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歷史路口

進入7月份,天音集團已經拿到了3000多萬美元的訂單,另外還有2,400萬美元的專利授權費用,僅僅一個月時間,總共就取得了5000多萬美元的外貿訂單,這個數字可以說是相當驚人的。

要知道,自從段雲和東芝公司合資成立這個芯片廠之後,將近三年的時間總獲利才達到6000多萬美元,而現在一個月就相當於過去三年的訂單總額,這可以說是取得了一個非常巨大的商業成功。

其實段雲之所以能夠大獲全勝,一方面是因爲NAND閃存芯片性能確實出色,自從上一代閃存芯片被應用到 IBM電腦上了之後,因爲價格合理,對PC的整體性能提升非常明顯,所以第2代的NAND閃存芯片已經成爲了全球大部分電腦的標配,尤其是一些歐洲國家的電腦,也可緊跟美國PC產業的步伐,和天音集團建立了業務關係。

另外一方面,段雲也可以說是國際競爭的幸運兒,其實一直以來,日本的儲存芯片都處在全球霸主的地位,然而由於日本搶了美國人的生意,被強力打壓,廣島協議之後,日元兌美元快速上升,這也使得日本的出口受到了重挫,除此之外,美國還對日本的芯片進行了反傾銷制裁,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日本儲存芯片的競爭能力。

還有就是在更高的層面上,美國開始刻意的扶持韓國半導體產業,將部分資金和技術轉移到韓國,使其在短期內,就得到了迅速的成長,尤其是在中低端芯片,已經完成了對日本企業的趕超。

其實哪怕到90年代後期,日本的儲存芯片依然是世界上質量最高的,但是日本芯片產業的最終沒落,其實也是因爲它質量太好的原因。

日本是一個縱向型的國家,就是認準了一條產業發展道路後,就把這條道路執行到極致,從來沒有想過橫向發展戰略,就比如在儲存芯片領域,世界芯片的發展趨勢逐步向快消品靠攏,一個電子產品使用的壽命大概在5年左右,而日本芯片仍然嚴格執行25年的使用標準,這就使得成本高了很多,加上日元的升值,逐漸在市場上失去了競爭力。

當年韓國的芯片成品率只有80%左右,日本的儲存芯片合格率在最高的時候卻可以達到98%,相差還是比較懸殊的,然而韓國的芯芯片質量雖然遠不如日本,但是因爲價格低廉,適應了市場需求,所以最終取代日本,成爲世界儲存芯片的霸主。

段雲是不會走日本人的老路的,他需要做的就是在價格和質量方面取得一個平衡,尤其是價格方面,作爲一家中國內地的企業,面對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產品價格纔是最簡單直接的競爭手段。

短時間內接到大量訂單,產能成了擺在段雲面前的一個問題。

目前天音集團一年的芯片產量在1.2億到1.5億片,這已經是一天24小時滿負荷運行,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低端芯片,主要用於學習機和復讀機,至於從阿斯麥購買到的4臺光刻機,段雲利用從電子工業部提供的相關國產設備建成了兩條新的生產線,因爲初代版本的NAND閃存芯片工藝要複雜一些,所以產能還不足以滿足目前接到的訂單。

其實段雲在產能不足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少接一些訂單,不過最終還是選擇全盤接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新一代的NAND閃存芯片量產對於段雲來說是一個重大機遇,如果能抓住這次機遇,那麼天音集團最快在2~3年左右的時間內,就能成爲國際性的芯片巨頭,並且能夠佔據國際儲存芯片很大的份額。

但如果段雲不接這麼多訂單,那麼這些多出來的訂單很可能就會轉向臺灣,韓國和日本,因爲以這三個地區的研發能力來說,他們應該很快就能做出性能差不多的仿製品出來,而到了那個時候,段雲不光要被迫讓出部分市場的蛋糕,而且還會讓這些競爭對手得到持續的增強。

