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敗局

儘管段雲在來金盃麪包廠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然而來到這裡之後,眼前的一幕還是讓他吃了一驚。

相比於130貨車廠,金盃麪包廠的規模要小一些,有並排的廠房房三間,佔地面積大概在40畝左右。

外人很難想象這樣小的一個汽車廠區能夠生產出馳名國內的金盃麪包車和海獅麪包車,然而進入車間內部,所有的真相一目瞭然。

相比於130貨車廠車間,還是麪包車的車間非常的乾淨寬敞,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因爲偌大的廠房裡除了上方兩臺吊運貨物的行車,還有位於車間兩側整齊堆放的電焊機,你幾乎看不到其他任何的設備,地面上用油漆畫出了十幾個工位,每個工位都有一臺正在組裝中的麪包車,工人們正在對汽車進行焊接。

作爲一個99.5%零部件都需要進口的汽車項目,海獅汽車幾乎全盤引進的都是豐田汽車的零部件,唯一例外的就是汽車外殼,確切的說是一部分外殼,只有車頭的部分是金盃汽車廠下屬企業製作的,其他的零部件全部都是進口。

在改革開放之前,汽車是絕對的奢侈品,老百姓根本買不起,從國外進口的車輛主要用於公務用車。

從建國後一直到70年代,中國從蘇聯和東歐進口那不少嘎斯,伏爾加,華沙之類的汽車,用於各級領導的專車。

雖然有社會主義兄弟情誼加持,但這些車的質量實在不敢恭維,由於工藝粗糙,開車時底盤會發出有節奏的嘶啞聲,成爲國人對東歐汽車的普遍印象。

後來72年中美關係正常化,日本人反應迅速,尼克松前腳剛走,剛上任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就來到中國,直接促成中日建交。

而作爲展示中日友好的一部分,中方同意從日本進口一批轎車,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第1次從西方國家大量進口先進轎車。

日本人很高興就答應了,拿出了當時他們享譽世界的看家寶貝-豐田皇冠。

日系車讓當時的國人眼前一亮,和社會主義兄弟們的轎車一比,他們渾身都是優點,流線外形,汽車空調中控鎖全都有,最關鍵的是做工實在好太多。

中日建交後不久,豐田車很快就派上了用場,1973年廣交會爲了解決用車緊張問題,周總理親自穿針引線,引入了200臺豐田皇冠,承擔廣交會的接待工作。

於是日系三劍客:皇冠,克羅拉,達特桑,自然而然在1972年後成爲公務車選,前蘇聯及東歐國家那些轎車暫別中國的馬路。

不過在1985年之前,中國汽車進口關稅爲120~150%,並在這個基礎上加收80%的進口調節稅,前後算下來較原價將近翻了三倍,也就是國外10萬塊錢的汽車進口到中國,就變成了30萬元。

關稅導致超高溢價,加劇了外匯儲備的告急,以至於到了1987年的時候,國家暫停從西方進口中高檔轎車作爲公務車。

但是從80年代中期開始,面對國內羣衆日益增長的汽車需求,中國的汽車供應處在一個很尷尬的狀態。

雖然上海大衆成立,但是因爲合資車剛剛建立起來沒多久,產能嚴重不足,根本滿足不了國內的旺盛需求。

另外一方面就是國產汽車質量太差,性能難以達到國內消費者的要求,所以國產汽車的銷售慘淡,除了一些解放之類的卡車,國產客車幾乎無人問津,只有一些政府的部門定點採購。

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汽車走私開始變得猖獗起來,尤其是在1984年海南走私事件,由於中央特許海南可以用外匯直接進口工農業生產資料,所以被一些人鑽了空子,使用寶貴的外匯進口的大量轎車,以至於整個海南陷入了全島倒賣汽車的狂潮,最瘋狂的時候,整個海南有800多家汽車公司,上到直屬機關,下到幼兒園,紛紛利用批文套利。

雖然最終海南走私案被平定,但是國內消費者對進口汽車產品的需求卻依然旺盛,而這就給了瀋陽汽車廠一個機會。

雖然在80年代中後期,大批量的走私現象已經不存在了,然而汽車走私的方式去改頭換面,變成了另外一種形式。

當時整車的進口是需要政府批文的,但如果是零部件進口,限制就會少很多,雖然從國外進口汽車零部件價格不便宜,但是近乎三倍的關稅還是給國內的一些汽車廠家留出了利潤空間,讓他們發現了一條新的生財之路。

