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廢液處理

“怎麼樣?還行麼?”許富貴領着段雲在窯洞看了一番後,對段雲問道。

“不錯。”段雲滿意的點了點頭,片刻後對許富貴問道:“我記得這附近還有條河吧?”

段雲小時經常跑到馬軍營和新添堡兩個村子玩,印象中在村子後面有條名叫‘御河’當地人叫‘十里河’的河流。

在段雲前身的記憶中,這條河非常的寬,水流和很急,而每年大興這邊雨季的時候,河面寬度甚至能達到二三十米,裡面的魚蝦也很多。

段雲考慮的是,如果在這裡做工坊的話,廢料和污水也必須要妥善處理好,尤其是加工電路板用過的腐蝕液等化學藥水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很可能會污染農田,甚至會導致牲畜和當地人的中毒,所以這些都是他必須要提前考慮的事情。

其實以目前段雲小作坊的生產規模,一天用掉的腐蝕液三氯化鐵之類的廢液其實非常少,但日積月累,加上後期段雲作坊規模擴大的話,如果這些廢液處理不好,肯定是會造成不小的污染的。

三氯化鐵是在電子工業中製作印製電路板時用以腐蝕銅泊,在此過程中銅被溶解在液體中,隨廢液排放而污染環境,會造成土地和河流的重金屬超標。

對於這種廢液的處理,段雲還是知道一些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先挖一個污水池,用沉澱法讓液體中的大部分重金屬沉澱後達到排放標準後再進行排放。

段雲日後需要加工的電路板肯定會越來越多的,不光是天線的放大器,另外他還準製作其他的電器設備,如果用沉澱法的話,顯然會浪費很大。

所以段雲想到了另外一種處理廢液的方法,那就是對廢液進行電解和回收,具體方法就是將兩根石墨電極棒放入廢液槽中,通電後,經過化學反應,陰極銅析出,陽極氯氣產生,廢液中的銅原子不斷被析出,附着在石墨棒上,並附着在負極的石墨棒上。

同時Fe+2逐漸變成Fe+3,溶液的顏色逐漸恢復成褐色,溶液就得到再生,可以重複進行使用。

至於電解槽設備的原理和製作也非常簡單,段雲可以在工廠用庫房的廢料就能找人加工出來,其他的東西也都能在五金店買到。

不過無論有沒有點解設備,段雲都需要做出一個廢料沉澱池,以備不時之需,而且處理好的廢液最好排進河流中,這也正是段雲詢問附近河流的原因。

“土坡後就是十里河。”許富貴用手一指窯洞後的方向說道。

“領我看看。”

“那咱們走吧。”許富貴說着,領着段雲向着通往窯洞後面的土路走去。

繞過窯洞所在的土坡,段雲果然看到了前方的一條細長的河流。

但眼前這條河和段雲前身兒時記憶中的那條河流差距有點大,大片的河道已經乾涸,無數的河卵石暴露在陽光下,土製乾裂鬆散,河道也只有兩三米寬,相比記憶中那幾十米寬的河道足足縮水了十多倍。

除了河道變窄,河水和污濁不堪,水邊的污泥發黑,顯然是受到了污染。

“這河水怎麼變成這樣了,我記得小時候河流挺寬水也挺乾淨的啊?”段雲眉頭一皺說道。

“你是多久沒到這河邊了?”

“我初中畢業後就下鄉插隊了,回來也就幾個月吧。”段雲回道。

“難怪。”許富貴聞言點點頭,說道:“幾年前的時候十里河上游就修建了水庫,除了雨水多的季節,平時這條河都沒什麼水流的,還有這兩年上游多了幾家洗煤廠,原本村裡人還能在這裡洗衣服的,現在什麼都幹不了了……”

說到這裡的時候,許富貴臉上露出了惋惜之色。

段雲聽到這裡也頓時有些恍然。

曾經有這樣一句順口溜反映了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國河流的水污染日趨嚴重:

“七十年代,淘米做飯;八十年代,澆花灌溉;九十年代,魚蝦絕代……”

隨着改革開放的春風颳起,全國各地開始注重地方經濟的發展,興建的企業工廠越來越多,但受限於資金技術以及思想意識的落後,很多地方的環境成了經濟發展的‘陪葬品’,大興市作爲全國重點資源型城市,也是其中的重災區之一。

但段雲考慮的是想在這村子長期經營,破壞農田和河流對當地村民影響很大,所以哪怕多花點錢,也要解決好這個排污的問題。

“許書記,我想在窯洞旁邊修建一個小的沉澱池,出口連接到這條河道理,這個你們村子能做麼?”段雲沉吟了片刻後,對許富貴問道。

“沉澱池?”

