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商業電影

當天晚上,無論是段雲還是崔健,都喝了很多酒。

另外在得知段雲的妹妹要在國慶節結婚,崔健主動提出願意參加婚禮,並且會在現場演唱兩首歌,爲在場嘉賓出現。

以崔健的性格,他輕易是不會在這種場合獻唱歌曲的,但是因爲和段雲的關係不一般,所以也願意給段雲捧場,這完全是出自於私人友情。

段雲也從來不會白用別人,但是這一次從頭到尾沒有提錢的事情,因爲他知道,和崔健因爲這點小事談錢,就是不把人家當朋友。

另外這次是酒宴上,段雲也打算投資拍一部電影,主要就是爲了宣傳國家工業發展的故事片。

其實在90年代,中國電影的成本還是很低的,因爲那個時候的中國商業電影纔剛剛開始出現。

在90年代之前,電影被納入意識形態管理範疇,成爲重要的宣傳和教育載體,主要是作爲國家維穩的教育工具來發展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電影生產是計劃性的,生產主體和所有制關係的一元性決定了電影的文化功能。

生產大於消費,供給大於需求,另外因爲教育意義大於娛樂意義,所以電影與大衆內的需求之間的關係顯得無足輕重,一直到90年代的經濟體制改革,這才爲中國商業電影的再出發,創造了必要條件。

90年代之前的電影票房很少,這其中《少林寺》可以說是那個年代票房最高的電影,在電影票價普遍只在一毛或者幾分錢的時候,這部電影居然在全國賣出了一個億的票房,再往後的電影,幾乎沒有能超過這個記錄的。

甚至在90年代初的時候,國人普遍對電影票房沒什麼概念,雖然也有許多商業的電影開始出現,但是投資都比較小,一般幾十萬元到100萬元,就已經算是很高的投資了。

另外就是在八九十年代之交,中國電影發展面臨的導演,難以做出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電影的問題,當時大多數的影院都處於蕭條狀態,人們不願意走進影院看國產電影,而且隨着錄像機和鐳射光碟經理普及,人們更願意去錄像廳看香港或者好萊塢電影,而爲了盤活中國的電影產業,國家制裁開始出臺相關的政策,最初的時候,一年允許引進10部左右的國外成熟商業電影,本意就是先讓這些國內的電影院活下來,然後再談發展中國電影產業的事情。

而在1994年引進的好萊塢商業大片《亡命天涯》確實引起了國內電影關注的巨大轟動,這部影片結束了,中國觀衆與西方最新商業電影隔絕數十年的狀態,也讓中國電影迎來了最繁榮的一年,史稱電影界的“95轉機”,而這一年還引進了包括《紅番區》和《碟中諜》這樣的經典商業影片,再次掀起了國人對於觀影的熱情。

不過由於當時的商業片在很多人看來風險很大,有些暴發戶煤老闆當年投的電影,其實完全就是衝着女明星去的。

段雲的想法就是拍一部比較好的商業片,然後裡面放一些植入性的廣告,並且還要不影響影片質量的前提下不露痕跡地添加一些宣傳自己產品的劇情和臺詞,就當做一個商業廣告來投資,至於能賣多少票房,根本無關重要,因爲幾十萬上百萬的資金,對段雲來說,有些不值一提。

不過在劇本的編寫和導演方面,段雲通過北京娛樂圈的這些人,準備聯繫馮小剛和王朔,由王碩來撰寫劇本,馮小剛負責拍攝,有這對黃金搭檔出手,估計票房應該不會太差。

當天的酒宴,可謂是賓主盡歡,一直喝到很晚的時候,才各自離開,段雲還讓司機親自把崔健等人送回了家。

而到了第2天,段雲又聯繫到了保利集團的老朋友劉少強,倆人約定在段雲所在的酒店見面。

其實現在段雲已經知道劉少強在保利公司的真實身份,但是兩人見面的時候,段雲依然恭敬的稱呼他一句劉總。

“小段,咱們又見面了。”看到段雲後,劉少強立刻上前招呼了一句。

相比於上一次兩人見面,劉少強的臉上多了幾分笑容,也更加熱情了一些。

“劉總好。”段雲見狀,也連忙恭敬的招呼了一聲。

“最近你可是來了個大手筆啊,和沃爾沃簽訂了5.4億美元的合同,我聽到這個消息後,簡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劉少強坐下後,有些感慨的說道。

“其實我當時也沒想到會籤這個合同……”段雲笑了笑,接着說道:“因爲5.4億美元不是個小數字,我幾乎是等於砸出了我大半的身家咬的牙才把這個合同簽下來,因爲這對我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機遇。”

“非常重要的機遇?”

