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斯貝發動機

另外在這次引進了蘇聯材料專家中,有幾名還引起了保利集團的注意,因爲這幾名專家之前曾經參加過蘇聯航空器材的研發,雖然並不是核心成員,但依然很有價值。

在後世的時候,無論是軍事雜誌發表的文章還是各種專家的分析,最終都做出了一個很典型的結論,那就是中國航空發動機不好是因爲中國的材料不行,甚至還有知名專家曾經這樣說過“中國的發動機圖紙都畫了出來,但是因爲材料的原因根本就造不出來”。

事實上,這種結論並不全面客觀,然而卻也能夠說明在當前的中國材料技術問題一直都是一個軟肋,雖然不是制約中國航空發動機的根本問題,但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人對航空發動機從零開始,經過奮鬥拼搏成功研製了當時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渦噴5系列發動機,結束了,中國不能製造渦噴發動機的歷史,並通過改進改型發展成系列發動機,生產的境外臺發動機,裝備人民空軍。

60年代中期,中國又研製出了渦噴6型發動機,通過持續的改進,接近了二代機的水平,直到上世紀80年代,該系列發動機一直是我國空軍及海空航空兵的主要飛機,動力和主要裝備系統。

而渦噴7系列發動機是軸流式雙轉子帶加力燃燒室的渦輪噴氣發動機,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空軍主要服役飛機的動力裝置。

以渦噴7發動機爲基礎,經過多年應用和發展形成了渦噴7系列發動機,這種發動機配裝殲7殲8系列飛機,渦噴7發動機是蘇制P11-300型發動機的仿製品,由410廠試製,410廠和460廠生產,1962年開始生產準備,1965年全面展開實施,1967年6月8日生產定型。

不過到了70年代初,由於國家處於特殊時期,幾乎所有的軍事研發工作都處於一個停滯狀態,這也使得中國的發動機進入了一個相當漫長的斷檔期。

迫於無奈,70年代初,國內開始考慮引進斯貝發動機,計劃用作殲6後繼機型的發動機。

斯貝發動機是上世紀60年代,羅羅公司研製出的一款渦扇發動機,渦扇發動機推力大,油耗低,可維護性好,使用壽命長,明顯好於國內使用的渦噴發動機,在1970年中國空軍購買了一批三叉戟飛機,該機型使用的就是斯貝mk511-5發動機,後來4倍發展出軍用型的mk202渦扇發動機,用於F4鬼怪戰鬥機,美國也覺得思維不錯,就引進了該型發動機的製造權。

1973年7月,英國同意出售軍用版斯貝發動機,1975年12月,中英兩國簽訂引進斯貝軍用航空發動機的合同,合同包括購買整機和專利授權,金額約7,700萬英鎊,我國準備分兩步走,爭取用三年時間學會利用進口零部件組裝出合格的斯貝發動機,在用5年實現國產化。

但是70年代是個特殊的時代,時代的因素決定了斯貝的悲劇命運,高層對於斯貝發動機的態度,也是部分支持部分反對,另外國內也在研製渦扇6型發動機,瀋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認爲斯貝影響了渦扇6發動機。

一直到1979年,西安航空發動機艙分兩批裝出了4臺設備發動機,同年11月完成了150小時的持久試車考覈,1980年在英國完成了高空模擬車,零下44℃條件下啓動試車和5大部件的循環疲勞強度試驗,試驗結果符合技術要求。

雖然中國已經擁有了組裝斯貝發動機的能力,然而斯貝的國產化工作卻沒有邁向下一步。

80年代初剛剛開始改革開放,國民經濟調整,大批軍工科研項目項目,斯貝發動機項目也暫停了,奇怪的是,渦扇6發動機也下馬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國產的渦扇6和引進的斯貝發動機搞得兩敗俱傷,一方面是因爲自主研發和引進仿製兩種觀念的爭執,同時也夾雜了主管部門之間的利益。