“就是一個小的蓄水池,兩米多寬,一米多深,池子裡用水泥做些防滲水處理就行。”段雲用手大致比劃了一下。

“啊,這個簡單。”許富貴頓時恍然,接着說道:“人工好說,就是水泥貴點,幾十塊錢就足夠了。”

“那行,我給你五十塊,勞煩許書記幫忙解決下。”段雲說着,從口袋掏出了五十塊交到了許富貴的手中。

“好說好說,回頭我就安排人做這個水池。”許富貴從段雲手中接過錢後,又滿臉堆笑着對段雲說道:“那個小段啊,你這個作坊還需要人麼?”

許富貴顯然希望段雲能在村子裡招手更多的工人。

“我也想多招人啊。”段雲聞言笑了笑,接着說道:“許書記您也是個知曉國家政策的明白人,我這邊本來就已經有四個工人了,加上你們村子的三個人,正好是七個人,如果再多一個,那就違反國家‘七上八下’的政策了……”

段雲所說的‘七上八下’是馬克思在《資本論》的論斷。

“僱工到了八個就不是普通的個體經濟,而是資本主義經濟,是剝削”。

這是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三篇第九章《剩餘價值率和剩餘價值量》中明確地劃分的“小業主”與“資本家”的界線。按馬克思的計算,在當時(19世紀中葉),僱工8人以下,自己也和工人一樣直接參加生產過程的,是“介於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中間人物,”也就是小業主;而超過8人,則開始“佔有工人的剩餘價值”,是爲資本家。

上個世紀70年代末,開放個體戶創業,解禁鄉村家庭工業,恢復城鄉小商品市場——私營經濟開始在中國大陸萌動。

於是出現一系列的問題。關於僱工,著名的“傻子瓜子”問題。如果根據馬克思的理論,界線應該在七、八之間。七個僱工的可以上馬,八個自然就下馬了。

第七十五章 私人工作室第四百八十五章 產品實驗第四百三十六章 隱形福利第二百七十二章 關鍵階段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僞命題第二千零八十六章 蘋果iPod第三百九十九章 忐忑的心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 捷徑第五百六十六章 信任第九百七十九章 技術突破第五百零五章 特種鋼材第一百零三章 混戰第二百零六章 看房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內部銷售第三百二十九章 買車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到貨第五百零八章 頭髮長見識短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 吐槽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二千一百一十八章 MP3發佈會第五百二十九章 志向高遠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當務之急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海獅麪包車第八百三十五章 高校合作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出國邀請第二千零二十二章 天之驕女第七十四章 定心丸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寶安新區第一百五十六章 約定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京城娛樂圈第一千零六十章 鉅額投資第2175章 艱難的任務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交易達成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跨界合作第2353章 大唐電信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碗水端平第六百零一章 突發變故第一千九百四十二章 定心丸第一千零六十章 鉅額投資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天高地厚第二千一百五十七章 物流快遞網絡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約定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超低成本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股份激勵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十萬火急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新外匯政策第三百六十一章 扣發獎金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愧疚第九百八十章 日企的貓膩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汽車代言人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遊戲規則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術業有專攻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頂尖人才第四百九十一章 天大的人情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豐厚利潤第一千八百四十章 遠大目標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託福第2275章 步伐一致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汽車產業共同體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推陳出新第2278章 天音衝浪第二百三十七章 警惕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分拆上市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 雄心壯志第三百八十二章 交誼舞會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出國邀請第八百二十九章 大學報告第八百七十七章 換匯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仿製失敗(祝大家元宵節快樂!)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人以羣分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集團運作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股份激勵第二千一百三十五章 正版維權第三百一十八章 人事變動第六百九十一章 春運第一百三十章 下課同行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國產文泰來聯盟第三百零六章 新辦公室第五百四十二章 參展計劃第二百八十三章 破格提升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技術壁壘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特殊客人第二十章 勞模評選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 重點培養對象第六百一十章 我來養你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 重回總部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沃爾沃總部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全國百強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分工分業不分家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分歧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利益捆綁第九百三十八章 願者上鉤第九百七十一章 街機第三百零二章 回家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內部銷售第六百二十五章 銷售火爆第二千一百五十四章 大手筆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輕傷不下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