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技術挑戰

再次回到餐廳中,這次輪到馬福元主動和段雲談論技術換匯的事情。

憑藉一個多彩錄音機,段雲去年就能納稅超過600萬,馬福元內心不羨慕是不可能的事情,況且他們集團公司電子原材料的內部供應價格比較低,加上有日本三洋公司全套的錄音機生產線,如果掌握了關鍵的核心錄音機電機技術,那麼他集團下屬的春梅電子廠超越天音電子廠是完全有可能的。

“你給我300萬美元的外匯,咱們按照1:4.5的比例兌換,這個價格已經是非常公道了……”段雲提議道。

“最多給你200萬美元,但是要按照1:6的比例兌換!”

“1:6的比率太高了,如果馬經理你夠痛快的話,我可以再向你們集團公司轉讓全套低音炮音箱製作技術……”

“你們廠的低音炮產品沒什麼技術含量,我們集團下屬的很多企業都能生產。”

“可問題是我們廠的天音低音炮在國際上都有專利權,連續兩年出口創匯都超過300萬,如果你肯接受我的條件的話,我就可以授權你們集團出口低音炮產品!”

段雲和馬福元馬馬虎虎討價還價,一直到宴會結束的時候,終於達成了協議,段雲轉讓多彩錄音機電機的生產技術以及低音炮音響的國外專利授權,換來了1:4.5兌換280萬美元的協議,倆人約定好明天早晨將會再次來酒店見面,正式簽訂合同。

目前段雲手裡還有上次購買生產線剩下的20多萬美元,加上這次換來的280萬美元,總共擁有了300萬美元的外匯留成,這已經是個相當可觀的金額了。

對段雲而言,外匯對於他的用處實在太大了,國內的人民幣只能購買一些原材料,想購買先進技術和設備,只能通過外匯到國外購買。

卡拉OK在日本已經風靡多年,相關技術早已經成熟了,有這300萬美元在手,購買一套二手的生產線完全夠用,但是段雲這是必須要擦亮眼睛,保證購買的產品性價比高,技術不至於落後太多。

相比於隨身聽產品,卡拉OK設備製作難度非常大ꓹ 在90年代之前,國內沒有任何一個廠家能夠生產出卡拉OK錄像機ꓹ 一直到1991年的時候,國家投資3億多元,支持了11家有150萬臺年生產能力的定點生產廠ꓹ 然而因爲質量差,最終減產成爲了每年生產15萬臺ꓹ 即便如此,退貨率還是非常高ꓹ 國產錄像機發展舉步維艱。

早些年的卡拉OK機一般都是使用卡帶的ꓹ 一直到90年代中期出現了VCD和DVD機器,卡拉OK這纔開始大批量的風靡全國,除了一線城市的 KTV包間之外,二三線城市接頭也隨處可見。

這也就是說,段雲要想製作卡拉OK,就必須掌握錄像機生產技術,但是錄像機的製作技術門檻極高ꓹ 90年代之前,從來沒有一家國內企業能夠仿製出日本的錄像機產品ꓹ 這其中技術難度最大的就是錄像機的機械部分ꓹ 尤其是錄像機的磁鼓ꓹ 要求的精度非常高ꓹ 普通車牀根本達不到要求,只有用高精度的數控車牀才能批量生產出來。

段雲的龍騰機械廠倒是有兩臺先進的臺灣數控機牀ꓹ 從這點上來說ꓹ 他比國內其他廠家更適合生產研發卡拉OK錄像機ꓹ 只需要引進相關的生產技術工藝,段雲就可以進行嘗試生產。

除了錄像機磁鼓ꓹ 錄像機內部的電路板元件也是非常的精密,這些都需要段雲從國外引進消化技術,然後再進行生產工藝的革新,這才能最終生產出質量可靠的國產卡拉OK錄像機。

說起來國家對於錄像機也是非常重視的,由於耗費外匯太過嚴重,在80年代到90年代年代一直是屬於國家限制進口的24種商品之一,國外錄像機廠商在國內合法的銷售渠道是擁有免稅進口權的友誼華僑商店系統,而普通消費者在各社會商業網點購買的進口錄像機,不是走私來的水貨,就是被海關查獲的走私或精油,商業部門收購併配發準印證號,在內地各省市銷售的。