走自己的路,儘可能讓別人無路可走。

可以說天音集團現在的情況是中國企業近幾十年來最爲重大的一次機遇,段雲現在的芯片交貨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的中旬,所以他必須要儘快建立起2~3條新的生產線,而且是最先進的一微米制程生產線。

在電子工業部和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及斷連這幾年裡的持續投入,國產芯片設備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雖然光刻機始終沒有突破到一微米制程這個水平,但是其他的設備包括單晶爐,蝕刻機,等離子注入器,切片機等設備,已經非常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完全可以用於生產一微米制程芯片。

這其中上海華東計算機技術研究所可謂是成果豐碩,他們聯合上海元件5廠,上海電子管廠,上海無線電14廠等企業,組建成了上海電子工業基地,8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是中國電子工業的南北兩大基地之一。

他們研究出來的新型蝕刻機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可以完成0.8微米制程芯片的蝕刻工藝,而且自動化水平也比上一代有所提升,目前段雲兩條新的生產線,使用的就是上海華東計算機研究所製作蝕刻機。

其實那個時候的芯片產業遠沒有後世那麼複雜,而且中國國內也有很多這方面的高級人才,他們缺的只是有利的資金支持,而段雲連年不斷的持續投入,讓相關的科研院所和廠家有收益,也就釋放了這些高端人才的潛力。

不過在光刻機領域,國內的光學鏡頭還是不達標,這也成爲了卡住中國光刻機追趕腳步的絆腳石,也正是因爲如此,段雲已經提前在國外設立了相關的光學實驗室,爲的就是能夠突破光學鏡頭的瓶頸。

雖然在段雲看來,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的情況下,國產光刻機應該很快就能獲得重大突破,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面對手頭已經簽訂的大量訂單,段雲還需要一批現成的先進光刻機,擴充自己公司的產能……

第三百三十五章 治安第一千四百章 攤牌第五百七十七章 攤牌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理念第五百二十九章 志向高遠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團團圓圓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一微米制程第二百七十八章 內行看門道第2384章 免費入駐第一百零九章 開除廠籍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沃爾沃下線第四百四十六章 排憂解難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轟動效應第二千零六十四章 放養第五百九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二百零九章 前途第九百六十六章 舉步維艱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公務車採購標準第四百九十章 禮物第四百三十一章 小訂單第2289章 特殊禮物第2394章 超級大國第2290章 試用品第2263章 開放社會基金第九百九十四章 試機成功第四十七章 搶餅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技術壁壘第六十四章 高薪第六百九十七章 日進斗金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避其鋒芒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 送別宴會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重要價值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 專業團隊第2328章 厚積薄發第2279章 終極追求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4S店模式第2288章 經貿委第三十四章 安裝天線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高端玩家第二千一百五十五章 新區物流第二百四十一章 推銷計劃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吃大戶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 火速任命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正式供應商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今非昔比第八百九十六章 離職手續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同步成長第2296章 工商聯第二百三十八章 三年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老三樣第九百三十二章 緊張的工期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碗水端平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老友相見第六百七十二章 裡子面子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廠會議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八十七章 技改比賽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七國八制第2372章 豪車研發第二百五十一章 拋錨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物流網絡第五百五十九章 廈門辦事處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特殊會議第九百六十七章 特殊地位第2235章 遠程運作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香港公司成立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免稅第九百五十九章 移居計劃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重大突破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第1個吃螃蟹的人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極限研發第七百三十四章 高利息貸款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巨獸甦醒第2378章 巨大爭議第四百一十九章 局長電話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七章 搶餅第二千零一十六章 風險承擔第九百七十七章 重要會議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任務第二百七十章 前途第九百六十三章 默契第二百一十二章 成人高考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噱頭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特殊客人第六百五十六章 開辦夜校第二百七十四章 做客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奢望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歷史路口第二千一百三十六章 更高的舞臺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門當戶對第2198章 深度合作第一千九百零四章 硬件兼容第一千零二章 法律顧問第2428章 思維轉變第四百七十三章 老丈人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十足誠意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背水一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高考複習第五百三十八章 螞蟻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