從70年代初一直到80年代末,中國的航發研製一直處於一個停滯的狀態,一方面是缺人,缺錢很難做下去,另一方面是技術原因,中國的材料和零件生產加工能力實在跟不上。

當時生產斯貝發動機的羅羅公司擁有非常高的技術,他們生產的航空發動機工藝極其複雜先進,甚至與很長時間內,連美國與之相比都要稍具一籌。

羅羅公司生產的發動機葉片,薄薄的葉片可以在內部做到非常複雜的結構,這不是一般企業可以達到的,即便到後世,美國的GE ,PW等公司在製作壓氣機葉片的時候,也無法做的如此複雜精密。

所以說中國想要實現斯貝發動機的完全國產化,可謂是困難重重,有很多技術瓶頸難以突破。

而相對於羅羅公司的發動機,前蘇聯的發動機就屬於大巧不公的,零部件加工工藝雖然也不低,但是比羅羅公司差遠了,所以反而跟中國比較契合。

也正是因爲如此,這些蘇聯參與過研發航空器材的材料專家,就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的注意,並且通過保利集團,在段雲上次去北京的時候,索要了相關蘇聯專家的資料。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國家會把這些蘇聯專家從天音集團“搶”走,因爲這本身就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

一方面是體制內的工作環境和薪資待遇不一定能夠滿足這些蘇聯專家的胃口,而且即便是像保利集團這樣的央企,他的薪資水平也沒法和天音集團相提並論,給這些蘇聯專家開出高於普通職工幾倍甚至十幾倍的薪資,是在體制內的企業是很難做到的,但是民營企業卻可以做到。

另外一點就是體制內的工作環境也很難調動這些國外專家的工作積極性,而天音集團可以用更高更合理的獎勵制度來鼓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民營企業這方面的優勢,已經成爲了很多國人共識。

所以國家想要獲得這些技術和人才,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和天音集團的合作,共同設立研發項目,這纔是最好的辦法,而對於這一點,保利公司還是有很多頭腦清醒的當權者的……

第四百零二章 親密第一百二十二章 借錢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股權分配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老三樣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 免費纔是最貴的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忠誠第一百一十六章 母親的心思第三百九十八章 高級定製第二千零七十一章 婚姻自由第九百七十二章 娶妻娶賢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獨立研發第四百六十九章 長遠考慮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新團隊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驗貨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聞聯播第三十三章 第一件成品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廠合影第九百二十一章 江湖地位第五百八十三章 專利申請第八百八十六章 貴賓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重大機遇第二百二十三章 技術科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電子市場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天音汽車第三百七十七章 螳螂捕蟬第二章 小試身手第三百九十四章 熱處理設備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委以重任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民企的春天第九百二十七章 抱團取暖第二千一百一十五章 掌上電腦第五百二十三章 母親的憂慮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大戰略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 免費纔是最貴的第2406章 商人的追求第二千零四十九章 真正的奢侈品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備選方案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 重點培養對象第二千一百三十九章 工作需要第2387章 北科大第二千零八十章 搜索引擎第2425章 短暫的團圓第七百八十章 歸來第二百一十章 新計劃第2420章 互通有無第七百二十二章 數控加工中心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 獅子山下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 廣州4S店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各自的精彩第七百八十九章 水到渠成第四百三十四章 會計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要會議第2287章 無線上網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投產儀式第一百四十二章 村辦企業第一百一十二章 紅榜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慢工出細活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十萬火急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內部銷售第二千零四十八章 交機儀式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平衡之術第三百三十五章 治安第二千一百三十二章 沈星汽車第六十五章 職工夜校第九百九十五章 新產品下線第五百八十一章 功高蓋主第九百零三章 生產線資料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除夕第2173章 世界五百強第十七章 頂崗第二千零五十一章 富人俱樂部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集團公司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政府公車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中國微電子產業黃埔軍校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危機感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拿來主義第九百八十九章 鉅額懸賞第三百八十六章 半軍事化管理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擔憂第三百五十五章 消極怠工第五百一十七章 外貿公司第一千六百章 相互讓步第2225章 提成支付第二百二十二章 重點考察第四百五十三章 大局已定第八百四十八章 核心業務第八百四十一章 大婚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 峰迴路轉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衆怒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飢餓營銷第五百二十一章 港資公司第五百五十五章 評比結果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 好奇心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科技的力量第二百八十三章 破格提升第五百五十三章 家有兒女第二百九十七章 貝恩第七百二十四章 私心第四百八十八章 小聚第2308章 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