當時國內的很多汽車廠家都是通過沿海城市進口汽車零部件的,其中最主要的入口就是廈門,廈門遠方外貿公司幾乎佔到了廈門整個進出口貿易量的80%以上,而汽車也是他們一個重點的業務項目,收費也是相當合理,這也就使得很多汽車廠是通過這家外貿公司從國外引進汽車零部件的。

從廈門進口的這些所謂汽車零部件說白了,其實就是將一臺整車一分爲2或一分爲3,從車頭或車頂進行切割,報關的時候是按汽車零部件進口的,等運到國內各地的廠家之後,只需要進行簡單的外殼焊接和替換,貼上自己的牌子,就變成了一輛全新的“國產車”。

而瀋陽的海獅麪包車項目也正是這樣操作的,前幾年的時候,拿到募股的資金之後,趙希友看到了目前國內汽車市場的商機,經過反覆研究,最終啓動了海獅麪包車項目。

靠的海獅麪包車項目,瀋陽金盃汽車廠確實賺到了很多的錢,最高的時候一年利潤一個億,然而自從美國和日本的廣場協議簽署後,日元快速升值,而這也就導致海獅麪包車銷量急劇下滑,每年最多才能賣出不到2000輛,回籠資金不夠買快速漲價的零部件,以至於到了最後,進貨的錢都沒有,但因爲還要履行訂單合同,所以瀋陽金盃現如今每年還要賠進去一兩千萬,加上16.5%的股息,導致了目前瀋陽金盃汽車廠開始走向破落的邊緣……

第八百四十八章 核心業務第2227章 黑科技第四百五十六章 重症下猛藥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香港銀行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公務車採購標準第六百零五章 最後一道坎第五百二十九章 志向高遠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惺惺相惜第三百五十章 嚴重問題第三百三十二章 電子一條街第2224章 巨大差價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捨得一身剮第九百七十一章 街機第二百五十七章 出國手續第八百四十八章 核心業務第九百二十四章 彎道超車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鉅額獎勵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罐頭換飛機第二百零一章 上級領導第2287章 無線上網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蘇聯汽車專家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光天化日第八百零一章 學霸第一百三十七章 家教第五十一章 理性消費第二千零七十七章 合同確定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良心報價第七百八十五章 視察廠區第2350章 條件第2214章 保守技術第三百三十三章 店鋪開業第二千零六十五章 面具第九十章 牢固的友誼第一千九百九十章 亞馬遜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最長的等待第四百零七章 短期合同第一百一十五章 道謝第一千零一章 蛇口律師事務所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噱頭第2301章 尋求合作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做嫁衣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 圓滿成功第2297章 承諾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香港銀行第2343章 重大抉擇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利益最大化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進展迅速第一百六十二章 事故第2421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美國市場第一百六十章 勝負已分第五章 採購元件第二千零二十二章 天之驕女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百六十三章 事故鑑定第二百四十五章 翻譯任務第五百三十一章 今非昔比第二百五十四章 坐如針氈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良心報價第八百五十六章 吃西餐第六百七十章 接站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 開拓國際市場第四百七十章 今非昔比第五百四十六章 衝突第九百五十六章 資金緊張第二千零五十二章 中國首善第七百九十四章 國產隨身聽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招標會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班老大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發展重心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政府借貸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企業估值第三百六十三章 辦廠計劃第九百五十二章 工業用地第二百四十四章 市局會議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賓至如歸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中蘇交流論壇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商會會員第2342章 多面押注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合作研發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無償轉讓第二百八十七章 中意第二千零四十三章 座椅加熱第二千零二十章 敲門磚第2171章 冰火兩重天第七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996的鼻祖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幸福時刻第二千零七十一章 婚姻自由第2292章 高處不勝寒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MP3第八百九十六章 離職手續第三十章 時間就是金錢第六百七十三章 諸侯經濟第2406章 商人的追求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深房集團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入鄉隨俗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十萬火急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慕尼黑大學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根在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