了分析和評估。

現如今電子廠的產品技術研發中心工作人員已經拓展到了65人,除了5名退休教授之外,有17名是從太原機械學院來廠裡實習的大學生,剩下的都是中專和高中生,基本上都有在國營大廠當技術員的履歷經驗。

放眼整個深圳,段雲現在的科技研發隊伍已經堪稱豪華,雖然比不上合資和外資企業,但是已經超越了絕大部分深圳的大型國企,而在私營企業中更是一騎絕塵,畢竟在大部分私營企業中,最高學歷的也不過就是中專生,但是數量寥寥無幾,擔任技術員的主要還是以高中生爲主,從人才學歷構成上,和段雲的電子廠差距實在太大了。

“段經理,我感覺這家普瑞公司提供的磁頭生產線最好,從技術參數上來說,他們廠提供的磁頭生產線在日本應該屬於第3代磁頭狀態下,而其他兩家還屬於第2代,雖然報價更便宜一些,但這兩家的磁頭生產線技術放在國內也談不上先進,所以我覺得普瑞公司是最有誠意的。”幾名退休教授仔細的對段雲拿來的圖紙進行分析後,趙學武第1個表達出了自己的意見。

“可是現在日本廠家那邊磁頭生產線已經更新到第5代了,這條第3代生產線是屬於國際上技術相對落後的生產線,我覺得咱們應該多花點錢,至少也應該買到一條第4代生產線,不然的話這種生產線在國內用不了幾年,也同樣會被淘汰的。”楊秀春說道。

作爲整個產品技術研發中心唯一的一個女教授,楊秀春辦事嚴謹心細如髮,相比於趙學武教授,楊秀春也非常重視國內和國際市場電子產品的發展情況,是一個非常有商業頭腦的專家。

“國外最先進生產線ꓹ 咱們就算有錢也買不到,人家是不可能把最賺錢的生產線賣給咱們的。”段雲輕輕的搖了搖頭ꓹ 接着說道:“第5代磁頭生產線想都不要想,日本還有很多廠家使用的是第4代磁頭生產線,所以你想購買第4代生產線也是不可能的ꓹ 因爲這種生產線生產出來的磁頭在日本國內還是能夠賺取鉅額利潤的,所以現在唯一有可能入手的就是第3代生產線。”

“那太可惜了……”楊秀春有些失望的說道。

“先進的技術是不可能買來的ꓹ 其實咱們之前引進的日本錄音機生產線也同樣是落後的設備,但是經過咱們團隊的集體努力ꓹ 還是將這條生產線進行了升級換代ꓹ 所以這次我引進磁頭生產線只是先解決有無的問題,生產線引進之後,咱們還要學會操作,儘快掌握吃透引進的技術,然後再對他進行一步步的升級改進,總而言之,一口吃不成個胖子ꓹ 還是要慢慢來……”段雲正色說道。

對段雲而言,引進這條生產線有三個重要意義ꓹ 首先一條就是完善自己的原材料供應鏈ꓹ 目前天音錄音機廠的生產的多彩錄音機磁頭部分還是從其他廠家購買的ꓹ 價格不便宜ꓹ 質量也非常一般,而且這些企業都是電子工業部的下屬企業ꓹ 而目前國內私營企業還沒有生產錄音機磁頭的ꓹ 因爲涉及的投入比較大ꓹ 技術門檻高,且市場份額已經被國營企業牢牢佔據瓜分ꓹ 所以一旦這些國營企業對自己廠的斷供,段雲短時間內很難其他的替代渠道。

第2條就是無論是段雲電子廠目前生產的錄音機,還是將來要開發的隨身聽VCD和DVD的設備,機芯磁頭都是關鍵核心部件,所以爲了避免將來被卡脖子,以及讓自己的產品有技術性能上的優勢,段雲都必須要有自己的磁頭生產線,可以說這已經涉及到了段雲將來的戰略問題。

至於最後一條,段雲終極目標還是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夠出口創匯,走向國際的,而想成爲一家跨國的電子企業,就必須要有自主研發的先進核心技術。

談及要成爲跨國先進企業的計劃,在段雲看來好的生產錄音機和隨身聽基本上是無法超越日本廠商的,因爲在模擬電路產品中,日本已經做到了極限,段雲想實現彎道超車,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生產VCD和DVD,在數字化電子產品時代纔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但想實現這樣得目標非常困難,段雲一方面要不斷壯大自己的科研團隊實力,另一方面則是需要有大量技術資金積累,除此之外,與國際上其他廠家進行技術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既然這樣,那我覺得還是引進普瑞公司的生產線,其他兩個廠家沒有誠意,用不着考慮了。”楊秀春說道。

“我也這樣認爲的。”

“二代生產線在國內都算不上先進,引進也沒什麼用處,楊教授說的對。”

楊秀春說完,其他幾人也紛紛表示贊同。

“那引進生產線這件事就算是這麼定了。”段雲點了點頭,接着說道:“我會盡快和日方那邊簽訂合同,合同簽訂之後,咱們還需要派一些技術人員到日本進行培訓,你們誰願意去日本?”

段雲話聲一落,在場幾名退休教授頓時面面相覷。

出國對當時的任何國人來說,都是非常有誘惑力的一件事情,對於他們這些搞技術的人來說,也希望能夠去國外建設一些先進的技術。

第九百五十九章 移居計劃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出國計劃第七百九十八章 天價租金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重大事件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 免費纔是最貴的第九百三十章 底層企業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往日情誼第二百五十四章 坐如針氈第五十四章 伯樂第二百八十章 住院第九百三十七章 破局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稿費第2305章 接班人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天音486第2310章 天音2800第二千零九十二章 民族產業轉折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水深水淺第八百零六章 委以重任第二十四章 魚骨天線第一百二十八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 失敗的創業者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產品外觀設計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最後的條件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國際名片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軟件研發中心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科技無國界第二千零九十五章 新聞界頂流第2415章 入鄉隨俗第二千一百五十三章 小額投資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柳傳志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惺惺相惜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寶安新區第二百五十一章 拋錨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產品定型第二千零八十七章 數字時代第一百二十六章 村支書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突然來訪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見外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天音數據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深度合作第2255章 天音易購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IFA第七百三十六章 長期合作第二千零四十九章 真正的奢侈品第九百二十七章 抱團取暖第七百五十三章 上海辦事處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 實車測試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 倪光南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京城娛樂圈第八十八章 近墨者黑第一千八百章 妻隨夫榮第七百三十四章 高利息貸款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苛刻條件第八百六十三章 省城人才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激情燃燒的歲月第二千一百五十九章 互惠互利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跟風第六百七十三章 諸侯經濟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領導視察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 軟實力第六百一十五章 對外形象第二百二十章 各懷心思第三百七十一章 韓警官第二百五十八章 資料篩選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鼓舞人心第二千一百五十八章 現代化物流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衆星捧月第二千零七十九章 募捐第五百四十四章 技術大拿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力不從心第三百五十五章 消極怠工第一百三十七章 家教第二千一百一十一章 比爾蓋茨第七百一十一章 走馬上任第一百九十九章 配套合作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忍痛割愛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參觀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 DVD樣機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三機配套聯合體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崩塌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投資門檻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科技樹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嚴謹作風第七百零二章 如魚得水第二千零一十七章 原則問題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本土化改進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Flash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二百一十四章 錄取通知第2419章 隱形目標第三百三十一章 開業在即第五百六十六章 信任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賓至如歸第一百五十三章 業餘組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 開拓者第一百八十四章 質問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重返海南第一百零三章 混戰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接盤第四百零五章 備選合作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