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高平莫氏

十二點以後便上架了,在此感謝編輯烈手的指點和推薦,感謝廣大書友一直以來的支持。希望上架後,朋友們能繼續對樣樣熱心相助,支持到底。樣樣會把諸位好友的支持化爲動力,努力寫好。

莫氏在安南還能得到部分人心的原因與明清交替之時也頗爲相似,鄭氏不恤民生,橫徵暴斂,使百姓又懷念起莫朝初期明德丶大正年間的政治清明,生活安定。而且鄭氏專權,架空黎朝,以自己的機構——鄭府決定國家大事,更使得鄭氏名義不正。

還有一點也是鄭氏眼光短淺、私心自用造成的。莫朝統治時期,三年一科舉,共二十三次開科取士,中舉近五百人,給衆多文人提供了出人頭地的機會。而鄭氏把持的黎朝在四十多年中卻只是七次開科,只有四十多名文人中舉。政府要津則多爲鄭氏發家之地歡州、愛州(清華、義安)人士所據,其他地方的文人很難參與。所以,衆多安南文人仍然傾心於莫氏勢力,當時許多有名文人往往隱居不應仕於後黎,最有名者如阮允欽丶阮公禮等。

這就是文人,深受“學而優則仕”的儒家思想影響的文人,只要能通過讀書出人頭地、應仕爲官,民族大義、忠君愛國皆可拋在腦後。

怪不得唐太宗喜謂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怪不得康熙開科舉,也有“一網打盡天下英雄”的得意。

只是,我需要的人才能通過科舉獲得嗎?或者說,除了起於明太祖的科舉八股取士外,還有沒有更有效的選拔人才的方式?

單憑着自己的直觀感覺進行簡拔,這當然不行。但漢以前的鄉舉裡選,魏晉以後的九品中正法,唐宋時期的詩賦取人,顯然也無法網羅自己所需要的實用人才。

朱永興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更讓他擔心的是在這個時代,他的力量還根本不能夠顛覆這個深深植根於封建文化土壤中的制度。八股文的弊端非常明顯,並不是只有朱永興看得到,但是沒有人敢去嘗試破除這個已經延續千年的文化傳統。我是否應該拿出勇氣來改變,即使是需要付出代價?或者暫且妥協,再循序漸進,緩而圖之?

…………

樓閣高下,軒窗掩映,幽房曲室,迴轉四合。紅色的宮牆圍繞着富麗堂皇的宮殿,宮殿外有花園,花木繁茂,翠竹千竿。花園旁又有蓮池,綠水浮波,荷香撲面。

這裡便是莫氏在高平孟泉修建的宮殿,觀此豪奢,又哪裡象臥薪嚐膽、振作勃發的氣象?莫氏居高平彈丸之地,財政拮据,卻絲毫沒有節儉,大肆揮耗,修建宮殿、廟宇。

除了這座宮殿外,莫氏還在孟泉建棟麟寺、園明寺,“作丁字,左右行廊,後堂僧房在焉”可謂是不惜財力人力。

從揮霍享受上講,莫氏與鄭氏可謂是一丘之狢,同樣是將負擔轉嫁於當地百姓,“政令日繁,土人厭之”,也引起當地人的不少反抗。如莫順德十四年(1651年),下琅州同倫社酋長符勝、符鐵反莫氏;順德十八年(1655年),石林州時和社人農貴虎反莫氏……

當然,由於高平莫氏偏安一隅,地方狹小,難成大統。所以,莫氏又有不斷有向外擴張的企圖。除了在安南國內試圖控制四周的府鎮外,歷史上的莫氏還曾在中國邊境侵吞土地。比如勾結雲南土酋沈文崇侵佔歸順十三崗,其中八崗由莫氏控制,四崗由沈文崇控制,莫氏從其地掠奪金銀牛馬等物,供其享用。