根據當時日本海關統計,日本1991年賣給香港的中國製式錄像機320萬臺,絕大部分通過順暢的走私渠道流入大陸市場,1991年1月至7月,國內海關共查獲走私錄像機1600多臺,但同期全國銷售的錄像機卻有116萬臺,可見國內市場對於進口錄像機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其實早在1983年的時候,國內就有人提出發展國產錄像機產業,然而經過長時間的研討和論證,到了1987年,卻得出“錄像機在國內屬於超前消費品不易發展過早”的結論。

但是到了1989年,日本錄像機卻在強大的廣告攻勢下,一舉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刺激起國人的消費慾望,銷售量非常可觀,而國家機電部才先後確定11家錄像機定點生產廠,可惜發展國內錄像機產業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令人非常痛心。

而現在距離1989年日本錄像機大量進入國內市場還有將近三年的時間,如果段雲能把握這個機會的話,那麼他的天音電子廠就有機會成爲國內錄像機產業的霸主。

段雲還計劃有了生產卡帶錄像機的技術積累之後,他就會開始上網VCD和DVD錄像機的生產,趕在日本電子企業搶佔國內市場之前,佔據大部分的國內市場份額。

在距離2月9號春節之前的三天,段雲終於和馬福元簽訂了合同,段雲用1,260萬元人民幣兌換了280萬美元外匯留成,這也讓段雲有了300多萬美元的外匯,而作爲交換條件,段雲將全套的錄像機微型電機的生產工藝資料交給了深圳電子集團,並且允許他們派兩名技術人員到天音電子廠進行培訓學習。

馬福元對於這筆交易還是非常滿意的,因爲一旦他們掌握了高性能錄音機電機生產技術後,就不必再高價從日本進口錄音機電機,這樣的話能節省大量的外匯,同時也降低了春雷電子廠的產品成本,生產出來的產品無論在質量還是價格方面,相比於國內其他錄音機產品都有一定的優勢。

當然,段雲雖然同意轉讓錄音機電機的生產技術工藝,但還是有所保留的,深圳電子集團拿到得技術有限,而現在段雲天音電子廠最核心的無塵車間以及磁頭生產線依舊處於嚴格保密狀態,所有技術人員都已經簽訂了嚴格的保密協議。

第一千七百章 愛國商人第2263章 開放社會基金第五百七十章 默契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重要價值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科技的力量第八百二十六章 鍋裡的鴨子第2419章 隱形目標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愛國情懷第二千一百三十七章 艱鉅任務第一百二十章 手工作坊第2174章 電子支付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八卦嶺第二百九十八章 特供第三百七十二章 新氣象第2370章 車載電子系統第2262章 奇蹟之日第二千章 控場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英皇集團第2428章 思維轉變第七百六十八章 投訴第二千零八十七章 數字時代第九百六十六章 舉步維艱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準備工作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重要價值第2256章 民營物流第三百三十三章 店鋪開業第二千一百四十七章 冷靜期第二千零四章 回京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反壟斷法第九百七十二章 娶妻娶賢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高調頒獎第二千零二章 百思買第八百三十五章 高校合作第八百零六章 委以重任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商品經濟第2391章 潛在機會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 連續重大突破第2281章 借雞下蛋第十四章 豬肉宴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遊戲卡帶第三百零六章 新辦公室第2356章 隱患第九百三十三章 新工程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過分要求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厚此薄彼第二百三十六章 贈品第八百二十二章 長遠計劃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一家人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民企的春天第五百零五章 特種鋼材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天大的差距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GPS導航第八百五十八章 旗開得勝第五百九十二章 租賃廠房第九百五十章 熟人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優秀員工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親自操刀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激情燃燒的歲月第八百一十七章 過家家第二千零九十章 北方的信件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 實情第十章 生意開張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精神圖騰第六百三十九章 房奴第五十五章 摸底第六百三十四章 裡子面子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獨聯體協議第四十三章 人比人第六百七十三章 接風宴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家之長第一千零五章 快速佈局第二百二十六章 夜大報道第2187章 拖字訣第二百五十八章 資料篩選第五百八十三章 專利申請第六百二十二章 抗議第三百八十五章 告白第2349章 共識第四百九十九章 派人採購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突破口第一百六十一章 比賽總結第八百二十五章 重點培養第八百七十六章 螺旋槳模型第七百二十二章 數控加工中心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Flash第三百零八章 親疏第八百零九章 研發瓶頸期第2289章 特殊禮物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上門慰問第2296章 工商聯第七百一十四章 電子工業區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冠冕堂皇第二百四十九章 個體戶第一百四十四章 低音炮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MD播放器第六百七十三章 接風宴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申請通過第一百二十章 手工作坊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領軍人物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合同簽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