“沒錯,這次我從沃爾沃集團引進生產線,並不光僅僅是一條組裝上的線,還包括汽車三大總成在內的所有設備和生產線,這種全規模全產業鏈的引進,不光能夠讓我立刻擁有從零生產汽車的能力,而且還能夠整體提升咱們中國汽車產業的技術水平……”

“你說的沒錯!”劉少強讚許的點了點頭,接着說道:“之前你交給我的合同附錄我都看了,我找專家團隊對這塊合同進行了專門的研究,他們認爲這次引進的沃爾沃生產線價值非常高,不光能夠拉近咱們國家和世界先進汽車生產水平的距離,而且也能夠給咱們國產汽車設計生產提供一些思路,這確實是個非常重要的合同。”

“還是劉總比較識貨,當初我也是考慮了好一陣子,才最終下決心的簽訂這份合同的。”段雲頓了頓,接着說道:“不過我想和你實話實說,目前雖然已經正式簽訂了合同,但我只付了一條轎車生產線的錢,總共花費了1.7億美元,剩下的3.7億美元現在還沒有着落,先前我和瀋陽市政府以及深圳市政府領導都談過,瀋陽那邊無能爲力,深圳這邊只能給我提供3,000萬美元的貸款,剩下的錢我還在想辦法……”

第四百七十五章 文體活動第二千零五十四章 明則暗鬥第七百九十一章 顧慮第一百六十二章 事故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香港上市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重要部署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競爭對手第二千一百三十六章 更高的舞臺第三百四十九章 巡查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今非昔比第九百七十一章 街機第一百六十章 勝負已分第五百七十五章 購買軟件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歷史時刻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企業估值第六百六十八章 殺雞儆猴第二百三十八章 三年第八百一十六章 英語交流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銷售返點第四百八十章 緊鑼密鼓第二千一百一十九章 宣傳片第八百八十三章 企業家聖經第六百九十一章 春運第2418章 紐約演講第三百九十五章 承諾第九百五十六章 資金緊張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香港研發中心第2352章 積蓄力量第四十九章 助手第四百五十七章 翻臉第二千零四章 回京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親家第二百一十二章 成人高考第四百八十八章 小聚第五百零四章 國家優質獎第五百五十六章 同行第二千一百一十章 風之城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新時代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深挖洞廣積糧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偷稅漏稅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思想博弈第七十章 價格雙軌制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意外收穫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科技的力量第九百六十三章 默契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新老更迭第二千零四十四章 康雲汽車第二千零九十三章 芯片定製第六百七十五章 機牀到貨第五十九章 工作服第四百章 敲打第三百一十二章 年第三百六十五章 內賊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新時代第二千零七十二章 國產軟件聯盟第二千零二十九章 性能優勢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天高地厚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家庭支柱第四百五十章 大局觀第四百二十章 大局觀第2236章 重要合同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技術挑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目光短淺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名師高徒第九十六章 測試成功第二百八十三章 破格提升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 溢價收購第九十八章 交誼舞會第七百四十九章 麻煩不斷第八十九章 模擬測驗第七百五十三章 上海辦事處第二百五十三章 從嚴處理第2206章 黃金手機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三十三章 壓力山大第二百二十四章 悠閒時光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窗口期第二千零三十九章 萬事開頭難第一百八十一章 電子錶第二十六章 申請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方市場第二千一百一十一章 比爾蓋茨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令狀第二千零六十章 公派留學第八百三十六章 大婚在即第九十一章 高額獎金第九百三十一章 視察作坊第二千零八十章 搜索引擎第四百六十四章 人才荒第二千零五十二章 中國首善第六十五章 職工夜校第2250章 金融團隊第2295章 忠告第八百八十六章 貴賓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名人效應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最後的條件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一碗水端平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遠超預期第2385章 商業邏輯第一千三百章 免收專利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