但是現在似乎不用再反覆試探,不用再偷偷摸摸了,對外擴張的機會突然就被送到了莫氏的面前。

“鄭氏負義皇明,殘苛待民,岷殿下弔民伐罪,率大明王師十萬,不日將入境討伐鄭氏。”朱永興派出的聯絡使者宗守義動身時,明軍尚在元陽,他只知道大概進攻的時間,所以講述得有些含糊,但這並不影響主要的意思,“岷殿下知安南人心之向莫者未盡還,又感念都統使收留我大明臣僚之義,特派我前來相告。若都統使不忘復國之志,可伺機而動,我皇明大軍願助一臂之力也。”

莫敬耀坐在高高的王座上,蒼老的臉上皺紋密佈,微笑着連連點頭。生存在明、清、鄭氏的夾縫之中,左右逢源的本事早已爐火純青,莫敬耀自然不會輕易相信宗守義之言,但親善的姿態還是要擺出來。

而且,莫氏由於生存環境的複雜,比鄭氏更加的圓滑,從來不把事情做絕。比如清軍進駐歸順州時,南明德陽王朱至濬與太監黃應麟、總兵閆永德等潛入莫氏轄地避難,清朝要求莫氏交人,莫敬耀只是稱閆永德已死,其他人聽說莫氏歸順清朝已逃往黎朝控制區。對德陽王等人則表示:“莫主受朱朝的恩,不敢背義。”

或許莫氏真的感念明朝幾次扶持之恩,但也未嘗沒有謹慎從事、預留後路的心理。這與鄭氏眼見清軍勢大,便派兵攻擊逃入安南的南明殘軍,顯然要審慎高明許多。

“鄭氏負恩背義,竊權苛民,人所唾之。天朝興師討伐,大義在手,兵威赫赫,定是勢如破竹,勝利可期。”莫敬耀先是恭維了幾句,隨後有些無奈地說道:“我莫氏本該出兵相助,只是高平地狹人稀,又事起倉促,怕是要準備些時日,還請天使不要見責。”

“無妨。”宗守義心中鄙夷,什麼準備些時日,不過是想觀風聲而動,反正暫時也不需要莫氏相助,等到明軍大勝,這莫氏便會象瘋狗一樣猛撲上來分杯羹,“岷殿下有言,莫氏有宗明之心,實堪嘉慰,然兵寡力薄,倡言義助即可。待我天朝大軍攻克升龍,再召都統使與阮主,共商安南之事。”

莫敬耀的眼皮猛跳了兩下,吃驚不小,明軍竟與阮氏也有聯繫,這卻要與手下好好商議一下。如果明軍真的兵強將廣,莫氏就萬不可錯過這復興之機,不可讓阮氏得了便宜。

“天使暫且歇息,我這就召集臣屬商議,必在最短時間內出兵相助,壯王師討逆之聲勢。”莫敬耀態度更加恭敬,起身親送宗守義出了大殿,又招過侍衛,一番交代,讓宗守義與德陽王等避難之明臣相見,藉以表示親善之態。

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97章 唯一生路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30章 無題第5章 破城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27章 攻城第54章 再退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11章 結果第17章 元江宣慰第5章 寨子第72章 廝殺第50章 伏擊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95章 初印象第5章 寨子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72章 攻守結合第104章 報應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12章 兵潰第169章 譏諷第93章 三馬來會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章 北愁南喜第126章 無題第24章 海外助力第28章 封官兒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80章 教士保羅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57章 接駕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66章 無題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4章 攻城第86章 復臺建議第26章 提點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49章 烽火燎原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191章 新氣象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31章 段氏遺族第90章 光復京師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9章 決戰第67章 梆子腔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8章 緊急商議第54章 再退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38章 突破方向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95章 難以逾越第48章 大戰(二)第57章 接駕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63章 求助他國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60章 會趙王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2章 鬥熊救美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14章 篡改聖旨?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86章 復臺建議